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清涼 第一集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126

處世間不染世間……………………………………………………………………127

清淨身口意從口業防起……………………………………………………………129

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130

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131

留幾分欠缺正是有餘………………………………………………………………132

出家要耐飢耐寒耐熱耐苦…………………………………………………………133

捍勞忍苦不忘念佛…………………………………………………………………135

不要怕熱應念眾生苦………………………………………………………………136

不犯別眾食…………………………………………………………………………138

精進修行最後努力…………………………………………………………………139

情不空道空…………………………………………………………………………140

以法為親……………………………………………………………………………141

內功外德……………………………………………………………………………142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民 76、8、1     農閏 6、7 午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些話是最聰明人說的。有些愚痴人,為

自己求安樂,他認為是對的;願眾生得離苦,他認為是錯的。其實,他才大錯呢!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是聰明人所說的話。因三塗之中,都是為

自己求安樂的眾生。大家仔細善思惟,地獄、餓鬼、畜生的眾生,都是為自己求安

樂的。

  大家記住,願眾生離苦,犧牲自己,現在,正是修福修慧的時候。希望大家,

盡量地修功德,供養常住,供養大眾僧,供養一切眾生。           

 

 

    處世間不染世間         民 76、8、3     農閏 6、 9早

  佛弟子要處世間,不染世間。處世間有三種法不染。

  第一、不染世俗。佛弟子要有道風,不染世俗。

  第二、不染世間學術。學術皆有所得、取相。佛說,有所得、取相者,是外道

法。佛法者,無所得,不取於相。

  學術講概念,概念是什麼?概念在佛法裡,是我痴、我見、我愛、我慢。學術

怎可與佛法同日而語?學術皆是有法,落入生死。佛法無住,無生,無性,不住有

,不住無。如果學術是佛法,世間學術家,不都成佛了嗎?

  佛法不求學術,而是要求知道學術的是誰?那是究竟了義。佛法可包含學術,

並不是學術。怎麼包含學術?有一句話,一切法皆是佛法,可是佛法不是狹義的一

切法。                                 

                                    

  第三、不染世情。世情是愛著、愛取。若有愛取,必定有有,有生,有老死,

是世間法。佛弟子只有道義,沒有感情。凡是有感情的,一定落入生死六道,墮三

塗。

  希望大家記住,要行八正道。小可得阿羅漢道,大可得無上菩提。

  染世俗、染世情,是攀緣心;染於學術,是邪見。都是無明。       

 

 

    清淨身口意從口業防起      民 76、8、3     農閏 6、9 午

  奉勸大家持戒念阿彌陀佛,我時時刻刻、兢兢業業檢點自己,還有違犯的時候

。你們四十幾個人,是我的嚴師,我唯恐自己身口意三業不正,把你們當作嚴師。

  今生怎麼了法?兢兢業業,謹慎注意身口意三業,不叫它犯戒。這樣才有臉見

阿彌陀佛。十業當中,唯口業難守。身犯殺盜婬,可起正意念防止。心最難防,也

可起正意念防止。唯口業不得了,一言剛出口,已經追不及了。話剛出唇,已經造

業了,最難防。

  希望大家防三業,要從口業防起。時時刻刻,謹慎檢點自己。

  你們不要僅僅看我是你們的師父,應看每人是你的師父。對每人現前都不敢有

一點放逸,這樣道業才能增進,希望大家各自勉勵。             

 

 

    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      民 76、8、4     農閏 6、9 早

  「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這是很深的學問,深在什麼地方?在如何消舊

業,如何不造新殃。

  告訴大家一個原則,造新殃,唯在一個「情」字。消業除殃,唯在一個「道」

字。

  各人下去以後善思惟,它的含義無量無邊,如果能思惟出來,得大受用。  

 

 

    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      民 76、8、 4    農閏 6、 10午

  大家吃的飯是新米?或舊米?有誰知道:吃一輩子飯,沒咬破一粒米?想通了

,能消萬擔糧。

  若糊糊塗塗吃飯,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大家下去想一想,是何道理。 

 

 

    留幾分欠缺正是有餘       民 76、8、5    農閏 6、11 早

  氣象報告,今天天氣可能熱到三十七度。大家知道,物極必反,水滿必溢。極

可能從現在開始天氣要變涼了。

  大家審慎觀察,一切法皆如此,於事不求十足,留幾分欠缺,正是有餘。所謂

物極必反,水滿必溢。要知道:一切法無常。                

 

 

    出家要耐飢耐寒耐熱耐苦     民 76、8、6     農閏 6、12 早

  大家要耐飢,耐寒,耐熱,耐苦。因為我們不織而衣,不耕而食,完全是仗佛

的福報。

  戒律上規定,二十歲以下的童女,不許受具足戒,因他們不能耐飢,耐寒,耐

熱,耐苦。比丘比丘尼就不同了。佛八十多歲,還在大太陽底下走路度化眾生。

  我們現在有房子住,電扇吹,吃這麼好的飯菜。你可知道,給我們蓋房子的工

人,在大熱天下抬重東西,挑水泥,不夠辛苦嗎?

