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日僧東海宜誠及其在台之佛教事業

圓光佛學研究所專任講師  王見川

圓光佛學學報
第三期 (1999.03)
頁357-382


 

頁358

一、前言

  日據時期,台灣的佛教起了劇烈的變化,形成與清領時的佛教非常不同的樣貌。台灣佛教之所以會有如此體質上的轉變,與日本佛教的傳入,有密切的關係。據昭和十二年(1937)江木生的觀察,當時在台灣活動的日本佛教宗派,有天台宗、真言宗高野派、真言宗醍醐派、淨土宗、曹洞宗、臨濟宗妙心寺派、真宗西本願寺派、真宗大谷派……等七宗十二派,於全島擁有寺院五十六、教務所一,布教所百十,信徒約十七萬人,具有相當堅固的勢力[1]

  其中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灣的發展[2],有二個高峰期。前一時期是在大正初年,創設鎮南學林,作為僧職人員的養成機構,並組織“佛教道友會”。而後一期則以南部聯絡寺廟於昭和初年,設立全島唯一的佛教醫院“佛教慈愛院”,為其社會事業的代表[3]。鎮南學林因經費短缺,很快即被併入曹洞宗中學林,所以說其成效有限。由此看來,臨濟宗妙心寺派對台灣佛教界真正有所貢獻之處,應是南部聯絡寺廟之形成,並以此力量,設立佛教慈愛院。為什麽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灣南部會形成龐大勢力並籌設此一佛教醫院呢?這似乎與該宗在台佈教師,亦是佛教慈愛院理事長的東海宜誠有密切關係。

  19966月我曾草一小文,針對東海宜誠的行誼及其貢獻,略有探討,引起一些討論[4]。後來,知名台灣佛教史家江燦騰也為文,闡釋東海宜誠的佛教事業,補足拙文之不足[5],另日本胎中千鶴的論文,也有相當


1.江木生〈佛教各宗の臺灣傳來と變遷及現勢〉頁14,《臺灣佛化》第一卷第一號頁14-19,昭和12年1月。

2.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在日據初期即派員來台傳教,早期活動的最大成就,就是“臨濟護國禪寺”的建立。

3.同註1頁16。佛教慈愛院是當時佛教興辦的唯一醫院,但並非日據時期唯一的佛教醫院,因為在日本據台初期,曹洞宗即曾於萬華天后宮創設曹洞宗慈惠醫院,見李添春編纂《臺灣省通志稿、人民志宗教篇》(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6年),頁123。

4.王見川〈日據時期台灣佛教史二論〉,頁200-203,楊惠南、釋宏弘編《台灣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佛教青年文教基金會,1996年。

5.江燦騰〈日據時期臨濟宗妙心寺派日僧東海宣誠來台經營佛教事業的策略及其成效〉(一)、(二),《妙林》9卷1月號,頁37-40,2月號,頁23-27,1997年。

 

頁359

助益[6]。本文在這些業績之基礎上,利用《臺灣日日新報》、《社會事業の友》、《台灣民報》、《正法輪》等新資料對東海宜誠之行誼及其在台的佛教事業,作一探討!

二、東海宜誠略歷

  昭和4(1930)3月愚善在《南瀛佛教》中發表<高僧略歷>一文,較詳細記錄東海宜誠的行誼。其文云:

東海宜誠開教師,為宗教之干城,現任臨濟宗妙心寺派東堂職。舊名土井喜一,明治二十五年八月二日生,原籍愛知縣葉栗郡宮田府,前飛保九七番地現住臺南市三分子臨濟宗總本部教務所。又住臺北市圓山臨濟護國禪寺。……明治三十年十月五日,於岐阜縣高野永昌寺,歸依佛門得度出家。明治四十二年六月十七日,補大本山妙心寺派知客職,受妙心寺管長之命。明治四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佛教聯合中學全科卒業。自大正元年至大正四年八月,於南禪寺派虎溪山專門道場,禪宗修行明道。大正四年十月二十日渡臺,於臺北臨濟寺駐在開教。自大正五年十月三十日至大正七年三月二十五日,任鎮南中學林教授兼舍監。大正六年十月九曰,補大本山妙心寺派首座職。大正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受大本山管長表彰。文曰:

  臺灣開教盡力,寺務補佐有功。鎮南學林設立,教徒訓育有方。種種努力不怠,奇特之志可嘉。乃賜大本山紋章絡子一肩以賞其勞。大正八年十月十日,臨濟寺開山梅山玄秀老師法系繼續,任臨濟寺副住職。大正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拜命為大本山開教使。大正八年十月一日。臺南州新營郡鹽水街,本派布教所創立建築,受臺南州知事認可。大正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月,受命為鹽水港布教所主任。大正九年三月十日,新竹州中壢郡楊梅庄高山頂布教所創建,受新竹州知事認可。大正九年四月一日,受命為高山頂布教所主任。大正九年五月七日,


6.胎中千鶴〈日本統治期台灣の佛教勢力——一九二一年南瀛佛教會成立までい一〉,《史苑》58卷2號,頁23-45,1998年3月。

 

頁360

臺灣佛教齋教三派合同教團,受臺灣佛教龍華會會長推戴為顧問。大正九年十月六日,受大本山妙心寺派管長表彰。文曰:

鹽水港布教所及高山頂布教所新設,教化島民之努力。臺灣寺廟本派聯絡之妙策功大德高。

  授與大本山塔主職,以賞其功。同日補大本山妙心寺派前堂職,又補妙心寺派塔主職。大正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蒙臨濟宗臺灣布教監督,任命為臺灣聯絡寺廟、齋堂總本部宗務主事。大正十二年四月二十日,臺南市開元寺內總本部開教所,及宗務主事駐在所設置。大正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高雄市內帷龍泉寺建立,受臺灣總督內田喜吉許可。大正十五年二月二十三日,龍泉寺建立竣工。大正十四年二月十八日高雄州屏東郡屏東街布教所建立,承高雄州知事三浦碌郎認可。大正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屏東本派布教所建築竣工。大正十五年一月二十五日,臺南市三分子臨濟宗總本部教務所設立,承臺南州知事喜多孝治認可。大正十五年九月二十日,受妙心寺派管長,任命為高雄市龍泉寺住職。大正十五年十月十二日,承臺灣布教監督高等布教講習會會長天田策堂任命為該會主監兼囑託。自大正十五年十二月五日至昭和二年二月十一日,屏東布教所主催佛教研究會,被推舉為會長。昭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受大本山妙心寺派管長表彰。文曰:

  渡臺以來專心島語學習,堅志持久,宣教傳道精勤。高山頂、鹽水港、屏東等布教所設立,龍泉寺創建,竝多數臺灣寺廟本派聯絡融和等事業功績顯著。德戒兼全,特陞法階二級。

昭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補任大本山妙心寺派西堂職。同日受命大本山妙心寺派東堂職。昭和二年五月二十三日,佛教慈濟團設立,被推舉為委員長。[7]

