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第一集
七十年第一期 第一天 放下念佛…………………………………………………………………… 51
第二天 境由心現心逐念成………………………………………………………… 56
第三天 清淨心念佛………………………………………………………………… 64
第四天 提起正念一心念佛………………………………………………………… 67
本來念佛法門,貴在至心念佛,不在講說。不過有些人不知道如何念佛,如果
不予解說,深恐各位迷迷糊糊混過七天,得不到益處。所以不得不略加解說。
我們學佛的目的,是要了生死,進而言之,要使一切眾生皆能離苦得樂。但是
怎樣才能了生死,怎樣才能使一切眾生都能離苦得樂呢?這要先知道生死苦的原因
,然後才能從根本上了卻生死,離苦得樂。
什麼是生死苦的原因呢?其原因在於我們心不清淨,以致虛妄起惑造業,於是
墮入生死苦海。
現在我們七天念佛,便是要清淨我們的心。如果我們的心清淨,自然佛土清淨
,自然可往生極樂世界了。
所以這七天念佛,要一心清淨,不亂想,不妄起煩惱。因為亂想煩惱,都會障
礙我們的清淨心,使我們落入生死。所以我們應該放下那許多障礙。
譬如美色、美食、美名等等,都能障礙我們的清淨心,我們都應該放下。其他
像金錢啦,地位啦,虛榮啦,及成敗,諷刺,毀謗,讚嘆,都能障礙我們的清淨心
,所以都應該放下。至少在這七天當中應該放下。
這些障礙,可使人食不安、睡不穩,當然更談不到一心念佛了。甚至我們要不
想他都辦不到。在不知不覺中,我們便被這些亂想煩惱暗襲了。就算現在打佛七,
各位一定也在妄想紛飛。
要知道無始劫來,我們正是因為放不下這些煩惱,才落入六道輪迴。奉勸各位
,趕快放下這些煩惱。
但是怎樣才能把這些煩惱放下呢?要憑藉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力,把它放下。
大家要用全心全力念佛,自己念得清楚聽得清楚,一切煩惱自然能夠放下。
或者有人說:「我縱然念佛,也放不下這些煩惱。」要知道,那是因為你沒一
心念佛。如能一心念佛,一定能不被煩惱所擾亂。為什麼呢?因為一心不能二用。
例如誰都知道一加一等於二,二加二等於四,但是要你同時算出一加一等於幾
,二加二等於幾,你便辦不到了,因為一心不能二用。
所以若能一心念佛,心中便不會有其他的煩惱了。是故一心自然不亂,心亂是
由於你不能一心念佛罷了。
你若能一心念佛,在這一句佛號之下,便不會有煩惱。如此念去,若能句句佛
號不亂,一念萬年,萬年一念,一定能斷生死流,往生極樂。
所以修念佛法門,必須念念不離彌陀,念念除斷煩惱。一旦念到一念圓淨,也
就是淨念相繼,心中蓮花自然開,阿彌陀佛自然來。
這七天大家一定要放下浮躁心,一心念佛。所以首先要對治散亂。對治散亂之
法,便是放下一切貪著。知道自己所貪著的一切,都是無常的,都是苦的原因。
久久觀照,便會對世間一切起一種厭倦感。所謂厭倦,便是對世間一切不貪著
、不亂心、不生煩惱。如此,散亂便逐漸伏下。當散亂伏下以後,謹防落入昏沈。
對治昏沈的方法,須發勇猛心念阿彌陀佛,發懇切心求生西方。
如念佛念到對世間一切漸生厭倦心,此時求生西方的心一定很強盛。同時當你
一心求生極樂的時候,對娑婆的一切,自然能夠放下了。這便是厭離娑婆,欣往西
方。
如何才能達到這種地步呢?應當清淨心除煩惱,至誠心起佛號。
修行當然須要精進,但精進不可太過,須知過猶不及,所以佛說,精進太過,
必然退墮。
