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清涼節要

    目錄

伍、續佛慧命

  《一、護法安僧》

建立正法幢…………………………………………………………………………… 192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192

發揮菩薩精神………………………………………………………………………… 193

道德經法戒律支持佛教……………………………………………………………… 193

不要名利只為建設道場……………………………………………………………… 195

護持常住……………………………………………………………………………… 196

忍讓和合護持常住…………………………………………………………………… 198

護持常住應有不足之心……………………………………………………………… 199

和合…………………………………………………………………………………… 201

大眾和合……………………………………………………………………………… 202

忍讓和合……………………………………………………………………………… 202

和合為上……………………………………………………………………………… 203

 

伍、續佛慧命

  一、護法安僧

    建立正法幢

  大家要好好學戒,注意諦理的深入,這樣叫護持正法。

  你們出去講經,是建立正法幢。但,要自己有修,有所證得,才能教導人……

按諦理入,一定建立正法幢。希望你們將來對佛教界有所貢獻。

  大家出去講經,一定要講正法。什麼是正法?深深合乎諦理的,佛說,無論是

菩薩說、凡夫說、天人說、化人說,都是正法。不合諦理的,凡有所說,皆虛妄。

  入諦理,不是一蹴可幾的。不入,說的都是假的。這法很深,佛三大阿僧祇劫

才究竟圓滿。

  念佛法門就是諦理。希望你們在外面能建立正法幢、護持正法,在內部能安住

大眾僧,真有成就,能領導末法時期的佛教。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些話是最聰明人說的。有些愚癡人,為

自己求安樂,他認為是對的;願眾生得離苦,他認為是錯的。其實,他才大錯呢!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是聰明人所說的話。因三塗之中,都是為

自己求安樂的眾生。大家仔細善思惟,地獄、餓鬼、畜生的眾生,都是為自己求安

樂的。

  大家記住,願眾生離苦,犧牲自己,現在,正是修福修慧的時候。希望大家,

盡量地修功德,供養常住,供養大眾僧,供養一切眾生。

 

 

    發揮菩薩精神

  修行要發揮菩薩的精神,不要太為自己著想。

  如果大眾僧,因為我的貢獻,能安身辦道,如果一切眾生,因為我的貢獻,能

於佛法得安樂,我的名利,又算得了什麼?我的榮辱,又算得了什麼?我的成敗,

又算得了什麼?我的苦樂,又算得了什麼?

 

 

    道德經法戒律支持佛教

  大家注意到,支持佛教,不在金錢,不在名聲,不在勢力。只有三項法。那三

項法?第一個道德,第二個經法,第三個戒律。經法戒律可以不知道,道德不能不

具。

  道德怎麼表現出來呢?威儀表現出來。佛說,比丘比丘尼如果威儀不存,佛法

將滅不久,滅法現象。

  經法戒律,不必解釋,大家學佛很久了差不多都知道。什麼是道德?道德廣說

,名目無量;略說,道者,諸惡不作,德者眾善奉行;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必歸自

淨其意;自淨其意後有無量功德,可以斷三惑、得三智。斷見思惑,得一切智;斷

塵沙惑,得道種智;斷無明惑,得一切種智。

  不過,從道德方面來講具體一點,諸惡不作眾善奉行太寬廣了。惡有十種:殺

、盜、婬、妄語、惡口、綺語、兩舌、貪、瞋、癡。如果十種不犯,就是德。所以

諸惡不作就是眾善奉行。

  比丘比丘尼,道德具足,經法差一點,還可支持佛教,道場常住。如果道德全

無,那就不堪設想。

  障道最厲害是婬欲。佛說婬欲是障道法。所以出家眾受戒,第一條是婬欲戒。

  在家人障德最厲害的是殺,所以在家眾受戒,第一條是殺戒。

  道德為基礎,經法、戒律可以發揮。如果這三項能夠圓滿,佛教定可支持,常

住定可興隆,希望大家各自檢討。

  有一部經,名大法鼓經,有比丘坐立不正,威儀不具。阿難問大迦葉,何故這

些比丘威儀不具呢?大迦葉說,這些比丘都是魔眷屬,來滅佛法的。末法時期法滅

,是他們滅的。

  所以,大家要注意威儀。

 

 

