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與淨土法門
六、彌陀淨土為報土
佛有報佛與應化佛,報佛居於報土,化佛居於化土。所謂「報」者,是指實報
而言。地上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性,可以分證實報。佛過盡德圓,是究竟
實報之人。
佛為了未破無明未見法性之人,示現化身化土。未破無明未見法性之人,是沒
有資格生於報土的。凡夫與二乘,未破無明未見法性,故不能生於報土。
因為這種原因,便引出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是報土,抑係化土之諍。如果西方
極樂世界為報土,則凡夫二乘應不能生。例如當時攝論諸師,便執此說。因而有「
別時意」之說。
如果西方極樂世界是化土,那麼阿彌陀佛,亦應是化佛。今凡夫二乘皆得往生
,可見西方極樂世界應為化土。報土是淨土,化土豈得真淨土?
於是其說不一,諍論紛紛。攝論諸師,便執著西方極樂世界是報土。凡夫二乘
不能往生,凡夫二乘往生者,只是別時意。於是當時淨土行人,多有退心者。
然而別時意,與佛語相違。佛於無量壽經,明了宣示「十方眾生,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觀經亦說,下品下生者,稱念阿彌
陀佛名號,令聲不絕,十念即得往生。由此觀之,別時意是不正確的。
於是有人提出「事淨土」之說。謂西方極樂世界,是事淨土。所以凡夫二乘,
皆得往生。
事淨土是淨影寺慧遠大師所立。淨影慧遠,與廬山慧遠大師非為一人。廬山慧
遠,係東晉時人。淨影慧遠,係北魏時人。
淨影慧遠大師著作甚多。大家所熟知者,如無量壽經義疏二卷,觀無量壽佛經
義疏一卷,大涅槃經義記二十卷,維摩經義記八卷,大乘起信論疏二卷等。另外還
有大乘義章二十卷。
淨影慧遠大師,頗關心於淨土。於大乘義章中,特別著「淨土義」一章。大師
將淨土分為三類,一、事淨土,二、相淨土,三、真淨土。事淨土是凡夫所居之淨
土。相淨土是二乘及地前菩薩所居之淨土。真淨土是初地以上菩薩乃至妙覺佛,所
居之淨土。
既然西方極樂世界為報土,當是地上菩薩及佛所居之土。凡夫沒有資格居住,
凡夫只能往生事淨土。於是有人便主張西方極樂世界為事淨土。總之,大家都認為
凡夫是無法往生報土的。
另外還有諸師主張,西方極樂淨土,是通於報、化二土的。初地以上的菩薩,
生於報土。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生於化土。
如此說法,固然很有道理。但總覺此論,有故圓其說之嫌。似不能令我們服服
貼貼,堅信不移。
善導大師出,力排群議,獨彰正說。善導大師,著眼於文義併顯。大師主張,
第一阿彌陀佛是報佛。西方極樂世界是報土。而凡夫之人,皆能生於報土。其所以
生報土的原因,是仗阿彌陀佛強大的願力,而非眾生自力所致。如果忽略了彌陀大
願,只著眼於往生者之資格而論凡夫能否往生,其說是不正確的。
善導大師,依大乘同性經,確定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觀無量
壽佛經疏卷一有一段話,有問:彌陀淨國,為當是報是化也?答曰:是報非化。云
何得知?如大乘同性經說,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
大乘同性經卷下,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薩問佛,世尊!佛身幾種?佛言,善丈
夫!略說有三,一者報,二者應(化),三者真(法)。
菩薩又問何為報、應、真身?佛答報身者,如我今日現諸如來清淨佛剎,現得
道者當得道者。如是一切,即是報身。
是故當知,凡於清淨佛土成佛者,無論現在得道者,或是當來得道者,皆是報
身佛。
佛復回答應身說:善丈夫!如今日踊步揵如來,魔恐怖如來,大慈意如來。如
是等一切如來,穢濁世中,現成佛者當成佛者。如來顯現從兜率下,乃至住持一切
正法,一切像法,一切末法。汝今當知如是化事,皆是應身。
所以我們知道,凡於穢濁世成佛者,凡示現八相成道者,皆是應化身佛。
佛回答真身說:如來真法身者,無色無現無著不可見,無言說無住處無相無報
,無生無滅無譬喻。如來不可說身,法身智身,無等身,無等等身,毘盧遮那身,
虛空身,不斷身,不壞身,無邊身,至真身,非虛假身,無譬喻身,是名真身。
而大乘同性經說,阿彌陀如來,蓮華開敷星王如來,龍主王如來,寶德如來等
,皆是清淨佛剎成佛者。故知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為報佛報土。
既然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為報佛報土,那麼凡夫二乘,焉能得生報土呢?
善導大師說明凡夫得入報土者,係由託佛大願,以為強緣。所以能令五乘齊入,得
生彌陀淨土。
有人問曰:「若言凡夫小聖得生者,何故天親淨土論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種
不生。是何道理?」
善導大師斥責曰,子但誦其文,不闚其理。況加以封拙懷,迷無由啟。
於是引觀經下品三生,證明凡夫得生清淨報土,用卻眾疑。下品三生,皆是罪
惡凡夫尚得往生,況二乘聖人乎?
觀經下品上生人,或有眾生,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如此愚人,豈非凡夫?然
臨命終時,猶得化佛菩薩現在其前,金光華蓋迎接往生。生彼國已,聞法即發無上
道心。
下品中生,及下品下生,亦係罪惡凡夫,蒙佛接引往生。生彼國已,聞法即發
無上菩提心。此即凡夫仗佛願力,往生報土之明證。
或問,二乘種不生,所謂種之與心,有何差別?善導大師回答說,種之與心,
義無差別,不過取方便而言罷了。凡夫既生彼國,因為身器清淨故,正堪聞法。聞
已便能生信,並不簡別大小。但是當時觀音為說大法,不為說小法。因為彼國眾生
,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故。彼人聞大歡喜,即發無上道心。如是便名大乘種生,亦
名大乘心生。正由聞大,即大乘種生。由於不聞小,故曰二乘種不生。十方眾生修
小乘戒行,願往生者,悉得往生。生彼國已,先證小果,證已即迴小向大。一經向
大,便不退生二乘之心。故名二乘種不生。
至於女人及根缺不生義者,因為彼國無女人及根缺故。女人求生彼國,皆得往
生。生彼國已,即轉丈夫身。十方根缺眾生求生彼國,皆得往生。生彼國已,當即
諸根具故。
所以十方眾生,只要至心信樂,求願往生。上至盡形,下至十念,乘佛願力,
莫不皆得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