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藏經描仿

   釋經文

    諸法實相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僧俱。皆是眾所知識

   。及無邊大菩薩摩訶薩眾。無量無數。】

  此是證信序,有六種成就。如是者,信成就。我聞者,聞成就。一時者,時成

就。佛者,說法主成就。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者,處成就。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摩

訶薩眾者,眾成就。這六種成就,皆結集經人語。如是我聞一句,先以親從佛聞證

信。然後舉出時間、說法主、地點、聽眾等以為佐證。

  如是者,謂佛如是說也。我聞者,謂我親從佛聞也。一時者,謂說法時間,以

一時代表之。佛者,自覺覺他覺滿之果人也。

  王舍城,在中印度摩竭陀國。王舍城周圍有五山,耆闍崛山,譯為靈鷲山,即

五山之一。

  大比丘僧。比丘有三義,即乞士、破惡、怖魔。此等比丘皆德臘俱高、多聞廣

識、知見殊勝之大比丘。四人以上乃至百千眾,皆名為僧。           p-3

  皆是眾所知識,皆是眾人所認識者。

  大菩薩摩訶薩。菩薩譯為覺有情,亦曰大道心眾生。菩薩者,以大悲心行諸波

羅蜜,度眾生也。摩訶薩譯為大,謂係地上菩薩。今曰大菩薩,復云摩訶薩,有人

說是八地以上菩薩。如是我們視為華梵雙舉,亦無不可。如是菩薩,無量無數。

  【爾時舍利弗從三昧起行詣佛所。偏袒右肩頭面作禮白佛言。希有世尊。

   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佛告舍利弗。汝見何

   利歎言希有。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

  此是發起序,由舍利弗發起此經端緒。

  三昧者定也,舍利弗自在靜處,從三昧起,往詣佛所。可知舍利弗與佛,未在

一處。

  舍利弗先讚歎於佛,然後說出讚歎之原因。無生無滅無相無為者,諸法實相也

。諸法實相,即無生法。無生故無滅,無生故無相,無生故無為。

  諸法實相無生無滅無相無為,即是無所有不可得。以無所有不可得法,令人信

解實是甚難。佛問舍利弗,汝見何利,而作是言?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在靜處每作是念。世尊。乃於無名相法以名相

   說。無語言法以語言說。思惟是事生希有心。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

   是事希有第一希有。謂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p-4

  實相之法無名無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而世尊能於無名相法,以名相說,無

語言法,以語言說。所謂至理無名,以名顯理,誠為希有也。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甚為希有,此是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者,諸佛所得無上甚深微妙法也。

  【舍利弗。譬如巧畫師。畫於虛空現種種色相。於意云何。是畫師者為希

   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一切法無

   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所以者何。無名相法。無念無得

   。亦無有修。不可思議非心所依無有戲論。非是戲論所可依止。無覺無

   觀無有所攝。不在於心非得所得。無此無彼無有分別。無動無性本來自

   空。不可念不可出。一切世間所不能信。如是無名相法以名相說。如是

   舍利弗。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以下舉十譬喻,說明佛所說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甚為希有。此

是第一譬廣說,以下九譬係略說。

  第一譬巧畫師畫於虛空。虛空不能作畫,今畫師畫於虛空,甚為希有。而佛以

無上智,說一切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p-5

  所以者何下,申述佛說法希有之理由。諸法實相,無所有不可得,畢竟空寂而

不無,橫遍豎窮而非有,甚深微妙不可思議。以實相無所有不可得故,所以無名無

相,無念無得。諸法實相,畢竟空寂,不可憶念不可得也。

  亦無有修。以無所有不可得,故無能修亦無所修。

  不可思議。諸法實相,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故不可心思口議。

  非心所依。諸法實相,非心所法也。

  非是戲論所可依止。戲論者,世間言語文字,有名無實,故曰戲論。諸法實相

,離言語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乃至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故曰非是戲論所可依

