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門論隨解

    觀性門第八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諸法無性故。如說

   見有變異相  諸法無有性  無性法亦無  諸法皆空故】

  以上破相迄,外人轉計於性。若法既有體性,焉得無相呢?由於外人轉計故,

是以復破性。性相俱破,當然一切法空矣。

  性者內體不改,相者表彰於外。性具乎內,自然相表於外。如果體性得以成立

,自然相即不空。外人主張諸法體性不空,今此立性,一者用於自救,二者用以反

破。論主為破此之故,有此觀性門也。

  長行文一開頭便標明宗旨,復次一切法空也。繼則據理奪破,直明諸法無自性

。既然法無自性,焉得不空?

  見有變異相,諸法無有性,無性法亦無,諸法皆空故。

  偈頌中,上半偈破有性,下半偈破無性。破意謂,當知所謂性者,乃無改無變

異也。若有變異,焉得謂性?汝先說法生住異滅,是見有變異相也。而今復言法有 

體性。請問既然有變異相,性云何建立呢?故曰見有變異相,諸法無有性。是以有

性被破。

  下半偈破無性。云何既破有性,復破無性呢?因為一切法空中,有性既不可得

,焉有無性可得?若有「有性」,則壞空義。若有「無性」,亦壞空義也。故為明

諸法畢竟空,是以須破有無見也。眾生執見若破,即不見有亦不見無矣。不見有無

,則見清淨。見清淨故,知亦清淨。知見清淨,則心無所著。以無所著故,便得無

上覺也。

  是知破無性者,是明無有性也,非說有「無性」也。若人執有「無性」,是見

當破。

  破無性時,據理直破。破決定執有無性者,因為若決定執有無性,則此「無性

」豈非有耶?是故須破。下半偈云,無性法亦無,諸法皆空故。無性法若有,則是

有「無性」,非是無性也。諸法皆空,有無皆是執見。當知非是有法以外另有於無

,若有法以外另有無,則此無便是有也。其實有法當體即是無,何以故?有法無自

性故。以其無性,故見有即知無也。

  總之破有性無性者,在破有所得也。涅槃云,有所得者,名為二乘。然於破中 

,亦兼破大執人。因為大執之人,定作有無性解也。彼等捨性而執無性也。

  【諸法若有性。則不應變異。而見一切法皆變異。是故當知諸法無性。復

   次若諸法有定性。則不應從眾緣生。若性從眾緣生者。性即是作法。不

   作法不因待他名為性。是故一切法空。】

  長行中自釋其偈。若諸法有性,則不應變異。因為性者無改也,若有變異,焉

得謂性?而現見一切法皆變異,是故當知諸法無性。

  再者若諸法有定性,則不應從眾緣生。何以故?諸法自有定性故。既然自有定

性,何必待緣而生呢?如果此性從眾緣生者,當知此性即是作法,待眾緣而作也。

若不是作法,便不須待他始名為性也。既然待他緣而作,則此性是他緣之所作。既

為所作,焉得謂性?由於有性不成,故知一切法空。

  【問曰。若一切法空。則無生無滅。若無生滅則無苦諦。若無苦諦。則無

   集諦。若無苦集諦。則無滅諦。若無苦滅則無至苦滅道。若諸法空無性

   。則無四聖諦。無四聖諦故。亦無四沙門果。無四沙門果故。則無賢聖

   。是事無故。佛法僧亦無。世間法皆亦無。是事不然。是故諸法不應盡  

   空。】

  問曰下,以外難內。看似難本門「一切法空」義,實則總難以上七門「一切法

空」義。換句話說,外人以此總難本宗也。

  若一切法空,則無生無滅。外人只識但空,不識不但空。只識自性空,不識因

緣空。不知所謂空者,是因緣有也,以有待因緣而現,既待因緣而現是為假有,以

假有故,故謂之空。是知空即因緣有,因緣有即空。諸法因緣有,謂之生,諸法因

緣滅謂之滅。生之與滅,皆因緣假現,於法實無所有,故謂之空。而所謂空者,即

因緣有也。因緣有者,即生滅也。外人不識此義,認為空即非有,有即非空。有為

空外有,空為有外空。既為有外之空,所以一切法空,便無有生滅矣。卻不知假使

空為有外之空,此空對有而立,既然對有而立,此空非空而為另一型態的有了。以

下便是外人據此空義而難也。

  若一切法空,則無生無滅,若無生滅,則無苦諦。

  苦者生滅也,知生滅者謂之知苦。今汝謂一切法空,是無生滅也。若無生滅,

云何知苦諦?故若無生滅,則無苦諦矣。

  若無苦諦,則無集諦。

  苦諦為果,集為其因。若無其果,則因為誰作因?是以若無苦諦,則無集諦。 

  若無苦集諦,則無滅諦。

  四諦者為苦集滅道。然具云應為,苦諦、苦集諦、苦滅諦、苦滅道諦。以上說

過,苦為果而集為因,欲滅苦者應須斷集。若苦因斷,則苦果滅矣。苦果滅時,是

為苦滅諦。今一切法空,應無苦集。若無苦集諦,則無苦滅諦也。

  若無苦滅,則無至苦滅道。

  苦滅是所證之果,至苦滅道是應修之因。有其果始有其因,今既無果,焉得有

因?故曰無至苦滅道。

  若諸法空無性,則無四聖諦。

  外人一面責難,一面自救其有性之論。如果有性理若成,則必有相也。如是則

以前諸過,悉得救矣。以下復繼續難曰:

  無四聖諦故,亦無四沙門果。

  四沙門果者,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此四沙門

果,皆由修四聖諦而得成就。若無四聖諦,則四沙門果云何成就?

