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講記
如來真實義功德章第一
本章首歎佛功德,述歸仰受記因由。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
法未久共相謂言。勝鬘夫人是我之女。聰慧利根通敏易悟。若見佛者必
速解法心得無疑。宜時遣信發其道意。夫人白言。今正是時。】
佛於雙樹間,時將取滅。阿難以四事問佛,其中一事即「佛滅後,結集經典,
經首應安何語?」佛言經首應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與某些大眾宣說是經。
此即所謂六成就,以六種因緣成就講經法事,同時亦成就證信序。六成就者,
如是為信成就。我聞為聞成就。一時為時成就。佛為主成就。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
園為處成就。與某些大眾在一起為眾成就。
本經只有五種成就,缺眾成就。因為佛說此經,是於空中出現而說者,故無眾
成就。
時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
波斯匿王譯為和悅。以彼以德御民,能令萬姓和悅故。又譯勝軍王,以其出師
常勝故,故玄奘法師譯為勝軍王。
末利夫人,本名黃頭,是耶若達長者,守末利園婢。從園受名,故曰末利夫人
。
彼見佛相好光明,於是信敬供養。並發願言,願我以此功德,脫離婢使,作王
夫人。
後值波斯匿王出獵,天氣炎熱。王赴末利園納涼。黃頭盡心侍奉,甚稱王心。
於是王與耶若達百千兩黃金,迎黃頭回宮,為第一夫人。
佛在給孤獨園時,羅閱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出家受具,號十七群比丘。其中最
大者名優波離。時諸童子出家受具後,多習嬉戲。唯優波離先斷煩惱,證阿羅漢果
。十七群比丘入城乞食,乞食已出城,至阿耆羅婆提河,於水中戲。適波斯匿王與
末利夫人,昇樓遙見。王語夫人曰,比丘如此,有何可尊?汝猶勸我信佛。時優波
離以天耳遙聞。於是令諸比丘上岸著衣,以神足通攝諸比丘,騰空而去。王親自目
睹,始生敬信。
佛以是事因緣,結比丘不得水中戲戒。
波斯匿王生信後,與末利夫人,嚴駕出城,擊鼓吹唄,往祇園禮佛。佛為說法
鼓經,王聞法後,始歸依於佛。故經云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信法未久。
共相謂言,是波斯匿王向末利夫人說。勝鬘夫人,是我們的女兒。時勝鬘嫁阿
踰闍國,是王夫人,故稱勝鬘夫人。
先讚勝鬘聰慧利根,後遣使傳信。夫人回答說,好的,我們現在便派人去。
【王及夫人與勝鬘書略讚如來。無量功德。即遣內人名旃提羅。使
人奉書至阿踰闍國入其宮內敬授勝鬘。勝鬘得書歡喜頂受。讀誦受
持生希有心。向旃提羅而說偈言
我聞佛音聲 世所未曾有 所言真實者 應當修供養
仰惟佛世尊 普為世間出 亦應垂哀愍 必令我得見】
王及夫人,與勝鬘書信,略讚佛之功德。如來功德無量,縱經百千劫稱歎不盡
,故曰略讚。
內人旃提羅。內人者內監也,宮中之內官也。旃提羅非是人名,乃內監之通稱
。印度有四名很難分辨,旃提羅,是內監。扇提羅是石女。旃陀羅,是屠夫。旃荼
羅,翻譯是月。今旃提羅是內監之通稱,未說明內監是何名字。
勝鬘得書,歡喜頂受。并向旃提羅而說偈言。
