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的話

三‧道人心行

放下………………………………………………………………………………… 67

不念俗家一心皈佛………………………………………………………………… 73

父母大事才回俗家………………………………………………………………… 74

除去父母之喪其餘一概不去……………………………………………………… 75

各自精進莫出去遊蕩……………………………………………………………… 76

不可貪戀世間……………………………………………………………………… 77

有病不要煩惱……………………………………………………………………… 78

發心………………………………………………………………………………… 79

放捨自身成就眾生………………………………………………………………… 81

始終如一…………………………………………………………………………… 82

道心………………………………………………………………………………… 83

誠心不變…………………………………………………………………………… 89

直心深心迴向心…………………………………………………………………… 90

 

 

三、道人心行

    放下

△你們總記掛家緣!古德如何修——不記掛家緣。像紫柏大師出家十幾年,從沒回

 過家。你們打電話問問家裡如何,皆是障道。

 前數生父母,正在受大苦,正等我們度,何止今生父母!智者應自度度一切人。

 無始劫來,那個女人不是我母親?那個男人不是我父親?眾生愚痴不知。

 若為度化父母而聯絡,不犯;若生愛著心,就障道。修道就是要努力修除這些心

 ;如果不修,實可憐憫!什麼都犯,與道不相應。

 自己起觀照:家人來不可起心。起心,障道!

△有三種法最壞道業:一、名,二、利,三女色。

 女色不只是男女之間的婬欲,男人與男人之間,女人與女人之間,都包括在內。

 不可以名迷惑眾生;不可以利誘惑眾生;不可以女色誘惑眾生。

△能夠清清淨淨,是多少生修來的福,不要損福。

 有病去看,不可停留。不得已出去,要作下地獄想。

 蓮宗初祖在廬山三十年,送客不過虎溪。古時有大德,皇帝派大臣請他,不去。

 苦行、打坐、穿得很單薄、凍得鼻涕流到腿上。大臣再三懇請,也沒答應。可見

 人家的道德。

△不必患得患失,「患」字使人造業,六道輪迴。

△心中無物,與道相合,是佛;心中有物,背道而馳,是眾生。

△放下!放下!放下!放下心中之物。心中無物,即心無所住;心中無物,即不取

 於相,如如不動;心中無物,即身語意清淨。反聞聞自性,就修這個法;念佛,

 就修這個法。

△心要正。心正後,念佛有無量功德,看經有無量功德。心如何正?不起貪、瞋、

 痴。

△出家後,身體不是我們的,不是父母的,是佛的!一切眾生皆是佛,所以,要為

 一切眾生捨身命。

△剃髮、換衣,若十惡業還照犯,不是出家。剃髮、換衣,在提起出家的心。放下

 十惡業,才對得起這套衣服。

△這一念怎麼對?怎麼錯?放下就對,放不下就錯了!放下,就是四聖。

 慎防一念,此念凡夫一定起,但要觀照。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起是起惑,覺

 遲就是現行,定要受苦報。

 業受二報,善、惡二報。若修淨業,才可往生西方。淨業是放下。

 修行不難,放下就是。

△始終記住:「我」不貪。貪從「我」來。大家落入三塗六道,都從我;遇到環境

 ,先起我。我要是不起,天下太平,是佛。

 念佛,自己聽得清楚,當中沒有我。沒有我,妙湛總持不動尊。

△怎樣才能放下我執呢?要生氣時,教他不生氣,就是放下我執。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大家要持戒念佛,求生西方。

 要放下人我執、法我執。先放下我是男人、女人,再放下我是人。

△佛是已成佛,我是未成佛。如何能成佛?放下!放下!放下!如何放下?看破。

△有什麼放不下的?生死輪迴,無常、不實;過去、現在、未來,是假的。

 放不下者,過去心放不下,現在心放不下,未來心放不下。

 放不下,要念佛。阿彌陀佛有定、有慧。煩惱時,想阿彌陀佛是我父、母,是我

 皈依處。

△結夏三個月期間,佛制定不可人間遊行,不乞食,不應供。所以大家有什麼事情

 ,親里、居士、居士婦可委託他們護夏。不可想,三個月不能見面,我回家去看

 一看,如此貪著心一起,免不了六道輪迴。將來變成到地獄、餓鬼、畜生中去見

 面。莫生貪著心,有事情交待,不違佛制。

△世間如幻如化,假的,無常的,一切靠不住。怎能執著?