    不要名利只為建設道場

  現在結夏眼看就要圓滿了,希望你們大家解夏以後,要保養聖胎。這一夏辛辛

苦苦修積一點點功德,不要解夏以後,馬上變樣子,把功德損失一點兒沒有。

  少講話,少遊蕩,多念佛,多拜佛。時時刻刻反省自己,自己有過錯,趕緊改

;如果反省沒有過錯,自己勉勵自己。要起一個心,別人可以有錯,我絕對不能有

錯。這樣才是出家人。

  你們都受過戒,受戒的時候規定,早晨起來摸頭,要自己提醒自己:我已經出

家了,依佛出家,應該作人天師。作人天師,不是光嘴巴說的。以身作則。時時刻

刻檢討。

  你們為了建設道場,都很辛苦,我知道。以後不可鬆懈,再接再厲。

  我們不要名不要利,只為建設道場。建設成一個什麼樣的道場呢?要記住,要

建設成一個「少有所學,壯有所用,老有所安,死有所歸。」建設這麼樣的道場。

我們不要名不要利,只要這四項做到。

  要知道,老病死,任何人難免。既然出家了,就要為老病死作安排。

  少有所學、壯有所用──修積功德;老有所安──使他們安心住在道場,各自

念佛,拜佛,求往生,消業障;我們往生以後,都歸向西方淨土,所以──死有所

歸。

  你們記住老病死,不要計較人我是非。自古以來,任何人免不了老病死。在座

的各位,不論你出家在家,任何人免不了。早作安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

其意,持戒念佛,求往生。你們都感覺自己年輕是不是?不知老之將至!病之將至

!死之將至!

 

 

    護持常住

  大家要護持常住。常住存在,常住興隆,大家才能夠存在。

  有一句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皮膚不存在,毛髮生長在那兒呢?

大眾僧依止於常住,常住不存在,沒有依止處。一棵樹枝葉雖然茂盛,可是都依止

於樹身,如果樹身乾枯了,枝葉自然凋零,大家確實了解這個道理。

  你們出去講經,如果遇到任何出家人,不要和他們說,那個道場好,那個道場

壞,那不是出家人應該說的。勸他們護持自己的常住,孝敬自己師父,與大眾僧和

合一味,這樣三寶自然住持於世。。

  所以大家要護持常住。護持常住,一定要和合,大眾僧和合一味,甘苦與共,

疾病相扶持,這樣常住自然存在了。

  現在末法時期,各個道場不興隆的原因,就是因為大家不護持常住,病根在此

地,大家應該知道。

     *  *  *  *  *  *  *

△大家應該感常住之恩,護持常住。

 常住之恩,大於父母之恩。父母生你們的身體,沒有教你們,常住教你們慧命。

 常住對你們的恩德,勝過世間一切恩德。因為世間對你的恩德,始終使你在苦海

 之中;常住的恩德,把你從苦海中救到船上來,時時刻刻處處皆是為大家離苦得

 樂著想,所以大家應該感常住之恩。

 大家都經過剛出家的時候。你想一想,剛出家的時候多苦!如果世間不苦,你何

 必求三寶出家呢?常住把你從苦海中救出來,應該感常住之恩。

 我們常住好比一條船,這條船假使破掉的話,一個人也逃不出。希望大家忠實於

 常住,息心辦道。常住的人沒有私心,多好,多和樂融融。希望大家維持這一條

 船的壽命,把我們接引到西方去。

 希望大家以後要六和合、和合敬,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受戒回來後,切實為常住做事,護持常住。要發願度生。靠什麼度生?靠我們的

 戒律、道德度生。

△大家一定要護持常住。常住要是永遠存在,你們可在此修道;常住要是不存在,

 你們就要流浪各方,可能去趕經懺了!

 

 

    忍讓和合護持常住

  大眾僧要忍讓和合,護持常住。大家互相忍讓和合,常住才能興隆。

  常住興隆,三寶才能住持。三寶住持,佛教不亡。

  常住興隆,可以住持佛寶,令一切眾生,體解無上大道,發無上菩提心。

  常住興隆,可以住持法寶,令眾生聞法,得無生忍。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常住興隆,可以住持僧寶,令一切眾生,皆能統理大眾。統理大眾者,統理大

眾僧,一切無礙。

  各位天天歸依三寶,不要忘記,歸依三寶就應該護持常住。護持常住,就必須

忍讓和合。

     *  *  *  *  *  *  *

△大家要感謝三寶──出家,免了多少苦?要知道感三寶恩。

 我深感三寶恩。有福報出家,要深感三寶恩。

 

 

    護持常住應有不足之心

  今天講,自奉應有堪可之想,護持常住應有不足之心。

  所謂自奉,就是指自己吃的、穿的、用的、享受的。對於這些,總想:可以了

,差不多了,這樣很好了。

  吃的方面,只求肚子飽了就可;穿的方面,不要求太華麗,能蔽體就好了。

  要想到很多眾生,衣不蔽體,我們能有衣服穿,已經很不錯了。有很多眾生,

吃不足,我們能有飯吃,已經很好了,已經堪可了。

  不可總是要求,尤其不可學時髦、趕時代、搶風頭。我們不敢為天下之先。天

下眾生假使都這麼做了,我也可這麼做。絕對不可說,天下眾生還沒這麼做,還沒

享受到這個地步,我們出家人,先享受。

  再說,護持常住,要始終有不足之心。總覺得:這件事情還沒做,那件事情還

沒做。一定要有這個心。

  假使沒有常住存在,大眾僧何處安身修道?大家都知道,身安道隆,常住不平

安,身怎麼安?道怎麼隆?

