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第五集
檢討會摘錄
<<問>>佛七圓滿後,應如何精進,方能增進念佛信願?平時除了做固定功課外,怎
樣才能解行並重,不虛此行?
<<答>>佛七以後怎麼精進呢?要心誠。心怎麼誠法呢?要專一。修淨土法門,就應
該專修淨土法門。現在人,看人家持戒,就想搭搭衣;看見人參禪,也想盤
盤腿;看人家學密,也想持持咒。古德講,這是門門不了,帳帳不清,不得
受用。
要持戒律,就專精戒律;學密,就專精密。不可以腳踩兩船頭。
念佛法門是一句佛號念到底,從開始、往生到成佛,都是一句佛號。心念佛
,心即是佛。
佛七圓滿以後,心中不要忘記念佛。心不離佛,佛不離心,這樣就是解行並
重。
總而言之,心誠,專一,心不離佛,佛不離心。
<<問>>淨土法門一門深入,我們每日早上需要誦楞嚴咒、大悲咒嗎?
<<答>>要誦,未嘗不可;不誦,專持佛名也是一樣。什麼原因呢?楞嚴咒、大悲咒
各有其功德;而往生淨土,阿彌陀佛說「欲生我國,持念我名。」
你念佛如果是為了求往生,我勸你專持佛名。以持名念佛為正行,其他的,
楞嚴咒、大悲咒等為助行。
<<問>>依照觀無量壽佛經中說,誦方等經,往生極樂世界時品位較高,這樣算不算
一門深入?往生有沒有把握?
<<答>>方等大乘經助你品位增高,但這是品位高低的問題,不能算是一門深入。
一心念阿彌陀佛名號,一心求往生,這才叫一門深入。一門深入的意思,是
教你不分心旁騖、三心二意。今天念佛,明天參禪,後天學戒律,那樣不叫
一門深入。所謂一門深入,是教你一句佛號念到底。
如果一心求往生,而誦方等經,不但往生有把握,而且品位也高;如果誦方
等經,而不求往生,則不得往生──有其願才得往生,無其願不得往生。
<<問>>有法師說,只要按照打佛七時那樣就好了,不用誦任何經?
<<答>>有道理。不過阿彌陀經除外,因為阿彌陀經也是往生因緣。
其他經可以不誦,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可謗大乘。相信,不誦是可
以的。
<<問>>為什麼晚上會做夢,而說夢話?
<<答>>夢,是一種獨頭妄想,單從第六意識發生。怎麼發生的呢?五根接觸五塵留
下的影像所致。真實夢也有,如和佛菩薩相應,或是和業報相應,不過很少
。
一般講起來,都是妄想。看不見的、聽不到的、沒有接觸過的,夢不到。如
:沒去過美國,沒到過白宮,則夢中一定不現。為什麼呢?沒有謝落影像嘛
!
所夢見的,一定都是眼耳鼻舌身接觸過的,所留下的影像,這,不是妄想是
什麼呢?
晚上做夢,是因為妄想太多。如果念佛真誠懇切,妄想調伏時,夢逐漸減少
;念佛功夫再深時,沒有夢,夜晚睡覺很安詳,睡得很熟。
說夢話,可能是一種病,趕緊找醫師看。按照佛法說,妄想減少,也可以不
說夢話。
<<問>>想出家要具備什麼條件呢?
<<答>>想出家,只有一個條件──放下。一切要能放下,就能出家;如果有一點放
不下,不能出家。放不下而勉強出家,會還俗。
放下以後,自然道心提起。大家要知道,出家不是一件小事情,是大丈夫事
呀!非將相所能為。
<<問>>有人說「出家不了道,披毛戴角還。」聽了以後很害怕,請問師父,到底什
麼程度叫「了道」?
<<答>>出家以後,了道不了道,在你的心。為什麼?心外無法,心即是法,法即是
心。觀經說得很清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果能達到是心作佛、是
心是佛的地步,怎麼會不了道呢?
