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清涼節要
目錄
壹、正見慧解
《三、慧解立行》
慧解立行……………………………………………………………………………… 33
銷歸自性……………………………………………………………………………… 33
入理入事……………………………………………………………………………… 35
解義即修行…………………………………………………………………………… 36
八宗並重導歸淨土…………………………………………………………………… 36
持戒念佛律淨雙修…………………………………………………………………… 38
以戒為基礎修學大乘法……………………………………………………………… 39
深入大乘護持正法…………………………………………………………………… 40
壹、正見慧解
三、慧解立行
慧解立行。怎麼才能慧解?教理,教必須融於理,理必須建於教;如果教不融
於理,狂慧,如果理不融於教,外道。所以說,智慧雖尊,非定莫深。然後才立行
。如果不從教理,沒有慧解,怎麼能立行呢?
佛說信解行證,信是教,解是理,行是修行,證,然後才有證。慧解才能立行
,學佛要像入海行舟,先深而後廣,深一定要證。
佛在經上說,信者發願,願生彼國。佛說,汝等當信是如來誠諦之語,才和大
家講,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信者請進來,不信者各隨所安。沒有辯諍的,道理就是這樣。
如何銷歸自性?這個法門沒其他技巧,吃飯、穿衣、睡覺就是了。
吃飯的時候,老老實實地吃飯,不要起妄想,不著幻化(幻化即非為正法)。
睡覺的時候,老老實實地睡覺,不要起妄想,不著幻化。念佛時也如此,不要起妄
想,不著幻化。
老實吃飯,老實睡覺,老實念佛,就「老實」二字而已。
如果你能老實吃飯,老實睡覺,老實念佛,沒有出定、沒有入定,沒有妄可斷
,沒有真可證。過去心已滅,未來心不生,現在心不住,你所修的和諸佛所證的一
樣,沒有分別,那是大德你的自性。
現在大家應該覺悟,不吃飯是著幻化,不睡覺不過是著幻化,求神求鬼還是著
幻化,皆非正覺,大家應該覺悟。
記住!吃飯老實吃飯,睡覺老實睡覺,工作老實工作,念佛老實念佛,就對了
,這叫銷歸自性。
* * * * * * *
△學佛階段:
一、入名相──凡夫位。
二、出名相(知名相是假名)──小乘偏空,離假名。
三、入理(自然出名相)──菩薩位。
四、出理──佛位,得大自在。
可怕在入名相後不出,無藥可救。從經中出來,才得道,即:雖洞達三藏十二部
經,不受拘束。
看經的目的,是使自己的佛性圓現。經藏如油,可助火而燒。
入名相後,要有求出之心。理者法性,入理者登地菩薩。所以,天天看經,要有
求出名相之心。見幻即離,離幻即覺,無所離處,當下圓覺,不必外求。
看經,要用經,不被經所用,叫大丈夫;初向道,要不被煩惱所用,要有「用煩
惱之心」,對煩惱不起心。
入理容易,入事難。入事就是入方便。
入事是融理入事,是入方便,得方便智,得別相智;入理得總相智,得實智。
那些人入理呢?六地得實智。那些人是入事呢?七地、八地、九地,十地圓滿方便
智,我們不夠那程度,不夠那資格。
你們先入諦理,然後以理融事,就可說法圓融,所說皆不離佛法。
我們不能像菩薩一樣、像聲聞聖人一樣,我們是凡夫。僅僅盡力修習而已。
大家千萬不要輕視解義。解義即修行。你解甚深義,愈解愈深,深到了相當程
度,豁然開通,所以,解義即修行。
千萬不要起卑下慢心,說我重於修行,我不學這一套,那你錯了,佛法不二嘛
!
深深解義,深深解義!天天求法,天天求法,到了時候他會豁然貫通,哦!生
死原來如此!
