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的民俗學
林美容,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
台灣文藝新生版,1994,59-64頁
人死而成鬼,這是廣義的鬼,俗稱為魂。有嗣之人,依台俗,「對年」之後,神主牌燒化,將姓名「牒」入公媽牌,與祖先同祀,稱為「公媽」,不為鬼矣。無嗣之鬼即是孤魂,飄盪無依,此狹義之鬼,是為真鬼。
台灣各地常可見祭祀無嗣孤魂的有應公廟、百姓公廟、義民廟、姑娘廟,崇祀各類無嗣孤魂。百姓公廟是將無主枯骨集堆成塚,立祠祭祀,拜的是集體的無嗣魂靈。義民廟與百姓公廟性質相同,只不過多是客籍庄社祭拜。崇祀單一鬼魂的陰祠亦非常普遍,所祀的除了一般熟知的未嫁而亡的姑娘之外,其他還有各類的人物,像是地理師啦,產婆啦,不一而足,每一個陰祠都有一段陰魂由來及何以被祀的故事。
城隍廟雖不祀孤魂,卻與鬼魂的信仰相關,城隍廟中所祀的城隍爺,如同陽間法官,能斷陰魂功過,是為鬼王,民間相信人死之後,陰魂由土地公領路向城隍爺報到。城隍兩旁必有面目猙獰的七爺范無救、八爺謝必安,拘提陰犯,聽令施刑,是為鬼卒。有城隍廟的地方,常有迎城隍的習俗,或在六月半,或在五月十三日,城隍爺坐轎中出巡,人扮的七爺八爺神尪也跟著出來,威風凜凜,嚇煞人也。
大家都知道七月中元普度是民間祀鬼的節慶。事實上整個七月都是眾鬼的假期,初一鬼門關一開,鬼魂不必在陰間受苦,得在人間享祀。往昔有些地方在一定的範圍內,從初一到二十九日,逐日輪流在各庄普度,等到大家都拜完了,最後一天在市場舉行普度,因為大家大魚大肉買完了,市場攤販錢也賺夠了,「市仔普」的祭品更為豐盛,自不在話下。事實上,市仔普除了普度地方孤魂之外,也普度為了普度而犧牲的眾雞鴨豬魚等禽獸之魂,希望牠們早日超生,來世免受割烹之苦。普度孤魂,務求週到,勿使遺漏,這是民俗的信念,此一信念在建醮的祭典中亦表現的相當徹底。
台俗醮典可謂集宗教祭典之大成,短則三天,長則七天,名為祭天酬神,意在普施孤魂。醮壇內清清淨淨,不許污染,醮壇外豎立寒林院 ( 或稱翰林院 ) 、百姓府 ( 或稱同歸所 ) 之紙糊房屋,以及大士爺之紙糊神像。作醮期間全境居民不沾葷腥,最後一天普施孤魂,則是大魚大肉,豬公堆成肉山,山珍海味,與普度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
建醮是花大錢的事,並不輕易舉行。通常廟宇興建或重建落成,會舉行慶成醮,有些地方則每隔三年、五年、六年、十年、十二年或幾十年才舉行一次醮典。因為花大錢,如果村庄財力不富,也難成其事,故常見聯庄性或鄉鎮性的建醮,甚至區域性的王醮,既可分擔費用,更能擴大醮域,在更大的範圍內普施孤魂,潔淨地方,居民心理感覺越有保障。
醮典必須豎燈篙,招來孤魂,燈篙立得越高,招來的孤魂越遠越多,祭品也必須越多越豐盛,懼怕若有不足,反惹眾鬼逗留不歸,得到反效果。因此,有些地方從不建醮,說詞是他們的地方不靠山、不靠海,所以不必建醮,實是怕準備的祭品難供所求。否則台島海嶼,那裡去找真正不靠山、不靠海的地方呢?只是距離遠近罷了! 近日在嘉義縣竹崎鄉調查一村廟時, 採訪到一則故事, 說他們的開基神有一次被人請去一民宅監醮, 突然夜間發火被燒毀了。原因是這一家人不知道厲害, 把燈篙豎得很高, 眾鬼來討食, 一家之力那能滿足眾鬼的需求, 終致群鬼爭食, 無法飽足, 而捉神洩恨, 夜間引發爐火, 監醮的諸神全部付之一炬。
這一個故事真是駭人聽聞。不說我從未聽說私人建醮之事, 憤怒不滿的眾鬼可以逼死神明, 就難以想像。忙問怎有此理, 受訪者打比方說, 如果一群流氓硬要打上來, 你能有什麼辦法。他這一說, 我倒想起近年三不五時, 會聽到神明「無在」的說法, 意思是世風日下,邪魔當道, 連神也擋不住, 而被入侵, 魔借神体, 凡俗之人, 也分不
清拜的是神是魔了。上述的故事, 訴說社會變遷下, 怎樣無奈的庶民心理?