 要對人生有深刻了解,莫生貪著,充實人生。怎麼充實法?當孝父母,則孝父母

 ;當敬長上,則敬長上……莫生貪著。貪著心一起,則沒有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充實人生,不外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不外乎不生貪著,不生貪著,才看破世間,

 一切如幻如化、無常。……

 出外換衣服、化粧……是假的,回家就恢復本來面目。要體會到:唯有本來面目

 ,才真正靠得住。

△不記罣家緣。

 為度化之,不為過,生愛著心,則障道。

 要度化一切人,非此生父母才是父母,無量劫來,那個男人不是我父?那個女人

 不是我母?

△初學放下,叫賢人。

 完全放下,叫佛。

 此心凡夫亦可發。

 看見男女色,放不下,是退道心。

 放不下,是地獄。放不下,才把沒有的當作有,落入人道、天道……。

 都放下,假名西方淨土。

 放下的人,往生極樂,成佛。

 不來不去,叫如來,是放下,是道心。

 不生不滅,叫如來,是放下,是道心。

 不垢不淨,叫如來,是放下,是道心。

 不一不異,叫如來,是放下,是道心。

 中道義,叫如來,是放下,是道心。

 實相(無相,一切相),叫如來,是放下,是道心。

 要起觀照,修佛道。

 一起念,考慮自己,是不是放下?

 所受供養,能不能消受?若放不下,滴水亦不能消。

 放下,不哭,也不笑了,也不去攀緣了,也不吵架了。

 想我要成佛,是沒放下;放下,當下就是佛。

 想我要往生,是沒放下;放下,當下就是西方。

 你們天天退道心。退道心,會墮地獄。若道心不退,決定往生。

 你們沒發心,一天二十四小時,不知道亂想些什麼?

 你們沒想到:心攀緣,想些見不得人的事,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這類眾生。

 凡夫有一方法,你們若想辦到--觀照自己,放下。永恒的放下,就是得道。徹

 底的放下,就是道。

 一起攀緣心,就是退道心。頭出頭沒。

 要想往生,不必問師父、問佛、問任何人,祗要問自己。

 要觀心無常。有人自師其心,無法可救。千萬不要以心為師,要以佛為師。

 道心退,空消信施;道心不退,堪受十方供養。每天起真正道心,足以受十方供

 養。

 真正一切放下,最起碼是離染人。

 喜歡出去攀緣,就是放不下。

 凡夫只要下決定心,一定可以放下,就是聖人。佛不過是放下的人。

 

 

    不念俗家一心皈佛

  出家人不可有俗家之念頭。一心歸依於佛,以此身命供佛,以報佛恩。

  若有俗家之念頭,愧對十方人天供養,須知「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

不了道,披毛帶角還。」

  蓮池大師出家作七筆勾,可作為修道人的榜樣。

 

 

    父母大事才回俗家

  盡量少回家,佛制,父母大事才回家。出家是把生命獻給釋迦牟尼佛,不是來

上班的。

  印光大師,過其家門而不入(印光大師出家後,俗家絕了種。)虛雲老和尚也

不曾回去,為報父母恩,不遠千里拜五台山。兩個太太都度出家了。六祖,給他母

親留下十兩銀子,好像沒聽說回去看過他母親。

  出家,是以生命續佛。末法道風日下,在俗在道,幾乎分不清。

  各自砥礪自己的道業。

 

 

    除去父母之喪其餘一概不去

  中國聖人有句話說,養生,不為當大事——父母在,養活他不為大事;送死,

當大事。在大陸上,父母之喪,寫牌子:當大事。佛沒回去看過他父王,僅是淨飯

王請佛應供,才回去一次,再沒回去過,直到淨飯王命終之後,送喪才回去。大家

知道,不可七大姑八大姨,什麼事情都回去,那你怎麼叫出家呢?七舅舅做壽也回

去,三嬸嬸過滿月也回去,老和尚有句話,不叫出家,叫搬家,搬到廟裏來住就是

了,還是整個俗人。以後記著,除去父母之喪,其餘的一概不去。

 

 

    各自精進莫出去遊蕩

  今天下午我去大溪,大家各自精進,不要出去遊蕩。出去遊蕩,自不得利益,

還得罪過,不犯身口業,也犯意業。大家要知道,此身不向今生度,要向何生度此

身?此身一失,萬劫難復。你犯了過,不會沒有人知道,業報不爽啊!

