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佛教「天堂」說

蕭登福
台中商專學報第 20 期
1988年 6 月
頁91-162
91頁 在天堂方面,印度佛家各派的異說頗多,但如與地獄說 相比的話,那麼由傳入中土的佛經看來,大抵在漢魏六朝之 時,他們已略能整理出一套完整的體系,而不像地獄說那麼 分歧,漫無準的了。 天堂,佛家稱為天趣或天道,簡稱為「天」。又因為「 天」的種類繁多,因此也稱為諸天。住在諸天裡的,稱為天 人。天道雖然比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餓鬼、畜牲等要好 上百萬倍,但天道裡的眾生仍有壽命的限制,等到壽命一完 ,便又會輪迴生死於六道中。真正能跳出三界,了脫生死的 ,則只有阿羅漢(聲聞)、辟支佛(緣覺)、菩薩及佛了。此四 者稱為四聖。而六道眾生皆屬凡夫,稱為六凡。四聖六凡合 為十法界。因為天道眾生也是凡夫,仍有生死,因此對佛家 而言,是不究竟的,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最後目標。 佛教的天趣分佈在三界中,所謂三界,是指欲界、色界 、無色界三者。欲界的得名,是因為此中的眾生俱有淫、食 二欲,它的範圍包括了地獄、餓鬼、畜牲、人、阿修羅等五 道,及天道中的前六天(六欲天),依次為﹕四天王天、忉利 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色界的命名,是因為此界的眾生都是形體殊妙精好,但 已無男女相,且以禪悅法喜為食,不再食用世間米麵等物。 再者,色界的眾生,都是由修習禪定而後往生的。依其禪定 功夫的深淺,分為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每一禪又分為 多種境界層次不同的天。 至於無色界,「色」是指物質而言。無色界的眾生已無 形體(正報)、宮殿(依報)等有形物質,唯有識心處深妙禪定 中。既無形體質礙,因此稱為無色。無色界一般依其層次不 同,分為四種天。能厭棄外色(外物)而思空,因而初進無色 界者,稱為「空智天」。能空外色,並厭棄外空而思識心者 ,此入第二重,稱為「識智天」。其次連內識亦厭棄而思無 所有者,稱為「無所 92頁 有智天」。最上者所達到的境界,其識心已不同於色界四禪 及無色前三者之粗定思想,因此稱為「非想」﹔但亦並非無 心, 與無心有別,因此稱為「非非想」。由於其識心處於 「非想非非想」的狀態,因此就稱此天為「非想非非想天」 (註1)。 早期譯述的佛經中,談到諸天時,絕大多數的佛經僅敘 述到欲界六為天止。更甚有僅敘述欲界前二天 (四天王天、 忉利天) 並偶提及色界初禪之大梵天者。其中對諸天分佈的 情況,談的較為詳細的,有東漢•支婁迦讖譯的《佛說兜沙 經》、吳•支謙譯《佛說菩薩本業經》、西晉•法立共法炬 合譯的《大樓炭經》、姚秦•竺佛念、佛陀耶舍譯的《長阿 含經》、鳩摩羅什譯的《大智度論》。到了梁代,僧旻、寶 唱合撰《經律異相》,將梁代以前諸經中對天趣的異說加以 綜合整理,條列縷述,頗稱完備。此外,梁、陳之際的真諦 ,他所譯的《立世阿毘曇論》、《阿毘達磨俱舍釋論》等, 對於印度天堂說的體系及異說論述頗詳。唐世玄奘諸人所譯 述的論著,雖析述交精,但大體則不異真諦所譯者。今依次 來探討佛家所言之天道情形。 壹、諸天名教 三界諸天,究竟包涵了幾種天,它們的名稱與次第又如 何呢﹖對於這個問題,各「經」對天趣的劃分已參差不一。 