華嚴五教止觀淺導
解本文
【行人修道簡邪入正止觀法門有五
一法有我無門(小乘教) 二生即無生門(大乘始教)
三事理圓融門(大乘終教) 四語觀雙絕門(大乘頓教)
五華嚴三昧門(一乘圓教)】
修行人欲入佛道,應修止觀。佛道有二,即定道慧道。定道圓滿,即證究竟涅
槃。慧道圓滿,即證無上菩提。定慧二道,唯是一心。一心之體不變,一心之用隨
緣。隨緣不變謂之定,不變隨緣謂之慧。一心者一真法界性也,一心者一大總相法
門體也。
欲冥合心體,應修於止。欲起心之大用,應修於觀。修止則得定,修觀則發慧
。
然體用、定慧、止觀,唯是一心,故體用定慧止觀不二。不二而二,乃有體用
定慧止觀之名。二而不二,則唯是一心。此一心者,實相無相,以無相故,能隨緣
現一切相。此一心者,法界無界。以無界故,隨緣能現十法界。故此一心者,即一
大總相法門體也。
簡邪入正,止觀法門有五。直接破題,逕顯五門教法。簡邪者,簡別邪妄。入
正者,直示正義。
一、法有我無門,是小乘教。二、生即無生門,是大乘始教。三、理事圓融門
,是大乘終教。四、語觀雙絕門,是大乘頓教。五、華嚴三昧門,是一乘圓教。
小乘教詳說有六宗,今略為法有我無門者,是以一門而例其餘也。小乘六宗者
,一、我法俱有宗,二、法有我無宗,三、法無去來宗,四、現通假實宗,五、俗
妄真實宗,六、諸法但名宗。今先介紹法有我無宗,其餘五宗,容後介紹。
佛滅後百餘年,四眾弟子共議大天五事,乃起諍論。以意見不同,分為兩部,
一、上座部,二、大眾部。
佛滅約三百年初,上座部因起小諍事,於是分為兩部,一、上座部(雪山部)
,二、說一切有部,梵語薩婆多部,別名說因部。此部說一切有為無為諸法實有。
並且一一說其因由,故名說因部。
法有我無宗,即說一切有部所立。彼說諸法,二種所攝,一名二色。或說諸法
,四種所攝,謂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法,及無為法。或說諸法,五種所攝,一心法,
二心所法,三色法,四不相應法,五無為法。總之執一切法實有,是該宗之根本義
。
然法有我無,謂唯破人我。該宗雖空人我,而執有法我。人我只是五蘊之假和
合,故人我空。但五蘊其法卻是實有。
人我既破,於是破煩惱障,出三界,了分段生死。以執法有故,不破所知障,
餘有界外無明,有變易生死。此是小乘通病,故舉法有我無門以例其餘。
其餘大乘始教,大乘終教,大乘頓教,一乘圓教,容後文介紹。法藏大師,於
一乘教義分際中,有詳細解釋。就法判教有其五,即小教、始教、終教、頓教、圓
教。故法唯一乘無有分別,人有高下,機有利鈍,自有差別。以法從人,故有五教
不同。
以理開宗,復有其十。理原是一,性本無分。事相萬差,自有分齊。事以理成
,理借事顯。事以理成,則差而無差。理借事顯,則無差而差。猶如波現萬象,而
水原是一。波全是水,則萬象歸於一寂。水由波現,則一水幻成萬差。今以理成事
,故有十宗之別。
十宗者,前小乘六宗為其六。第七一切法皆空宗,乃大乘始教。第八真德不空
宗,乃大乘終教。第九相想俱絕宗,乃大乘頓教。第十圓明具德宗,乃一乘圓教。
於中大乘始教,又有相宗空宗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