  從這份履歷來看,東海宜誠有幾件事情,需要進一步說明。


7.《南瀛佛教》7卷2號,頁77-78。

 

頁361

(一)、鎮南學林期間

  依照上引文,東海宜誠在1916~1918年間任職於“鎮南中學林”。江燦騰對此事解讀為:「在愚善的<高僧略歷>中,曾提到東海宜誠自大正四年十月渡台後,隔年即參與鎮南學林的設立;其後『鎮南中學林』成立,他又任教授及兼舍監,並因此而在大正7年,受到了大本山的管長表彰。[8]」很明顯,江燦騰認為臨濟宗在大正初期除設“鎮南學林”外,另有“鎮南中學林”之設,是二個不同教育機構[9]。這樣的意見,並不正確。臨濟宗當時的刊物《正法輪》記載云:

今機緣漸漸成熟,作為本島人開教順序,先企圖從事培養固有(在來)寺院僧侶子弟……於是將寺中紀念文庫改為鎮南學寮,從十月開學,收有十五名學生……另附鎮南學寮開學情況一張[10]

這個“鎮南學寮”對照《正法輪》大正九年六月十五日的描述,又叫“鎮南學林”,是長谷慈圓與“沈本圓、釋芳師、成圓師”為教育本島人子弟,協力設立的[11]。這裏的釋芳師是開元寺住持傳芳法師之誤。在《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六年三月十四日亦記載“鎮南學林新設是臨濟宗大飛躍”之報導:

鎮南學林是在昨年十月三十一日,舉行開林式……以臨濟寺住職長谷慈圓師及同寺信徒總代星野政敏、中川小十郎、木村匡、木村泰治、吳昌才、王慶忠等人為始,與台南臨濟宗開元寺、岡山超峯寺、竹溪寺、赤山岩、嘉義火山岩、台北觀音山凌雲寺等相謀,希望依據私立學校令,向總督府申請許可。……本林的特色除培養本島僧侶及齋友子弟外,亦進而想擴大影響,促進中國佛教的革新。其課目有外國語、漢文、地理、歷史、數學等。……曩有“佛教中學林”,今新設“鎮南學林”,實


8.江燦騰〈日據時期臨濟宗妙心寺派日僧東海宜誠來台經營佛教事業的策略及其成效〉(二),頁27。

9.同前註,頁24-37。

10.《正法輪》1916年12月1日,頁11。

11.《正法輪》1920年6月15日,頁7-8。

 

頁362

是本島佛教界之福者[12]

  根據另一則報導,大陸福州、興化二處佛教道場,皆有派學生到“鎮南學林”留學[13]。大正六年,長谷慈圓帶傳芳、成圓等人到臨濟宗妙心寺參觀,中途轉至大陸旅遊,即是基於想擴大影響的考量。長谷慈圓即說“爰思支那叢林既欲敦交誼,彼處情況,亦不可不知,乃變更旅程,歷遊各處,以察其教況”[14]。種種證據,顯示一、臨濟宗在大正年間僅設有“鎮南學林”,並無另成立“鎮南中學林”。愚善文中之所以用“鎮南中學林”之稱,應是對照“臺灣佛教(曹洞)中學林”而用的俗稱。二、鎮南學林設立後,亦兼有影響中國佛教革新之任務。

(二)、往南發展:台灣佛教龍華會時期

  根據愚善的描述,東海宜誠在“大正八年十一月”受命為“大本山開教使“,隨即被派任鹽水佈教所主任等職,展開其在台灣佈教之工作。這是他到南台灣發展的第一步。江燦騰認為,因為東海宜誠在精通台語,具開教使身份及不願在高僧如雲的北部(台北)等幾項因素考量下的結果[15]

  不過,根據東海宜誠自述,臨濟宗在大正五年後計劃在全島佈教的聯絡,因中南部台灣一帶佛寺齋堂佔多數,擬由在開元寺設本部教務所,而由他擔任負責人[16]。然而,慧嚴法師考證,却認為開元寺轉向臨濟宗,當是大正6年(19174月以後的事[17]。那麼是東海宜誠之回憶有誤或慧嚴法師搞錯了?《臺灣日日新報》大正六年三月二十七日一則報導,提供一點綫索:

圓山臨濟寺長谷慈圓禪師……敍此番巡賜之動機。以為前年赴台南開元寺會晤傳芳師,談及內地各宗本山情事,即勸傳芳師同渡祖國,一觀本山,傳芳師甚為欣慕。此次之旅行,乃實踐


12.《臺灣日日新報》大正6年3月14日日文部份。

13.《臺灣日日新報》大正6年3月27日。

14.同上。

15.前者見註8,後二項因素,是江燦騰在電話中告知的。

16.東海宜誠〈財團法人佛教慈愛院に就いて〉頁108,《社會事業の友》昭和8年9月號。

17.釋慧嚴〈日本曹洞宗與台灣佛教僧侶的互動〉,頁24,《中華佛學學報》11期,1998年。

 

頁363

前言者。……

傳芳為當時開元寺住持。由此可知,早在大正四年(1915)開元寺即與臨濟宗妙心寺派建立關係。大正五年中,臨濟宗妙心寺派台灣佈教監督長谷慈圓,更在信徒支持下,與開元寺等寺院合作,創設“鎮南學林”(詳前)。循此來看,東海宜誠的回憶是可信的,而臨濟宗之所以選中開元寺作中南部齋堂寺院聯絡“本部教務所”,主要係基於上述密切的合作關係。

  由此可見,臨濟宗在大正五年後,早就新形勢,擬定新的傳教計畫,而東海宜誠成為“開教使”後,到台灣南部發展,只不過是執行臨濟宗的計畫罷了!

  他之所以中選為負責人,可能如江燦騰所言,因為他通台語,可與南部寺廟齋堂人員溝通。照東海所述,原本臨濟宗計劃的南部基地,準備設在開元寺。可能是因阻力過大,其在南台灣的新據點,反而是在鹽水。愚善提及東海宜誠因此事與設立揚梅佈教所及提出聯絡台灣寺廟策略而在大正九年十月受大本山管長表彰、晉級。照理來說,東海是努力佈教,但却是未能執行任務,以此來奬勵,未免不符。個人認為,東海宜誠的受獎,與其成為台灣佛教龍華會顧問有關,其所謂的聯絡台灣寺廟策略可能即是在任職“台灣佛教龍華會顧問”後,接觸其下轄寺廟齋堂所產生的靈感(或構想)!資料記載,“台灣佛教龍華會”是西來庵事件後,以南台灣齋教人士為主體而籌設的佛教團體,於大正九年三月成立,其時參加的齋教代表全台約120名,其主事者為台南白河大仙寺、碧雲寺的廖炭、斗南龍虎堂沈國珍等人[18]。東海宜誠在同年五月,成為該會顧問,並將其歸隸為臨濟宗派下[19]。或許,就是因此外緣讓他的聯絡寺廟齋堂策略找到支援,而使東海宜誠再次受獎。當然,臨濟宗妙心寺大本山授獎予他含有鼓勵之意。至於他為何會成為“台灣佛教龍華會”顧問,可能與廖炭有關。《臺灣日日新報》上一則報導,提到廖炭與臨濟宗建立關係的經過。其文如下:


