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國際與人間佛教

普培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62冊

頁313-324

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0年十月初版


      
        313頁        
                            一、緒論        
            歐戰後之國際形勢,為一戰勝國壓制戰敗國與戰敗國反
        抗戰勝國之國際﹔又為一蘇俄的共產主義與列強的資本主義
        對抗之國際﹔又為弱小的民族國家自決自立以抵抗列強侵略
        的國際﹔亦為一黨獨裁政治與多黨自由政治相對立的國際,
        總之皆為不安定不平和糾紛日多危險日深的國際。然以航空
        及無線電等交通的進步,工商業合理化與國營貿易的增多,
        世界人類各種職業志業之關係亦愈親密,遂益非歸趨於聯繫
        合一而不可。而太虛大師十年前所作由職志的種種國際組織
        以造成人世和樂國的一文,爰有重新宣布的需要。
            天下烏乎定﹖定於一,唯不嗜殺人者能一之。此孟軻於
        戰國世感到列強之分裂爭鬥,非統一不能安定,又覺到列強
        唯仗屠殺他人之兵力,絕不能統一天下,遂發生此之結論也
        。今此放大之戰國世,亦復如是﹕非世界之統一,則紛亂不
        能安定。非有和平之道,又絕不能得其統一。然地        
        314頁        
        域既經廣大,人種民族尤極複雜,言語、文字、風俗、宗教
        、經濟、學術種種不同之阻礙﹔加以一個一個舊式國家主權
        之統治政府,以法律為之籠罩,以軍警為之執持,又如何能
        用和平之道以達其統一耶﹖則抽出一一組成國家之元素,使
        各各成為世界化,並先由已成世界化之各業,成立為一一之
        國際組織,則國家之實質空,國家之形名亦將漸歸泯沒,而
        人世自由和平統一之也。
            自巴枯寧等聯合各國勞動者組織成第一國際社會黨,共
        產黨繼之有第二第三國際合作主義,今亦駸成為第四國際。
        更有法律上之法庭國際,政治上之國際同盟國際。此二國際
        ,雖為整個的國家政府之國際,然亦可為政治的法律的國際
        組織之先河也。此外則宗教可有宗教的國際組織,教育可有
        教育的國際組織,俾一業一業皆成為一種一種之國際組織﹔
        而由此一業之國際組織的團體,以自治理其一業所關係之事
        。換言之,教育界即於全人類之世界上自成為一教育國,宗
        教即於全人類之世界上成為一宗教國,而此一一國----即一
        一成為國際組織的團體----皆交互周遍於全人類世界,無人
        種民族國籍領土之區別﹔譬如一室多燈,光光相炯然,則人
        世不難由此進一步為總組織之統一,而造成為一平洽豐樂之
        世界國。        
                        二、職業與志業說        
            吾此所言者,驟觀之,似與柯爾所創由職業團體政府之
        主張,無甚區別。惟彼在組成國家政府,此在組成世界政府
        ,量的廣狹有不同而已。其實吾此論之意趣,全體吾佛學者
        精神,尤注重        
        315頁        
        於高尚之志業,且曾於五年前為一度之發表者也。故今言職
        志,異於柯爾所云之職司職掌,只限職業,而兼括乎職業與
        志業之二者也。茲請言職業與志業之區別﹕
            職業者何﹖迫於機械的必然形勢,為應付現前環境之工
        作,乃由質力之不足,求補棄以保持固成局面之艱苦事也。
        志業者何﹖發於精神的自由意志,為創造當來運命之活動,
        乃由質力之有餘,謀施用以開闢生化源泉之快樂事也。人格
        之高下,皆由志業分判,職業之為何,不與焉。然矢人恐不
        傷人,而職業亦往往能間接影響人格耳。
            志業之高下可分為五﹕最高者為宗教,次高者為學理--
