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佛教的一個習定方法

寧墨公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62冊

頁235-237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0年十月初版


     
        235頁        
            禪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之修持術,蓋鎔合科學的、心理
        的、生理的一切之精義,而示人以修養之不二法門也。夫科
        學雖非禪,而禪實已蘊藏一切之科學。大凡科學之智慧,終
        不能得其究竟,惟禪之轉識成智,得以解決其一切。故禪之
        境界,實具有無兼備之境界,此之謂科學的禪。
            人心至動,惟靜足以制之。夫禪以入無自覺之境界為初
        步,所謂無自覺之境界者,即無我之境界是也。蓋禪之第一
        關,則在心理上破除我執,由無而無,無無即無,是故僧諦
        有差別,禪觀皆平等,此之謂心理的禪。
            人為五無間業,轉流生死,其軀殼屢為物欲所攻﹔精神
        自告衰弱。但坐禪者,有一定之方式及其時間。且使風喘氣
        息,適與內心相調和,此之謂生理的禪。
            禪之體別已如上述。而禪之流行至於今日,獨立宗風者
        ,洵為人間佛乘之一大教義也。
            然論禪者,多操三段論法,況人類通用之思索的形式中
        ,其最精確者,莫如三段論法。其第        
        236頁        
        一段之論法,即以相對界為比觀。其第二段之論法,先注意
        定二者之關係。其第三段之論法,乃就前二者為比例,而定
        第三者之關係。蓋不如是,則不能得智識之真詮。今則在上
        列論理之外,而澈底求人生之智識,故將宇宙觀,高於人間
        一切以上,或超越自然,而無礙於人間界,而以智慧為三位
        一體之靈根,而一段論法為大乘禪。
            雖然,禪之教義,已如上項所說。然禪學之入手功夫,
        應於戒、定、慧三則中求之。但鈍根人欲得禪竅,非靜坐十
        年以上不為功。試述坐禪儀﹕
            春風無高下,花枝自短長。
            此二語乃禪門之套語也。然坐禪者,必先精神清爽,然
        後調節睡眠,至於勺飲蔬食,亦當適得其度。方其入座之時
        ,蒲團宜厚,其上敷以坐布,但抵尻之處,略可稍高。所御
        之衣,務須寬大。最好以結跏趺坐式為善。靜坐凝神,恍然
        大悟。兩足相盤,如體質感受其痛苦,或骨節不易屈曲,能
        有半跏趺坐亦可。至於兩脅之部,輕與體貼﹔將右手向上,
        置諸左足之上﹔更以左手,置諸右足之上。屹然不動,如須
        彌山。兩掌相合,高與胸齊。腰部、背部、頭部,須垂直於
        一線之中。目注其臍。口微閉,氣由鼻出,輕輕呼吸。全身
        氣力,下注於丹田。此為坐禪之形式也。
            夫禪功之效用,基於入定,而其特徵,則有下列之三種
            一、增進身體之抵抗力﹔        
        237頁        
            二、助長身體之健康﹔
            三、調整氣息。
            定力養成之身體,能具以上三個之特徵﹔而此種三個之
        特徵,極端表現於下,則其人身含蘊非常之精力,並且呼吸
        殆絕,若不與外界相接觸,而其妙處,漸入於無念無想無我
        之禪境界。論者謂禪定,無異於冬蟄之狀態者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