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聞散記第二集

 

    目錄

壹、應機演教

  《一、解義》

事事無礙是一乘……………………………………………………………………… 51

不住有無不住當中…………………………………………………………………… 55

心性…………………………………………………………………………………… 58

深入諦理廣學多聞…………………………………………………………………… 60

一切法都歸二諦……………………………………………………………………… 63

繼承二諦法…………………………………………………………………………… 64

以經印心……………………………………………………………………………… 65

緣起性空無常而常…………………………………………………………………… 66

 

    事事無礙是一乘

  要入一乘有方便。今天有人問我:水起波浪。波浪無性全是水。水無性怎麼能

起波浪呢?這落入什麼法?這是聲聞乘的析空法。

  譬如原子是電子成的,原子空,電子不空。他不會真空義。析空法究竟是有,

總是不空。

  一乘法,我們說當體即空。怎麼知道當體即空呢?要會無礙。怎麼能會到無礙

呢?知緣起。

  譬如我們舉個例子,不要問原子電子,分析起來無量無邊,就它最究竟的根本

,是不是十方成的?若有這個東西,有上方下方東西南北四維方。既然是十方的因

緣起的,無自性,當體即空。所以知道緣起,一切法無非緣起。

  有誰能說出來有一法不是緣起呢?沒一法不是緣起的。任何一法都是十方緣起

的,十方緣起的沒有自性,沒有自性就空。我和大家這麼說過,是次第說。

  一乘人會,當體即會,無自性就空,空有礙沒礙?沒阻礙。所以說,一法無礙

,不礙於多;多法不礙於一,這是華嚴的一中十,十中一。一無礙,十也無礙,所

以一不礙十,十不礙一。

  譬如水和波。波是水的因緣成的,水是不是也是因緣成的?沒自性、空的。既

然空的水無礙,不礙是波;波空的,不礙於水。

  一切法都是無礙,這裏頭出了華嚴三觀。

  怎麼無礙呢?真空絕相觀,根本。法界觀門還記得吧!真空絕相。拿水講,水

是緣起,緣起性空。性空,空法有相沒相?所以是真空絕相。

  再進一步就入無礙法門,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理不礙事,全理皆是事

;事不礙理,全事皆是理。這才說理一切理,說事一切事。

  同時再說還有一種無礙,事事無礙,任何事是不是都是緣起?緣起的性空,無

礙,就是那個真空絕相。

  所以它有三個,真空絕相、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到了事事無礙是一乘。

  理事無礙,還有次第,實在說都是一個法。水不礙波,波不礙水。一不礙無量

,無量不礙一。水不礙波,說波一切是波。波不礙水,說水一切是水。一乘。

  因地菩薩乘還有次第。譬如說我和大家講,一切法緣起,緣起所以無自性,無

自性就空,空就無礙,這次第說,不是一乘根機的人。

  一乘根機,說緣起,他知道是空,知道是無礙,知道是一,知道是無量,其智

不可限量,叫不思議。

  大乘有次第,大家都學過菩薩大乘。聲聞是小乘,緣覺是中乘,菩薩是大乘。

它是次第會,發菩提心,登初住、二住、三住,一直到十住,十住圓滿登初行。

  一乘會則不是了。菩提心不礙佛果,佛果不礙初發菩提心,所以初發菩提心即

成等正覺,佛果不礙初發菩提心。

  大家要會入無礙。無礙,華嚴說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事事無礙是圓頓大乘,

會入圓教了。

  如果拿天台說:次第說是別教,一心三觀是圓教。

  舉個例子,拿天台說,別教菩薩也入空觀,再出假觀,再證入中道第一義諦觀

。圓教不是這麼說,說空一切空,說假一切假,說中一切中。說空的時候,中也空

假也空;說假的時候,空也假中也假;說中的時候,空也中假也中,一乘法嘛!大

家都明白了沒有?有沒有疑問的?