  要時常觀察自己,你出去遊蕩,身口意業犯不犯?如果有犯的,趕緊懺悔,要

不然業報不爽。你看見好看的,多看幾眼,可是你要知道,在你八識田中早下種了

,業報還是自受啊!

  你們沒有因緣和男眾相接觸,你們學戒律,現在應該知道犯什麼戒。現在很可

憐,犯罪無處除罪,二十比丘二十比丘尼給你除罪,那有?

 

 

    不可貪戀世間

  末法時期邪說很多,希望大家依照佛所教,不可貪戀世間。少出去遊蕩,尤其

不可貪戀世間。

  佛囑末法比丘要早求道果,我們求道果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求往生,往生西

方,不見末法時期這個混亂情形。如果在此末法混亂時期生貪戀心,愛著心,那是

愚痴凡夫。

  假如大家有事情須出去,若出去要心做入地獄之想,不可做出去散散心想,要

做入地獄想。

 

 

    有病不要煩惱

  有病,有困難,不要煩惱,現在受病苦,好得多了,最怕臨命終時才受,那就

不好了。現在有病痛,可能命終減輕。

  我們受病苦,都是這傢伙(指身體)害的,臨命終不知叫你怎麼死。切實認識

他,他是壞東西,是我們的冤家仇對。

  命終要死,怎麼死法都不好,被水淹死也不好,被火燒死也不好……,總是讓

我們沒好受的。可是眾生卻認不清,把他當好人,賺錢,弄點好的給他吃,買點好

的給他穿,其實他是大壞蛋!

  可是不能怪它,病苦是他拖的,業還是我造的。打開報紙,天天有多少眾生為

他造業,可是大家都把他認為好人。顛倒!顛倒!

  有幾種重病,大家不知道。生老病死,這是重病。既然生,一定有病,業報到

了,老老實實還債,安安穩穩還債。

 

 

    發心

△修行的收穫是心淨。「欲為諸法本」,由發心開始,三世諸佛皆由此起,直下承

 當。寒山、拾得作僧眾事,心不動。

△發一時之心易,發一生之心難——要發一生之心!

△發心出家,此心一發,過去業障停止。出家受戒時,障道罪都消除,可惜的是婬

 欲念又起。若婬欲念不起,絕對成聖者。可念佛求往生。

△懺悔要至誠懇切,燃香要發大願:不為自己,而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發菩提心。出家後:

 第一,為了生死,為度眾生。

 第二,作僧眾事,身累心不累。

 第三,不怕煩惱,不怕苦,不起我慢。

 第四,寧可自己吃虧、受苦,要以平等心和合大眾。

 

△四種發心:

 一、看別人發,才發心(靠不住)。

 二、佛世時,見佛三十二相很好,想發心。

 此二會退,攀緣故,著相故,有我故。

 三、看一切眾生苦,我要犧牲自己,救度一切。

 四、末法時期,發心護持正法城。

 此二無我,不會退。

 凡夫發心,差不多要退——為我。因地不真,果遭紆曲。

 退心有很多種,不一定還俗。心一起攀緣,就是退道心;心起煩惱,就是退道心

 。

△主持佛寺很辛苦,智者大師都說領導修行損己利人。

 出家人祗要一發心,就可有成就。

 祗管好好修行,一定滿願。龍天護法故。韋馱菩薩便是發願護法。

 

 

    放捨自身成就眾生

  出家學佛要發心。發什麼心?發心做佛門龍象。

  古德說:要為佛門做龍象,先為眾生做馬牛。因為我們吃十方、用十方,要報

恩於十方。我們吃眾生的,用眾生的,所以不能放捨眾生,成就自身。要發一個心

——放捨自身、成就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以眾生得樂為我的

目的地。就是,每個人要有放捨的心。

  釋迦牟尼佛說過:娑婆世界,沒有一巴掌大的地方,不是他放捨生命的地方。

我們要學佛,放捨身命,成就眾生。不為自求,為度眾生。

  大家來出家,要放捨名利,更要放捨自身。沒有犧牲,那有服務?沒有服務,

那有眾生的樂利?沒有眾生的樂利,那有佛法的價值?