如果出家以後,還想在家的事情,那就難講了!所以,出家一定要修道,要
發大道心。此心一發,即是了道。出家後,如果還夢見穿在家的衣服,做在
家的事情,當老師的,還夢見教書;作工的,還夢見上班;女眾夢見自己長
長頭髮、穿花衣服。如果有這種情形,要趕緊對治。這是獨影妄想,過去的
影像,表示道心不堅,還需要繼續精進。
心外無境,此心就是佛。
出了家,在什麼時候了道呢?在登壇受具的那一剎那了道。第二剎那起妄想
、一犯戒,又不了道了。
既然知道出家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那你為什麼不發大道心呢?
<<問>>平時用唱念或金剛念習慣,覺得沒問題、很暢快,但靜坐時用心中默念的方
法,覺得心有壓迫感,而且有時佛號會間斷,請問師父靜坐時念佛的方法?
<<答>>如果金剛念念熟了的話,靜坐不受影響;唱念感覺很暢快,靜坐時提不起佛
號來,念佛不真切,那是因為不入心。唱念時的佛號僅僅在嘴皮上,沒到心
裡去。如果入心的話,金剛念、默念皆可起佛號。
繞佛時是口念耳聽,靜坐時心念心聽。如果感覺有壓迫感,那是念佛功夫不
到;念佛熟的人,靜下來後,不知不覺自然起佛號,怎麼會有壓迫感呢?
平時出聲念、金剛念,輕輕鬆鬆,悠悠蕩蕩念佛,靜坐默念佛號時,需要看
你真功夫了,感覺很累、有壓迫感,那是平時用功不夠。
以後怎麼練習呢?出聲念時,耳朵聽清;靜坐時,心念心聽,自然沒有壓迫
感了!
<<問>>請問師父去脾氣最有效的辦法?
<<答>>脾氣,實在說,是一種習慣性。去脾氣的辦法,第一個──留神。發現自己
脾氣不好,那個地方不好,時刻留神,一動脾氣時自己知道。第二個──要
忍。自己要發脾氣的時候,忍。怎麼忍法呢?先念十聲佛號,然後再發脾氣
。念過十聲佛號以後,脾氣就沒有了。這樣對治久了,要想發脾氣的時候,
觀照一起,他就不發了。再久,應該發脾氣的事情,他就沒有脾氣了。
<<問>>師父曾開示靜坐時不得數珠念佛計數,是什麼原因?
<<答>>數珠念佛亂心,而靜坐是要你修定。入定,不可能數念珠;還數念珠,不可
能入定。
靜坐念佛,可以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覺性不動。這點,數念珠辦不到
。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叫你靜坐時不可數念珠。
<<問>>請師父教我一個戒煙妙法,因我念佛對治無效。
<<答>>我當初抽煙很重,喝酒也很重。叫我戒煙,戒不掉;不喝酒,辦不到。
修念佛法門以後,有一次,我遇到大煩惱,狠命念佛,念了三天三夜。從此
以後,煙一吃,想吐,不能抽;酒一喝下去,很舒服,但睡到半夜卻發燒。
剛開始心裡想,可能是吃的菜裡面有細菌,可是,第二次一喝,又是這個樣
子。有人勸我說,中國煙沒有好煙,你不如買洋煙吃。我真的買洋煙吃,但
是,照樣吃了就難過。就這樣,把煙戒掉了,酒戒掉了。
如果你想戒煙戒酒,我告訴你一個妙法──念阿彌陀佛。
<<問>>獨頭意識很強烈,但心中似乎也有佛號,請問師父如何對治?
<<答>>心中有佛號,也是獨頭意識的一類。就用佛號,對治獨頭意識。
獨頭意識危害最重,帶質妄想危害少。由於獨頭意識的緣故,想過去,想未
來,想得半夜睡不著覺。
念佛,剛開始的時候,佛號也是獨頭意識起。久了以後,念到全心是佛、全
佛是心,六根都攝了,淨念相繼,沒有妄想了!就從此地下功夫。
起妄想,而心中還有佛號,那是妄想中起佛號,這個要戒掉。怎麼用功呢?