故精進時要注意到調適。使身心不急不緩、不浮不躁。調適中又須注意精進,
令修行增進,不懈怠、不放逸。
總之,修行如調琴絃,不可太緊,不可太緩。太緊了,絃容易斷;太緩了,又
發不出聲音。
所以念佛時,須閉六窗。眼不貪色,耳不貪聲,鼻不貪香,舌不貪味,身不貪
觸,意不貪法。如能六根對六塵不生貪著,便能於六塵中得自在了。這樣六塵便不
能對我們產生障礙了。
所謂不放逸,是不令五根入於五欲。如果心精進,一心念佛。這便叫制心一處
。佛說莫令五根入於五欲,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我們念佛念到一心不亂,所謂一心,便是制心於彌陀聖號,所謂不亂,便是不
亂於五欲。這樣心自然清淨,念佛一定能得受用。
調適與精進,如車之雙輪,鳥之雙翼,不可偏廢。念佛何以要調適?是要求各
位捍勞忍苦,保持長遠心。好像走路,若走得過急過快,便不能持久。
所謂精進,是要求念佛人,發勇猛心。所謂調適,是要於勇猛精進中,而能捍
勞忍苦,常行不退。所以調適精進才能常時修行,不放逸,不懈怠,精進無止。
七日念佛,各位若能發揮精進的勇猛力,又能發揮調適的耐力,必能清淨心除
煩惱,至誠心起佛號。一定可離苦得樂,往生西方。
現在大家放下一切,至心念佛。
一切境皆由心現,心外無境。一心可現十法界。心有善念,則入三善道。心有
惡念,則現三惡道境。心念聲聞,便現聲聞境界。心念緣覺,便現緣覺境界。心念
菩薩,便現菩薩境界。心念佛,自然便現佛境界。
所以心念為因,境現為果。境由心現,心逐念成。如果心不念佛,也能現佛境
界,那麼心不念善,也能現三善道的境界,心不念惡,也能現三惡道的境界,那就
撥無因果了。
所以念佛人能否往生極樂,但問自心,不必他求。若人口雖念彌陀,而心卻起
惡念,只知戀娑婆,不欣願生西方,我說此人難得往生。為什麼呢?因為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他沒種西方因,只下娑婆種,又怎能往生呢?
縱然念佛人,有一點兒善根,但是口雖念佛,心不想西方,也無求生西方的願
心,此人也不得往生。因為空有其行,而無其願。
所以這七天念佛,一定要口宣聖號,心求見佛,願生西方,才能生到極樂世界
去。
十方諸佛,以悲願度眾生。眾生也以願求心,生到十方佛土去。所以佛度眾生
,在一個「願」字,眾生求佛,也在一個「願」字。諸佛一大事因緣,不外是願。
眾生離苦得樂,也是隨「願」而成。大家七天念佛,要發真信切願,願求往生西方
極樂世界。
有人說,我不必念佛,我的心就是佛。這種說法,實是惡見,撥無因果。不知
道一心可現十法界。心起什麼念,必現什麼境界。所以心念三塗,才是三塗。心念
人天,才是人天。心念聲聞緣覺菩薩,才是三乘。心念佛才是佛。
如果說心不念佛,心即是佛,那麼也可說心不念三塗,心就是三塗,心不念人
天,心就是人天。那豈不是撥無因果嗎?佛說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畫師,能造種種
色。難道佛說錯了嗎?所以大家千萬別受這些惡見人的騙,要知道境由心現,心逐
念成。
我們修淨土法門,念佛是因,往生極樂是果。經上說,心想佛,心即是佛,是
心作佛,是心是佛。心由佛起,佛由心念,因之與果互攝互入。
所以我們修淨土法門,要一心不亂地念佛。
但是我們的心,動亂無常,變化無端。它橫衝直撞,不聽你的約束。要想使它
住於一緣,要想使它不亂,談何容易,尤其初學念佛的人,更是莫奈它何。
你不要怕,念佛就是要制伏這顆心。你要時常觀照,祇要發現它亂動,立刻高
