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他們就像這把火一般地熄滅了。」

巴利經典經常把心的作用譬喻為火:對於最高目標尚未徹悟的心,就

  像熊熊烈火;徹悟的心,則像熄滅的火。這個譬喻有間接和直接兩種方式

  :有時候間接備用物理學的術語,以火形容心理事件(最有名的例子就是

  「涅槃」);有時候直接做隱喻:

 

如是我聞:當佛陀在尼連禪河畔的菩提樹下悟道時,他在菩提樹下靜

  坐七天,觸證解脫之樂。七天之後出定,他以覺者的眼睛觀照世間,看到

  眾生如熊熊烈火,貪瞋癡火聚……              UD3.10

 

一切都在燃燒。哪些在燃燒?眼在燃燒,色在燃燒,眼識在燃燒,眼

  觸在燃燒依受觸生起的一切覺受,不管是樂是苦。或不樂不苦,也在燃燒

  。偶什麼燃燒?以貪火、瞋火、癡火燃燒。我告訴你,以生老病死憂愁苦

  燃燒。

    耳在燃燒,聲在燃燒……

鼻在燃燒,香在燃燒……

舌在燃燒,味在燃燒……

身在燃燒,觸在燃燒……

意在燃燒,法在燃燒,意識在燃燒,意觸在燃燒。依意觸生起的一切

  覺受,不管是樂是苦或不樂不苦,也在燃燒。以什麼燃燒?以貪火、瞋火

  、癡火燃燒。我告訴你,以生老病死憂悲愁苦燃燒。

                             雜部35.28

 

貪火在一個人身上燃燒,

貪欲熾成;

瞋火在一個人身上燃燒,

劫奪生命;

癡火在一個人身上燃燒,

不明聖教。

我執的人們,

不明瞭這些火,

無法從死亡的枷鎖解脫,

擁進地獄畜生

阿修羅餓鬼。

日夜行持

自覺者教法的人,

熄滅貪火,

觀一切不淨。

至高無上的人,

以慈悲熄滅瞋火,

以智慧熄滅癡火。

善巧的他們,

日夜都能滅火,

完全離開了火,

一切無餘,

徹底了悟愁苦,

一切無餘。

他們下成就者,

以智慧者的正知見,

證得無生法忍,

不受後有。

         本 事 經93

 

不僅是貪、瞋、癡的熄滅,被比喻為火的熄滅,●,而且連熄滅貪、瞋

、癡的人過世,都被喻為火的熄滅。

結束老就不再受生:

斷絕對於未來生的貪愛,

他們清淨了種子,

就能夠不生,

智者:他們就像

這把火一般地熄滅了。

                       小部經6

 

善慧比丘尼:

這,無老,

這無死,

這,無無老,無死的境界

無煩惱

敵對

結縛

無燃燒……

                     長老尼偈16.1

 

當佛陀完全熄滅時,阿耨羅陀喝誦道:

他沒有入出息,

他是如來,心志堅固者。

解脫欲望,顯現和平,

功圓果滿。

他以堅毅的心,

忍受痛苦。

覺醒的解脫,

就像火焰熄滅。

                           長部經16

 

本文旨在引用佛陀時代有關於火的觀點,來探討這個譬喻的念意——說

  明其意義,但無意鼓吹。因為不談覺醒的實際經驗(這不是那一本書可以談

  的),所以適當地引用原典是最自然會以自己的觀點來詮釋火的作用,如此

  一來就會誤導讀者,而且時代錯誤,彷彿畫像時讓他穿上愛因斯坦或牛頓時

  代的服裝。

 

本文與其說是呈現一幅圖像,倒不如說是拼湊圖像來好。引文次第排列

  ,有時候還會重複,以便彼此反映和演譯。作者盡量不做評述,讓佛文自己

  說明。這種作法的缺點是它一下子就要呈現若干主題,卻只能逐一討論。它

  的力量存在於它的累積性影響力:

 

    在眾說紛紜的教法中,顯露統一的模式,這是平鋪直敘所無法達到的功

  能;有如衛星攝影能夠顯露埋藏在地底下的古物,而站在地面上的人卻無法

  看得到。

 

巴利經典有一個特色:經中人物脫口而芔的話,代表當時一般人的思想

  和想像模式。此中,我們不僅可以聽到佛陀(經典中如果沒有指明是那一個

  人,便是佛陀)的聲音也可以聽到在家人如袛多、比丘阿難、摩訶迦旃延、

  比丘尼難陀、善慧、般陀迦羅等佛弟子的話。每一個人各有自己的表現方式

  ,或詩歌或散文,但他們都具有類似的背景和經驗,因而不管是結構或內,

  都可以他們的信息看成同目 個整體。

 

就結構而言,我們最關心的是被熄滅的火呈現出什麼影像以及它對於「

  涅槃」等相關觀念具有何種意義。涅槃如果以火做比喻的話,就是「熄滅」

  的意思,如果和心用在一起的話,就是最終目標和達成目標的意思。本文在

  解釋「涅槃」的意義時,要讓讀者有踏上「探討之旅」的感覺,但簡短的預

  覽將可幫助我們掌握主題,讓我們明瞭在修行路上我們已經走到了哪裡,又

  將往哪裡去。

 

第一章介紹古吠陀對於火的界說,吠陀哲學認為火無所不在,即使熄滅

  了,還是遍布各處;接著說明佛陀如何詮釋那些觀念的原始意義,他認為「

  死後涅槃」不是指「外界的存在」,而是指「從一切時間、空間和存在的束

  縛獲得絕對解脫」。

 

其餘三章討論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