                          七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不住有無不住當中

  不斷煩惱就是生死,生死就是不斷煩惱。因為生死煩惱是虛妄,既是虛妄的,

就不是實有,所以不可斷。偏於不斷,偏邊,偏於斷,也是偏邊,邊見。斷即不斷

不斷即斷,離兩邊,不住當中,就是中道。

  偏於一邊,叫住。不偏兩邊,叫無住。可是還是住,住於當中。中論不是住當

中,中論是無所住。世間法叫中間也不是中。無所住是中論。住於無所住,不是中

論。無所住亦無所住是中。

  有是一邊,無是一邊,不住有不住無,偏乎當中,還差一點點。不住有無兩邊

,也不住當中。你住當中還是住嘛!

  問:我們得聞甚深微妙法,仍不得度,很多眾生都聞不到甚深微妙法,如何得

度?

  答:念佛就可得度。什麼叫得度?拿別教講,登地菩薩才得度,十迴向以前不

是得度。圓教初住菩薩得度。小乘阿羅漢不得度,辟支佛不得度。

  為什麼念佛可以得度?生佛淨土,見佛聞法,是報佛。念佛往生西方見佛嘛!

  問:念阿彌陀佛是不是要念到業障消了才能見到彌陀?

  答:種子業不消也可帶業往生。你不造現行就行了。

  什麼是種子業?你種入第八識,就是種子。種子業是什麼呢?十惡業叫業障,

生煩惱就是接近種子了。妄想是種子,無明是種子。

  佛若不大慈悲,傳淨土法門,末法時期沒人能得度。比方,入凡夫禪,就生色

界天,要斷婬欲才行,不斷婬欲都是魔。你斷沒有?不斷,那凡夫禪都沒份。念佛

,只要持念佛名就可往生。

  問:師父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道心。」請師父開示。

  答:一切法是畢竟空,畢竟空有生有滅有來有去有增有減沒有?生滅來去增減

都是相。畢竟空有沒有相?畢竟空有兩個:無相、無不相。無相,好比虛空無形無

相;無不相,好比虛空遍滿。遍滿就是無形無相,無形無相就是遍滿。

  無相有生有滅有來有去有增有減嗎?遍滿有生有滅有來有去有增有減嗎?遍滿

就是不動嘛!所以佛在圓覺經講,覺心不動。覺心就是那個遍滿。楞伽經說,無佛

無眾生,那是畢竟空。度一切眾生皆成佛,那是遍滿。所以無形無相出真諦,叫真

諦中道;遍滿,是俗諦,叫俗諦中道。

  會入中道的時候,就是中論。中論講起來,沒有「有」,也沒有「空」,這就

是六祖說的「本來無一物」。

  真正往生西方,就是十方。說西方,一切十方皆是西方,一切即一嘛!說一真

法界,一切法界皆是一真法界。說一法,一切皆是一法。

  既然都是一法,為什麼有界呢?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說:「法界無

界。」無界就是法界。不壞俗諦嘛!色即空,空即色。

  問:「不即不離」是否可從緣起性空會?

  答:緣起,是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有而非有,不即;非有而有是不離。

性空也一樣,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而不空,不離;不空而空,不即。不即,是

不立一法;不離是不捨一法。

  問:師父說學諦理從根本上學,怎樣是根本?

  答:先從性空緣起會。性空緣起通小乘。

  問:照見五蘊皆空,照見是不是看破、放下五蘊?

  答:是的。

 

    心性

  你們都知道念佛法門有緣觀、直觀心性,你可知道你們心性是什麼樣子?心性

是你本來面目,所以又叫無門關、無把鼻。

  我說第一句話,你聽清了沒有?我又說第二句話,你聽清了沒有?聽清,是你

耳朵聽嗎?是不是你心性聽的?

  你聽第一句話的時候,心性起用了。又聽第二句話,心性滅不滅?要是不滅的

話,你聽第二句話的時候,同時可聽到第一句話。我講第二句話的時候,你還聽到

第一句話嗎?聽不到。明明你聽第一句話的心性滅了。可是聽第一句話的心性假使

滅了,滅法不能再生,人死不能再活,火滅不能再著,心性滅了,怎麼聽第二句話

?它沒滅。你的心性不生不滅!