18.王見川〈日治時期的「齋教」聯合組織——臺灣佛教龍華會〉頁146,收於氏著《臺灣的齋教與鸞堂》,台北南天書局,1996年。

19.同前註,頁148。

 

頁364

大仙岩沿革誌(續)……廖氏集金修葺,佛殿廂廊,怡然悅目。秋九月,有基隆靈泉寺徒弟充布教師補沈德融氏,並林德林等數僧來遊。目擊廖氏奮發,乃為幫忙。……是歲(按即1915年)桐月沈教師補出屆寄留戶主,竝兼寺職,林德林副之。諸事煥然,遐邇參詣絡繹。丙辰暮春,德融、德林、德文、德圓等,因赴青年會,聯車北上。融遂有志於北,更張手腕,大闢學林。大正五年陽六月上浣十日,飄然北去。……廖氏臥薪嘗膽,落成有望。春間,島內僧眾志遊禹域,船迴日東有島北長谷臨濟寺院長,導詣東京妙心寺。談敘之餘,蒙圓山派管長慈雲一片,念本山經創之誠,下賜千百四十餘年古佛,竝御賜之萬歲金牌。茲謹以此中秋團圓嘉節,奉歸崇拜[20]

  從<大仙岩沿革誌>中,明顯可知廖炭原與曹洞宗系統的靈泉寺有所關連。因沈德融等人陸續離開大仙岩,北上發展,這一層關係就斷了。後在大正五年六月之後,大仙岩因開元寺之關係,與臨濟宗妙心寺派建立關係,除參與鎮南學林之設立[21]外,廖炭亦跟台灣的佛教團體東遊日本,參觀臨濟宗妙心寺時,與該寺建立關係,並蒙該寺管長惠賜古佛及萬歲金牌各一,奉歸安置。由此可見,廖炭與妙心寺關係匪淺。在這樣的背景下,下面一則報導,就值得注意。《臺灣日日新報》大正926日云:

……今回嘉義街有先天、龍華、金幢各派堂主及地方篤志家為發起,欲建立一永久意義之寺院,以為布教場。協議之後……選土地於該街南門,照內地本島折衷氏,建一臨濟宗寺院……地方篤志家沈國(珍)、陳清秀、方氏秀以下廿二名,共醵一萬七千餘圓……台北既命東海開教師出張其地,以與官廳交涉,為諸般準備。聞火山大仙岩廖炭者,實此事之中心人物,大有所盡力焉……

沈國珍等人的構想,後在同年三月形成為“臺灣佛教龍華會”。


20.《臺灣日日新報社》漢文版,大正六年十月三日。另參見王見川《臺灣的齋教與鸞堂》(台北:南天書局,1996年)中臺灣佛教龍華會一文附記。

21.《臺灣日日新報》大正6年3月14日日文部份。

 

頁365

因為廖炭的宗教關係,他遂成為該會會長,而負責與官方交涉的東海宜誠,就變成“臺灣佛教龍華會”顧問。

  對東海宜誠而言,臺灣佛教龍華會提供一個實踐理想的機會與安身之處。臨濟宗資料提及東海宜誠在1923(大正十二年)移住臺南開元寺前,數年間住在嘉義[22]。所謂的住在嘉義,其實是指他住在大仙岩。因為當時臺灣佛教龍華會之總部尚未建立,其會址暫借在大仙岩。從當時的報紙資料來看,東海宜誠擔任“台灣佛教龍華會”顧問後,即住在大仙岩,輔助廖炭從事會務的推行及各式佈教活動和管理大仙岩。如大正十年六月,東海宜誠認識到「現時持齋者,未甚開明,殊不足以表率一般。故對此方面,務為開發之」,遂招集有志齋友,赴東京參加“世界和平大博覽會”並參觀日本各寺院、名勝,開拓視野[23]

  就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臺灣佛教龍華會”會把從事社會事業當作重點,可能即受他的影響。胎中千鶴根據《正法輪》,認為該會“嘉義免囚保護所”(厚生舍),即是廖炭與東海宜誠合作之產物[24]。大正十二年,東海宜誠成為大仙岩的導師[25],過二年(1925)的四月他成為有“中臺灣第一叢林”之稱的大仙岩住持方丈[26]。東海可說是日本法令修改後[27],出任本島寺朝住持的第一個日本法師。由以上從當時報導歸納出的事蹟來看,《正法輪》謂東海宜誠在大正十二年以後移住開元寺[28],並不正確。可以說,1923年臨濟宗正式在開元寺內設立“總本部開教所”及“宗務主事駐在所”,但東海宜誠並未常住在該處。

  事實上,東海宜誠一直打不進開元寺領導階層,取得支配權。雖然開元寺在大正六年後,已成臨濟宗聯絡寺院,但其始終不願如大仙岩般接納日本佛教,並成為其附屬。所以說,臨濟宗在大正十二年四月僅在開元寺掛牌而已,尚未取得主導權。而此時身為臨濟宗南部教務所主事


22.胎中千鶴前揭文,頁37、44。

23.《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大正10年6月26日。

24.同註21,頁37。

25.《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大正12年5月11日。

26.《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大正14年3月8日。

27.在大正十一年之前,總督府法令禁止日本佛教僧侶成為台灣佛寺之住持。

28.同註21,頁44。

 

頁366

的東海則利用此為中繼站,向屏東、高雄發展教務。

  依《臺灣全臺寺院齋堂名蹟寶鑑》記載,大正十二年秋,東海宜誠得到有力人士的支助,在高雄籌設龍泉寺[29]。這是東海在南台灣首創的佛寺,與以往借助原有寺廟齋堂不同,可說是東海宜誠在南臺灣的大本營,龍泉寺於同年十二月,得總督府許可建立,大正十五年龍泉寺竣工,同年九月東海宜誠被任命為住持[30]。而原設在開元寺內的臨濟宗妙心寺派南部佈教所,隨即移往該處[31]。龍泉寺自此成為臨濟宗妙心寺派南臺灣的佈教中心。資料顯示,東海宜誠,依此為中心,逐次在南臺灣聯絡寺廟、齋堂及佈教,如大正十三年六月在屏東成立臨濟宗佈教所[32]。據昭和2年的統計,「東海師在臺灣所連絡的寺院……臺南州新舊總合三十一處,台中州則九處,高雄州下十七處。[33]」到昭和四年,東海宜誠已促使百餘個寺院,成為臨濟宗妙心寺派聯絡寺院[34]。這些寺院,除佛寺外,也有媽祖宮、關帝廟等祠廟,東海會將這些祠廟納入聯絡對象,可能與廟中的住持是僧侶有關,而非《臺灣民報》上的批評者所言是怪腕[35]。當時,為鞏固聯絡寺廟,臨濟宗妙心寺派除安排參觀內地本山外,亦代各寺廟申請日皇萬壽金牌安奉,提高其地位[36]