「經」與「論」的差異更大。而「論」較晚出,對於諸天的 敘述較有系統,也較能使之合理化。大體而言,一般將欲界 分為六天,有的則加入「魔天」而成為七天。對無色界四天 ,則有許多經中,缺略不提。關於這兩部份,諸家說法大抵 相近,較少爭議。其中爭議最大的為色界天。色界通常分為 四禪,初禪至三禪,每禪有的劃分為三天,有的劃分為四天 。關於第四禪,有的論師將之分為果實天、無想天、淨居天 三部份。其中果實天,或再析分為三天,或析分為四。淨居 則分為五天。「無想天」僅有一天,有的論師甚且摒除而不 論。在諸多經、論中,今以梁•僧旻、寶唱等人所撰《經律 異相》一書,係綜匯眾經而成,雖不能專指一家之言,而所 列諸天的數目較多,較方便於探述,因而依其次第名數,羅 列於下。又,色界諸天上面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 等字樣,則是依其文中之說明,及諸經、論之分法而標列上 去的。 《經律異相》卷一「三界諸天」下,所列諸天之次第及 名數,今整理並列表於下﹕ 93頁 一、欲界六天(若加「魔天」,則為七天)﹕ 1.四天王天 2.忉利天(亦稱「三十三天」或「帝釋天」) 3.炎摩天 (也譯作「炎天」、「燄天」、「焰天」 、「焰(燄)摩天」或「夜摩天」) 4.兜率天 (或譯「兜率陀天」、「兜術天」,唐代 譯作「囗史多天」) 5.化樂天 (或稱「樂變化天」、「不憍樂天」、「 化自在天」,或取音譯為「尼摩羅天」) 6.他化自在天 (或稱「他化自轉天」、「化自在天 」(註2),或取音譯為「波羅摩婆奢」、「波羅尼 蜜和耶」、「波羅蜜和耶拔致」) 7.魔天 二、色界二十三天 初禪(四天)﹕1.梵身天。2.梵輔天。3.梵眾天。 4.大梵天。 (以上四天通稱「梵迦夷 天」) 二禪(四天)﹕5.光天。6.少光天。7.無量光天。8. 光音天。(以上四天通稱「光音天」) 三禪(四天)﹕9.淨天。10少淨天。11無量淨天。 12遍淨天。(以上四天通稱「遍淨天」) 四禪(十一天)﹕13嚴飾天。2.少嚴飾天。15無量嚴 飾天。16嚴飾果天。 (以上四天通稱 為「果實天」) 17無想天。 18不煩天。19無熱天。20善見天。 21大善見。22色究竟天 (或譯「阿迦 尼吒」,或譯「阿迦膩吒」)(由不煩 天至此,共五天。通稱為「淨居天」) 23摩醯首羅天。 三、無色界四天﹕ 94頁 1.無量空入處 (或譯「空智天」、「空處天」、「 空無邊入」、「虛空處」等) 2.無量識入處 (或譯「識智天」、「識處天」、「 識無邊入」、「識處」) 3.無所有入處 (或譯「無所有智天」、「無所有處 天」、「無所有入天」、「無所有處」、「無所 念慧天」等) 4.非想非非想入處 (或譯「無有思想亦不無想天」 、「有想無想智天」、「非有想非無想處天」、 「非想非非想天」、「非想非非想處」) 《經律異相》所列的三界諸天數,欲界七,色界二十三 ,無色界四,總天數共三十四。此係諸天之概略情形,其中 爭論頗多,以爭議較少的欲界六天而言,有的經論未提及「 魔天」,但《長阿含經》、《大樓炭經》等,則在欲界他化 自在天之上,加入魔天,因此成為七天。此外,對於色界諸 天的劃分,從十一、二天到二十餘天,都有人主張。陳時真 諦及唐世玄奘,在他們所譯的經論中,常有「復有餘師說」 、「罽賓國師說」等語(註3),可見各家對於諸天的說法 , 極為不一。不僅如此,甚且有的同一經中,前後出現了兩種 不同的分法者。如西晉•竺法護所譯的《大哀經》,卷一將 色界分為二十一天,卷八卻又將之分為十七天。