  無四沙門果故,則無賢聖。       

  四沙門果者,謂為四聖。無四沙門果故,所以便無賢聖了。

  是事無故,佛法僧亦無。世間法皆亦無。是事不然,是故諸法不應盡空。

  佛即大阿羅漢,四聖諦即法,四沙門果即僧。若一切法空,則佛法僧破盡矣。

佛法僧者,以度世間而出現於世也。若無三寶,故知世間法亦無。若謂世出世間皆

空,是事不然也。是故諸法不應盡空,總結其非也。

  【答曰。有二諦。一世諦。二第一義諦。因世諦。得說第一義諦。若不因

   世諦。則不得說第一義諦。若不得第一義諦。則不得涅槃。若人不知二

   諦。則不知自利他利共利。如是若知世諦。則知第一義諦。知第一義諦

   。則知世諦。汝今聞說世諦。謂是第一義諦。是故墮在失處諸佛因緣法

   名為甚深第一義。是因緣法無自性故我說是空。】

  答曰以下,先自明說空無過,後則明外人執有為失。明己無過,明外有失,皆

以二諦證之。

  二諦者,世諦與第一義諦也。世諦者因緣有也,法以因緣而有,故無自性,無

自性故空,是為第一義諦。       

  是知諸法因緣有,即是空也。所以空者,以因緣有也。故二諦相資,真俗義一

。緣起無性,世諦即第一義諦,無性緣成,第一義諦即世諦。正觀世諦,則知第一

義諦,雖二不二。正觀第一義諦,則知世諦,是不二而二也。外人謬執,存世諦則

不入第一義諦,存第一義諦則不入世諦,於是墮常斷二見。今雖空而有,故不墮斷

邊,雖有而空,故不墮常邊。不斷不常,是謂中道。

  因世諦得說第一義諦,若不因世諦,則不得說第一義諦。

  因為世諦者,因緣有也。因緣有者,如幻非實,不得作有見。是故因世諦得說

第一義諦,若不因世諦,則不得說第一義諦。何以故?若不因世諦如幻空而說第一

義諦,勢將謂世諦為有,非有則為第一義諦。若如此者,是有外有空,若有外有空

,此空則是有而非空,是故不得說第一義諦也。須知非是有外有空,而是有是因緣

有,因緣有如幻是假,故當體即空也。故於世諦當體即空,方得說第一義諦也。

  若不得第一義諦,則不得涅槃。

  佛說世諦,欲令眾生入第一義諦。說第一義諦,欲令眾生入涅槃也。涅槃者不 

生不滅也,而第一義空即無生無滅,故得第一義諦,即得涅槃。

  如此說來,第一義空,由於因緣幻有則得第一義空。然則一切法本來涅槃矣。

既然一切法本來涅槃,是故不應更起涅槃之見。若更起涅槃之見,是有兩個涅槃了

。一者本來涅槃,二者更起之涅槃。既不應起涅槃之見,對涅槃而說有生死,所以

亦不應起生死之見。是故佛出現於世,不為度眾生出生死入涅槃,為度眾生生死涅

槃二見耳。若不起生死見則不執世諦有。不起涅槃見,則不執第一義諦無。不起二

見,是為第一義空,是名涅槃也。

  若人不知二諦,則不知自利他利共利。

  若能依於世諦,為眾生隨緣而說真諦,是為利他行。若能照真諦,隨緣不失性

,於果自得成就,是為自利。若行空不證,涉有不著,隨緣不失性,無性能隨緣,

於一行中成就二利,如是則為共利。此文意責小乘,不知二諦,只能自利,不能利

他共利也。

  如是若知世諦,則知第一義諦。知第一義諦,則知世諦。

  二諦相資,故知一則知二也。雖知一卻是不二二,雖知二,卻是二不二。悟世

諦即第一義諦,乃生方便實智。生方便實智,則能成就自利。悟第一義諦即世諦, 

乃生實方便智。生實方便智,則能利他。具生方便實,實方便,二智具足則為共利

  再者,自悟二諦生二智,是為自利。亦教他悟二諦生二智,是為利他。以二諦

俱悟自他,是為共利。

  此一段文,是讚大乘人知二諦,則能自他共利也。寓貶小乘不知二諦,不能自

他共利也。旨在激發小乘人,令迴小向大也。

  汝今聞說世諦,謂是第一義諦,是故墮在失處。

  外人不知二諦,聞佛說諸法生滅無常,則誤以為生滅無常便是第一義諦。謂諸

法生滅無常,真實不虛。不知此是世諦,於世諦中諸法是假,假法是無,空無焉有

無常?假設謂諸法無常,則此無常應是無有。何以故?若是無常,無常應無「住」