        --若玄學、哲學、道學、理學、科學等。其次為藝術----若
        文學、音樂、書畫、雕塑等。又其次為遊戲----若舞泳、遊
        覽、拋擊、騎射等。最下者為俗染----若嫖、賭、煙、酒、
        奢侈等。前四者施之教育,即為德智美體之四育焉。
            職業可分為二﹕一者直接為維持生命所需要者,若衣食
        住等農工商業是也。二者間接為維持生命----是維持家及國
        等之社會力的----所需要者,若政治法律軍警禮教學校寺廟
        等是也。間接者關係深廣,非智者不能明其理,非仁且勇者
        不能善其事,此四民中所以貴有士民也。
            綸貫志業與職業中者,有名權欲利樂焉,即通俗所謂求
        名求利是也。高尚之志業與間接之職業,易獲名權。卑下之
        志業與直接之職業,偏得利樂。在得名權者每犧牲其利樂,
        在求利樂者亦拋棄於名權,二者又分志趣高下焉。        
        316頁        
            然職志二業,復有相攝相入之處,如政治為職業,在徇
        國徇名者又即為志業。又宗教為志業,在僧尼牧師等亦即為
        職業----若僧徒以弘法利生為家務。即由之受人供養以資生
        命----大抵高尚志業中少數之職司者----若宗教哲學家等--
        --以能志職一致為最善,否則職在於此而志不在此,此之志
        業必致頹壞----若道學先生志在戀愛,僧尼志在發財等----
        而間接職業之政治教育等,固重志職一致。更以能寄託其精
        神於高尚志業為善----若政治家同時為宗教之信徒,或道學
        先生等,此中國儒道所以須由內聖而外王也----故志業尤要
        乎職業。
            志業中之宗教學理,乃是善性,將有餘質力提高於德行
        智解,可引勝妙之聖果故,藝術遊戲是無記性,將有餘質力
        施用於嚴飾情器。但招隨屬之滿報故,習俗欲染是不善性。
        將有餘質力浪費於損害自他必感困苦之反應故,故觀志業之
        何在,可判人格之高下。藝術遊戲之職司者,雖貴志職一致
        ,而以能尊敬崇道尤善----若道學之文學家等----至職司俗
        染之業者,損己害人,謀苟偷之生活,流品斯下。然職業在
        斯而志趣別託於高尚之業者----若信宗教之屠沽等----則有
        當別論也。
            間接直接以維持身命之職業,皆通善惡無記三性,要以
        背私利公之量愈大者愈為善,所謂以最大多數最大幸福為至
        善鵠的者是。背公利私為惡,公私不分者為無記,從此可知
        操農工商業者,能念念從利益群眾為心行者,可賢於政治教
        育家。依政治教育侵公益私者,其罪亦暴於工商也        
        317頁        
        。然其志趣若限於其所職者----農工商業----非枯槁無樂趣
        ,則流於嫖賭煙酒等,馴至損公益私﹔故必須有較高尚之志
        業,以為其情意之寄託,此又宗教哲學藝術等所由尚也。
            由是觀之,近世偏重職業而不重志業之文化,或不崇高
        尚志業之文化,甚為偏缺不全,斷然可知,故今不曰職司,
        曰職志的種種國際組織。        
                   三、職志的種種國際組織可能性        
            成唯識論卷二﹕「所言發者,謂異熟識由共相種成熟力
        故﹔變似色等器世間相,即外大種及所造色,雖諸有情所變
        各別,而相相似處所無異,如眾燈明各遍似一。」又曰﹕「
        雖異熟識變為此相,有義一切。所以者何﹖如契經說﹕一切
        有情業增上力共所有起故,有義若爾。諸佛菩薩應實變為此
        雜穢土﹔諸異生等應實變為他方此界諸淨沙土。又諸聖者厭
        力有色生無色界必不下生,變為此土復何有用﹖是故現居及
        當生者,彼異熟識變為此界,經依少分說一切言,諸業同者
        皆共變故。有義若爾,器將壞時,既無現居及當生者,誰異
        熟識變為此界﹖又諸異生厭離有色,生無色界現無色身,預