佛號一起,妄想不起。剛開始的時候,觀察自己的心──想不想過去?想不
想未來?如果有,那是獨頭妄想,趕緊提起佛號,使它不起。這是初初下手
功夫,因為,觀察想不想過去、想不想未來,這也是妄想。這個辦法是以毒
攻毒,久了以後,就不起妄想了。
如果在亂心──妄想中起佛號,要以單提佛號對治妄想。
<<問>>請問師父,我們的心究竟在那?
<<答>>第一個,心無在處。楞嚴經中阿難七處徵心,佛都說不是,所以心無在處。
第二個,心沒有不在的。心無在處,好比虛空,不可說在東在西;沒有不在
的,也好比虛空,橫遍豎窮。橫遍稱為無量光,豎窮稱為無量壽。
心,無性隨緣,則在;隨緣無性,則不在。這,就是你的心。
<<問>>心中念佛,閉眼時,佛號與影像交雜,而影像趕不走;睜開眼睛時,所見的
事物,變化不定,無法靜下來,請問師父,為何會如此?
<<答>>妄想。
妄想重的人,很危險。如繞佛時,見前人走路的姿勢,覺得好可笑,就想笑
了──妄想;敲木魚的,怎麼敲得那麼快,真討厭,生氣了──妄想;再重
的,見觀音菩薩相,覺得他是女人,很漂亮,動心了──妄想,這種妄想造
罪業。
妄想,是無量劫來生死根。要是不把它拔除的話,來生變牛變馬,不知道。
<<問>>念佛──淨土法門,是否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
<<答>>一心不亂,是佛說的,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可是一心不亂的程度大不相同
,上根利智的人可以念到一天乃至七天一心不亂,下根人也可一剎那一心不
亂。
一剎那一心不亂也得往生──在一心不亂的那一剎那斷氣了,可以往生。就
恐怕還沒有斷氣,第二念又起了亂心,就不得往生。
<<問>>有人認為寧可停止──放棄早晚課而行靜坐,此說是否正確?又參禪開悟
後,是否即是成佛?
<<答>>其實,早晚課就是靜坐──有人做早晚課入定了!
修淨土念佛定,稱為念佛三昧。在定中,可以做一切功德;雖做一切功德─
─上班、做事、料理家務……還在定中。這是大禪定,這種禪定是悲智雙運
、上求下化。菩薩普度十方,還是一心不亂;雖然一心不亂,在定中,能夠
普度十方。如果靜坐坐在那裡,像死木頭一樣,有什麼功德呢?修學佛道,
要定慧等持才行。
六祖說過「本來無一物」,開悟什麼?有所開悟,就是有一物呀!所謂開悟
,正是叫你心清淨,一絲妄想沒有。佛在經上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開悟什麼?佛在菩提樹下,一點法不得,證無上覺。
有人虛妄說「我得道了」,那是騙眾生的。此法無有高下,得什麼道?永嘉
大師說「覺後空空無大千」,得什麼道?
本來無一物,正是開悟。本來無一物,不可說有;本來無一物,不可說無。
開悟都沒有,成什麼佛?楞伽經說「無佛無眾生」,成什麼佛?一絲不罣,
一塵不染,正是成佛。
<<問>>高聲念佛時,氣有時會接不上,胸口會痛,怎麼辦?
<<答>>高聲念佛,不可多念。打佛七念佛,要量自己的力。有一個要領──脖子伸
直,胸膛挺起來,頭豎直,聲音自然而出,不必太高。高聲念佛,不能持久
。
<<問>>去五欲五蓋不容易,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對治?
<<答>>五欲是帶質妄想,五蓋在第六意識裡頭,是獨影妄想。最方便的對治法門是
念阿彌陀佛。
一句佛號提緊,只教他起一聲佛號,不起其他妄想,五欲五蓋自然對治。
<<問>>若以前常常讓父母失望傷心,有什麼可以補救的?
<<答>>改過修道,可以補救。精進佛道,有道的話,父母可以得度──趕緊修道,
改過向善,一心修佛道,就是上報父母恩。
<<問>>若做事常想逃避、賴皮,要如何對治?