止。

  無覺無觀無有所攝。覺觀皆分別心,粗分別曰覺,細分別曰觀。能攝所攝,係

分別法。實相無所有不可得,無有分別,故曰無覺無觀無有所攝。

  不在於心非得所得。在於心者,為心所法,實相非心所法,故不在於心。非能

得所得,心為能得,心所為所得,實相非心心所法,故非能得所得。

  無此無彼無有分別。實相無相,不可分別。此者我相,彼者人相眾生相,皆分

別法。實相無有分別,故無此無彼。

  無動無性,本來自空。諸法實相者,即是一相所謂無相。諸法一相,即是一道

清淨,故平等不動。一相即是無相,無相即是無性。諸法實相,清淨平等不動無性 p-6

,故本來畢竟空。

  不可念不可出。實相無相故,不可想念,以想念即是取相故。以實相無相不可

取著,故曰不可出。

  所以實相法,是一切世間所不能信。因為實相者,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今以名

相言語表達,實難令一切世間了悟其真實義也。

  最後結論言,舍利弗!一切諸法實相,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

有也。以下分別舉出九個譬喻。

  【舍利弗。譬如有人嚼咽須彌能令消盡。飛行虛空不以為患。於意云何。

   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諸佛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

   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須彌山出海八萬四千由旬,係金銀}璃玻璃四寶所成。有人嚼咽,消息淨盡,

且能飛行虛空(當知須彌山係地居山),如是之行不以為難。舍利弗!是為希有不

!舍利弗答言,希有世尊。

  佛言,諸佛所說一切諸法實相,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舍利弗。譬如火城縱廣深淺各一由旬。四門出焰人負乾草於中而過。猛

   風吹焰燒爆其身。是人能令火不燒草及不燒身。於中得出如本無異。於

   意云何。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 p-7

   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一由旬四十里,城中大火,四門出焰,有人負乾草於中而過,能令火不燒草亦

不燒身,是為甚難。然如來所說,一切諸法實相,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

倍為希有。

  【舍利弗。譬如有人以石為I。從海此岸度至彼岸。於意云何。為希有不

   。希有世尊。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

   倍為希有。】

  石I渡海喻。

  【舍利弗。譬如有人負四天下及諸須彌山河草木以蚊腳為梯登至梵天。於

   意云何。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

   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四天下者,東南西北四部洲也。負四部洲及諸須彌山河草木等,以蚊腳為梯,

登至色界梵天,是為甚難。然如來所說一切諸法實相,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

解,倍為希有。

  【舍利弗。譬如藕絲懸須彌山在於虛空。於意云何。為希有不。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藕絲懸須彌喻。

  【舍利弗。譬如劫盡大火燒時。人以一唾能滅此火。又以一吹還成世界及

   諸天宮。於意云何。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諸法 p-8

   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劫末起大火,自地獄燒至初禪天,水災壞至二禪,風災壞至三禪。劫成時自四

禪興雲雨,三禪得成。自三禪興雲雨,二禪得成。自二禪興雲雨,初禪得成。如是

一切世界及諸天宮得成。

  以上舉一唾滅火,一吹還成世界喻。

  【舍利弗。琲e廣大為無量不。如是世尊。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雨渧

   如琲e。有人以手承此雨渧無所遺落。於意云何。為希有不。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以上舉大雨喻。

  【舍利弗。須彌山王為高大不。高大世尊。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石皆

   如須彌。有人以手承接此石。無有遺落如芥子者。於意云何。無希有不

   。希有世尊。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

   倍為希有。】

  以上舉雨大石喻。

  【舍利弗。譬如有人以一切眾生置左手中。右手接舉三千世界山河草木。

   皆能令是一切眾生同心喜樂其意不異。於意云何。為希有不。希有世尊 p-9

   。舍利弗。如來所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譬如有人以左手持諸眾生,右手接舉其所依之三千大千世界草木等,能令此諸