  如果沒有常住存在,眾生怎麼改惡行善?如果沒有常住存在,眾生怎麼能皈向

三寶?怎麼能受到度化?所以我們應該要護持常住,常住第一。

  我們應該保持住沙門的本色,不搶時髦,不鬧派頭,做一個老老實實的比丘比

丘尼。

  大家切實記住:我們要誓願保持沙門本色,誓願把釋迦牟尼佛的芳型,留給後

人。

 

 

    和合

  你們在外邊遇到出家人,不要談論是非,那個道場好,那個道場壞。更不要談

論人的是非。總要使他們和合,各自護持自己的道場,孝敬自己的師父,和大眾僧

和合,千萬不要破壞人家的和合。

  出家人應該和常住和合,和師父和合,和大眾僧和合。

  如果你們妄談是非,破了人家的和合,罪很重。萬一構成僧眾數,別眾羯磨,

那你就犯五逆罪,千萬注意到。

  總教他們和常住和合,和師父和合,和大眾僧和合,如果所有出家人都能做到

,道場自然興隆。各個道場都興隆起來,就是佛教的興盛。

  現在末法時期,各個道場不興隆,毛病出在不和合,個人主義太深。不能和常

住和合,總喜歡個人主義;不能與師父和合,希望個人主義;不能與大眾僧和合,

希望個人主義。造成末法時期各個道場的衰替景象。你們大家要注意到。

 

 

    大眾和合

  大眾僧一定要和合;大眾僧和合,常住才能興隆;常住興隆,才能利益眾生。

  如果大眾僧不和合,常住不能存在,常住不存在,一切眾生落於冥冥之中。同

時大眾僧要是和合,僧寶才能住世。如果不能和合,僧寶不能住世,僧寶不住世,

則佛寶、法寶也不住世。

  所以,住世三寶,不過「和合」二字而已,如果不和合,沒有住世三寶,希望

大家,要彼此和合。

  和合之道,人與人相處,那有不生抵觸之時?同參道友之間若有抵觸,不要祇

想別人之不是,要反省,想自己不是之處,想對方可原諒之處。這樣,自然心平氣

和,和合一味。

 

 

    忍讓和合

  在道場中,住眾要吃得虧,忍得辱。若能吃得虧、忍得辱,道業才能增進。千

萬不可做一個剛強難調的眾生。三塗惡道,都是剛強難調之人。

  希望大家,凡有所作為,應該注意到:凡是如法如律,對常住有利益,對大眾

有利益的,盡量去做。如果不如法不如律,對常住有害,對大眾有害的,不要去做

  希望大家能夠忍讓、和合,建設道場。要知道我們道場護法安僧、弘化利生。

希望大家注意到。

 

 

    和合為上  

  大家能作同參道友,法緣甚深,不是小因緣得以成就。希望大家如兄如弟,如

手如足,如水乳合,同隨佛學,和合一味。僧眾以和合為上,所以稱為和上。

  要想和合,必須彼此之間,互相忍讓;要想忍讓,一定損減我慢;要損減我慢

,一定要有恭敬心。

  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師僧、恭敬一切眾生。恭敬佛、恭敬法、恭敬師僧,名

之為上求佛道;恭敬一切眾生,名之為下化眾生。這是菩薩道、菩薩行。希望大家

記住。

  若人起恭敬心,一定能損減我慢;若人損減我慢,一定能忍讓;若人能忍讓,

大眾僧一定和合;大眾僧和合,道場一定興隆;道場興隆,才能弘法利生。

  出家人要知道,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才不愧叫和上。如果大家記住這原

則,就不愧出家一場了。

  和合有六種相,叫六和敬,就是身口意戒見利,身和同住;口和無諍──不抬

槓、不辯論;意和同悅;戒和同修──所以大家要深入戒律;見和同解──不要起

乖張之解、偏差之解、外道之解、邪見心;及利和同均。大家已經都知道,我再提

醒各位。

  利和同均,我們算勉強做到了。希望大家努力其餘的五和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