<<答>>誠心誠意,就可以對治了。
做事光想賴皮、不負責任,那是因為沒有誠心誠意。只要能誠心誠意對一切
眾生,就沒有這個情形了。
<<問>>介爾心不易守?有何方法可以不生尋求心?
<<答>>介爾心,大家都有,因為介爾心就是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知道介爾
心,是因為好分別人我是非,蓋住了。要想圓現介爾心,必須在世間不起人
我是非想,慢慢進步,好比開汽車一樣,一下子開不熟,天天開,天天開,
自然開熟。
<<問>>有時會為了看佛書,而不想看學校的書,怎麼辦?
<<答>>看佛書,不外乎教你不貪、不瞋、不癡。看學校的書,如果也不貪、不瞋、
不癡,那和看佛書是一樣的。如果起貪瞋癡看佛書,等於沒有看。
一天二十四小時,總教自己不起貪瞋癡,就是看佛經了!
<<問>>我們無量劫來,用身口意去造惡業;現在用身口意拜佛、念佛,算不算是懺
悔業障呢?佛七期間,可以急拜嗎?
<<答>>無量劫來身口意造的業,還要用身口意去消。
拜佛貴在身語意業清淨,不在拜得多。拜佛也好、念佛也好,如能一心不動
,則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稱佛一聲,功德無量。
拜佛時,心想佛,口稱佛,身禮佛。
<<問>>請師父開示打坐正確過程及姿勢?有人說打坐不小心會著魔,是否有這一回
事?
<<答>>打坐念佛,沒有著魔的。參禪容易著魔,為什麼?逼自己識心嘛!
打坐正確過程及姿勢,上白下聖長老寫了一本學禪方便譚,可以找來看看。
<<問>>如何是正確的境界?
<<答>>心中無一物。
上廣下欽老和尚說過:「沒有境界,就是最好的境界。」凡有境界,皆是虛
妄。
<<問>>靜坐時腿酸痛,為磨心志,支撐到底。知道痛,但也知道念佛,這算不算散
心念佛?是否如法?
<<答>>腿痛,是散心念佛,可是有一個好處──沒有昏沉。
腿痛時,可以輕輕放下,總教心不動。
<<問>>請問師父,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的方法?
<<答>>念一句阿彌陀佛,聽得清楚,沒有亂心,是無念;無念當下正是念,因為佛
號聽得清楚。正因為佛號聽得清楚,所以無念而念;正因為沒有亂心,所以
念而無念。
<<問>>請問師父出念佛堂後如何用功?
<<答>>對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誠──誠心不二。
怎麼個誠法呢?真信切願念彌陀。
<<問>>請師父詳細開示正定和邪定的區別?
<<答>>正定,當笑則笑,當樂則樂;邪定,當笑不笑,當樂不樂,和木頭一樣。
正定,有餘勢,出定後心中還是定定不亂,有的半小時,有的一小時,有的
一天兩天;邪定,出定就亂了。
正定,斷煩惱;邪定,光入定,不斷煩惱。
<<問>>請問師父,止靜時佛號提不起來怎麼辦?
<<答>>業障。佛號沒有提不起來的。為什麼說是業障呢?因為你打妄想了,心中亂
想,亂想為業,這個業障佛道,所以稱為業障。
佛號為什麼提不起來?打妄想──這不是業障是什麼呢?
<<問>>請問師父,有時候沒有打妄想,可是佛號也是提不起來?
<<答>>沒有打妄想──那更糟糕。提不起佛號,就是妄想。那是你打妄想,自己不
知道。臨命終時提不起佛號,必墮三途六道,沒有客氣的。三途六道本來沒
有,自己造成的。怎麼造成的呢?忘記念佛,失掉正念了。
佛號始終提起,入正定聚;提不起佛號,是邪定聚,總在六道生死,搞不好
三途惡道。
大家要記住,千萬不可以提不起佛號為藉口,那是邪定聚呀!
<<問>>禮佛時,有時覺得有一個佛的影像閃過去,這是好的現象,還是不好的現象
?請師父開示。
<<答>>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不是佛相,是你的心相呀!心若不動,他不現呀!