舉一聲佛號。彌陀聖號好像一條繩索,你要用這條繩索,牢牢地將你的心拴住。初
初制伏它的時候,它總是不受約束,和你對抗,要掙斷這條繩索。你要耐心地,堅
忍地用功。日久功深,它慢慢地便可調伏了。但絕不是短時間所能見效的,不知要
經過幾年,那要看大家善根的深淺了。
談到調心,要知道簡擇。簡是簡別,擇是選擇。簡單說,便是要簡別凡情障礙
,選擇清淨聖道。
有的人念佛,求人天福報;有的人求神通,乃至信扶乩跳神等江湖勾當,不知
道這都是清淨聖道的障礙。
如果你不知如何簡擇,我告訴你一個最方便的辦法,祇要一心信願念阿彌陀佛
,把一切雜念排除淨盡,不讓其他的種子發芽,祇求西方果報成熟。這樣久修事成
,定得往生。甚至念佛念到真智發現,當生便可開大智慧。這就名為擇法覺分。
否則心中下一些亂七八糟的種子,那是很危險的。須知「有情來下種,因地果
還生。」娑婆苦報,跑不掉你。
調心必須作到心不取境,境不礙心。但是心不取境易,境不礙心難。境不礙心
,換言之,便是對境不起心。
因為僅僅作到心不取境,還不夠。有時心不取境,是因為緣缺力弱的關係,如
果境緣現前,便難以自持了。譬如好喝的人,酒未現前,要不喝還容易。如果酒在
面前,想不喝便難了。因為緣現力強,若能對境不起,才是真功夫。
我們要以彌陀聖號對治,令心不取境。要時刻觀察,若發覺心取境,立刻提起
佛號對治。總使心中不下雜種子,祇下西方的種子。時時警覺自己,若下惡種子,
當然要下三塗。縱然不下惡種子,就算人天的種子,也不出娑婆,不了生死。如果
你心中儘下娑婆的種子,而口中說要往生西方,那真是南轅北轍了。
所以要注意心不取境。如能完全作到,可預小聖之流。進一步若能令境不礙心
,那便是大乘根機了。所以念佛法門,實是轉凡成聖的樞機。
本來至理絕言,而要以言顯。諸佛為了對治眾生的心,不得不於離言語法中,
而以言語說。釋迦如來為了對治眾生的心,四十九年中,不知說了多少閒言閒語。
老祖師們為調伏眾生心,也費了多少唇舌。都是為了令眾生「佛心清淨」。
所以千經萬論,皆是閒文。留下一篇篇千古佳話,勞後人千古追尋。然後人往
往解文失義,執假作真。不知諸佛意旨,不在演文宣教,祇求眾生心清淨湛寂而已
。而世論紛紜,好比張三諍論馬是黃色的,李四諍論馬是紅色的,卻不曉得大家手
中祇握住了一根馬韁繩。而可憐的馬兒,不知流落到何方去了。
可能有人聽不懂我話的意思。聽不懂不要緊,算我智諭胡言亂語。不過你一定
要記住,釋迦牟尼佛,以大悲心說出彌陀名號,要以悲心普度末法眾生。希望大家
至誠懇切受持,定得往生。
一心念佛,此心便是佛心。以此清淨佛心,必現清淨極樂境界。故念佛人能否
往生,祇問此心,不關其他。
阿彌陀佛,譯為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光者,佛常以慈光普照世間;無量壽者,
佛以大悲願心,常住世間。無量光者常照;無量壽者常寂。眾生念佛,心不散亂,
便是仰體佛寂;心不昏沈,便是仰承佛照。所以念佛心若不散亂不昏沈,便是與無
量壽無量光相應。
散亂與昏沈,害人最深。心散亂便落六道,心昏沈便空過時日。著實講來,聲
聞緣覺菩薩三乘,都有微細的散亂,唯有一佛乘才算究竟。所以法華經說門外三車
,不過是循順幼子嬉戲之心,因勢誘導而已。及至出到門外,唯一大白牛車。大白
牛車,便是喻一佛乘。而念阿彌陀佛,便是歸向一實佛乘。
所以念佛人,一天二六時要心不散亂,不起貪瞋癡。不管他好事來壞事來,成
來敗來,苦來樂來,忙來閒來,心中總是求生西方,稱念彌陀。須知流落娑婆,總
是千古過客,又何必計較其他?