  你要是認識你的心性,聽第一句話的是不是你的心性?不離第一句話。可是它

是不是就是第一句話?不是。非第一句,非非第一句。第二句也是如此。

  你的心性可得不可得?不可得的話,聽不到一句話。它不可得,又得──有不

有嘛!

  這是兩種什麼法?有為無為。聽清第一句話第二句話──有為法,它不生不滅

──無為法。無為就是有為,有為就是無為,那是大德自己的心性。

  這個東西有沒有?沒有,是一關吧?你不通過就不知道──無門關。這個心性

可以拿住,找出它嗎?不可以──無把鼻。你不必找,不必尋,當下就是──雲在

青天水在瓶,大德會到了。

  心性無性──不生不滅嘛!心性無不性──聽第一句第二句嘛!有分別就是無

分別,無分別就是有分別,到了這裏才入第一義呢!

  心性不生不滅,心性有外沒有?你全體是心性,是不是?不可能有一部份不是

心性。原來你全體不生不滅。心性無性不生不滅,心性隨緣現諸生滅。

                           七十八年九月十四日 

 

    深入諦理廣學多聞

  深入諦理為經,廣學多聞為緯。你們現在還須努力,經緯不具。

  深入諦理,究竟處,會到一心;廣學多聞,會到萬法。這兩個法──經緯,都

入以後,你沒看過的經都能說。

  深入諦理,廣學多聞,稱為見性。

  怎麼稱為見性呢?性,還有一名字,叫心,稱「心」是名,稱「性」是用。

  華嚴宗講過,一心具二用。一心具二用,就是不變、隨緣,不變是真諦,隨緣

就是俗諦。證不變就是正,隨緣就是遍知。

  菩薩因地可修。正,在菩薩就是不變,遍知是隨緣。到佛的程度是正遍知。

  般若有兩種:般若、漚𦬓。般若在菩薩就是不變,漚𦬓是隨緣。到佛的時候,

般若叫正,漚𦬓叫遍知。

  想不想得這法?趕緊念佛。念佛,佛功德力不可思議。

  問:廣學多聞如何得?

  答:廣學多聞,三皈依講過「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廣學多聞叫你深入經藏。

  所以,學佛,你們都忽略了,我和你們講過,如入海行舟,先深而後廣。 

  這是有根據的。先深,得諦理;而後廣,得萬法。諦理是清淨心,萬法就是廣

學多聞。入諦理後,得總相;廣學多聞,得別相。二乘人得總相,不前進了,偏空

。菩薩得別相,出空入假。

  念阿彌陀佛就知道了,阿彌陀佛功德無量,使你開智慧。

  得總相,入聲聞乘,毛病出在偏空(也叫但空),得別相,菩薩乘,出空入假

。是天台的空假,他把假列為別教。再進一步,一乘,就是中道,是佛。所以菩薩

是佛的因地。

  你們現在不錯,都很精進。

  廣學多聞一定要有諦理,沒入諦理,叫狂慧。這種慧不能滅四種法,不能消業

障,不能斷煩惱,不能除妄想,不能破無明。

  你們對別人說法也要注意到。如果所說的不能使他人斷煩惱、消業障,沒有佛

法;如果能,有佛法。

  你們求佛法,有一法如果一產生,就沒有用了。就是「我」。我之一念,有兩

種──人我、法我。人我生煩惱障,續生死,續分段生死。法我是所知障,續變易

生死。學佛,就是斷二障、了二死、空二我,成佛。

                            八十年一月十四日 

 

    一切法都歸二諦

  大法鼓經,佛說法有兩種,有為無為,就是二諦。有為是俗諦,無為是真諦。

  一切法都歸二諦。緣起法就是二諦。緣起無性,真諦;無性緣成,俗諦。佛說

法,不離二諦。真諦是理,俗諦是事。

  華嚴宗說一真法界,也是二諦。一真法界,是一實諦。一真法界分成四法界─

─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通通二諦出。

  問:證事事無礙,是不是要證如幻三昧?