  末法時期,邪魔亂法。大家發心學正法。大家有不了解真正佛法的。若有了解

的要堅持奉行。聽信邪魔壞法身,慧命會喪失。

  平時大家一定要持戒念佛,一定要得往生。

 

 

    始終如一

  結夏還有一個月,大家千萬不要懶散,要有始有終。一切事情都有開始,很少

能有始有終,大家要保持始終如一。

  古德云,不失初心,成佛有餘。

 

 

    道心

△何謂道心?心無念(才一動念,被雲遮)、平等、不動、清淨。

 退道心,有人退成優婆塞(夷),有人退成外道。

 一起煩惱,就是退道心;一吵架,就是退道心。因為,不是空心、清淨心、平等

 心。

△道心不退,在自己,有三法:

 一、向上——上求佛道。

 二、勇猛精進。

 三、不生放逸心(應五根不放逸)。

 要一心不亂。

△不攀緣,放得下,就是不退道心。

△不一定學識高、能力強是人才;道心堅固,為人忠厚是人才。道心最要緊,忠厚

 能含容別人。

△答應可以出去就歡喜,不准出去就懊惱,怎麼是道心?(不想出去,是八正道。

 )

△出家人以修道為主,不可計較吃、穿、住的。

 出家是修道,不是享受。

△出家要在苦惱中令眾生清淨;出家要作最下之人;出家寧肯自己受苦,要教眾生

 得度。出家要發大道心,僧眾之中不缺少人吃飯。出家後要為大眾作苦工,作得

 來嗎?大眾僧罵,不起煩惱,作得來嗎?受苦時,不嫌勞累,作得來嗎?

 不可在佛門中求前途。要為佛門作龍象,先為眾生作馬牛。不為自己求安樂,但

 願眾生得離苦。如:菩薩為度眾生墮叫喚地獄。

 出家,看一切眾生皆是菩薩。

 日久知人心,要觀察。真發心出家,沒有其他考慮;若有考慮,不是道人心。

△遇到事情,不要考慮我,先考慮人,此為菩薩度眾生。一考慮人,有兩種心:一

 慈心、二悲心。希望大家切實修行。

 人和人相處,臨頭的問題是利害,有利害則起爭執。我不起,則無事,此為菩薩

 度眾生。

 考慮別人,叫眾善奉行,是度人、利他、福具足;不考慮自己,叫諸惡不作,是

 自度、利己,慧具足。

 我看你們都「我」心太重。我怕你們起「我」心,才規定不串寮。自己在寮房,

 起我心,還沒現行;一串寮,就起我心(懊惱或歡喜),六塵所對皆是我。

 菩薩住深山,不見人,除我心。大家能有這地方修道,為什麼不好好修?這是大

 家的福報(大福報)。

 大家都很可憐,自己找麻煩;若不自找麻煩,要怎麼清淨,就怎麼清淨,甚至可

 以清淨到西方極樂世界。

 怎麼能享受這種清福?不起十惡業、不起貪瞋痴、不起貪、不起我就得到。

 大家記住:要除我,為別人,這是菩薩度眾生的心腸。菩薩大慈大悲的心腸,如

 父母。要有為天下眾生父母的心腸。

△人爭我退讓,才是道人心。

△出家,要發菩提心,即大悲心、平等心、清淨心。以常住為第一,眾生為第一。

 會真俗二諦,自度度他(俗諦入真諦,深入經藏;真諦入俗諦,弘法利生)。

△出家,與人為善(幫助人作善事),是善中之善。

△對出家人要恭敬,恭敬他這份心。

 出家只有付出,沒有要求,可貴處在此。三寶為人,不為己,是可貴處。

△冤家是從親人來的,眾生心無常,世事無常,總以平等心對待。

△出家人為度眾生脫離迷惑。只要心善,一定轉變。相都隨心變,何況地理?