不過前述的靠山靠海之說, 又牽涉到另一個民俗的信念, 即是山海之處、水流之際, 皆是眾鬼匯集所在。我在高雄縣調查地方公廟的時候, 每問是否有進香的活動, 受訪者常說有時去「刈水香」, 有時去「刈山香」。刈水香是指在河邊設壇祭拜, 神轎下到水裡去「刈兵馬」, 意思是到水裡把那些孤魂收來當神的兵馬。刈山香即是到靠山的地方, 不過通常也是有水的地方, 舉行如此的儀式。 此一說法,我在中部地區做調查時, 並未聽聞。顯然進香的意義, 中南部有所差異, 南部地區把到別的廟宇去朝拜, 稱為「刈廟香」或「過爐」, 而他們所稱為進香者, 多半是指神明出去刈兵馬的儀式活動。這個說法大大修正了過去我以為的漢人對鬼魂的概念, 原來孤魂野鬼並非完全是讓人畏懼、必須想法驅逐的討厭鬼, 似乎經由神明的收伏, 他們也能成為有用之兵馬, 增加神的威力, 協助神明鎮守地方。一般民間於神誕祀神, 常同時祭拜神的兵馬腳力, 這種即便是小角色也不敢或忘的心理, 我深深覺得這是台灣人心靈底層的一種普遍的心理。
收鬼魂作為神的兵馬, 成就神的靈力, 而一般村廟或一般神廟的主神皆有「五營」, 五營各有元帥, 通常以太子爺李哪吒為中營元帥, 坐鎮於廟內或廟前, 其餘四營也都有元帥, 分鎮於村社四角, 常常成為界定村境的指標。元帥就是軍頭, 供奉元帥的小祠一般稱為元帥營或將寮, 有時只是插一截竹子, 上面貼個神符, 就代表五營中之一營, 稱為「營頭」。五營的作用是在守衛村庄四圍, 威嚇遊盪作祟的「歹物仔」。試想這是一幅多麼有趣的畫面, 這些五營兵馬都是「歹物仔」變成的, 經過神明的收伏之後, 卻能驅逐牠們原來的同類。
曾有研究台灣漢人社會的美國人類學家, 把鬼、軍人、乞丐、外地人等當做同一類的範疇, 普度時, 這些都是要讓他們吃飽喝足、然後送走的對象。鬼是靈界的邊緣人, 不像正神一樣有名位、得以享祀, 它們有的只是陰間地獄的苦, 對人間世而言, 它們跟軍人、乞丐、外地人一樣, 不受到歡迎。其實更進一步說, 像身体有缺陷的、腦筋不太正常的、無業的、未婚的羅漢腳仔等社會的邊緣人, 傳統上差不多都被當成一個範疇。以前常常看到這些人在喪禮的時候, 被請來抬棺上山或是打雜, 只是換一口飯吃, 賺幾個小錢。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們和陰靈、鬼魂都是同一類, 比較不會被沖犯到, 所以請他們來幫忙。不過, 這一點倒讓我覺得台灣社會蠻溫馨的, 至少我們的社會還會讓不正常的人覺得有用。