時時觀照,心有煩惱便趕緊念佛,這便是照的功夫。一稱念佛,煩惱便止息,
這便是寂的功夫。有煩惱時,知道念佛令煩惱止息,所以「彼國眾生無有眾苦」。
煩惱止息,身心輕安,所以「彼國眾生但受諸樂」。
希望大家七天當中,若散亂若昏沈,均以一句佛號對治。發勇猛心,高舉一聲
佛號。發堅決願,求生西方極樂。如此心逐念成,西方境界自然現前。
大家都知道,往生資糧是信願行。而三者當中,重在一個願字。信在乎啟願,
持名要求成願。往生極樂,祇是隨願而成罷了。
如此念佛,有煩惱即念佛,佛號起則煩惱止。一旦煩惱斷盡,功在常照。照即
是常,故全照是寂。如此常寂,功全在於照。常照而寂,常寂而照,這便是無量壽
無量光。如此境界,凡夫可得。為什麼?念佛人心不散亂不昏沈,便可到這種境界
。這種境界,約依報講,便叫「常寂光」。約正報講,便叫「法界身」。
故阿彌陀佛是法界身,我們的念佛心是法界心,心佛法界,三無差別,故我一
念圓淨,此心便現常寂光土。
是知念佛法門,易修而證深。
所以各位平時念佛,心中不要有餘雜想。發覺有餘雜想,便趕緊念佛除去。因
為這些餘雜想,都會障礙我們的淨念圓成。
奉勸各位,莫管他興衰稱譏毀譽苦樂,念佛求生的心,總不要動。一旦念到淨
念圓成,不論你學問高低,不論你經論通不通達,就算凡夫,寂光土也可有分。佛
說境外無心,心外無境。祇要有其心,必然現其境。故縱然凡夫,也可與諸上善人
俱會一處。
希望大家莫自菲薄,生常寂光土,皆可有分,但看你是否至誠懇切念佛,念到
一心不亂。因為常寂光土,非是別物,原來就是我們一念圓淨的心。
現在大家至誠懇切,念阿彌陀佛。
昨天和大家講莫讓心取境,莫讓境礙心,因為取境礙心都是煩惱。
所謂煩惱的生起,略有三時十二處。三時者,便是過去時、現在時、未來時。
所謂十二處,便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和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如果三時十二處都不
起煩惱,那麼煩惱便無起處,也無起時了。
如果再追究根底,三時十二處都起於我執。我執若斷,一切煩惱便根絕了,不
過我執很微細,今天不講。
煩惱粗的,是現行煩惱。細的是種子煩惱,極細的是習氣煩惱。
現行煩惱粗,所以大家容易觀察出來。種子煩惱細,便不容易觀察了。有時心
靜,種子煩惱會現。但非有修行的人,是觀察不出來的。不過我們要知道,縱然現
行煩惱也是由種子而起的。
至於習氣煩惱,極為微細,不是凡夫所能觀察出來的。什麼是習氣?這很難解
說。好比風吹樹搖,風停止了,樹還在搖,那便是習氣。
祇斷現行煩惱,而未斷種子和習氣,那叫「伏煩惱」。如果種子習氣也斷了,
才叫「斷煩惱」。
不過種子斷了,而習氣未斷,不能算是究竟斷。等習氣煩惱斷盡,才是究竟斷
煩惱。
念佛人若能漸漸伏煩惱,便可幫助你念佛往生了。
我們凡夫眾生,善根少,業障深。斷煩惱不容易辦到,就算伏煩惱,也要起大
精進才行。
因為伏煩惱也非易事。初果二果,僅僅漸伏欲界煩惱。三果人漸伏上二界煩惱
。四果人才真的斷了界內煩惱,破了界內無明。初果沒斷種子,僅僅初預聖流。二
果沒斷種子,僅僅薄貪瞋癡。三果人沒斷種子,僅僅修斷上二界七十二品無明。四
果人斷了三界種子,卻未斷習氣。
煩惱有那些呢?略說有六種,曰貪瞋癡慢疑惡見。我們凡夫既不能斷,也不容
易伏。祇可以用一聲佛號化解這些煩惱。人家罵,你聽不見。人家打,你躲開。不
以罵還罵,不以打還打,祇知一心念佛求往生,也勉強算是伏煩惱。
至誠念佛,便是一心,煩惱逐漸不起,便是不亂。如能一念佛,煩惱便斷,煩
惱斷,心自然清淨,這叫一念清淨一念佛。如此用功念去,若能作到念念如此,便
是念念清淨念念佛。
不管他憂喜苦樂,不管他善惡是非,也不管他六塵如何擾動,總是念念清淨,
相續不斷。行住坐臥,總是淨念相繼,這叫念佛心打成一片。
如果念佛到了這種地步,決定往生。所以大家要精進念佛,藉阿彌陀佛名號功
德,圓淨一念而成佛。願大家切實記取,各自用功。