  按照《臺灣民報》提供的資料,這些聯絡寺廟,有分六等,開元寺是一等,須納年額80圓予總部[37]。開元寺是臺灣南部最著名的古剎,在


29.徐壽《台灣全台寺院皖齋堂名蹟寶鑑》,頁74,「龍泉寺條」,昭和六年國清寫真館。

30.同前註。

31.同前註。

32.〈臨濟宗布教所碑銘〉。刊於何培夫編《台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屏東縣、台東縣篇」頁49,1995年。又見徐壽前引書,頁74。

33.《台灣民報》昭和2年3月20日。

34.愚善〈高僧略歷〉頁77,《南瀛佛教》7卷2號。

35.同註33。

36.其例甚多,姑舉《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4年2月8日記載白河關帝廟為例。其文云:「金牌奉安,……臨濟宗聯絡寺廟,此回蒙京都大本山妙心寺,下賜聖上陛下金牌,月一日,舉奉安式。……」。

37.同註33。就目前所知,東海宜誠所聯絡之寺廟,等第如下:

  所在 資格 寺名 管理人
1 白河庄關子嶺 大仙岩 廖炭
2 塩水街塩水 修德院 吳義存
3 塩水街塩水 善德堂 陳連在
4 竹崎庄番仔潭 德源寺 周義敏
5 新巷(港)庄新巷(港) 奉天宮 林溪和
6 嘉義街山子頂 彌陀寺 蘇氏妙
7 嘉義街內教場 普濟寺 邱開榮
8 白河庄周稠後 關帝廟 洪滿淨
9 水上庄水山 壇宿宮 黃天河、黃定
10 布袋庄內田 金華山堂 柯榴
11 後壁庄下茄苳 泰安宮 廖炭

 

頁367

大正四年歸屬臨濟宗妙心寺派。臨濟宗自大正五年調整教務重新出發後,委由東海宜誠負責南部開教,即想設總部於其內,後經波折,直至大正十二年四月廿四日才達成目的。大正十三年,開元寺開選舉管理人總會,東海宜誠被推為議長主持會議,魏得圓當選新住持,東海派落敗[38]。所以說這只是借開元寺辦公而已,並未取得該寺主導權,助臨濟宗妙心寺派發展。

  昭和二年,開元寺發生“寺產紛爭”,東海宜誠希圖透過設立財團法人圓通會來解決,反遭《臺灣民報》謂其貪財、貪功的批評[39]。這二則消息,是深受當時開元寺住持魏得圓喜愛的林秋梧所傳出去的,意在藉道德、財務等敏感話題,阻止開元寺成為日本佛教臨濟宗妙心寺派之下轄寺院[40]。另一方面,為應付當時佛教主流開元寺住持魏得圓,派林秋梧到駒澤大學留學[41]。魏得圓這一連串的舉動,使得東海宜誠取得開元寺主導權的努力,又遭失敗。昭和5年開元寺再起糾紛,與東海默契頗佳的開元寺監院陳詮淨,由東海宜誠請至屏東東山寺住持[42],幫其佈教,成為一大助手!


38.《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3年8月4日。

39.同註33。東海宜誠在大正13年即有此構想

40.李筱峯《臺灣革命僧林秋悟》頁89,自立晚報社,1991年。

41.同前註。

42.同註32。

 

頁368

三、東海宜誠的兩大事業:聯絡寺廟與社會事業

()寺廟聯絡

  從愚善的<高僧略歷>與《南瀛佛教》中,少見東海宜誠佛學表現及文章來看,東海宜誠的佛學素養並不高深。其優點,不是講演佛法,而是實踐,其表現在二方面,一是積極努力推行自己所提之構想聯絡寺廟。在該宗發行的《宗報》上記載昭和五年(1930)的宗費收支決算報告中,列有南部教務所管轄的齋堂、寺院近四十間,收入金是242[43]。不論是關係寺院或是收入金,南部教務所都較總本部管轄的來得多[44]。由此可見,東海宜誠的行動得到很大的成效,可以說臨濟宗妙心寺派昭和年間在臺灣的發展,相當程度是仰賴他的開教。資料記載,東海宜誠或臨濟宗妙心寺派與聯絡寺廟間,除固定的法會與佈教活動外,亦舉行“佈教會議”[45]或“宗務會議”,凝聚向心力、共識和討論重要議案!如昭和五年一月十二日於開元寺召開「中南部寺廟宗務會議」討論如下議案:

1.聯絡規約改正。

2.本部及支部的位置改選。

3.本部長、支部長及宗務委員改選。

4.南部教務所(從前台中、台南、高雄三州所管)所關之事。

5.大本山管長全台親化所關之事。

6.信徒諸件及其他提議事項。

附議事項:佛教慈濟團所關諸件(1)醫院建物土地及建築所關(2)募集金所關……[46]

由此可見,臨濟宗妙心寺派與聯絡寺廟間訂有“規約”,即契約,二者是平等的合作關係,尚非本山、末寺關係。昭和十年,東海


43.《宗報》(昭和六年三月)頁5-6。

44.同前註頁5。

45.《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4年8月22日。

46.《臺灣日日新報》昭和5年1月11日。

 

頁369

宜誠在“台灣佛教徒大會”上,提出二個議案:

1.對台灣在來之佛教系統之寺廟齋堂,向當局請其確立統制方策建議之件。

2.關於本島寺廟、齋堂主職者(指住持廟主堂主)之資格認定之法規,向當局請其制定實施建議之件[47]

即想透過政府之力量,將此種聯絡關係法制化,並操控寺廟、齋堂住持之資格。若此議案一旦通過,成為全島佛教徒之共同決議,進而由官方形之法律。那日本佛教各宗,尤其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將直接控制其聯絡寺廟,二者之平等關係就會變成上下之“本山—末寺”關係。而台灣的寺廟、齋堂也將全面日本佛教化。

  不過,東海宜誠此一提案,受到鳳山明善堂(先天派)齋友王明盈(即王進瑞)之發言反對[48],胎死腹中。

()投身社會事業

  昭和二年,在東海宜誠主導下臨濟宗南部聯絡寺院齋堂,成立“佛教慈濟團”[49]。該團本擬於「臺南市創設慈愛醫院,實施施療事業且欲組織佈教團」,故設有專門募款委員,並舉行“慈善托缽”活動[50]。由於成效不錯及得到南部望族莊阿隨、陳螟蛉、林迦、陳啟貞等人的支持,佛教慈濟團很快籌得設院金額。昭和四年,佛教慈濟團於高雄市鹽埕町一丁目,正式成立佛教慈愛院。該院「以對貧困者施療及矯正本島宗教的妄信弊習,以社會教化為目的」[51]。同年四月一日舉行開院式,理事長為東海宜誠[52]

