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清涼 第三集

目錄

不斷煩惱沒有成就………………………………………………………………………51

放下放下放下……………………………………………………………………………53

念佛消除業障檢討改過行善……………………………………………………………55

清淨心為因廣學多聞為緣………………………………………………………………57

不犯口四過非佛法不說…………………………………………………………………59

三業不掉散………………………………………………………………………………60

問心無愧…………………………………………………………………………………62

界而無界無界而界………………………………………………………………………63

思善思說善說作善作……………………………………………………………………65

生即無生無生即生………………………………………………………………………66

以人為鏡…………………………………………………………………………………68

弘法利生皆以正法為基礎………………………………………………………………69

護根不放逸………………………………………………………………………………71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73

五陰無常五陰即是如來…………………………………………………………………74

 

 

    不斷煩惱沒有成就             民78.7.16. 農6.14.

  聲聞法,苦集滅道。苦是世間,生於三界,受五受陰身,這是苦。集是苦的因

,集是煩惱和業。煩惱,淺顯地說,不外乎貪瞋痴所生;從貪瞋痴,造殺盜婬妄語

惡口綺語兩舌。

  有煩惱和業,一定有苦,煩惱又稱為惑。四諦法,苦諦是世間果,集諦是世間

因,世間因果不外乎惑業苦。

  你們有很多人起煩惱、造業障,不知道將來一定要受苦。好像兒童不知道毒蛇

可惡,反而和他們遊戲,你們不知道煩惱業可怕,反而起煩惱和業。

  如果斷了煩惱,消了業,在聲聞法,稱為修道。斷了煩惱和業以後,沒有苦報

,稱為證滅。如果不斷煩惱和業,被業繫苦,一定落於苦。大家不要輕易地生煩惱

、造業障。

  緣覺法,十二因緣,也是惑業苦。無明和行、愛取有,就是四諦的煩惱業,簡

單說,就是惑業。其餘的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皆是苦。你如果起惑業,一定受

苦報。要想不受苦報,不起惑造業。

  聲聞法,斷了惑業,離於苦,急取涅槃。沒有煩惱、業,不受五陰身心,不落

三界生,稱為無漏。菩薩不同,菩薩要起大悲,自己斷了煩惱業,離了苦,再入生

死,度脫眾生,這是菩薩心量起大悲。

  聲聞的差別,不起大悲,他可以取涅槃。怎麼取涅槃呢?沒有煩惱、沒有業,

自然沒有苦,沒有惑業苦,稱之為涅槃。菩薩自己沒有惑業苦了,再起大悲心度人

。所以聲聞自度,不能度生;菩薩自度,度化眾生。

  希望大家修行。不斷煩惱,沒有成就!自己要提醒自己。煩惱是那些呢?天臺

宗分出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唯識宗說,貪瞋痴慢疑惡見,皆是煩惱。

  希望大家時常觀照,提醒自己,縱然不能和菩薩一樣,廣利眾生,最低限度,

你自己難道不想得度嗎?                         

 

 

    放下放下放下               民78.7.17. 農6.15.

  大家都知道,修念佛法門,須要放下。有人不知道,他認為放下,放下財產、

金銀、身外之物。同時要知道,我和我所、憎愛二心,皆要放下,才得往生。

  黑氏梵志經,佛告黑氏梵志說,放下前際、放下後際、放下中間。放下前際,

則無生;放下後際,則無滅;放下中間,則無住。無生、無滅、無住,則無我。

  大家都知道,我是有生,是前際;有滅是後際;有住是中間。佛說一切法無我

,眾生虛妄執著。如果無我,我都沒有,怎麼有我所呢?所以應該放下我、我所。

既然沒有我和我所,怎麼會對我我所起憎愛二心呢?應該放下憎愛二心。

  我和我所,我稱之為人我執;我所稱之為法我執。人我執構成煩惱障,法我執

構成所知障。如果沒有人我執、法我執,斷煩惱障和所知障。

  大家放下以後,就斷煩惱障和所知障。斷煩惱障可以得涅槃,斷所知障可以證

菩提。涅槃屬定,菩提屬慧,定慧二道,是無上佛道。無上佛道由於放下而來的。

  不是光放下身外之物;放下我和我所、放下憎愛二心,自然成就佛道。   

  黑氏梵志經,佛說放下前際,放下後際、放下中間,就是說一切法無我。希望

大家不要再執著於我,放下!放下!放下!才得往生西方。          

 

 

    念佛消除業障檢討改過行善        民78.7.18. 農6.16.