禪宗有句話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一概不要。最極清淨,是法身佛
。
<<問>>請師父開示「一心不能二用」之真義?心清淨時,六根了了分明。若只能知
佛號,不能知妄想,似於理不合?
<<答>>感覺到妄想,是妄想──重;眾生感覺到佛號,也是妄想──輕。感覺到佛
號,不對;不感覺到佛號,也不對。有感覺──散亂,無感覺──斷滅。怎
麼辦呢?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不著念邊;無念而念,不著無念
邊。不著兩邊,契入中道,那才是究竟無極無為。
<<問>>得念佛三昧,能否自主生死?
<<答>>得念佛三昧,即得往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前來接引,當然可以
自主生死。
<<問>>平常做事時念佛,事後不能很清楚回憶,這是不是迷糊?
<<答>>世間法和佛法是一體兩面,怎麼做呢?於佛法不變,於世間法隨緣。隨緣不
變,不變隨緣,原無妨礙。
<<問>>我們在念佛時,有些事情必須去想,如果不先想,怕念佛完了,就忘了那件
事,請問師父,是不是要先把那件事想完,再繼續念?
<<答>>有事情要去想,沒有過錯,過在想過了以後放不下。該想的,是正思惟,想
過以後就放下。害就害在放不下,放不下,當然就提不起佛號來,這叫放不
下、提不起。該想的時候,想;想過了以後,無影無蹤──放下。如果想了
以後,還放在心裡,那是獨影境,這種妄想帶人入生死,六道輪迴。
<<問>>妄想很強,怎麼辦?
<<答>>妄想是不是實在的呢?不實在。怎麼稱為妄想呢?想者取相,取現在相、過
去相、未來相。三世一切法無相,取相不實,所以,這個想是妄想。念佛,
可以對治。
<<問>>心淨則國土淨,那是不是說心淨就自然有極樂世界?
<<答>>心淨則國土淨,是講萬法一心,皆由一心所變。萬法一心,當然一心就是萬
法。如果執著一心,墮入一邊;執著萬法,又墮入一邊。會入萬法一心,叫
一真法界。
<<問>>要修行,身口意要具備什麼條件?
<<答>>身禮阿彌陀佛,身清淨,不犯殺、盜、婬;口稱阿彌陀佛,口清淨,沒有妄
語、惡口、綺語、兩舌;心想阿彌陀佛,心清淨,沒有貪、瞋、癡。就是這
麼修。
<<問>>請問師父,三昧和悟道兩個是不是一樣?
<<答>>三昧,是身口意三業清淨。清淨則不動,不動稱為三昧。
悟道,那是你的妄想。六祖說「本來無一物」,悟什麼東西呢?道如虛空,
無形無相;再說,虛空橫遍豎窮,所以觸目皆道,何必等待悟?不悟也是道
呀!說悟道,是取相生想。
離一切相,稱為三昧。取相,說有悟道。
<<問>>請問師父,如何回去久久用功?
<<答>>精勤念佛。
回去以後,讀書的、做事的、做生意的,當然很亂。可是有一個辦法──記
起來、想起來就念佛。譬如說:趕公共汽車,跑的時候,不能念佛;到車站
等車了,那時候就可以念佛。辦公,寫公文很忙,沒有時間念佛;把筆放下
,休息時,正好念佛。
精勤念佛,記起來就念佛,回去以後就這麼修。
<<問>>念佛念多了,妄想固然減少了,可是卻覺得腦筋緊繃繃的,佛號提起來很吃
力,心裡焦躁不安,請問師父有什麼方法可以對治?
<<答>>心中焦躁不安,那是沒修對,是邪定。
念佛定怎麼修呢?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做一切事情,心中不動;心中不動
,做一切事。菩薩修此法門,叫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佛到究竟處,叫寂而
照、照而寂。修念佛法門,初下手就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二六時中,不管什麼時候,不要焦躁。因為一焦躁,就失掉正念,不能念佛
了!如果在這一剎那命終,必定墮落。這個功夫要慢慢練習,練習到任何事
情不焦躁,那就成功了!