今天和大家講,修淨土法門,一定要時刻提起正念,一心念佛。如果失掉正念
,便將飄流業海,不得出離了。
為什麼呢?因為一切境界,唯心所造,唯是一心。吾人所見一切境界,實是自
見其心而已。所以心存正念,則佛境現前,心失正念,則六道現前。
心如工畫師,能造種種色。心外本無有境,境還由自心現。所以說境由心現,
心逐念成。若失正念,必成邪心,邪心因緣,必現邪境。
各位都欲往生西方,但是臨終西方境,能否現目前,那就要看你平時是否存西
方心。
蓮華何曾開在西方?原來就開在你的心裡。你的心就是七寶池,你的心就是九
品蓮,臨命終能見西方境,其實乃你自見其心而已。所以十萬億佛土,一念即得往
生。
各位平日心裡胡思亂想,無非是娑婆世界的攀緣心,所以你將來臨終現的境,
恐怕不是西方極樂世界,仍是娑婆的正依二報。
譬如婬欲念動時,身心像被欲火焚燒一樣。那種心一定現八熱地獄境,不可能
現極樂清涼境。再如傷心時,好比鋼刀刺心一樣,這種心也現地獄境。所以地獄何
曾在鐵圍山,祇是在你心中而已。就算你見到鐵圍山的地獄,其實仍是自見其心而
已。
所以你現在起什麼心,將來便由異熟因緣而現什麼境。
第八識名異熟識,異是差異,熟是成熟。就是說,由因到果,是由異熟因緣而
成就的。異熟因果不出一心,心念是因,現境是果,其間過程,謂之異熟。
異熟有三種,第一種是變異而熟。譬如種子種在地下,慢慢由種子抽芽,由芽
生幹,枝幹開花,花落結成果實。所以由因到果是變異而成。
第二種是異時而熟。譬如種子種到地下,要經過七八天的時間才能出芽,幾個
月的時間才能成熟。我們受地獄之苦,是在我們起惡念造業時,便下因了,經過時
節因緣,慢慢成熟地獄果報。所以我們不應在落到地獄時才起恐怖心,應該在起惡
念造惡業時便起恐怖心。同樣道理,不祇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時起歡喜心,而是當我
們念佛時就起歡喜心才對,因為往生極樂,是由念佛因心異時而熟的。
第三種是異類而熟。譬如造惡時頗覺快意,而將來受報卻是大苦。行善時受盡
委屈,而來生卻生到好處。念佛時莫嫌辛苦,當勤精進,因為往生極樂即得大自在
。人類造惡,類成鬼畜。人道行善,上生天界。三塗眾生若有善根,報盡轉生為人
……。這一切都叫異類而熟。
地藏經說,若遇我慢貢高者,說僕使下賤報。飲食消耗無度者,便受飢渴報。
……這都說明異類而熟。
念佛往生西方,也是異類而熟。在娑婆是苦,生西方則樂。西方又有凡聖同居
、方便聖居、實報莊嚴、常寂光等四類。每一類又有上中下等九品,如果廣說,便
有無量差別。這許多類,總不出一心,有那一類的因心,便落那一類的果報。所以
往生品位高下,祇問自心,不關餘物。
所以大家七天念佛,要慎防其心。莫令心戀娑婆,祇有往生一念。
慢說六道凡夫,就算聲聞緣覺權乘菩薩,都不究竟,我們都不要。祇要生極樂
見彌陀。
大家念佛,要把佛號念到心裡去,這樣才能現出西方境來。一聲聲佛號由心中
發出來,從口中念出去,由耳朵聽進來,再回到心中去。這樣心口相應,自然你的
念佛心便能與佛相應。如果你自己的口不能和自己的心相應,當然你的心便不能與
佛相應了。
如果不能與阿彌陀佛相應,便危險了。因為你心口不一,當然也不能與三乘聖
人相應。如果你心有戒善和定力,還可和人天法界相應。但是你口和心都不相應,
能否有戒善定力,實在難說。萬一你沒有戒善定力,那祇有和三塗惡道相應了。就
算你來生還生在人道,十有八九是靠你過去的善根。一旦你往昔的老本錢用光了,
還免不了三塗中走走。
所以我們一定要以此念佛心,圓成佛淨土。心成就,極樂境界自然成就。我們
往生,是往生我們心中的極樂世界,絕不是往生心外的極樂世界。因為心外無法,
法外無心,故曰心淨則佛土淨。故心、佛、淨土,原本不二,唯心所造,唯心所現
,唯是一心。如果心外有一微塵許法,即是魔說。所以大家修念佛法門,首須自淨
其心。
大家若能莊嚴自心,便是莊嚴佛淨土了。若能如是七天念佛,一定可得受用。
所以念佛時,一定要繫心於正念。什麼是正念呢?六道生死,不是正念。三乘