這種兼收異 說而未將之完全消化的情形,在佛經中常出現。而在各家對 色界天的分法中,其中以將色界分為十六、七、八天,以及 將色界分為二十一或二十二天者居多。前者係由同一種分法 所衍生,後者屬另一種分法。因此對色界天的分法,最大的 差異者有二。例如﹕後漢•支婁迦讖所譯的《佛說兜沙經》 、三國•支謙《佛說菩薩本業經》卷一、西晉•聖堅《羅摩 伽經》卷下等。都說色界有二十一天。而姚秦•佛陀耶舍《 長阿含經》、姚秦•鳩摩羅什所譯《善臂菩薩經》、劉宋• 曇摩密多《佛說諸法勇王經》等,則說色界有二十二天。此 為一種。又,元魏•般若流支《佛說一切法高王經》、《正 法念處經》卷七十、陳•真諦《立世阿毘曇論》等,將色界 分為十八天,真諦《阿毘達磨俱舍論》分為十七天。此又為 另一種。唐以後之經論,承世親等人之說者多,大抵將色界 分十七或十八天,亦有分為十六者。 由上述所言者看來,概略的說,早期的佛經以主張色界 為二十一、二天者居多,六朝末及唐世所譯經與論,則以主 張十餘天者居多 (其中尤以諸「論」更是如此。又,陳、唐 所譯諸論,率皆為世親及眾賢等人所造。) 而兩者最大的差 別,則在於主張 95頁 二十餘天者,是將初禪、二禪、三禪以及四禪中的果實天, 均分為四天。而主張十餘天者,則將初禪至四禪的果實,均 分為三天,更甚且有的將初禪的「大梵天」及四禪的「無想 天」都摒除不計者(註4)。主張色界有十餘天者,今舉真諦 《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云何品」所列色界四禪之名稱及次 第於下(大正藏第三十三冊,一九八頁)。 初禪三天﹕梵先行、梵眾、大梵。 二禪三天﹕少光、無量光、遍勝光。 三禪三天﹕少淨、無量淨、遍淨。 四禪九天﹕無雲、生福、廣果 無想 善現、善見、不煩、不燒、阿迦尼吒 我們將《立世阿毘曇論》與《經律異相》拿來做一比較 ,便不難發現主張色界有十餘天及主張二十餘天者的不同。 再者,色界的最後一天,一般稱之為「阿迦膩吒(色究竟天) 」,但《經律異相》則據《大般涅槃經》等,在色究竟天上 ,又加入了「摩醯首羅天」,唐•實叉難陀所譯《地藏菩薩 本願經》卷一在「色究竟天」上也列了「摩醯首羅天」。然 而敦煌寫卷斯二七三四號《妙法蓮華經馬明菩薩品第三十》 ,卻又說色究竟天亦名摩醯首羅天。以為兩者異名同實,將 兩者合而為一。 不僅對於「天」的數目,諸說不同。甚至在名稱及排列 次序上,諸經也不盡相同。如《長阿含經》等,將「善見天 」、「大善見天」排在「不煩」、「不熱」之上,《立世阿 毘曇論》則反是。《大樓炭經》卷一「閻浮利品」所列無色 界四天之名稱次第為「阿竭禪天、識知、阿因、無有思想亦 不無思想」,而同書卷四「忉利天品」所列之次第則為「虛 空智天、識智天、阿竭然天、無思想亦有思想天」。同為「 阿竭然天」,卷一則擺在無色界第一天,卷四則擺在第三。 對於「阿因」是否即是「虛空智天」,亦無說明。三界諸天 ,每一層天的境地、果報不同,越往上,程度越高,是不可 以隨意更換的,而卻有如此大的差異,可見異說分歧的嚴重 性。同一書中既有如此情況發生,其他的更不用說了。再如 同為真諦所譯的《立世阿毘曇論》與《阿毘達磨俱舍論 96頁 》,前書色界初禪三天的次序為「梵先行、梵眾、大梵」, 後者則為「梵眾、梵先行、大梵」。再者,除了次序的差異 外,有些經中所談的「天」名,亦極為難測。如《大樓炭經 》所言的「阿衛貨天」、「首皮斤天」等。 綜言之,諸經對於「天」的數目與名稱、次第等,雖有 不同,但一般而言,對欲界天與無色界天的爭論不大。