  原本佛教慈愛院預定「開設於臺南市。後為該市既有基督教醫院之


47.《南瀛佛教》13卷12號,頁42-43,昭和10年12月。

48.同上,頁25。王明盈即王進瑞,乃江燦騰轉述其向王進瑞訪問所得。

49.《宗報》(昭和十年七月)頁4。

50.《宗報》(昭和六年三月)頁2-3。

51.《宗報》(昭和十年七月)頁4。

52.徐壽前引書,頁78。

 

頁370

施設。因之再擇新開地而且勞働者居多之高雄市前記之處。即與臺南較之,尚有意義。而該院之醫師,乃承楠梓洪瑞西氏贊成同意事業之趣旨,從事無給診療。又專任醫師,即日本大學醫學士陳文元氏欲當其任。現內科竝外科設備告完,來院患者亦日增甚數。其藥資乃對一般患者,滅收半額。(大人一日分二十錢小人十錢)特對於貧困者,即於該市苓雅寮、內惟、旗後、鹽埕田町等各方面置介紹者。(本院發起人)竝發無料施療證。使得受無料診療」[53]

  經過幾年的經營,佛教慈愛院漸上軌道,屢獲日本宮內省獎勵[54]。昭和七年,為確立該院事業的永久維持,佛教慈濟團改成財團法人佛教慈愛院並附有寄附行為[55]。過一年,該院更於內惟、旗後、苓雅寮等地設療所[56]。東海宜誠即因此功績,在同一年補大本山住持職。昭和十年,更得總督表彰,獲贈花瓶一個[57]

  資料記載,東海宜誠辦“佛教慈愛院”,除想寓教化於醫療中,也想藉醫療傳教。院內不僅安置佛堂,立珍貴大佛,也設有「教化部」[58]。昭和八年,院內的「教化部」成立「大乘佛教會」,旨在研究真理,矯正偏執之宗教,期在因應時勢中圓成佛道[59]。皇民化時期,該院開設“國語講習所”,教授青少年學習日語[60],即是其呼應潮流的表現。

  東海宜誠推動的社會事業,除了設立佛教慈愛院外,另有二項亦值得注意。一是免囚保護,這是承續臺灣佛教龍華會的傳統。昭和十年東海宜誠等臨濟宗佈教師,接受台南刑務所委任保護免囚[61]。二是設立保育園,作為社會慈善事業。在其管轄下的寺院齋堂如元亨寺、東山寺等


53.《南瀛佛教》7卷3號,頁58,昭和四年五月。

54.施德昌《紀元二千六百年記念臺灣佛教名蹟寶鑑》(台中民德寫真館,1941年)「財團法人佛教慈愛院」條。

55.《宗報》(昭和六年三月)頁14-16。

56.《宗報》(昭和十年七月)頁4。

57.施德昌前引書「龍泉禪寺」條新附東海宜誠履歷。

58.《宗報》(昭和十年三月)頁4。

59.《南瀛佛教》14卷3號頁51。

60.《南瀛佛教》16卷2號頁47。

61.《宗報》(昭和十年七月)頁4。

 

頁371

都設有保育園,教化兒童[62]。戰後高屏地區的齋堂,設有幼稚園,即受這一風潮之影響[63]

四、餘論東海宜誠之“意義”

  日據時期東海宜誠在台之佛教事業大體如上所述,那麼,其為何值得特別關注呢?我想要從宗教政策等大層面來分析。日據初期,日本佛教在台大肆“開教”,取得很大的進展,尤其是曹洞宗的僧侶不僅勤學台語,亦與近百間台灣寺院齋堂,建立聯絡寺廟或本末寺關係[64]。若其進展一直持續,則臨濟宗等派別在台發展的空間是非常有限的,台灣寺院齋堂的去中國化與日本佛教化,必然會完成。而東海宜誠之貢獻,將會減低,甚至不值得一提。

  當時,阻隔日本佛教“開教”進展的,主要是總督府並不承認(或許可)乃至禁止曹洞宗等僧侶所實施的聯絡寺廟或本末寺關係之行為[65]。由於,無官方背書(法令支持),日本佛教與台灣寺廟聯絡關係,不具強制性,以致無法形成力量及影響其生態。隨著時間等因素,此種聯絡寺廟紛紛解體!曹洞宗等宗派也被迫改變傳教策略!

  大正四年五月,西來庵事件爆發,震驚日本當局,也引起總督府對台灣宗教信仰之重視。除從事大規模宗教調查、設立“社寺課”專責機構外,亦擬定其宗教政策、方針,即扶植佛教,統合本土其他宗教信仰(不包括基督教),以維持台灣宗教信仰秩序[66]

  受到此事件之影響,台灣的寺院齋堂,亦開始組織聯合並表白要以斬斷中國傳統,向日本佛教學習,以別嫌疑。“台灣佛教龍華會”就是其中著例。而日本佛教有的亦因應新形勢開始調整其佈教策略。如臨濟


62.《宗報》(昭和十二年九月)頁11,14-15。

63.如屏東甚省堂四、五十年代即設有幼稚園,而鳳山寶善堂現仍開設幼稚園。

64.釋慧嚴〈西來庵事件前後台灣佛教的動向〉,頁294-301,《中華佛學學報》10期,1997年。

65.同前註,頁301。

66.王見川〈西來庵事件與道教、鸞堂之關係—兼論其周邊問題〉,頁81-84,《台北文獻》直字120期,1997年6月。

 

頁372

宗妙心寺派,即在大正五年,由佈教監督長谷慈圓規畫下調整在台佈教方針,向台灣寺院齋堂“開教”。而東海宜誠之意義即在總督府宗教政策、方針轉變下,適時向佈教監督長谷慈圓,提出“全島寺廟聯絡”策略,並予以全力貫徹實施。由於其個人擅台語(當時懂台語之日本佛教佈教使少見),且具交際手腕,其策略取得不少成果,“佛教慈愛院”即是其中之一。

  昭和十年“全島佛教大會”,東海宜誠於會中提出二個方案,擬進一步使其“寺廟聯絡”策略,得到官方的法制化認可,並賦予強制力。不過,因總督府實施的是“軟性支持佛教”宗教方針,並不想賦予日本佛教法定權力來主宰台灣本土寺廟,以致東海宜誠之佛教事業未得到全面的成功,將其聯絡寺廟,完全變成臨濟宗妙心寺派之末寺。雖然如此,東海宜誠的佛教理念──重視社會事業,仍深深影響本省南部百餘個聯絡寺廟。戰後,日本佛教撤離台灣,各宗的痕跡,不見踪影,唯獨臨濟宗妙心寺派尚與台灣寺院交流[67]。其成果,可以說與東海宜誠有密切關係。