眾生不知不覺,歡喜不異。如來所說一切諸法實相,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

,倍為希有。以上譬喻說竟,以下法說。

  【舍利弗。如來所說諸法無性空無所有。一切世間所難信解。何以故。舍

   利弗。是法無想離諸想。無念離諸念。無取無捨無戲論無惱熱。非此岸

   非彼岸非陸地。非癡非明。以無量智乃可得解。非以思量所能得知。】

  如來所說實相法,係諸法隨緣無性,空無所有,為一切世間所難信解。

  因為諸法實相無相,所以離諸想。想者,取相為想相也。

  無念離諸念。念者念求心也,實相法空無所有,不可念求,故離諸念。

  實相法空無所有,故不可取,不可捨,無有言語文字等戲論,亦無惱熱,以無

性空寂故。

  非此岸,非彼岸,非陸地。此岸表生死,彼岸表涅槃,陸地者,未達究竟彼岸

,別出於水,用表外道。實相無相,無所有不可得,故非生死此岸,非涅槃彼岸,

亦非中途別出陸地之外道。                         p-10

  非癡非明。癡者無明也,實相法非明非無明也。

  如此諸法實相,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無量智所可得解,非是心意識思量

所能得知也。

  【無行無相無有惱熱。無念過諸念。無心過諸心。無向無背無縛無解。無

   妄無妄法。無癡無癡法。無有癡網無名無言。無說無不說。無盡無不盡

   。無行無行相。無道無道果。無離過諸離。無思惟無雜糅。不取不捨。

   無得不可得。除諸滯瘞ㄢg恚癡。非實非虛妄。非常非無常。非明非不

   明。非闇非照不在心。無有性性本空。】

  實相法無造作行,無取著相。無惱熱,無念求,無諸分別心。實相無所有不可

得故,所以無向無背,無縛無解。以空無所有故,所以無虛妄,無虛妄法,無癡無

癡法。無有癡網,癡闇猶如羅網,令人不得出離不得自在。(有本作疑網)

  以空無所有故,所以無名無言,無說無不說,無盡無不盡。何故無盡無不盡?

因為無相為盡,無不相為不盡。實相無相,則無不盡。實相無不相,則無盡。

  無行無行相。行者取相造作行也,如殺盜婬等。行相者,外境於內心識所現之

影相,如美醜適意不適意等。如是行及行相,皆虛妄分別起。實相無相離諸分別,

所以無有虛妄造作行,亦無虛妄行相。                    p-11

  無道無道果。道有能通義,例如有漏善道,能通三善道果,有漏惡道,能通至

三惡道果。無漏道,能通至涅槃果。道果者,果報也。如是道及道果,唯是心造。

一心清淨,體本虛寂,故無道及道果。

  無離過諸離。法性空寂,無一法可得,既無能離亦無所離,故過諸離。

  無思惟無雜糅。思惟者,分別法相也。雜糅者,法相混雜也。實相無相畢竟清

淨,故無思惟無雜糅。

  實相無相,畢竟無一法可得,故不取不捨,無得不可得,除諸滯著,除貪恚癡

。不可得實,不可得虛妄。不可得常,不可得無常。不可得明,不可得無明。不可

得於闇,不可得於照。

  不在心。心與心所,皆因緣生法,體性不可得故。總之,諸法實相,緣起無性

,性本空故。

  【能降伏魔。降伏煩惱。降伏五陰。降伏十二入。降伏十八界。降伏說有

   五陰者。降伏說有十二入者。降伏說有十八界者。降伏說有眾生者。說

   有人者。說有壽者。說有命者。說有有者。說有無者。降伏一切諸邪行

   者。舍利弗。我此聖法。皆能降伏一切貪著乃至說有法者。不信樂諸法 p-12

   如實相者。逆佛法者。】  

  以上所講實相無相,本性清淨,是大乘戒法。持之能降伏有所得心,降伏有所

得心乃得增益佛道。

  所謂魔與煩惱。皆有所得見。有五陰,有十二入,有十八界,有眾生,有人,

有壽者,有命者,有有者,有無者,皆有所得見,皆係邪見。

  五陰乃色受想行識,十二入乃六根六塵,十八界乃六根六塵六識。綜陰界入,

乃成我相。以下便說眾生相、人相、壽命相。著有我人眾壽四相,便是有見。如果

著無我人眾壽相,便是無見。有見無見,均非正見,是邪見。而實相無相,有相既

不可得,無相云何可得?

