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天台宗性具善惡書答余居士
張孟劬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57冊
1978年3月初版
頁371-373
.
371頁
辱談慰企,幽溪性善惡論,承示極感。善惡兩元,西方
古教多如此。釋迦經典,所有事相,大都沿用舊教。十法界
說,意在會通,而不悟函義之別也。僕近閱天親佛性論,乃
知一性皆成宗,實竺賢舉傳,天台性具大旨,全從此出。惜
述者不得天親之風,致失智者宗趣耳﹗佛性論破小乘執品云
﹕汝說有眾生無佛性者,如剎底利為有四性及地獄人天等性
﹔為不具有,此下有兩番破斥。先破不具有云﹕若言不具有
者,人應永無作諸道義 (小乘許異生流轉諸道,故此例破)
。次破具有云﹕若具足有者則違經,如經中說,如來性力,
能了種種粗妙等界,此眾生性,既其平等,經不證故 (此言
若無佛性,粗妙等界不容具有眾生﹔性既平等,經不應言,
如來性力,能了許具有者,經不證。故台家本此開立十法界
,然天親未嘗以粗妙說佛性,幽溪性善惡言,殊失玄旨) 。
而終之以若依道理,一切眾生,皆悉本有清淨佛性,離有離
無故。日釋賢洲解云﹕佛性是如來所證第一義空,本來清淨
,與妄染脫離。此法與情中有無不相應,名之為佛性。今言
有者,有此第一義空也﹔蓋第一義空,全體真如,本不可覺
,所可
372頁
說者,皆是因中說體耳﹗天親以種種因,建立眾生本有佛性
,何嘗定執善惡具不具耶﹖善惡是種子因,佛性是體,善惡
體一,因應無二。善惡若異,甯說體同,又二相違﹔如苦樂
等,勿一自體,互為水火,執具不具,佛性不成。幽溪諸師
,但知於具,失於不具,雖則異無,還自墮有,仍是世諦論
性,非第一義空,如何可與印度古宗和會﹖拙論洗其具義,
復引唯識傍止不具,似於天親論旨,無相違過。研究內學,
最忌儱侗,尤戒隨語生解。故不厭細剖,蘄與哲匠共證明之
。有舉某居士語云﹕待仁者見性後說。見性一言,古德相傳
,以此印心,比諸筏喻﹔然顓蒙如僕,終疑性無可見之能,
何則﹖見性與見道義別﹔性是體義 (無性攝大乘論釋中說)
,唯證相應。心佛眾生,只此一體,無二無三,如刃不自割
,指不自觸,立能立所,總屬戲論,纔說見時,早已不是性
也 (天親論云﹕佛性真實有依,方便則可得見,見已功德無
窮﹔此乃顯現義見,現古通故。或方便言,是就真如為對治
道說,不說真如體,雖他經論中,亦有言見真見俗者。然真
俗是二邊,二邊既非中道,那得是性﹖若謂真如自能起照者
,起照乃是性見,何云見性﹖凡此諸句義,智者應消息之)
。楞嚴云﹕知見立知。唯識云﹕見前立少物。謂是唯識性。
兩家所訶,正指此類。初發心人,第一當從經典文字中,討
一真實下落,不得舉足先墮理障,滋長狂慧。至於接人,祖
語佛語,要當分明,舉棒不慎,為殃匪小。意寄盡此,想加
然贊,臨自增眷,不復多申。爾田再拜。
此與前書所論,皆以三論為準,我所宗故﹔佐以唯識
,不違理故。曩與亡友黎端甫,同治嘉
373頁
祥之學,曾蒙故尚書嘉禾沈公印可。今端甫墓有宿草
,公亦歸道山久矣﹗惜末由起九京而質之,師資日遠
為之,泫然。孟劬自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