  綜合來說,透過東海宜誠這一個案,不僅可以看出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大正五年後之發展概況,亦可窺見總督府宗教方針細緻之一面。

 

 

附錄:東海宜誠相關資料選輯

1.組觀光團:

佛教龍華會開教師東海宜誠氏,現為臺灣宗教,開發甚力,每謂佛教信徒之智德,須勝他界人士一籌,庶可望佛教之興起。況現時持齋者,未甚開明,殊不足以表率一般。故對此方面,務為啟發之也。明春三月,東京將開世界平和大博覽會,欲乘此機,招


67.東海宜誠〈台灣に於ける本派教跡を偲びて〉,頁50,林蘇峯編《高林玄寶大和尚鼎談錄》,鄉土を語る會,昭和37年。

 

頁373

邀有志齋友多數往觀。順便遊覽日本三景之嚴島、奈良之法隆寺、大佛、春日神社、京都之各宗大本山、平等院、黃築山,東京之宮城、博覽會、暨諸名勝,日光之東照宮、名古屋之熱田神宮、金城、覽王山、大阪之天王寺、造幣局、大阪城等。一人旅費約須百圓,旅程豫定二十餘天。欲參加者,可向嘉義南門外,佛教龍華會本部事務所聲明也。

──《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0年6月26日

2.廣結佛緣:

嘉義仁武境齋堂龍德堂,設已多年,置有許多基金。近因三派合同金剛山天龍寺,興建于嘉義公園邊。龍華會本山基業,不久告成,則佛教之興隆,可期日而待。該寺後殿工事半就,工成之日,龍德堂欲與合併,故於佛祖誕辰之去二十二日午前十一時,特開七天光場法會,及聖壽奉禱法要。東海開教師,捧讀祝文,嘉義郡藤黑庶務、田村警察兩課長等,參詣拈香。已而偕數百優婆塞優婆夷等,同饗素食。七日間每夜宣講佛教,廣結善緣,籍以宣揚合併宗旨云。

───《臺灣日日新報》大正13年4月25日

3.和尚也利用經濟侵畧

 東海師大揮鐵腕

一記者

在日本旅行中最爽快的是看清淨的寺院、古色蒼然、地上無一点的土粉、如山間林裡、樹蔭濃厚、寂靜林林。座在寺院內書院裡、看書究理、實有入別天地之情感、參詣者入寺一拜、雖是小時之間、也可亨(?)受了一陣靜氣歸家。於吾臺灣、大寺院及齋堂亦不少其處、總是若提起兩者一般來比較、日本寺院、各寺皆有寺專屬的財產、用一定的管理法維持其寺院、加之日本寺院有統制、像東本願寺西本願寺、其所屬的派下寺院各有數百、皆有系統的連絡、而信者年有一定献納維持祖寺、各家各有所屬寺院、喪祭

 

頁374

盡依其祖寺設法、所以住職以下的寺當任者、受信徒之託、任其整理、亦須聽其母寺之命統轄其管內、所以比較臺灣的佛寺齋堂廟宇、管理有些整齊是實、臺灣齋堂佛寺、整理得好的亦不少、至於一般廟宇皆委之荒廢、實有可嘆的、對其信徒之信仰的內容、很有可疑的、這點今暫勿論、對其管理方法、實在要大改革。

▲東海師大活動

東海師是否對這點看重而欲為臺灣佛教改革與否、實屬疑問。東海師是壹個臨濟宗派來臺灣布教的和尚、他們曾在臺北設一個學堂、未幾而倒了。後來專工奔走連絡臺灣的佛寺齋堂、廟宇、我們所以為疑問的是左記數点、佛教像耶蘇教一樣分派很多、各派的感情不好、不但不好、反有相排擠、派中又有種種分派、亦是時常看得著、東海師在臺灣所連絡的寺院、若限在臨濟宗派內的範圍、我們也不該抱疑、現在他們所連絡的臺南州下新舊總合三十一處、臺中州則九處、高雄州下十七處。

奇奇怪怪的內容

東海師所連絡的寺院、齋堂、廟宇、總數六十七處之中、臨濟宗的寺院不少、這是當然的、其中也有媽祖宮、也有關帝廟、也有延平郡五(?)廟、也有文衡殿。由其主神看來、東海師所連絡造出來這個機關、內有釋迦、關羽、文昌帝君、媽祖婆、玉皇上帝、鄭成功、雜然同居、同聽其命、是一大奇現象、比張作霖與蔣介石合作的風評、却有數十倍的奇局、可知東海師的怪腕、在此機關所包含在內的各廟宇寺院、也有分等級、自一等至六等。臺南開元寺是一等、聞一等的寺院、須納年額八拾圓於總機關、以下遞減之、然未聞其對所連絡寺院等有何施設。

▲羅馬法王再現

聞東海師對開元寺、欲將其寺有財產、設壹個財團法人、叫做圓通會、他自己欲為其管理人、聞他到他所連絡的寺院廟宇、都一樣行那樣政策、一旦將其財產移於財團、及而後逐出住職、用其派下的日本和尚入去掌權、東海師現有數千的私財、口傳於信徒

 

頁375

間、不畫其實否。開元寺所有的財產、土地二三十甲、有二軒糖𤋉出租、年收不少、前有壹班御用紳士、垂涎萬丈、籌謀覇佔不成、今番此舉、信徒中多有不滿意的、在開元寺內的和尚也分二派、一是東海、他是非東海派、住職欲派林某去日本留學、東海派不賛成、為此問題、兩方感情有些不好、聞當局也未准其開設財團法人云。

東海師在開元寺、也設了信徒証、雖非信徒、也得買用、早時每張賣一圓、現在降價五角就可以買得、外邊傳說若持此券的、有犯罪被官廳拘留的時候、他們當為他設法交涉圓滿解決、像一種的護罪符、我們觀其文面、却沒有那樣的言辭、總是既有這樣風評、但是事尚在未生出大弊之前、我們先將所探出的事實刊出、警戒防備惡弊於未然了。