  現在結夏已經過了三分之二,還有一個月,大家應該檢討。我看你們都很精進

。究竟進步有多少?確實檢討。過錯改了沒有?功德修了沒有?各人檢討自己。

  我們都是業障深重。消業障最好的辦法,根據我的經驗,佛在經裡也說——念

阿彌陀佛,念念中消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大家要堅決相信,絕對沒有錯,佛沒有妄

語。我這次病,親身經驗的,告訴你們,你們要確實相信。

  念佛要多。為什麼呢?我們散亂心重,念佛多了的話,可能有幾聲不是散亂心

出的。念阿彌陀佛名號,可以消除業障,我確實告訴大家,大家不可不相信,這是

我親身的經驗,你們再不相信,無人救拔你們。

  還有一個月,各人確實檢討。開始的時候和你們講「日改一過,日行一善」你

們作了沒有?檢討。日行一善,很簡單;日改一過,很簡單。到了晚上要想就寢的

時候,檢討自己一天,犯殺盜婬了沒有?犯妄語惡口綺語兩舌了沒有?起貪瞋痴了

沒有?如果沒有,那你就改了惡了;如果沒有,你所作所為就是善行了,這不是很

簡單嗎?                                

  如果我今天犯過殺、犯過盜、犯過婬,念阿彌陀佛確實懺悔,求觀音菩薩加被

、救拔你。十項惡業,時時刻刻檢討。開始的時候,就寢以前檢討;熟了以後,隨

時隨地檢討,我犯不犯?提醒自己。

  希望大家這一夏不要空白過去,現在還有一個月,努力還來得及。     

 

 

    清淨心為因廣學多聞為緣         民78.7.19. 農6.17.

  今天和你們講,誦經有誦經的因緣,誦經要想解入,有其因緣。清淨心為因,

廣學多聞為緣。

  有人誤會,他認為廣學多聞就行了。不是的!無論世出世間法,皆以清淨心體

了解。如果沒有清淨心體,廣學多聞沒有用。

  譬如說,你們校對稿子,就知道了。如果是甚深道理,非要心清淨,善思惟,

深入以後才能了解;你們校對稿子光讀經文,有時候根本不知道什麼意思。所以了

解在清淨心,廣學多聞是緣。

  清淨心是因,好比母體;廣學多聞,好比父親。生小孩子從母體身上生,不從

父親身上生,父親僅僅是緣就是了。父親之緣可改換,母體不能改換。

  佛法甚深,深到不可思議,最深的——無相法。無相法,你怎麼了解?以清淨

心去會。所謂無住心就是清淨心,以無住心契合無相法,才能深入佛法。僅僅玩弄

文字,不知道甚深佛法的。                        

  所以以後你們注意到,誦經一定要善思惟——清淨心。了解佛法,有深有淺、

有正有誤,要求它了解得深、了解得正,不可僅僅知道淺的文字相,不可認識錯誤

  怎麼能使它深?使它正呢?這要了解二諦理。合乎二諦的,是正;不合乎二諦

的,是誤。二諦甚深不可思議,合乎二諦的,深;不合乎二諦的,淺。如果不知道

二諦,僅僅在名言相中,無法深入佛法。

  佛法有教理行果。或者你們認為名言相,可以了解到教。不是的!教不離理,

理不離教,僅僅知道名言相,不知道道理、不知道佛法。因為教理是體用之別。理

無以明,因教而顯;教無以立,因理而立。如果教沒有理,不成立;理沒有教,眾

生不知道。教者俗諦,理者真諦,這是二諦。

  我們真是大幸,得聞淨土法門,淨土念佛法門就是行法,直入無為。

  所以希望大家以後看經的時候,要注意到清淨心。不要說甚深佛法,小孩讀書

也是一樣,心不清淨,光看書本沒有用。大家如果不相信,深深去體會。    

 

 

    不犯口四過非佛法不說           民78.7.20. 農6.18.