  最後佛告舍利弗,我此實相聖法,能降伏一切貪著,能降伏一切說有法者。所

以不信樂諸法實相者,為違逆佛法也。

  【所以者何。舍利弗。若有眾生說我者。說人者。說眾生者。說斷滅者。

   說常者。說有者。說無者。說諸法者。說假名者。說邊者。皆違逆佛。

   與佛共諍。】

  說我、人、眾生、斷滅、常、有、無、諸法、假名、邊者,皆是有生有滅有相

有為。乃違逆佛,與佛共諍。與佛共諍者,無有實義。唯取假名相也。

  【舍利弗。乃至於法少許得者。皆與佛諍。與佛諍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 p-13

   。若非我弟子。即與涅槃共諍。與佛共諍。與法共諍。與僧共諍。】

  乃至於法,少許計著有所得者,皆是與佛共諍,皆是戲論。計有所得與佛共諍

者,皆入邪道,非佛弟子。非佛弟子者,即與涅槃違,與涅槃諍,與三寶違,與三

寶諍。涅槃者,即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也。

  【舍利弗。如是見人。我則不聽出家受戒。舍利弗。如是見人。我則不聽

   受一飲水以自供養。舍利弗。若人除捨如是不善貪著事者。於我法中出

   家求道。不念涅槃。不以涅槃為念。不貪涅槃。於畢竟空法。不驚不畏

   。是人尚為斷諸法故勤行精進。何況如是不善貪著。謂著我著眾生著人

   著法。是人為斷諸貪著故。但勤修習無相三昧。於無相三昧亦不取相。

   是人通達一切諸法相皆是一相。所謂無相。】

  舍利弗!若有如是邪見之人,我不聽許其出家受戒,亦不聽許其受一飲水之供

養。如果有人能除捨如是等不善貪著,除捨如是等有所得邪見。如是之人,於我法

中出家求道,以心無所住無所得故,不住涅槃,如實知涅槃畢竟淨不可得,於是不

求涅槃,不以涅槃住心憶念,不貪求涅槃。於畢竟空無生法,能夠深信,不驚不畏

。如是之人,於如是法斷貪求心,斷有所得見,能勤求精進。乃能於有所得心不善

之法,便不生貪矣。如是之人,如實知諸法實相,勤修無相三昧。但於無相三昧,

亦不取著,以知無相法亦不可得故。                     p-14

  是人通達一切法相,皆是一相,所謂無相。如大般若經(四四三)云:變礙是

色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領納是受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取像是想相,如來如

實覺為無相。造作是行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了別是識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