───《臺灣民報》昭和2年3 月20日

4.本島未見之莊嚴,臺北臨濟寺之佛前結婚式

佛前結婚,元無是舉。至於近代,鑒及社會要求,始盛於內地。殊中華近年,亦由太虛法師首唱,諒亦漸行其間。而本島自五六年前,既見是舉。按編者所識者,則先於臺南某齋堂,由臨濟宗東海宜誠師司婚者為嚆矢,次於曹洞宗臺北別院,由水上興基師司婚者一,繼於臨濟宗臺北臨濟寺,由天田策堂師司婚者一。再一於曹洞宗臺中佛教會館,由林德林師司婚者是也。上記皆以本島人方面言之,然內地人方面則多矣。最近則去十一月廿日,於臺北臨濟寺,復有佛前華灼典,乃由該寺住職吉田萬籟師之司婚者,蓋其式之莊嚴,較於前記數氏盛矣,實本島未見者也。聞係屏東郡里港信用組合專務陳螟蛉氏哲嗣天道君(現肄業於內地法政大學)與臺南市黃宗岳氏長女美玉孃(內地高等女校畢業後曾入帝國音樂學校肄業)之婚式,誠為我教界同慶也。聞翁岳兩家均為臨濟宗南部之信徒總代,以本島佛前結婚,尚若晨星,故為模範及宣傳計,遂賴東海、吉田二師,出為籌備。且天道君之令祖母莊太夫人,乃由領臺當時匪徒征伐之功,受表章數次之女丈

 

頁376

夫。緣之是日,有三浦臺北州知事,宇野地方法院長、若槻視學官、中山圖書館長、木村、林佛國、陳千萬、文教局社會課松崎、陳全永、田中氏等、竝佛教關係者、江善慧、盧覺淨、其他七十餘名臨席。式後攝影記念,旋於蓬萊閣開盛大披露會,至午後七時半始散云。

 是日式次如左:

一、午後二時法皷為號,來賓一同著席。

一、司婚師、新郎、新婦、媒妁者、郎、婦、各兩親順次著位。

一、讚佛歌(司婚師、献香三拜)。

一、敬白文捧讀。

一、告文(朗讀了而念珠授與)。

一、媒妁辭(陳全永代讀)。

一、婚歌(登科之禮、新郎新婦献香)。

一、媒妁者、郎、婦、各兩親順次献香。

一、來賓祝辭(後讀祝電)(三浦臺北州知事、宇野地方法院長等)。

一、叙禮(郎父陳螟蛉)。

一、讚佛歌。

一、順次退場。

   式後於本堂前撮影記念

───《南瀛佛教》6卷1號,頁75-76(昭和2年12月)

5.佛教慈濟團慈善托鉢

南部臨濟宗寺院、齋堂及有志等,合同組織之佛教慈濟團,既於臺南市創設慈愛醫院,實行施療事業,且欲組織布教傳道團,故其事業費寄附金,現對各地篤志家募集中。今回欲充為左記之事業費,而特有關係寺院住職齋堂主等,聯合實行慈善托鉢,於去三月四日,開第一回行鉢於市內。然當日先於開元寺集合,參加總員凡十八名,皆黑衣圓笠,行鉢僧姿,真佛陀在世當時之景也。一同於三寶殿前,向本尊誦經後發錫,再詣臺南神社,鎮守諷經,繼乞於知事官邸。時片山臺南州知事,對一同述督勵之辭,且善捨一封淨財。一團午前中於市內各町行鉢,正午受高島愛生堂之

 

頁377

(?)應後,於慎德堂解散。據聞此行鉢收得,全部不私。米施貧困者,而金錢悉寄附本團事業施療院。此托鉢,每月二回舉行,豫定一年間繼續。每回東海開教師、開元寺住職魏得圓、釋義存、釋妙元各師、其他開元寺常住僧衆竝市內西華堂、德化堂、竹溪寺等亦多數參加實行。尚行鉢當夜,或前夜,於市內適當場所,開佛教講演會,以資民衆之精神教化。且此行鉢,不限於市內,時時擬向屏東、高雄、嘉義等重要市街舉行。然一般民衆,見此狀況,皆為佛教徒奮起活躍而感動云云。

───《南瀛佛教》6卷2號頁85(昭和3年4月)

6.佛教慈愛醫院,於四月一日舉開院式

臺南、高雄兩州下之臨濟宗聯絡寺廟及篤志者發起所組織之佛教慈濟團,以基佛教宗旨,為教化民衆起見,組成布教團。應用活動寫真布教而外,再為貧困施療,設立佛教慈愛醫院於高雄市鹽埕町一丁目。去四月一日午後四時,舉開院式。是日由臺南、岡山、屏東、潮州各方面參集之重要關係者六十餘名。先由陳啟貞氏敍開院禮,次東海委員長敍開院式辭。繼有廣谷教育課長祝辭,次閉會式。旋有響應,至七時半始散。本慈愛醫院,元豫定開設於臺南市,後為該市既有基督教醫院之施設,因之再擇新開地而且勞働者居多之高雄市前記之處。即與臺南較之,尚有意義。而該院之醫師,乃承楠梓洪瑞西氏,贊成同事業之趣旨,從事無給診療。又專任醫師,卽日本大學醫學士陳文元氏,欲當其任。現內科竝外科設備告完,來院患者亦日增其數。其藥資乃對一般患者,減收半額。(大人一日分二十錢,小人十錢)特對於貧困者,卽於該市苓雅寮、內惟、旗後、鹽埕田町等各方面置介紹者(本院發起人)竝發無料施療證,使得受無料診療。診療時間,每日自午後一時起至同六時止。一箇月後豫定實行終日或夜間診。

───《南瀛佛教》7卷3號頁58-59,昭和4年5月

7.佛教慈愛醫院報告

該院昭和四年度之報告如下:診療日數二百九十五日,患者延人

 

頁378

數六千二百零二名,就中施療(半額)七O六名。寄附金及藥代等總收入一O、三三五圓七五錢,總支出四、九四二圓九九錢,差引殘金五、三九二圓七六錢。

───《南瀛佛教》8卷3號頁40,昭和5年3月

8.臺南州社會課主催巡廻講演

臺南州社會教化之巡廻講演,者番州社會課又委囑臨濟宗開元寺在駐布教師東海宜誠氏,訂來十九日往嘉義第一學校、二十日新營郡安溪寮公學校、二十一日臺南市港公學校、二十四日同市鹽埕公學校各處,開催巡廻講演云。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5年5月6日

9.南部臨濟宗協議宗務

臨濟宗南部聯絡寺廟齋堂會議,去二十八日午後八時,在新營郡關子嶺大仙岩開催。臺中臺南高雄三州下,八十二處住職及代表者、布教職員等一百五十餘名出席,議決宗務及重要事項如左:

一、今秋京都大本山妙心寺派管長神月徹宗大師一行,臺灣巡化之件。

一、布教團及慈愛院之佛教慈濟團,竝教務所關各件。

一、寺院住職、廟主事、齋堂堂主、及布教職員等,授與宗章。

一、大仙岩所開催佛教講習會會則。

一、選舉學務委員。

一、僧伽制度所關各件。

一、其他必要事項。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5年5月30日

10.臨濟宗開聯絡寺廟會議,於圓山臨濟護國禪寺

臺灣臨濟宗聯絡寺廟總本部,招集臺灣聯絡寺廟住職及堂主,於

 

