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教義述要
唐大圓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 23 冊
大乘出版社出版
1978年11月初版
頁249-251
.
249頁
一切佛法,皆說唯心,或說唯識。識之與心,名異實同
。如世親說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不但心識,雖意與了,
皆實同也。惟隨方便,或談畢竟空,遮遍計執,立三論宗;
或談如幻有,表依他起,立唯識宗;或談二所顯,詮圓成實
,名唯心等。然依他起實有二分,曰染曰淨,染分依他,即
遍計執,淨分依他,亦圓成實。云何而染?從依他起上起遍
計執。云何而淨?從依他起上除遍計執。起執相染,名遍計
執;執除相淨,名圓成實。以此假名現如幻相,雖有圓成遍
計,其實祇一依他。是故依他如幻,攝三性盡,攝染淨盡,
攝空有二輪盡。欲學佛法,當學唯識,唯識無他,去執而已
。執生異生,執斷是佛;佛與異生,皆是依他;亦皆如幻,
平等平等。此義云何?先以理成,次以教證。以理成者,如
有幻師,於草葉等,施以幻術,變成象馬,愚人不了﹔執實
象馬,是即異生;智人了達,是草葉等,以幻術成,非實象
馬,亦即名佛。然有外道,或小乘類,聞象馬幻,疑依真起
,便執草葉定是實有,此亦妄執,與執實象馬等,云何破除
?當告彼
250頁
言:草葉亦是四大假合,幻有如象馬等,如是以幻依幻,幻
幻相依,終無真實可得,異生執起。幻為三毒十惡八萬四千
煩惱種種染相,佛之執滅,幻為三明六通十力百四十不共法
種種淨相,幻相雖殊,是幻則一。或隨言說,云幻佛真,幻
異生假。其實真假皆依幻言,故永嘉禪師證道歌云:無明實
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永明壽禪師亦云:建立水月道
場,莊嚴性空世界,羅列幻化供具,供養影響如來,如是安
可執佛為有真實耶?以理成者,不獨唯識,三論亦然,中論
云:眾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名中道義;
眾緣生法,是依他起,亦如幻有;若了假名,即空遍計,亦
圓成實,是名中道。掌珍論云: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
無為無起滅,不實似空華;此言真性有為即依他起,依染分
淨分所起之有為,是空是緣生是如幻;依染淨依他所顯之無
為,則不實無起滅如空華等。惟三論宗以空遮遍計,而明依
他如幻,本為對治執實有者,而愚者反因之執空。唯識宗表
依他如幻而遮遍計,本為對治惡取空者,而愚者反因之執有
。是故欲善三論而泯空執,當讀上述中論掌珍二頌。明依他
如幻義,欲善唯識而泯有執,當誦成唯識論云:諸心心所依
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實有,為遣妄執心心所外實有境故
,說唯有識。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等。
唯識亦不許執為實有,則如幻義乃大明。二宗皆說依他如幻
,而唯識為其主。故就利他對機言,則應以唯識為最要;且
昧三論而執空者易且多,迷唯識而執有者難且尟。故經云甯
起我見如須彌山,不應起空見如芥子許,以是義故,則研治
唯識,實為學
251頁
佛者當務之急,然不可因此自足貢高;蓋佛法以起信開解趣
行護證,唯識特詳開解,其於趣行不及三論禪宗之直捷;其
於起信,不及華嚴天台之圓頓。惟後來賢禪諸眾末流,不解
密意,妄談圓頓,藐視唯識,致令成啞羊豁達空等弊;而佛
法之衰,亦由於此。故近世有志宏揚唯識者,往往攻臺賢等
說,非攻彼宗,亦去其執而已。問唯識雖特詳理解,亦可由
此得信行證否?曰有理解而不信不行,非真理解;若真理解
,則解極即行,行成即證,無待他求。惟因末法眾生,業重
福輕,每因文字起執,我慢障道,致不得不別提重信行而求
證之方便,是故吾嘗以唯識為入德之門,亦為究竟之歸,惟
在善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