  身口意三業,最容易犯的是口業。雖然意業時常起,可是它不是每一念都有貪

,每一念都有瞋、痴。口業,凡夫說話,一動口就是四過,所談的不外乎妄語、惡

口、綺語、兩舌。

  大家要知道害怕,口業可以令眾生下地獄。所以大家說話的時候,檢討自己,

口四過不犯——凡是妄語不說,說就說真實語;惡口不犯,說就說柔軟語;綺語不

犯,說就說正法;離間語,就是兩舌,不可說,如果說,總是讚歎別人功德。大家

記住。

  有一個原則,違背戒律的不說,非佛法不說。

  閒談議論,說些世間法,你認為無所謂,其實犯了綺語,無利益之語。

  所以,進一步,大家說功德語,說法,這樣可以避免口業少犯。

  不要認為口業輕,它也可使眾生下地獄的。希望大家注意到。       

 

 

    三業不掉散                民78.7.21. 農6.19.

  你們注意到,三業不可掉散。身不可掉散、口不可掉散、意不可掉散。掉,掉

動;散,散亂。身口意三業不可掉動散亂。

  身掉動,好遊蕩;口掉動,好雜話;意掉動,好亂心,打妄想。如果三業掉散

,損破你們的功德力。

  身要讓它不掉散,要不好遊蕩,常習宴坐。宴坐,可對治身掉散。

  口要使它不掉散,閑雜話不要說,只行兩種法,一者語,二者默。語者,聖說

法;默者,聖默然。聖說法、聖默然,口業不掉散了。

  意業不掉散,不要打妄想,不要散亂心,常修止觀。止者,不妄想;觀者,有

妄想就知道。

  如果三業掉散,損破三種功德,戒功德被損破、定功德被損破、慧功德被損破

。戒定慧的功德損破,不得解脫,修道不得成就。

  雖然是宴坐,聖說法、聖默然,止觀,可以對治三業掉散。而我們修淨土法門

最方便。身禮阿彌陀,身業清淨;口稱阿彌陀佛佛號,口業清淨;心觀想阿彌陀,

意業清淨。這個須要大家實際用功,只懂得理論沒有用,要經常修行。

  大家注意到,身禮阿彌陀,稱佛名號,觀想阿彌陀,就是三業不掉散。三業不

掉散,自具戒定慧功德。                         

 

 

    問心無愧                 民78.7.22. 農6.20.

  你們不可以事事要求稱心如意,總要求問心無愧。問心無愧,是人生一件的樂

事,極大的樂事。

  我大半生也是要求事事稱心如意,不知道問心無愧的道理,到晚年才體會出這

種道理。過去一切過錯,唯有以慚愧之心在佛前懺悔。我深深體會出來,弘一大師

自號「晚晴老人」,我現在才知道晚晴老人的苦心。

  你們大家辦一切事情,要求問心無愧,不可要求稱心如意,稱心如意造諸惡業

,造下惡業一定要受苦報。

  我今天和你們講,或者有人不能接受,或者有人不能了解,可是你要知道,當

你以後了解的時候,恐怕已經是往事不堪重回首,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如果是把後

悔的心留下來,實在不如從現在開始警惕自己。

  那麼,究竟怎麼樣可以作到問心無愧呢?問心無愧,佛已經講過,只要諸惡不

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就可以問心無愧了。希望大家各自勉勵。      

 

 

    界而無界無界而界             民78.7.23. 農6.21.

  今天測驗測驗你們大家。清淨毘尼方廣經說,文殊師利答覆天人所問,他說,

「法界無界」,又說「一切眾生界是法界」,你們可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既然無界怎麼一切眾生界是法界呢?大家善思惟,各盡所學。

  因為眾生界因緣生,因緣生無性,無性就是無界。所以眾生界就是法界。這個

眾生是說因緣生法,並不單純指六道眾生。

  他又問:「汝知法界否?」問文殊師利說,你知不知道法界?文殊師利說:「

法界不知法界」。什麼意思呢?善思惟。

  文殊師利的意思就是說,我即是法界,所以法界不知法界。

  為什麼文殊師利是法界呢?善思惟。

  因為文殊師利,也是因緣生,因緣生也是無性,無性就是法界。

  華嚴經又說:「一心生萬法,萬法歸一心。」這是不是法界?還有,你們是不

是法界?根據所學善思惟。                        

  既然一切眾生界就是法界,大家都是法界。如果有一法不是法界,就非一真法

界性。

  一心生萬法,萬法歸一心,是一真法界。一心無界,法界而界。一心生萬法,

無界而界;萬法歸一心,界而無界。無界而界,界而無界,是一真法界。這就是實

相法。諸法有界,實相無界。諸法實相,界而無界;實相諸法,無界而界。你們大

家善思惟。                               

 

 

    思善思說善說作善作             民78.7.24. 農6.22.