境界,尚不究竟,也算不得正念。唯有佛世尊,圓滿究竟,過無不盡,德無不圓,
所以念佛方是正念。
臨命終時,正念現前,決定往生。如果命終時,貪戀娑婆,而不念佛,祇有留
在娑婆,不得往生。如果心念貪,則墮餓鬼。心念瞋,則墮地獄。心念癡,則墮畜
生。心有戒善,則生人道。心得定力,可生天道。就算你生到非想非非想天,結果
還要墮落,仍不及往生西方。
以前有位金碧峰禪師,證到虛空定(無色界有四種定,一種是空無邊處定,即
是虛空定。第二種是識無邊處定,第三種是無所有處定。第四種是非想非非想處定
)。
金碧峰有一天壽命盡了,小鬼來抓他,他正在定中,小鬼找不到他。後來小鬼
問計於土地,土地說:「你敲敲桌上的玉瓶,因為他心中還貪戀玉瓶,他在定中聽
到玉瓶響聲,必然出定,那時你便可以捉他了。」
果然金碧峰聽到玉瓶聲,便出定了。
出定後自然現形,因為虛空定便是離色才能得到的。小鬼見金碧峰現了形,便
要捉他。
金碧峰暗想,我已證到虛空定,因為放不下一個玉瓶,被小鬼來捉,實在不值
得。
於是他摔了玉瓶,又入定去了。
入定後,又離了色相,小鬼又見不到他,也就無可奈何了。
雖說禪師入了虛空定,但是並不稀奇。因為空定以上還有識處定,識定以上還
有無所有處定,無所有定以上,還有非想定。就算生到非想非非想,最多壽命八萬
大劫。說不定一劫二劫便得報盡,因為八萬大劫,是指最多的報壽而言,並不是定
壽八萬。
因為非想天不出三界,所以報盡還要墮落。
我們往生西方,壽命無量,較諸八萬,簡直不可相比。往生西方,即入正定聚
,橫超三界,永無退墮。所以古德有言,縱生非想非非想,不如西方一去來。
所以若能彌陀正念不失,命終必生極樂。
但是有兩種法,最壞正念,大家須切實注意。如臨命終時這兩種念頭起來,往
生便無希望了。那兩種念頭呢?一個是散亂,一個是昏沈。如果臨命終時,不散亂
,不昏沈,正念現前,定得往生。所以七天念佛,便是要對治散亂與昏沈。
對治之法,是有次第的。先對治散亂,後對治昏沈。如果七天之中,不能對治
這二種障礙,應起慚愧心,痛切流涕,慚愧自責。
對治散亂的方法,以念佛最有效。自念自聽,念得清聽得明,用出全身之力,
將一句佛號看得穩,把得牢,如捧油缽,絲毫不敢鬆懈,不休不息。如將軍臨陣,
高舉一聲佛號,要與八萬四千煩惱作殊死戰。一句如此,一心不亂。句句如此,一
心不亂。一句淨念,句句淨念,要把句句淨念打成一片。如此念佛,一念萬年,萬
年一念,決定往生無疑。
如果大家名義上來打佛七,而妄想不歇散心不除,縱然彌陀有憐憫心,也救不
了你。
我看見大家念佛時,有人不知不覺笑出來,那都是亂打妄想。如果你還亂打妄
想不老實念佛,決難往生。因為不是佛不度你,祇怪你自己不想去。
應該想到地獄就在左右,牛頭馬面的鐵叉,就在我們身邊,恐怖都來不及,那
有時間生嘻笑心?
散亂心若能伏下,可能昏沈心便起。對治之法,便是高聲念佛。如果靜坐時不
能出聲,默念佛號又提不起來,可試觀佛白毫光。極令明了,盡量使心明照。
如果還不能對治,應想到正念一失便是地獄,起大恐怖心。如果還不能對治,
乾脆起來拜佛去。
總之,對治散亂昏沈,祇有自己精進,別人幫不上忙。有人說我實在想睡,這
許多辦法都沒有用,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沒有了。如果這許多辦法都對治不了你
的散亂和昏沈,那祇有等你向閻王老子報到以後,由他替你想辦法了。
所以不論散亂昏沈,都要靠彌陀名號功德,仗我們信願行的精進力去對治。一
定要高舉一聲佛號,憑信願行,突破生死關,歸向極樂。
對治散亂多用止,對治昏沈多用觀。然而散亂昏沈往往是更迭互起的,或是昏
沈中有散亂,散亂時也有昏沈,所以對治時也須止觀雙運。
事實上,用觀必歸於止,修止必歸於觀。無觀難以成止,無止難以成觀。觀而
無止,則必散亂,止而無觀,則必昏沈。所以止體必起觀用,觀用必依止體。
若論念佛法門,止也阿彌陀,觀也阿彌陀。借彌陀名號功德,圓淨一念而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