我聞佛音聲,世所未曾有。勝鬘讀信見到佛字,故曰我聞佛音聲。
聞佛音聲,須大善根。若人聞一佛字,即能滅無量罪。故勝鬘歡喜讚歎說,世
所未曾有。
所以我們應常念佛。須知稱佛一聲,有無量功德。
所言真實者,應當修供養。
若書中所言佛出現於世,是真實者,汝送信前來,即有大功德,應當供養於汝
。
大寶積勝鬘夫人會,則曰「斯言若真實,當賜汝衣服。」
勝鬘向旃提羅語後,復遙祈於佛。佛既為普度世間而出,當不捨我。必定令我
得見也。
【即生此念時 佛於空中現 普放淨光明 顯示無比身
勝鬘及眷屬 頭面接足禮 咸以清淨心 歎佛實功德
如來妙色身 世間無與等 無比不思議 是故今敬禮
如來色無盡 智慧亦復然 一切法常住 是故我歸依
降伏心過惡 及與身四種 已到難伏地 是故禮法王
知一切爾焰 智慧身自在 攝持一切法 是故今敬禮
敬禮過稱量 敬禮無譬類 敬禮無邊法 敬禮難思議
哀愍覆護我 令法種增長 此世及後生 願佛常攝受】
當勝鬘興欲見佛念時,佛知其意,便於空中出現。普放清淨光明,佛清淨之光
明,能除眾生之垢穢。無比身者,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世間無比。總此兩
句,是歎佛相好光明無等倫也。
勝鬘及眷屬,頭面接足禮。佛在空中,而勝鬘與眷屬在地上,故知是運想接足
。接足禮是表身業敬,清淨心是表意業敬,歎佛實功德,是表口業敬。
如來妙色身,世間無與等。如來色身,微妙難思。何謂妙色身?世間人見有執
有,聞無執無。佛身微妙,有而非有,曰法身,無而不無曰色身。如來妙色身者,
非有而現有也。世間無與等者,即所謂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是故我
今敬禮,是禮佛色身也。
如來色無盡,智慧亦復然。前讚色身,今讚報身,後邊一句,一切法常住,是
讚佛法身。
金光明玄義云,身即聚集之義,謂聚集諸法而成身也。理法聚名法身,謂聚集
法性而成身也。智法聚名報身,智慧能契法性,智慧與法性和合而成報身。故智慧
亦復然,是讚報身。
功德法聚,名應(化)身。由智契理,聚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隨機應現
,而成化身。前言如來妙色身,即言化身也。
前讚色身,謂世間無與等,無比不思議。今智慧亦復如是也。
一切法常住,是故我歸依。一切法常住,是歎法身。常住之法,不生不滅,不
來不去,等同虛空。等同虛空者,即橫遍豎窮,無欠無餘也。故言一切法常住。
前言是故今敬禮,是起敬信也。是故我歸依,先起敬信,然後一心歸命。
降伏心過惡,及與身四種。降伏心過惡是斷惑。及與身四種是除業。惑有其三
,即貪瞋癡。意中無貪瞋癡,故曰降伏心過惡。業為身口七支,在身者為殺盜婬。
四種者,口四過也。即妄語惡口綺語兩舌,均已降伏。總說一句,這半偈便是讚佛
三業清淨。
已到難伏地,是故禮法王。如來三業清淨,二障已除,二我已空,已盡一切過
。已了分段變易二死,再無生死之累,故曰已到難伏地。謂除二障,空二我,了二
死,菩薩所不能也,故曰已到難伏地。
佛於一切法而得自在,故名法王。
知一切爾燄,智慧身自在。爾燄譯為所知,所知者法相也。智慧者於一切法相
能生智慧,故謂爾燄為智母。吉藏大師與慧遠大師,均同此說。因為五明之法,能
生智解,故曰智母。
但楞伽集注,菩提流支以爾燄為智障,即所知障。為何有此二種不同的解釋?