頁379

去七月二十四日午後一時起,開聯絡寺廟會議於臺北市圓山町臨濟護國禪寺。首由同宗布教監督總本部部長高林玄寶氏,述開會之辭。次由東海宗務執事,起敍開會順序。繼移規則改正,此件乃一瀉千里,皆如原案議決之。旋入打合事項。

第一開催講習會之件。對此件打合中雖有種種議論,大概亦得一同贊成可決。

第二開設佛教專修道場。此件開設趣旨及其目的大得一同贊成,曰:甚得時宜之施設。然而至言施設經費問題,則一同反為默然,嚮卽議論紛紛,不能以決。不得已,始由總本部長,指名創立委員十六名,期於適當時節,再圖磋商,以期明春,得以實行。

第三派遣內地留學生。此件乃關連於前記專修道場修了生而所提議者,故漸將保留。於是本會議至午後七時餘始終。本日聯絡寺廟出席者,有臺北凌雲禪寺住職代理西雲岩住職盧覺淨氏、臺南開元寺住職代理林秋梧氏、屏東東山寺住職陳銓淨氏、昭慶禪寺住職吳義存氏等十餘名。外有文教局江藤社會課長、加村社會課社寺係長、高執德、江木生兩社寺係員等參加傍聽。

───《南瀛佛教》10卷8號頁69,昭和7年10月

11.佛教慈愛院事業近況

本年四月,改為財團法人竝完成新築之院舍,得為面目一新之臺灣唯一之佛教醫院,高雄市佛教慈愛院。其後受診患者,逐漸增加。其本年上半期之診療成績,已如後記。又對今後之維持或造成基本財產,得由關係有志之發起,組成後援會,以由其收入,充為經費。另圖積立基本金。又來年度事業費,經向高雄市及高雄州,仰其補助,現正請願中云。

昭和七年上半期診療統計

月 別    一般患者    施療患者

一 月     四四四      四三

 

頁380

二 月     四O七      二三

三 月     五三七      二六

四 月     三六三      四六

五 月     八O九      九五

六 月     八一七      七O

 計     三三七七     三O三

備考:四月中因都合上半個月間休診,又該院之電話,乃承高雄郵便局,認以特急無料架設,經已開通。其電話番二八五O番云。

───《南瀛佛教》10卷8號頁69-70,昭和7年10月

12.慈愛醫院診療事狀況

昭和四年四月一日起佛教慈愛醫院開始診療、至今是有一箇年拾箇月、而經過事業頗稱順調、醫院長洪瑞西氏、熱心努力診療、現下狀況、患者每日略計三四十名、勿論高雄市民、及州廳、督府、當局、俱認定該事業為民衆一般之稗益、故得臺灣社會事業協會、助成金下附內達、本團特對同恊會、申請、補助金貳千圓也。

但此事業開辨以來、場所使用假建物、邇來患者逐日增加、而診療室之狹隘、不便殊甚、故本院急謀建築、幸得高雄市內篤志家蔡真、黃慶雲、林迦、胡知頭、蔡生諸氏等、負擔慈愛院建設全部工事費、以達本團之慈愛目的、其工事目下計劃進行、而建設用地、己對土地會社買收北野町一丁目廿二番地、百七十四坪、每坪價格廿五圓、計金四千參百五拾圓、該工事豫定今春著手、

建築設計、階下、充作醫院、分設內科、外科、研究室、事務所、宿直室、看護婦室、患者收容室、(收容約二十名)其他專務醫師宿舍、倉庫、炊事場、便所、浴室、壽終室、及附屬建物設備、階上、充作大講堂、正殿供奉佛像、此所能容的三百人之坐位、可謂大講演場矣。

 

頁381

本院建設地、在北野、鹽埕、兩町之中央、使患者、往來裨極便利、同地建設完成、是我佛教界、社會民衆之大幸福、為圖共存共榮之策、不得不謀建廣大堅固之醫院、亦蒙諸篤志家捐資成美本團關係者、故勿論以後仰望一般有志者對於斯業、希冀再加一層贊襄、無不勝禱盻。

昭和五年度診療統計書

佛教慈愛院診療統計書(昭和五年自一月一日至十二月末日)

月別

診療日數

一般患者數

施療患者數

藥代收入

藥料施療

摘要

一月

二四

三八四

四六

一五八円

八六

二一円

八五

 

二月

二三

四O七

五五

一六三

八O

二三

三一

 

三月

二五

四八一

四二

一八四

九九

一七

八七

 

四月

二四

五O七

二九

二四O

八五

七三

 

五月

二七

七一O

四O

二九一

三O

一四

三O

 

六月

二四

七五一

一五

三三一

三四

四八

 

七月

二七

九O四

四六

三五三

三二

二二

七八

 

八月

二六

八六六

二六

三二四

四六

一二

八二

 

九月

二五

九五八

四四

三五六

二三

一七

七三

 

十月

二五

九九O

七六

三八五

一七

二七

七一

 

十一月

二四

八八七

六八

三二三

七二

三八

五八

 

十二月

二六

八四一

五九

二O二

九四

二二

四四

 

三O O

八六九一

五四六

三四一六

九八

二三四

六O

 

───臨濟宗總本部《宗報》昭和631 日,頁9-10,東海宜誠發行。

13高雄佛教慈愛院落成式

高雄佛教慈愛院新築落成,去十七日午後二時在同院舉行。案內官民約五百餘名。夜間自七時起於東側空地,映寫影片,且自十八日起三日間,對一般無料診察。於三日間之夜聘請左記諸氏開催講演:

 

頁382

臨濟宗布教監督      高林玄寶師

同聯絡寺廟執事長     東海宜誠師

同宗開教師        吳義存師

同宗開教師        陳詮淨師

南瀛佛教會教師      林證峰師

  其他數氏

───《南瀛佛教》10卷4號頁59,昭和7年5月

14.東海師一行,視察中華佛教

臨濟宗東海宜誠師,由台北觀音山盧覺淨師嚮導。上月十六日,巡錫南華,視察佛教。先渡衠門虎溪岩、南普陀寺,視察閩南學院、現代僧伽社等。乃到福州鼓山湧泉禪寺、怡山長慶寺、白塔寺,更由滬上而至杭州西湖一帶,在靈隱寺,與中華代表……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4719

15.佛教慈濟團巡講

台南開元寺內佛教慈濟團秋季巡廻佈教,訂自來十日起,在台南州下各地方講演。講師東海宜誠師、李周圓師、李賴章師三名,豫定日程及出所如左:

十日  西港庄  信和堂

十一日 佳里庄  金唐殿

十二日 麻豆庄  (未定)

十三日 六甲庄  恒安宮

───《臺灣日日新報》昭和4105

附記:本文完成後,方得見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佈教總部臨濟禪寺發行之《圓通》及胎中千鶴之<日本統治期台灣における臨濟宗妙心寺派の活動──1920~30年を中心に->。二者都值得參考,請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