檢討會摘錄(三) <<問>>初學佛的人,聽到佛號的時候,會憶念很久,是不是第六意識心所起?如何
把這個功夫延續下去?
<<答>>念佛,初初學的時候,要用作意提高警覺。
作意,功夫用得好,是是心作佛。這時,還有能念的我,所念的佛。
第六意識,一生就滅──沒有這個東西。念到是心作佛的時候,種入第八識
。什麼原因呢?第七識,一定有一個俱有依,依靠一個東西。第七末那識,
依第八識見分。第六意識,也有一個俱有依──和第七識俱有,同時,還同
前五識俱有,而第六意識,一生就滅,一生就滅。
總而言之,初初學念佛,都用作意心,不要管他第六意識、第七識。用作意
念佛,就是是心作佛了!
<<問>>清淨心不在耳根,不在意根,也不在聲塵,不在法塵,到底在那裡?請師父
開示。
<<答>>要有在處,不是清淨心。
法有兩種,作法和無作法。舉個例子:先看見左手,回過頭又看見右手。這
時,見性滅不滅?如果看見左手的見滅了,怎麼能再見右手?如果見左手的
見不滅;那麼,看見右手的時候,應該還看見左手!
法,有作和無作。無作法,就是清淨心;作法,就是是心作佛。
再舉個例子:人死了以後作鬼,鬼死了以後生天。那麼,人死到底滅不滅?
如果不滅,還是人,怎麼能變成鬼呢?如果滅了,滅法不生,怎麼能作鬼呢
?
清淨心,不生也不滅,是佛說的無生法;生滅法,皆是世間法,世俗諦法。
<<問>>第四天清晨下雨,有雷聲,我開始觀雷聲從那裡來?注意聽,又不知道那裡
去了;打坐久一點,腿麻了──這個麻的覺從那裡來?再注意觀,又沒有了
……在平常,沒有經過佛七的訓練,就是沒有辦法實際去證;只有在佛七的
訓練中,心靜下來,開始可以粗粗去證它。請師父慈悲開示,回家之後,要
用什麼辦法,可以繼續去實證這些覺無所從來無所去?
<<答>>這些覺,若有來處,不是覺;沒有來處,也不是覺。隨緣,則有來有去;無
性,則無來無去。
各種覺,你一觀察,找不到了──你以緣起心去觀察,怎麼可以觀得到?其
實,不觀察,就是了。不動當下就是,一起心動念則乖。
回家怎麼修這個法呢?持續不斷地念佛修習。持續不斷,就是無作法。不斷
是不生不滅,念佛是有生有滅。不斷,是無念;念佛,是念。這麼說起來,
作法就是無作法,是念而無念;無作法就是作法,是無念而念。這個法,要
親自去體會、親自去證,不在言傳裡面。禪宗教學人,會到即會到,會不到
多說沒有用。
<<問>>晚上睡覺,有被壓住的感覺,怎麼辦?
<<答>>感覺被人壓住,這是業障重──對佛懺悔,把念佛功德迴向冤親債主。
大家要是有做惡夢的,有一個辦法──默念阿彌陀佛睡覺。
<<問>>方等經上說「諸佛無相生,法界本清淨。」每次我念到讚佛偈「阿彌陀佛身
金色」時,「諸佛無相生」的念就起來,就無法再念下去了。請師父慈悲開
示,為什麼我們不去求證「諸佛無相生」,而每次都要念「阿彌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無等倫」呢?
<<答>>諸佛無相生,好比虛空。虛空無相,就是清淨莊嚴。虛空如果沒有分別,怎
麼有十方呢?十方,是緣起法;無相生,是真諦。諸佛無相生,是無作法;
相好光明無等倫,是作法。作法即無作法,無作法即作法,一切法皆如此。
<<問>>父母往生後,盡量幫他念佛、作佛事,但心中卻不能確定到底是不是真的往
生,該怎麼辦?