苦惱聚是蘊相,如來如實覺為無相……如是方為正見也。

  【舍利弗。是則名為於聖法中柔順法忍。得是柔順法忍。乃名是我弟子。

   能消供養不空受身。所以者何。舍利弗。我是真實相法。不可入不可取

   。不可捨不可貪。不可說斷語言道。無歡無喜斷貪喜心。非眾緣合離眾

   因緣。無道斷道至於無道。斷諸語言論議音聲。無形無色無取無著無用

   。無實無妄無闇無明。無壞無諍無合無散。無動無念無有分別。不可得

   示。非垢非淨非名非相。非心數法非心所解。】

  舍利弗!若有人以無所得心,修習無相三昧,於無相三昧亦不取著,是人則名

於聖法中得柔順忍。如是之人,乃名我弟子。如是之人,能消供養,不空受人身。

  所以者何?我此真實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無所有不可得。故不可入,不可

取,不可捨,不可貪。

  我此實相法,不可說,語言道斷故。無歡無喜,斷貪喜心故。非眾緣和合,離

眾因緣故。以緣起性空,畢竟無所有故。                   p-15

  非是決定有道,亦非斷滅無道。至於無道者,謂道不可得也。斷諸語言論議音

聲,語言者,獨自宣說。論議者,互相交言。音聲者,聲塵也。實相無相,不可說

,不可議論,非是聲塵。

  無形無色,無取無著無用,無實無妄,無闇無明,無壞無諍,無合無散,無動

無念,無有分別,以一切無所有不可得故。所以不可宣示,非垢非淨,非名非相,

非心數法。心數法者,即心所法。為心所解者境也,實相非境,故曰非心所解。

  【我此法中無男無女無天無龍無夜叉無乾闥婆無鳩槃荼無毘舍闍。無斷無

   常。無我無眾生無人。無來無去無出無入。無戒無犯無淨無垢。無有三

   昧無定無定根。無禪無禪根。無知無見無貪無諍。無道無道果。無慧無

   慧根。無明無非明。無解脫無非解脫。無果無得果。無無力非力。無所

   畏無無所畏。無念無念根。無坐無行無有威儀。無此無彼無憶想分別。

   無菩提無菩提分。無智無非智。無地無水無火無風。無罪無福。無法無

   非法無苦無樂。拔諸一切戲論根本。一切永離冷而無蝖C】

  這段經文,語有重出者,茲從略解釋之。

  夜叉,譯捷疾鬼。

  乾闥婆,譯香陰。                           p-16

  鳩槃荼,譯香陰,噉精氣鬼也。

  毗舍闍,亦譯噉精氣鬼,噉人及五穀之精氣。

  無定根。定根者,五根之一,五根即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無禪無禪根。禪譯思惟修,或譯為靜慮,梵文禪那。於欲界修而得之,於色界

生而得之,有修習之義。每與定併稱。而禪者靜慮思惟,重在方法,定則一境定念

,重在既得,梵文為三昧。

  無知無見。實相法中,無知無見。在心曰知,在眼曰見。

  無慧無慧根。慧根者,五根之一。

  無無力非力。似應為「無力無非力」

  無所畏,無無所畏。以有所畏不可得,無所畏亦不可得故。

  無念無念根。念根者,五根之一。

  無坐無行無有威儀。以實相無相無形無色故,所以無行住坐臥四威儀。

  無此無彼無憶想分別。以實相法,無我人眾壽相故。

  無菩提無菩提分。菩提約果言,菩提分約因言。如三十七菩提分。

  無智無非智下,易解不釋。                       p-17

  拔一切諸戲論根本。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一切戲論根本。故知凡語言相文字

相心緣相,我人眾壽相等,皆戲論也。

  一切永離,冷而無蝖C此句文字有誤。一切永離諸相,尚易解。「蝖v似「相

」字之誤。冷字則不解。

  【舍利弗。舉要言之。我法悉破一切諸念一切諸見一切諸結諸增上慢。不

   念一切諸所憶念。除斷一切種種語言。我是法中無常無無常。無苦無樂

   。無垢無淨。無斷無常。無我無眾生。無人無壽者。無命者無生無滅。

   何以故。舍利弗。如來於法都無所得有所滅。故名為涅槃。亦不見有得

   涅槃者。舍利弗。佛亦不念涅槃。不以涅槃為念。亦不貪著涅槃。是故

   當知。是為第一奇特希有。所謂如來說一切法無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

   信解倍為希有。】

  舍利弗!舉要言之,實相法無相無分別,畢竟清淨。能破一切有法,能破一切

有所得分別法。所以能破一切念,一切見,一切結使煩惱。能破諸增上慢。未證言

證。未得謂得,是為增上慢。總而言之,凡有所得心,即增上慢也。

  實相無相,故不念一切諸所憶念,以凡有憶念,皆有所得也。除斷一切語言,

離言相故。無常無無常……以一切法無所得故。法既無得,是一切法不生,不生當

亦不滅,是故實相不生不滅,名為涅槃。雖名涅槃,於涅槃亦無所得。舍利弗!故 p-18

佛不念求涅槃,不貪著涅槃。是故當知,實相是第一奇特希有。所以佛說一切法無

生無滅無相無為,令人信解,倍為希有。                   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