原來爾燄者法相也。若於法相知因緣空,則為智母。若執法相為實有,便成智障。
佛以般若智慧,無住心與無相法契合。始覺與本覺合,證得究竟覺。是名報身
,此報身名報法身。解脫清淨,無繫無累,故曰智慧身自在。
佛證究竟法身,平等如如,等同虛空。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所以說攝持一切
法。
攝持一切法,是解釋知一切爾燄,智慧身自在。因為「一切」者,是指法相言
。若言第一義畢竟空,一法不立,焉有一切?這句話的意思便是畢竟空建立一切法
,故言攝持一切法。
佛具二種智慧,所謂實智與權智。如實知一切法皆歸畢竟空,是為實智。如實
知畢竟空建立一切法,是為權智。如是則為知一切爾燄,名為智母。如果執著空外
有有,有外有空,相外有性,性外有相,便成為所知障。
以攝持一切法故,其功德智慧不可思議。是故今三業投誠敬禮於佛也。
敬禮過稱量,敬禮無譬類,敬禮無邊法,敬禮難思議。上來是分別歎,此一頌
是總歎。
敬禮過稱量者,言佛功德智慧難可稱量也。
敬禮無譬類者,言佛功德智慧,一切言說譬喻所不能及也。類是比儗的意思,
言佛功德智慧,無法比儗。
敬禮無邊法,佛是法王法主,故曰無邊法。
敬禮難思議,言佛功德智慧,量盡虛空,不可思議。
哀愍覆護我,令法種增長,此世及後生,願佛常攝受。願佛哀憐愍念於我,令
我法身種子增長。法身不生不滅,云何有增長?謂願佛哀愍覆護於我,令我消滅過
去罪障,不造未來罪業,令佛性圓顯,說明法身種子增長也。
在眾生曰佛性,是為法身種子。以眾生未具功德智慧,法身未能圓顯,故佛性
謂法身種子。等到功德智慧圓滿,佛性圓顯,則佛性轉名為佛,故曰令法種增長。
此世及後生之中,願佛常以神力加持,攝受於我。
【我久安立汝 前世已開覺 今復攝受汝 未來生亦然】
此一頌是佛答勝鬘之請。言我過去久遠劫來。已經安立於汝。以宿緣所追,是
故今世又相值遇。
令不墮落謂之安,令道業增進謂之立。既於過去世久已安立於汝,所以現在未
來,亦不捨於汝。
前世已開覺。過去世已經開覺於汝,現在未來亦當攝受於汝。
令其依福捨罪名為安立,令其罪福俱捨名為開覺;令其發菩提心名為安立,令
其修菩薩行名為開覺;令其破無明生死名安立,令其覺菩提名為開覺。
今復攝受汝,未來生亦然。今復以法攝汝,加持於汝,令住正法之中,并受汝
為我弟子。現在世如此,未來生亦如此。
【我已作功德 現在及餘世 如是眾善本 唯願見攝受】
此是勝鬘請佛攝受之詞。言我於過去世已作之功德,及現在世所作之功德,以
及其餘後世所作之功德,如是等一切諸善根,均願佛下顧攝受於我。
【爾時勝鬘及諸眷屬。頭面禮佛。佛於眾中即為受記。汝歎如來真實功德
。以此善根當於無量阿僧祇劫天人之中為自在王。一切生處常得見我現
前讚歎如今無異。當復供養無量阿僧祇佛過二萬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
普光如來應正遍知。彼佛國土。無諸惡趣老病衰惱不適意苦亦無不善惡
業道名。彼國眾生色力壽命五欲眾具皆悉快樂勝於他化自在諸天。彼諸
眾生純一大乘諸有修習善根眾生皆集於彼。勝鬘夫人得受記時。無量眾
生諸天及人願生彼國。世尊悉記皆當往生。】
爾時勝鬘夫人讚歎佛已,與諸眷屬頭面禮佛。上來頌偈,是以口敬禮於佛,今
及眷屬以身敬禮於佛。
佛於眾中下,是俯允攝受,并予授記。授記有兩種,一通記,二別記。通記無
一定時間,例如佛言,一切眾生畢竟成佛,換句話便是與一切眾生授記。別記有一
定時間,例如佛記勝鬘,當於無量阿僧祇劫天人中為自在王。當復供養無量阿僧祇
佛,過二萬阿僧祇劫,當得作佛。此為別記,說出成佛的時間,說出成佛名號,以
及國土等。
佛既記勝鬘當來成佛,故勝鬘所說法,無可疑也。
阿僧祇譯無數。天人之中為自在王。言勝鬘於天人中,常居上化物。故曰自在
王。既於天人中為自在王,故一切生處常得見佛。並且現前讚歎,與現在一般無異
。然後當復供養無量阿僧祇佛。再過二萬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普光如來應正遍知
。正遍知亦名等正覺,即成佛也。於無量知空名「正」,於空知無量名「遍知」。
又如實知無有顛倒名正,如實知一切顛倒名遍知。
彼佛國土以下,是明彼佛的依報國土。
彼國眾生,色力壽命,五欲眾具,皆悉快樂。是明彼國眾生快樂,勝過他化自
在天。他化自在天,是欲界第六天。該天所有樂具不須自造,皆他天所化,其享受
自在。
最後說彼國眾生,純一大乘,無小乘根性者。凡是修習大乘善根眾生,皆集於
彼。
勝鬘受記之時,有無量眾生,諸天及人,皆願往生彼國。佛皆記當得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