        變為土此復何用﹖設有色身與異地器粗細懸隔不相依持,此
        變為彼亦何所益﹖然所變土,本為色身依持受用,故若於身
        可有持用便變為彼,由是設生他方自地,彼識亦得變為此土
        。故器世間將壞初成,雖無有情而亦現身。此說一切共受用
        者﹔若別受用,準此應知,鬼人天等,所見異故。」此論三
        解,後解為正。業之地位同等,設生他方故亦變此土,設已
        生此土亦變        
        318頁        
        他方。業之地位懸隔,設生此土亦不通變,異於第二解之根
        生此土者及許業地異者共變。器世既然,社會亦爾。第二解
        當於領土的國家組織,其義多過。第三解當於國際的(此土
        他方可相通變)職志組織(但須業之地位同等),其義無過。
        應知共變即為交相涉入之組織義,故由一一職業志業等組織
        成一一國際之團體,各各遍於全人類之世界,乃根據於異熟
        識中共相種共變世界之天則。聲應氣求,同類相聚,其勢甚
        順,其理最正﹔較之割疆劃界以組為國家者,其難易正反之
        相去者遠矣﹗
            然事實上之可成國際組織者,須以為遍於世界或超過三
        四國以上之事實,乃能成立。若其事實僅在一方一國或一民
        族者,則亦無從組成為國際團體。故一一業,皆須努力以先
        成為世界化,其不能成世界化者,將來即與國界族界同歸淘
        汰。今就已可成立為國際組織者言之﹕若國際律師會、國際
        教育會、國際弭兵會、國際法官會、國際警察會、國際交通
        會、國際文官會、國際農會、國際工會、國際商會、國際醫
        會、國際哲學會、國際科學會、國際藝術會、國際運動會、
        國際回教會、國際基督教會、國際佛教會、國際戒煙會、國
        際戒酒會、國際戒賭會、國際廢娼會等。使此諸關於道德的
        生計的之事業,各各皆成為一一國際組織之團體,皆以蒙全
        人類世界之幸福為鵠的,則國爭不平而平,人世不和而和矣
        ﹗至一一業皆易成為遍世界的國際組織之理,勢已如上明,
        只須各業皆有中堅之職司者以為提倡組織之耳。        
        319頁        
              四、全人類世界由此可成一和洽豐樂國之可能        
            一業一業各有其職司者與關係者,如教育家為教育之職
        司者,而曾受正受當受教育之人皆為關係者。僧尼為佛教之
        職司者,謂受用農產之人皆為關係者。故職司者各唯人類中
        之一部,而關係者則各各遍於世界之全人類,明此可悟如眾
        燈明各遍一室之喻,世界全人類如一室,各業之職司者各一
        國際團體如眾燈。各業關係者,各遍全人類如眾燈之光明各
        遍一室,雖各光交遍而不失其各燈各自存在,雖各燈各自存
        在而不妨其各光交遍﹔雖各光交遍而同處無礙,雖各燈各往
        而互助成明。蓋各業雖各有職司者之不同,而無不由互相增
        上互為影響而得存在。如職司佛教之僧眾,既弘佛法普利世
        人,而同時亦受用農工商品以資生活,及受政治法律之保護
        等,故能成為世界化之各業。果能各各成為一職志的國際組
        織,不愁不能由其自然調協之關係,以成一種組合之全人類
        世界的和樂國。所可慮者,則諸僅能依托一國一族存在而不
        能成世界化事業之職司者,為防護其將彼淘汰之故,或起為
        撓阻耳。然不能世界化之業即為於勢不順於理不正之業。職
        司勢順理正之世界化事業者,能各努力以為世界化的國際組
        織,則彼為撓阻者,亦必變其方向以求適存,而同化為世界
        化之事業也。        
                  五、佛教徒當首先進行佛教的國際組織        
            一、理由據上佛教可首先進行國際之組織也  前明二業
        ,志業猶精神焉,職業猶肉體焉,肉        
        320頁        
        體由精神為主動。志業猶頭目焉,職業猶肢體焉,肢體由頭
        目為率導。故二業之中應志業為先也。志業中又以宗教為最