  阿含經,佛告比丘,愚痴人有三相,思惡思、說惡說、作惡作。智慧人也有三

相,思善思、說善說、作善作。

  所謂思惡思,就是意業有貪瞋痴,思貪瞋痴。說惡說,口業說妄語惡口綺語兩

舌。作惡作,身業犯殺盜婬。

  所謂思善思,意業沒有貪瞋痴。說善說,口業沒有口四過。作善作,身業沒有

殺盜婬。

  佛這樣教比丘,不過讓比丘不造十惡業,十種惡業果報須受,大家要懺悔,再

不作。所謂「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

悔。」

  過去的惡業,要至誠懇切懺悔,現在和未來的惡業再不造。而今而後,再不造

惡業。

  如果已經造了惡業,難免冤家來討債,一方面廣修功德,贖其罪愆;一方面歡

喜還債,不可再生煩惱,再造新的禍殃。                  

 

 

    生即無生無生即生             民78.7.25. 農6.23.

  因緣所生法,就是無生。

  為什麼因緣所生法是無生呢?因緣所生法無自性,法無自性,所以不生。同時

因緣所生法,因緣也無,所以無生。

  為什麼因緣也無呢?因緣也是法啊!既然法無自性,因緣也無自性。

  可是有一點大家注意到,不要認為生以外有無生。要知道——無生即生,生即

無生。無生就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就是無生。

  如果因緣所生法以外另有無生,那個無生是斷滅。如果無生以外有因緣所生,

那個因緣所生是常邊。這是偏於斷常二邊。

  因緣所生法,是無生,雖生而非常;無生就是因緣所生法,雖無性而非斷。有

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他說:「釋迦牟尼佛講無生法,你們修淨土法門,怎麼求往生

呢?」他不知道,往生西方是藉佛力因緣往生,所以生即無生;雖然在西方得無生

忍,不是離開生而有無生。無性隨緣,無生即生;隨緣無性,生即無生。    

  如果你執著離開無生以外有生,認為釋迦牟尼佛另說個無生法,往生西方是生

法。那你執斷常。如果執著釋迦牟尼佛說無生法,是斷邊;執著往生定是生,是常

邊。還是偏於斷常二邊。如此解佛法者,非解如來真實義。

  什麼是如來真實義呢?生即無生,無生即生。所以說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

一不異、不來不去,是如來真實義。

  今天和大家講得比較深一點,希望你們慢慢體會。好比吃飯一樣,口味給你們

調配調配。                               

 

 

    以人為鏡                 民78.7.26. 農6.24.

  智慧者,以人為鏡,把別人照自己。愚痴的人,以水為鏡,在水裡照自己的影

子。

  大家把別人為鏡。別人有優點,我們精進學習;別人有缺點,我們檢討自己,

有則改之,無則勉之。

  對別人不要苛責,對自己不要寬容。以原諒自己的心,原諒別人。以責備別人

的心,責備自己。

  你們這樣時時檢討,縱然不能轉凡成聖,也可變化你的氣質,一天天地,使你

的氣質昇華。希望大家各自精進。                     

 

 

    弘法利生皆以正法為基礎         民78.7.27. 農6.25.