△一念才動被雲遮。佛言眾生心如獼猴。真正有修行的人,再鬧心也不動。美女對

 兩種人不起作用:一為幼童,一為道人。十字街頭好參禪,看自己有沒有動心?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若心不攀緣,放得下,就是不退道心。

△不可有慢心,要有孝心。

△心正,身會放光,邪魔遠離。唯有敬佛,佛力可加被。

△水面芙蓉水底心。芙蓉者,蓮華也;心者,根也。水面蓮華要開得好,看水底的

 根壯不壯?

△總要心正,本此一心而修,不管別人對不對,只管自己心正。心正,在隨緣不變

 ——隨毀謗、誤會、打、罵……之緣,而心正不變。

 別人可以犯錯,我不能犯錯。任何人這樣想,天下太平。要使根不爛,開出一池

 蓮華。

△學佛、信佛,要誠。我當初入佛門,就是「誠」字。

△人要有人格,不然不稱人;修道人要有道格,不然不稱道人。

△律己容人,惜福辦道。

△總教此心比日月,莫令方寸染纖塵。

△出家三年,就安定下來;善根好的,一、兩年就安定下來;有的老和尚,自從出

 家,天天起歡喜心。

△我們不求成名露臉,要當個老老實實、默默無聞的出家人。

△一切不要出名。外面不知道,最好,可以安安靜靜修道。我在這裡十年光景,沒

 人知道。

 大家要老老實實、默默無聞。

△吃東西,要先挑不好的吃,再吃好的,要食存五觀。

△吃得好,用得好,應起慚愧心、害怕心,不可再求好享受。要不然,難以得成就

 。我當初住五指山,睡的木板床,比你們的差得多了,不敢任意翻身(恐怕床垮

 下)。吃的,那有你們現在這樣享受?

△學習經法,以虔誠心、謙虛心,前不讓古人,才可慢慢造成佛門法將。不可有絲

 毫貢高我慢,要於未來世替佛門揚眉吐氣。

 若大家不苦心孤詣於佛法,必被外道埋沒。佛法要滅,內部滅於邪見、經懺,外

 部滅於外道。大家發心把佛之正法留到後世,是無量功德。

△一、要弘揚經法、戒律、念佛。

 二、和合同住(不要出去當住持、作當家)。

 三、心要正。

 四、斷除婬欲(若有一人如此,所有人皆沾光)。

 佛菩薩自會加被。

△夢見穿在家衣服,是道心不堅。夢見在家職業,是俗氣沒退。夢中不規矩(沒穿

 衣服),趕緊斷婬欲,趕緊起道心。中陰身就是不穿衣服。

 夢中犯戒,要警覺。若持戒謹嚴,夢中不犯戒。

 眾生心不善,故夢中行婬,不分何人。

 

 

    誠心不變

  我學佛以來,得力於一「誠」字,直到現在誠心不變。

  誠要保持,如何保持?「誠」者,遠離名利。

  道人心,不動心機啊!

 

 

    直心深心迴向心

  為使大家品德更進步,砥礪自己,我今天再講點有關實德方面的。

  一生如果沒有很大的虧心事,這是一件樂事。大家少年入道,一生所作所為,

過咎不多,應該時時刻刻謹慎,慎言慎行。事情要思考過以後就去做,不用心機。

總要以直心、深心、迴向心糾正自己,確定自己的方向。如果一步走錯,一生後悔

  因為現在大家正是血氣方剛、情欲熾盛的時候,更要留神,千萬不要把一生留

下大污點。如果過去有不對的地方,應該至誠懺悔,再不做。唉!大家知道,如果

你一生沒有虧心事,對天、對地、對一切眾生,皆對得起,是一件極大的樂事!大

家深深體會,慎言慎行。

  大家如果要改過,要發心,要發直心、深心、迴向心,從內心發起來。千萬不

要光做樣子,做樣子叫偽君子,偽君子不如真小人,最惡了。不做假,從內心真誠

發,叫直心、深心、迴向心。

  如果大家從現在開始,天天砥礪自己,將來你是聖人,在佛門當中大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