  古德有一句詩說農夫的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

皆辛苦。」我們吃的飯,每粒都是農夫辛苦來的;住的房子、穿的衣服,都是眾生

辛苦換來的。                              

                                    

  我們不勞而獲,一切現成。如果再不能耐飢,耐寒,耐熱,耐苦,說不過去。

  大家要知道,吃的、穿的、用的,四事供養,是眾生辛苦換來的,要感眾生恩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捍勞忍苦不忘念佛        民 76、8、6    農閏 6、12 午

  修道人要捍勞忍苦,耐飢,耐寒,耐熱,耐苦。因臨命終時,百苦交煎,耐不

住,也得耐。如果耐不住苦,失掉正念,不得往生。

  平時要養成耐力,不管怎麼熱、怎麼冷、怎麼苦,不失正念,不忘念佛。臨命

終時,才能保持正念。                          

 

 

    不要怕熱應念眾生苦       民 76、8、7    農閏 6、13 午

  今天是十三,明天是十四,十四立秋,秋後有一伏,熱天有三伏,一伏十天,

現正是中伏末,立秋還有末伏,是最熱的天。大家不要怕熱,應念眾生苦。

  記得小時候,當時沒計程車,也沒三輪車,只有人力車。太陽那麼熱,客人坐

在車上,拖車人在太陽下跑,熱得渾身血液沸騰,受不了,想喝涼水,喝了涼水,

肚子一陣疼,死掉了,只為賺幾個錢,拿回去一家老少吃飯,竟把命喪了。

  大家現在太陽曬不著,雨淋不著,應好好修道,念眾生苦,不可空消信施。如

果道業不成自己生死不了,何論度眾生?

  印光大師,每念自己道業不成,痛哭流涕。大家要想臨命終時,道業不成,拿

什麼東西對付閻王老爺?這是很值得擔憂的事,所以大家應該精進修道。    

  春夏秋冬,逝如流水,一去不復回,不精進辦道,實在慚愧,希望大家努力,

為度眾生故,精進道業。

  天氣雖熱,修道人念到眾生苦,應把腰挺起來,不要怕熱。        

 

 

    不犯別眾食         民 76、8、8    農閏 6、14 早、午

  早齋有很多人不來用小食,你要是修日中一食,很好,跟佛同樣。不過大家,

不可私自吃東西。

  如果你吃東西,你犯別眾食。別眾食有兩種,一別為眾,二別於眾。四人以上

叫別為眾;自己單獨吃叫別於眾。

  犯別眾食,破什麼戒?大家知道,學過戒了,應該在布薩時向大眾僧懺悔。

  我們上結夏,從七月十六日開始,有五個月的迦絺那月,直到十二月十五日,

大家可別眾食,不犯,這是佛聽許的。                   

 

 

    精進修行最後努力        民 76、 8、13    農閏 6、19

  這一夏還有二十五天,大家各自檢討,自己道德增進了沒有?改了多少惡?修

了多少善?對大眾僧,對常住,有什麼貢獻沒有?各人檢討。

  希望大家保護道場,大眾僧和合,要求維持內部的純潔。         

 

 

    情不空道空          民 76、8、17     農閏 6、23 早

  究竟什麼是佛道?略說是定慧二道,如果約凡夫講起來,是戒定慧。

  情字、婬字一生,道種不增,這是所謂的「情不空,道空。」

  道種不長可看出來,首先無戒,輕浮不定,沒有智慧,然後漸漸變愚痴,如果

是不念佛求阿彌陀佛加被、接引,袈裟下失人身,就是這輩人。

  蓮池大師七筆勾,不過是破一個情字,長一個道字,古來大德,龍象之才,皆

是伏、斷情字所致,凡是情婬二字不斷的人,必然墮落,希望大家注意到。   

                                    

 

    以法為親            民 76、8、24    農 7、1

  師徒相處,是由法緣而結為眷屬。道人無親,以法為親,不論世情。

  你們若作得不如法、如律、如佛所教,只有責備。要知道,為保護道業,才責

備你們。責備你們,是教導你們,都是如法、如律、如佛所教,對眾生有利益的。

 

 

    內功外德            民 76、9、2     農 7、10

  今天是結夏中最後一次講話,兩樣事情要謹記在心。我們出去講經,對居士說

法,對眾生說法,不妨礙講深理,但,說理要會到事,即理而事,即事而理。要不

然眾生不得利益,說法使眾生得利益最重要。不可賣弄自己多聞。

  什麼是理呢?理是實相。什麼是事呢?事是諸法。諸法有十種。在法華經有說

,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作、如是力、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

、如是本末究竟等。所以大家說法一定要會到因果報應。

  教眾生能夠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才對眾生有利。一切事相是依他起,會入理就

會入圓成實,因圓成實故起依他起。千萬不可只知執著於理。

  什麼是執著於事?譬如見鬼,見神,都是執著於事,迷惑眾生。      

  第二項,大家要注意到,結夏四個月以來,功德具足否?看你斷婬欲否。希望

大家用各種方法來斷婬欲。拜佛,求觀世音菩薩,求阿彌陀佛加被。

  大家要知道,斷婬欲是你的內功,如法度化眾生是你的外德。內功外德具足,

怎不得往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