且由 各經所言看來,在中國漢魏之時,佛教在印度已能建立「天 堂」方面的完整體系了。 諸天的名數既如上說,那麼如何才能生天,天究竟在何 處,諸天的生活、壽命又是如何呢﹖今分述於下﹕ 貳、生天因緣 吾人常嚮往死後能往生天上。而佛家天堂有欲界天、色 界天、無色界天。三界諸天,一層比一層高,境界與享樂也 一層比一層好。究竟如何,死後才能昇天呢﹖ 由佛經所載看來,想出生在欲界六天上,大抵只要力行 十善業就可以了。所謂十善業,它包括身、口、意三方面-- --身三、口四、意三,合為十。身三,是指自身不行殺、盜 、淫三者。口四,即口不出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四者。 意三,是指意念中不存貪念、瞋心及癡(邪見)三事。能行此 十事,即為十善業﹔反之則為十惡業。十惡業為地獄種子因 。十善業則可生欲界六天上。但如想出生在色界、無色界等 天上,則除身行十善外,尚須修習禪定、四無量心 (慈、悲 、喜、捨)、 四空定等,並依其修行境界的高低,而各自出 生於不同層次的天上。茲錄數家之說於下﹕ 西晉•法立、法炬譯《大樓炭經》卷四「忉利天品」﹕ 「其有人,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從是人間命盡 ,便生四王天上……適生天上,便自知宿命﹕我用何 等因緣,得來生此﹖即自說﹕『我用三事,實得生此 。何等為三﹕一者佈施,二者持戒,三者棄惡。是為 三。』 (以下所述生忉利天、焰天、兜率天、無貢高 天、他化自轉天等,文意皆同此。)」 東晉•僧伽提婆譯(山賢造)《三法度論》卷下「依品第二真 度」﹕ 97頁 「云何色界﹖答色界者,「有喜」、「無喜」、「護 」。色界者無欲,但由禪除恚故,得妙色如煉真金。 是界有喜、無喜、離苦樂是護。喜俱樂,故曰有喜。 離喜不喜俱樂,故曰無喜。是離苦息樂如馬息駕 (是 護)。 問﹕云何有喜﹖答﹕有喜者,有覺、無覺、少 觀。俱覺故,說有覺。離覺故,說無覺。少有觀故, 說少觀。樂者離是說禪。於中有覺者,是初禪﹔無覺 者是二禪。……云何無喜﹖答﹕無喜者,少淨、無量 淨、遍淨,覺習無喜樂相應禪,是生三種天。……云 何護﹖答﹕護相應三種﹕一、有想。二、無想。三、 覺意相應。彼護者,「果實」、「無想」、「淨居」 。修習護樂相應禪,生彼中故,說護。是三種﹕果實 天、無想天、淨居天。於中果實者,修習微中上第四 禪生果實。無想者,滅想故,生無想。彼滅痛想識, 以無欲想故俱滅,唯有色陰行陰,少入生想便死。問 ﹕云何淨居﹖……淨居者,諸煩惱盡居。」 姚秦•鳩摩羅什譯《十住毘婆沙論》卷十四﹕ 「行最下十善道,生閻浮提人中,在貪窮下賤家,所 謂栴陀羅、邊地、工巧、小人等。轉勝,生居士家。 轉勝,生婆羅門家。轉勝,生剎利家。轉勝,生大臣 家。轉勝生國王家。於十善道轉復勝者,生瞿陀尼。 轉勝,生弗婆提。轉勝,生鬱單越。轉勝,生四天王 處。轉勝,生忉利天、炎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 習行上十善道,生他化自在天。……過是以上,要行 禪定思得生上界。問曰﹕若以禪定思得生上界者,何 以故說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皆以十善道故得生。答 曰﹕雖修禪定生色界無色界。要當先堅住十善道,然 後得修禪定。以是故,彼處以十善業道為大利益。以 是故,說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皆以十善道因緣故得生 。