  答:一切事如幻如化,沒有自性,所以才事事無礙。萬法無性,事事無礙。

                           七十八年十月十三日 

 

    繼承二諦法

  「二諦融通」甚深。我沒能力寫了,將來你們能夠寫的,把它寫下來。

  二諦融通,有真有俗。真為俗之真,俗為真之俗。

  不但如此,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真為俗之真,俗為真之俗,是事理無礙。

  這個法,一法為真,其餘為俗,就是主伴圓融、事事無礙的意思。說真的時候

,一切法皆真;說俗的時候,一切法皆俗。

  其中意義,要你們發揮。它根本的道理從那兒出呢?色即空,空即色。

  你們發揮去!希望你們大家都能繼承這個法。

                          七十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以經印心

  在經中找諦理,以經印心,經經皆通,便是事事無礙。

  諦理為縱,廣學多聞為橫。所以,經文是事,諦理是理。光追求諦理,有一個

毛病,久之無味。

  以經印心,看久了,性自然起,無解而解,解而無解。

  橫豎皆佛法。橫是廣學多聞,豎是諦理。看往生傳、聖人錄,以二諦去會。

                             八十一年四月

 

    緣起性空無常而常

  你們看到沒有?水管的水不停地流,過去了!你們做晚課,都做了,過去了!

水管的水還可把它轉回來,這堂晚課做過以後,宇宙之間再沒有了!比流水厲害。

  去年,比今年小一歲,那一歲,再也沒有了!求誰都不行,求佛求菩薩,再也

不回來!比流水厲害。

  再講一講,吐出一口氣,呼出去了,宇宙之間再不會有了!

  你看,榕樹長大了吧?無常!花開了花謝了,無常!人老了,無常!事情過去

了,無常啊!什麼都是無常的。

  我們大殿蓋起來了,一剎那一剎那在舊,無常啊!你們有的剛剃過頭,很快頭

髮長起來了,無常啊!

  一切事情是不是都無常的?這無常是什麼法?有為法。有為法是什麼法?作法

。這當中有一個道理:無作而作,作而無作。求到無作法,入無為,脫離無常。

  無常可脫離嗎?不可脫離。因為無常就是常。體會──那是佛所傳的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夢幻泡影有沒有?沒有。既然沒有,是有為法嗎?

有為法就是無為法。體會出來了沒有?證佛道這麼證!不簡單不容易的。

  什麼法無常?什麼法是常?緣起法皆無常。不相信你思惟思惟,凡所緣起的,

皆是無常。緣起性空,性空即是常。所以說,無常就是常,常就是無常。從這裏體

會。

  認識緣起法,稱為智;認識性空法,稱為慧。這是佛法的智慧,世間法不知道

。你們大家時常體會。

  生老病死,是常是無常?是無常法。所以無常即是苦。愛別離、怨憎會、求不

得、五陰盛,是無常,是緣起法。緣起法沒有自性,它不就是常嗎?

  智慧者知道。愚癡人不知道,在無常中求有所得,那叫什麼性啊?遍計執性。

知道無常就是常,那無常是什麼性?依他起性。知道常就是無常,那常是什麼?圓

成實性。深深體會。

  唉!這一關很難體會啊!光了解不夠用的,要證到。證到此法的,稱為大丈夫

  各人檢討,你們在無常當中求有所得。

  問:如果不證到,能否起用?

  答:不證到,在生死之中。

  問:如果深信呢?

  答:信不夠,要願,要行。信解行證嘛!

  問:拜佛的時候,要身禮阿彌陀,口稱阿彌陀,意要憶想阿彌陀,是否取相?

  答:憶想是心清淨。拜佛的時候,散亂心能不能想?

  身禮阿彌陀,是有為法;口稱阿彌陀,有為法;意想阿彌陀,有為法。可是身

禮阿彌陀,不犯殺盜婬,身業清淨,是無為法;口稱阿彌陀,不犯妄語惡口綺語兩

舌,口業清淨,無為法;心想阿彌陀,不起貪瞋癡,意業清淨,無為法。是不是有

為法就是無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