今天跟大家說修行要領,佛法修學有所不同。在學方面要廣,八宗並重,我們
講經時就知道,八宗皆有所引證。修要專,因為什麼?因為眾生根機不同,一定採
取一個法門,一個方便。
大家修淨土,不可說其他各宗不對。因根機不同,故採取淨土法門,其實佛法
是和合一味,號召大家「八宗並重,導歸淨土。」
為什麼導歸淨土?我們根機只有修淨土。八宗皆是佛所說,同是一根生,不要
互相排斥。千間大廈不是一根柱子支起來的,如果排斥其他各宗,是滅佛法的,八
宗支持佛法,滅一宗則少一宗。大廈絕對不是一根柱子可支持。所以號召大家,八
宗並重導歸淨土。
我們念佛為什麼始終保持一個腔調?因臨命終時,為苦所逼,起大苦惱,若聲
調太雜,一時記不起來。
大家都知道,平時修行失念,不知道這句偈,怎麼念來的,必須把它念得滾瓜
爛熟。所謂失念,是想不起佛號怎麼念的,甚至念阿彌陀佛,自己都不知道。平時
都如此,何況臨命終時,大苦所逼,心慌意亂,根本記不起來怎麼念。所以始終一
個腔調,念得滾瓜爛熟,準備臨終那一剎那,佛號自然起來。
念佛採取一種腔調,並不是其他腔調不好,是要大家種入第八識。不相信,一
個腔調一個腔調轉變,臨命終時大苦所逼,一定記不起來。
有很多念佛人,佛號念得很好聽,那不管用。雖然旋律美妙,那是戲臺上八式
,不管實用。
學宜廣,修宜精。出去講經,千萬不可批評其他各宗,我們修淨土宗,不可能
八宗都修,大家知道這要領,學一切經,學一切律,要培養這一聲佛號。命終時,
天崩地裂,千經萬論一點用不上,唯有一聲阿彌陀佛佛號用得上,可救我們。
臨命終時,救你的,不是千經萬論,是那一聲阿彌陀佛佛號。
各法門好是同樣好,都是佛所說,恐怕不是我們這根機可用得上。大集經說:
「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記住,我們是八宗並重,導歸淨土。
佛法有二門,解門和行門,解門是幫助行門的,若只求解門,沒有用的。
行門大略有四種,禪宗、淨土宗、密宗、律宗。其他各宗也有觀行,如天台宗
、華嚴宗、唯識宗,不過還是解門多,其理玄奧,難得受用,因和眾生根機有一點
不相合,自古以來都採取禪、淨、密、律。因有具體辦法,具體層次,使眾生可能
受用。
大家看你的根機,在那一項上面,能得利益,可修那一項。如果不能得利益,
則趕緊改過來。
淨土宗最方便修,臨命終時,一聲佛號提得起,可救你。若僅重於解門,不會
行門,臨命終時,大苦逼迫,一切經論毫無用處,僅憑小小知解,想得佛道,等於
用釣魚竿,釣火車頭,一點用不上。
採取看那一門和你適合,是禪宗?淨土宗?密宗?律宗?我們是持戒念佛,律
淨雙修。
記住,行門和解門要並重,解門是幫助行門,無解門,則行門不正確,不管禪
、淨、律、密,無解成外道,難得正確,為了修行正確的緣故,才求解慧。解門是
文殊開始,行門是普賢圓成。所以說,文殊為始,普賢為終。
看你們很多人,僅重解,不了生死,臨命終時,起大恐怖心,解怎用得上?我
們是律淨雙修。臨命終時,持戒生好處,念佛得往生,是靠得住的。恐怕到那時候
,唯有一句佛號能救你。
現在結夏已過了一半,還有兩個月,希望大家各自用功,救自己的慧命。
大家修學戒法很好,戒法是成道的基礎,不過千萬要明白開遮持犯,不可執著
於戒法。
佛告迦葉(迦葉是頭陀行第一),說,迦葉你堪任護持大乘法。所以,我們要
以戒為基礎,修學大乘法。
佛告迦葉說,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於戒隨順波羅提木叉,住善律儀。如
是之人,如來賜給他人天之樂。四眾弟子,若能降伏四魔,如來賜給他四真諦,得
滅盡解脫。若四眾弟子,求如來藏,信大乘常住法身,如來以薩婆若水而灌其頂。
薩婆若,翻譯一切種智,就是佛智,灌頂,受佛位,稱為法王子。
所以,大家要以戒為基礎,修學大乘法。
苦心培養你們多年,就是希望你們能接棒,深入大乘,護持正法。
正法是般若,金剛般若經說的: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正法是離相無住,所以它講「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還是講正法。
離一切相,就是於諸法離相,於一切法離一切相。
於諸法離相就是實相,所以,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諸法實相。不過,離一切
相即一切法,從因上說;諸法實相,從果上說。有很多名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中道義、圓覺……都是正法。華嚴經講「法界緣起」,法界是實相,緣起是諸法
,還是離一切相即一切法。
著相追求,正法即滅。不過,正法離一切相,是於相離相,不是在相以外有無
相;如果相以外有無相,是斷滅。相是無相之相;如果於無相外有相,是定有。
正法就是這樣。現在正法要滅了。佛去世太久。法運如此。我們凡夫難以挽回
,不過盡我們力量,能度一個人,就度一個人。末法時期,魔已經打入四眾弟子當
中。這是法運的關係。……希望你們能深入大乘,護持正法。
正法意義,又深又廣,今天和你們講,是大略地講。如果你們入了的話,就知
道離一切相是離一切作法,即一切法就是無作法。你們可以演繹這道理,有很多可
知道。離一切相不著隨緣(著隨緣是遍計執),不著隨緣就不著相。即一切法就是
無性。希望你們大家本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