        高上。而今世已成為世界之宗教者,則耶穌教佛教或回教而
        已。耶教回教各崇天神之一尊,不相並容,有此存彼亡彼亡
        此存之勢,若冰炭不可共爐,如水火不可同器,則與一一國
        際組織各遍人世而調協成一和樂國之事實相違。故彼於此當
        為後起之隨從,不能主導前路也。唯佛教以諸法因緣生為大
        宗,進為大乘佛教,若中觀之「因緣生即空為自體,空無自
        體即因緣生故,因緣生故一切入一,無自體故一遍一切。」
        若唯識之「雖諸有情所變各別,而相相似,處所無異﹔如眾
        燈明各遍似一。」法華之「一色一心,皆為法界。」華嚴之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真言之「六大無礙四曼圓具」等
        。其義皆與各遍相成之事實符合,足樹為最深固之理據,故
        吾職傳佛法之佛徒,有首先肩此巨任之可能也。
            二、由現勢上佛教當首先進行國際之組織也  吾代表東
        洋之中華文化及印度文化或猶太天方文化,要皆為普遍全人
        世之性質,而絕無以割據一區域土地一部分人類之國家為最
        高至極之鵠的者。吾此所言,乃本吾東方文化之共通精神,
        以之救戰國式之西洋國家主義之窮,絕非與持國家主義者為
        敵。設持國家主義者不能順從勝理,恃強頑抗,吾儕絕不能
        另造一強力與之爭鬥,唯以理化服從其心耳。故迷執國家主
        義者,對茲亦無所用其恐慌,此吾先欲申明以釋其疑梗者也
        。世界現勢,猶劫持於西洋之割據的國家強力,而西洋所以
        產此各各割據之國家者,由其心習上學說上        
        321頁        
        自來偏重於智勇,殆無仁慈忍讓之德。希臘哲學家若梭拍亞
        三氏等,其標舉德綱唯在智勇,可以概見。而東方文化則智
        仁勇三者同尚 ,而尤以仁德為根據焉,故儒尚仁義----義
        亦就人己關係之公宜者立為標準,重在克己者。老尚慈讓--
        --讓則不敢為天下先。佛尚慈悲忍受,耶尚博愛,墨尚兼愛
        兼利----兼愛即仁,兼利即義。偏尚智勇之西洋人,千九百
        年前亂極無法之際,得耶教之博愛為救主,其心德中有了仁
        愛之德素,遂由危亡轉成羅馬之繁榮,千餘年頗享和平之福
        。後因耶回之戰,失去耶教之麻醉力,新起諸蠻族----若央
        格魯撤克遜之英德人等----又從耶教中跳出其智勇之舊性,
        益加長足之發展,乃造成今世割據之戰國﹔外圍廣大則侵遍
        美亞非澳。內容充盛則更見富強奇巧。於此亂極無法之際,
        非復寡陋之耶教能救﹔而救之者,固仍在東方文化之仁慈也
        。今世界之亂源,皆起於西洋之亂,救西洋之亂,即救世界
        之亂。然救之者雖在東方文化共通之仁德。若非先由智仁勇
        俱極發達之佛教,以極深博精確之理智及最猛摯堅毅之誠勇
        ,殆不能調伏其野性不馴的學能之智與血氣之勇,而服此東
        方慈忍仁義之藥以愈其狂易之劇病也。故當首由佛教組織為
        超出國家之遍於世界的國際團體,將大悲為根本的佛教之智
        勇,顯然開示於彼,使心折乎以仁為本之智勇,然後能捨其
        逞強之智鬥狠之勇,而一一同進於國際之組織,以組成全人
        類之世界和樂國。        
                            六、結論        
        322頁        
            依上來所推論者,人世可由一一職業志業各成為國際組
        織而得和樂之果,且當首先佛教進行,其義瞭然可知矣﹗然
        佛教之國際組織欲何從進行也﹖按構成佛教之元素,一、佛
        ,二、佛教之法法制法物等,三、崇佛傳法之僧徒。佛與法
        為已成之元素,而變動生發之活力,則在僧徒。僧徒有二﹕
        一、傳持佛法之僧伽,二、事奉三寶之信徒。而世人則皆為
        佛法僧徒所教化者。今全世界佛教徒,據英國戴維茲教授所
        統計,約近五萬萬人,佔全人類三分之一﹔所餘三分之二,
        則猶待佛法僧徒為之教化者。此三分之一中,約千餘萬人屬