<<答>>一切法唯心所造。善法,唯心造;惡法,唯心造;往生西方,也是唯心造。
生天,是唯心造;下地獄,也是唯心造。如果知道這個道理,怎麼不唯心造
他往生西方呢?
心生懷疑,是誤自己的父母;一心造他往生西方,毫無疑問。要知道,心生
即法生呀!
<<問>>淡水魚應如何放生比較恰當?
<<答>>放到那裡去,魚都免不了一死。三界火宅,無有平安處。
放生要皈依,皈依三寶後,可以獲得解脫。畜生不知道念佛,今生不能往生
,來生可以獲得解脫,功德在皈依呀!
<<問>>第二天第二支香,心想:「唉!不如歸呀!回西方極樂世界去,這裡娑婆,
跟西方是不能比的。」在清淨佛號中,心心念念就是想「不如歸」,眼淚直
流。可是又想到「我不能去呀!我娑婆還有願沒有完成:師父的道場還要護
法……,等我父母都往生了,這些願都滿了,您再接我去吧!」這樣的發願
正確嗎?請師父慈悲開示。
<<答>>這個願是妄想發的!
唯一的大願是無生,獲得無生法忍是大願。無生即往生,如果單獨有個無生
,那個無生是斷滅。無生即生,生即無生。
你所發的願,不離生滅,怎麼能算大願呢?無生是成佛,成佛是度一切眾生
。
<<問>>止靜時,沒有辦法默念佛號,出聲念又怕吵到別人,不曉得該怎麼辦?
<<答>>可以金剛念──嘴巴動,不出聲音。
要是念佛功夫好的話,不可能默念念不起來。念佛,第一個是心念,心無力
口來扶──念佛重在心念。
<<問>>師父開示時,沒有辦法又念佛又聽師父開示,不曉得應該放下佛號聽師父開
示,還是盡量念佛?
<<答>>念佛,是一心不亂,一心聽開示,也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沒有生滅,就
是佛。所謂心不離佛,佛不離心,並不是叫你一天二十四小時總念阿彌陀佛
──心中清淨即是。
拜佛是這樣,念佛是這樣,做事也是這樣。要不然,就不能隨緣盡分了!
隨緣盡分行孝,一心清淨;隨緣盡分行慈,一心清淨。一心清淨不妨礙慈悲
一切,慈悲一切不妨一心清淨。這樣,才叫做念佛三昧。
檢討會摘錄(四) <<問>>念佛感覺到心念心聽比較困難,有時轉成用台語念。就這樣,換來換去,不
曉得這樣念佛對或不對?請師父開示。
<<答>>怎麼念都可以,用台語念,用國語念,阿彌陀佛都懂。佛號起不來,有兩個
毛病:第一個毛病,業障深;第二個毛病,佛號不熟。久久用功,就沒有這
個毛病了!
<<問>>金剛經中提到「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我們念佛念到最後,應該要如
何來捨呢?
<<答>>法捨,非法也捨,可是你忘記了──捨也要捨。有一念不捨的話,不是法,
就是非法。捨也捨的話,橫遍豎窮,皆圓滿報身佛,所以要念佛。法要捨,
非法也捨,並不是叫你會入斷滅,而是叫你心住一處呀!
<<問>>有人說求生彌勒淨土,比求生彌陀淨土來得簡單,這話是否真確?
<<答>>彌勒淨土在娑婆世界的欲界天,彌陀淨土是阿彌陀佛的華藏世界。其實,彌
勒淨土和彌陀淨土都一樣,都是一真法界,各隨其志就是了。如果要講彌勒
淨土怎麼樣,彌陀淨土怎麼樣,那就有人我是非了,我們不談。
<<問>>請問師父,打佛七當中,晚上做惡夢,該如何對治?
<<答>>做惡夢,根本是妄想多;第二個原因──業障,業障也是緣於妄想而生;第
三個原因是生理的關係。睡覺時,注意胸口不要壓到,手腕不要壓到,念著
佛號睡覺,惡夢就會逐漸減少了。
<<問>>止靜的時候,沒有念出聲音來了,就不能專心念佛,雜念妄想紛飛,該怎麼
辦?