。若法無住,是無無常。若有無常,則無常必應住,有住則非生滅,既非生滅,便

無無常也。

  小乘人聞說無常,以為無常即滅,滅諦即第一義諦。所以聞說世諦,謂是第一

義諦也。是故墮於誤失之處。

  諸佛因緣法,名為甚深第一義。是因緣法無自性故,我說是空。   

  此是正顯二諦理也。諸佛所說因緣法甚深,即第一義也。何以故?是因緣法無

自性,即第一義也。第一義者空寂,而此空寂無自性故,宛然即是因緣生法。如是

諸法宛然而性空寂,性空寂而諸法宛然。空寂者一性也,宛然者法界也。一性常空

,而法界森羅。法界森羅,而一性常空。是法甚深,為佛說因緣義。我以此義,說

一切法空也。

  【若諸法不從眾緣生。則應各有定性五陰。不應有生滅相五陰。不生不滅

   無無常。若無無常。則無苦聖諦。若無苦聖諦。則無因緣生法集聖諦。

   諸法若有定性。則無苦滅聖諦。何以故。性無變異故。若無苦滅聖諦。

   則無至苦滅道。是故若人不受空。則無四聖諦。若無四聖諦。則無得四

   聖諦。若無得四聖諦。則無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是事無故。則無四沙門

   果。無四沙門果故。則無得向者。若無得向者則無佛。破因緣法故則無

   法。以無果故則無僧。若無佛法僧。則無三寶。若無三寶。則壞世俗法

   。此則不然。是故一切法空。復次若諸法有定性。則無生無滅無罪無福

   。無罪福果報。世間常是一相。是故當知諸法無性。】

  若諸法不從眾緣生下,迴過向於外人也。外人執諸法有性,今以諸法眾緣生破 

之。以諸法眾緣生,則無自性矣。既無自性,焉得謂有性?

  先破外執,以破證成諸法無性。若法不從眾緣生,則五陰應有定性。若有定性

,定性則不應生滅。文中只列五陰,以五陰攝盡一切色、心諸法也。

  不生不滅即無無常。若無無常則無苦諦。此以其人之法,反制其人之身也。意

責外人,汝謂法有自性,正是破盡一切法也。

  若無苦聖諦下,觀文自明。

  是故若人不受空,則無四聖諦。良以一切法空故,始假因緣而起。以因緣起故

,始現有一切諸法也。

  若無四聖諦下,據理駁斥也。

  無四沙門果故,則無得向者。證四沙門果謂之四得,向於四沙門果,謂之四向

  若無得向者,則無佛。破因緣法則無法。以無果故則無僧。如是三寶破盡矣。

若無三寶,便壞世間法。於是可知,一切法空也。

  復次以下,重呵其過。若諸法有定性,定性則不變。是故無生無滅,無罪無福

,亦無罪福果報矣。是故世間常不變而為一相,於理大違矣。由如是故,當知諸法 

無性。

  【若謂諸法無自性從他性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無自性。云何從他

   性有。因自性有他性故。又他性即亦是自性。何以故。他性即是他自性

   故。】  

  若謂諸法無自性下,轉破他性也。諸法若無自性,他性亦不成。何以故?因為

對自性,方說有他性。今無自性,云何知是他性?并且以「他」視其本身,他性亦

是自性也。故他性者,實是他之自性也。

  如是則他性自性皆破。謂有性者,不外自性他性兩途。今自性他性皆破,故知

一切法空。

  【若自性不成。他性亦不成。若自性他性不成。離自性他性何處更有法。

   若有不成無亦不成。是故今推求無自性無他性。無有無無故。一切有為

   法空。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有為無為尚空。何況我耶。】

  最後證成其宗。若自性不成,他性不成,然則離自他性,更何處有法呢?甚至

可知有性不成,無性亦不成。因為法空故,無自性故。如是則有為法空,無為法亦 

空。既然有為無為一切法空,更何況我呢?最後結成我法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