台灣眾鬼當中, 很多是從中國來的軍人, 因水土不服、早夭無嗣, 終致客死他鄉者, 常成鬼神而被奉祀, 澎湖有很多將軍廟都是因此而來。倒是戰後來台的榮民, 有功績者被納入忠烈祠, 成為國家祭祀的對象, 無功績者歸葬軍人公墓, 不管有嗣、無嗣, 少聞成為本地民眾崇奉的對象。
台灣歷經外來政權統治, 對漢人而言, 驅逐荷蘭人、反叛清人、抵抗日本人、二二八事件對抗中國人, 歷次的揭竿起義, 保衛家園,換來的卻是斑斑血淚、累累屍魂。台中縣大里鄉鄉民有祀林爽文之議, 高雄縣林園鄉有小祠祀朱一貴, 宜蘭有羅福星廟。然而更多的是處處可見的有應公廟、百姓公廟、萬善祠、義民廟等, 仔細探詢, 很多是緣於對抗外來統治者的爭戰或是民變。台灣的鬼神信仰與台灣歷史的鬼譎多變, 不無關係。在抗爭變亂之中, 屈死、冤死、枉死的孤魂太多 , 焉有不集合群力, 安撫祭祀的道理? 我一直覺得七月中元普度, 應該訂為國定假日, 如果這是一個普遍的習俗, 如果這個習俗對於撫平歷史滄桑有正面的意義, 為什麼不?
台灣人祀鬼風盛, 雖然各處神廟林立, 但是祀鬼祭典規模之大,祭品之豐盛, 較之祀神, 有過之而無不及。而祀鬼必須合眾力為之的觀念, 一如神明必須由公眾祭祀。不過話說回來, 神明除由公眾祭祀, 也可能由私人在自宅中祭祀, 然而私人斷乎沒有在宅中祭祀鬼魂的道理, 鬼神信仰之公眾祭祀的需要性遂更為堅強。況且神廟建立之後, 若是經營有方, 香火旺盛, 可能導致原來的頭家爐主、丁口等祭祀組織衰微, 祀神之事皆由廟方經理, 反倒眾鬼無廟, 普度成為庄社必須籌辦的例行祭典。
台灣鬼似乎有強烈的男性傾向, 他們或是異地從軍、客死他鄉,或是青面獠牙、大塊吃肉 ( 所謂枵儸鬼怪 ), 或是當神的兵馬, 差不多都是男性的造型。漢人祀鬼, 說實在只是在營造一個意象, 一個迥異於正常社會要求壽終正寢、正常人必須有嗣的意象。凡歹死無嗣者, 靈魂飄盪, 無依無靠, 無人超度, 難熬地獄之苦, 積怨而致為祟, 這一淒然可怖的意象, 無非要人走正常的路、過正常的生活。
然而早夭無嗣者, 未必限於男鬼, 女鬼也有不少。大体而言, 集体無名的女鬼, 成為有應媽、萬善媽、百姓婆等, 依附在有應公、萬善爺、百姓公的旁邊, 在以後者為名的廟祠被供奉。單一有名的女鬼, 常被供奉於姑娘廟。聞宜蘭縣俗, 女人未婚而亡, 家人必安排冥婚, 找人來「娶神主仔」, 因此宜蘭男子多有一夫多妻的情形, 人妻一, 而數鬼妻, 甚而人妻要替鬼妻, 與鬼妻家執出嫁女之禮, 婚喪喜慶, 兩家往來頻繁。如果在宜蘭鬼婚是一個普遍的習俗, 每一個未婚而亡的女性, 成年之後, 皆能找到夫家, 有所安頓, 則我們可以推測,宜蘭地區必定鮮少姑娘廟。然也非然, 有待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