        傳持佛教之僧伽,其四萬七八千萬人則皆為事奉三寶之信徒
        。而此千餘萬之僧伽----出家五眾----即佛教之中堅分子,
        職司佛教之業者,若能職志一致,發揮佛教之優勝處,以盡
        弘法利人之責任,自得信徒之擁護扶助,達到全世界人類皆
        承受佛之教化目的。然僧伽當如何努力以負其責任耶﹖
            一、當修養成職志一致之人格也,前已略言宗教家道學
        家者職志不一致之弊﹔今且進言以傳持佛教率化信徒及世人
        為職業之僧伽,其志業之當奚若﹖例舉「僧」對「俗」﹕俗
        括「信徒」與「世人」在內。故佛教之信徒應循常俗,而僧
        伽則必超「俗」而有異乎「俗」。俗即俗染縱財利得男女名
        權飲食睡眠之欲,更引增為嫖賭煙酒奢侈等惡習,信徒則志
        向於僧而職拘乎俗,內之可為升進階漸,外之可為引導方便
        。而僧則必超然拔出於俗染之上,標示清淨幢相,故僧伽之
        志業,必先絕男女之欲以拔除俗染焉。茲略表如下﹕        
        323頁        
        宗教…………修證
        學理…………信解            無漏…………僧伽之志業
        藝術…………藝術
        遊戲…………遊戲            有漏…………僧伽所不宜志
        俗染…………俗染        
            僧伽正所宜志之業,僅為學理、宗教、藝術、遊戲之能
        攝歸無漏宗學者,則為化欲方便之威儀工巧神通妙辯等。宗
        教學理之外道有漏者且非所宜志,其五欲俗染之專為有漏,
        必超然遠離更可知矣﹗故僧伽首重乎無漏僧律,而僧律之特
        殊處,即在完全擯除俗染,雖支持生命之不獲已條件----若
        衣食等----亦不令稍存愛欲﹔媱欲之全絕,更不待論。故三
        學雖通除諸漏,而戒學專除俗染,定學專除遊戲藝術之有漏
        者,慧學專除宗教學理之有漏者,定慧依戒為基,非除俗染
        則無僧戒,無僧戒則無僧之定慧。故不除俗染,則唯俗而無
        僧。今世耽妻室甘食肉而好為僧者,應知其非實是為僧也。
        僧者,唯其能純以無漏之業為志業,故名僧寶。僧寶然後乃
        能勝弘法之任,盡利人之職耳。因能弘法利人,則資持生命
        者即在其中,亦更無待他求矣﹗是謂能成職志一致而粹然成
        為佛教僧伽之人格,須先有此修養之僧寶,為佛教的國際組
        織之根本。
            二、當統率信徒組成有秩序之國際團體盡力於弘法利人
        也不能統率信徒,則團體之力不充﹔        
        324頁        
        或亂無秩序,則其內先無以立,更何能弘佛教化以普世人耶
        ﹖不能弘法化人,則須能信修勝業,獨善自利,則唯志無職
        ,於職為未能盡,上辜負於佛恩,下逋欠於人債----若藉人
        之衣食為衣食等,即俗諺寄生蟲是----故欲盡僧職,必須弘
        法利人,欲弘法利人,必組成有秩序之宏大團體,而必先之
        以善能統率信徒,使不凌亂散漫,誠能有僧寶之人格為中心
        ,則信徒之精神自然能團結,如佛教國際組織之大團體,即
        不難實現,故前為根本而此為後得也。
            由此觀之,則知將佛教人間化,人間佛教化,實為拯救
        現今混亂危急的國際形勢聖藥。故人間佛教之能建立起來與
        否,即為今日危亂的國際得救與否之判斷。噫﹗國際之戰機
        迫矣﹗世界人類將毀滅矣﹗其能出之水火而登之衽席者,責
        在佛教。吾遍在各國之千萬佛教僧伽,五萬萬佛教信眾,將
        如何負起此偉大之責任,以建立成人間佛教,以拔濟此人間
        國際之厄難何﹖
            漢藏蒙滿之佛教僧眾信眾醒醒醒﹗中華日本朝鮮安南暹
        羅錫蘭緬甸印度以及全亞全地球之佛教僧眾信眾醒醒醒﹗應
        憶持大地眾生皆同佛性無我無人一切平等之佛旨,應繼續釋
        尊之大悲願力,應奮起釋尊之勇猛無畏,先聯合團結成佛教
        徒國際,再進而造成人間的和樂世界﹗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