  大家要和合一味,捍勞忍苦,護持常住。常住存在,就是如來家業常住。

  什麼是如來家業呢?所謂家是家務,業是事業。家務、事業,簡稱為家業。如

來就是佛家,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

  弘法,要弘揚佛的正法。

  利生,不是單純地行世間法;要用世間法的方便,使眾生覺悟佛的正法。因為

佛的正法利益眾生不同。眾生得益——現前得益,乃至後世得益,終至成就無上菩

提。這是佛的正法利生的功德。如果單純實行世間法,縱然使眾生現前得益,後生

還墮苦道,不為利益眾生。

  所以,弘法利生皆以正法為基礎。

  那麼,什麼是正法呢?凡有所得,非正法;無所得,為正法。你們求佛法,以

有所得心,皆非正法;無所得,三輪體空,才是正法。

  什麼原因呢?經上說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皆不可得。

以有所得心要想得它,就非正法了。                    

  或者有人說:「有為法不可得,無為法可得呀!」應該知道,如果無為法可得

,那也是有為法。凡有所得,皆是有為法。無為法如果可得,也就稱為有為法了。

  希望大家深深了解。                         

 

 

    護根不放逸                民78.7.28. 農6.26.

  佛在阿含經中說,不放逸是一切善法之本。不放逸於善法中,最為第一。

  什麼是放逸呢?六根貪著六塵,稱為放逸。

  所以不放逸就是護諸根。護諸根經上說,名為持戒。所以你們大家知道,持戒

的根本精神——護根、不放逸。你們斤斤計較於小小形式,沒作到持戒的精神。

  阿含經上說,持戒可以不悔。因為持戒,諸惡不作,不犯惡業,不受惡報,所

以不悔。

  不悔,則歡悅。因為持戒生好處,人天之報,所以起歡悅心。

  歡悅則喜。對戒律、經法起歡喜心。

  喜則無欲。

  無欲則止,不落惡道。

  止則知如實、見如實。知如實,則破思惑;見如實,則破見惑。見思惑破了,

則得解脫。

  得解脫以後,得解脫知見。                      

  什麼是解脫知見呢?自己知道「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皆辦,不受後有。

」稱為解脫知見。四果就作到了。

  怎麼能得四果位呢?不放逸,持戒念佛。

  希望大家能夠了解。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民78.7.29. 農6.27.

  七月快到了,你們要修積功德。這正是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的時候。

  出家人所為何事?就是要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怎麼樣修積功德呢?你們要三業清淨。進入七月以後,身不犯殺盜婬;口不犯

妄語惡口綺語兩舌;意不犯貪瞋痴。各人勉勵,這樣才能冥陽兩利。你們的祖先都

等待你們的功德,過去的父母等待你們超昇,現前的父母也等待你們的功德消災延

壽。

  所以三業清淨,不可掉散。身業清淨,拜阿彌陀佛;口業清淨,稱念阿彌陀佛

名號;意業清淨,觀想阿彌陀佛。身業不可犯殺盜婬,乃至遊蕩;口業不可犯口四

過,乃至於雜話;意業不生貪瞋痴,乃至散亂心。

  大家應該知道「散心雜話,信施難消。」大眾各自正念!         

 

 

    五陰無常五陰即是如來           民78.7.30. 農6.28.

  佛的智慧功德不可思議,我們唯有虔誠地敬仰,不可以凡夫心測度佛法。

  佛對聲聞乘說,五陰無常。對大乘人說,五陰即是如來。聽起來好像是兩樣,

其實是一體兩面。

  對聲聞乘說,五陰無常,是真實義。對大乘說,五陰即是如來,也是真實義。

  因為五陰是眾緣和合法,所以鳩摩羅什大師,稱為五眾。因緣假合,如幻如化

,生滅無常,所以是真實義。好比虛空,眾生所見不同,才有東方虛空南西北方虛

空。其實虛空不分東西南北,眾生以眾生知見來看,南望則曰北,北望則曰南,這

都是如幻如化的。所以,南而非南,北而非北;非南而南,非北而北。因為它幻化

,所以無常。

  佛對大乘人說,五陰即是如來,也是真實義。五陰緣起性空,性空則不來不去

,就是如來。性空當中,我也舉虛空的例子說,虛空無形無相,非南非北,隨眾生

見而現南現北。雖然現南現北,而實非南非北,這就是如來義。如來者,無來無去

。隨眾生見,無來而來,無去而去。雖然是現來現去,實在還是無來無去。所以來

而無來,去而無去。                           

  佛橫說豎說,皆是真實義。所以我們對佛所說,唯有虔誠地敬信,虔誠地敬仰

  希望大家下去,善思惟其中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