<<答>>娑婆在音聞,出聲音念佛最能攝心。可是,你要練習不出聲音,也能攝心,
那才有用。什麼原因呢?出聲音固然很好,可是命終時不能出聲音,病重時
不能出聲音,睡眠時不能出聲音。如果不出聲音時,心中就沒有佛號了,那
不是很危險嗎?這是用功之處──出聲音也攝心,不出聲音也攝心。
<<問>>師父說念佛要計數,可是做工時沒有辦法計數,該怎麼辦?
<<答>>能計數,盡量計數;不能計數,就不必計數了!
<<問>>請問師父,什麼是思業和思已業?
<<答>>思業是意業,思已業是思過以後起身口業。思業清淨,思已業清淨,則身口
意三業清淨。
<<問>>念佛的時候會有妄想,妄想起來的時候,想要把它壓抑下來,如果壓抑不下
來的時候,得失心就會很重。請問師父,如何讓我們念佛時沒有得失心?
<<答>>這要久久用功。譬如說:小孩子寫字寫不好,怎麼能寫好呢?要久久練習。
念佛有方便──一個字一個字不漏,聽清了,久久用功,就沒有妄想了!
<<問>>念佛時佛號會失掉,我就趕快想阿彌陀佛四個字,佛號就可以繼續念下去,
不曉得這樣好不好?
<<答>>這是方便,初下手時可以聽自己念阿彌陀佛佛號。念熟了之後,沒有能聽之
我,沒有所聽之佛,什麼原因呢?初聽佛號的時候,叫做是心作佛;久了以
後,是心是佛,無能無所。
念佛這個法門,要你親自用功啊!久久,自然就入了!
<<問>>念佛和拜佛時,如果要觀佛像,應該如何觀才對?
<<答>>觀佛像,如果能一心,沒有大過;如果取相,全是虛妄。
其實,念佛如果念到一心清淨,心住一處,就是大觀照。拜佛,身拜阿彌陀
,口稱阿彌陀,意觀阿彌陀,三業清淨,則是大觀照。取相住心,皆成虛妄。
總而言之,什麼是觀照呢?清淨心謂之大觀照。
<<問>>佛七期間,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這是怎麼一回事?
<<答>>你太緊張了,這都是妄想心呀!睡不著,簡單一句話說,是起心動念──自
己一觀察就知道了!
<<問>>五逆十惡的人,念一句阿彌陀佛,也能往生,這不是太便宜嗎?做了這麼多
的壞事,結果卻不需要受果報!
<<答>>這是佛力加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是因果呀!佛力四十八願,是因果;
願往生之心,也是因果。這段經文出在十六觀經下品下生。
<<問>>出家眾福報好,高僧送高僧;在家眾臨終時,沒有人助念,很可憐。師父有
什麼好辦法,可以把在家眾也都送到極樂世界?
<<答>>不論在家出家,念佛主要是要靠自己呀!別人助念,你心中無佛、不相信,
也是沒有用呀!雖然沒人助念,你心中有佛,也得往生呀!
念佛要靠信願行,信是自己信,願是自己願,行是自己行──以自力引佛力
。外面有佛力加被,自己有信願行,就得往生;如果別人幫你助念,而你自
己卻沒有信願行,那也是沒有用呀!
信阿彌陀佛,有佛力;願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佛力;念阿彌陀佛,有佛力。
所以,淨土法門是二力法門。
<<問>>請問師父,應該如何發菩提心?
<<答>>菩提心,簡單說,是上求佛道。為什麼要上求佛道呢?為了要度一切眾生。
所以,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為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是菩薩行。上求佛道,是智;下化眾生,是悲。悲智雙運,稱為
發菩提心。二乘不發,唯有菩薩才發菩提心。
怎麼樣叫發菩提心呢?憐憫一切眾生,上求佛道。對一切眾生起慈悲心,對
無上佛道起嚮往心,就是發菩提心了。
大家要知道,發菩提心,不過上求下化就是了。二乘人只能上求,不能下化
,所以不發菩提心。
要知道,下化眾生必須上求佛道,否則就成了愛見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