所以者何。先行清淨十善道離欲。修初禪下思得生 梵眾天。修初禪中思生梵輔天。修初禪上思故得生大 梵天。修二禪下思生少光天。修二禪中思得生無量光 天。修二禪上思,得生妙光天。修三禪下思,得生小 淨天。修三禪中思故,得生無量淨天。修三禪上思, 得生遍淨天。修四禪下思故,生阿那婆伽天。修四禪 上思故,生廣果天。修無想定中思,得生無想天。以 無漏熏修四禪下思故,生不廣天。以無漏熏修四禪勝 思故,生不熱天。以無漏熏修上禪勝思故,生喜見天 。以無漏熏修四禪勝思故,生妙見天。以無漏熏修四 禪最上思故,生阿迦膩吒天。修虛空處定相應思,得 生空處天。修識處定相應思,得生識處天。修無所有 處定相應思,得生無所有處天。修非有想非無想處定 相應思,得生非有想非無想處天。是名生死 98頁 世間眾生往來之處。」 姚秦•鳩摩羅什《大智度論》卷七「釋初品中佛世界願」﹕ 「復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禪法,聞人中有 富樂人,心常念著,願樂不捨,命終之後,生富樂人 中。復有人修少施福,修少戒福,不知禪法,聞有四 天王天處、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心常願樂,命終之後,各生其中,此皆 願力所得。」 《大智度論》卷三十五「釋奉缽品」﹕ 「諸天皆因十善、四禪、四無量故生。」 元魏•般若流支譯《正法念處經》卷二十二「觀天品第六之 一」﹕ 「以七種戒,生於天中,何等為七,口業四種,身業 有三。以其親近多修習故,生六欲天。」 《正法念處經》卷二十五「觀天品第六之四」﹕ 「復次,比丘﹗觀於持戒,若有離於持戒智慧,不得 生天。彼以聞慧,見持戒者生於天中,受天快樂。以 有智故,命終退時,不墮惡道。以何等戒,有幾種戒 ,生於天中﹖以何相生﹖見七種戒,化生天中,有上 、中、下。不殺生戒,生四天王處。不殺不盜,生三 十三天。不殺、不盜、不行邪婬,生夜摩天。不殺、 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兩舌、惡口、綺語,生兜 率陀天。受世間戒,信奉佛戒,不殺、不盜、不邪婬 、不妄語、兩舌、惡口、綺語,生化樂天。他化自在 天亦如是。」 陳•真諦《佛說立世阿毘曇論》卷七「受生品」﹕ 「造十惡業道最極重者,生大阿毘止地獄。若次造輕 惡,次生餘輕地獄。若復輕者,次生閻羅八輕地獄。 若復輕者,次生禽獸道。若復輕者,次生鬼道。若造 最輕十善業道,生剡浮提最下品家﹔或生除糞家,或 生屠膾家,或生樂家,或生工巧家,或生兵廝家。若 造次勝者,則生長者家。又次勝者,生婆羅門家。復 勝此者,生剎利家。若復勝者,生西瞿耶尼。次復勝 者,生東弗婆提。次勝者,生北鬱單越。次勝者,生 四天王。次勝者,生忉利天。次勝者,生夜摩天。次 勝者,生兜駛多天。 99頁 次勝者,生化樂天。若造最勝十善業道,生他化自在 天。若凡夫人者,修習四種禪定,各有三品,謂下中 上。是人因下品初禪相應業,生梵先行天。因是業, 得此天道,得天壽命,得住,得天同類。已生於彼, 受業果報,有二種樂﹕一無逼樂,二者受樂。是業熱 ,已被用無餘,因中品初禪相應業,於梵眾天生。因 上品業,亦生此天……因二禪下品相應業,因此業故 ,生少光天。因中品二禪相應業,生無量光天。因上 品二禪相應業,生勝遍光天。……因下品三禪相應業 ,生少淨天。因中品三禪相應業,生無量淨天。因上 品三禪相應業,生遍淨天……因下品四禪相應業,生 無雲天。因中品四禪相應業,生受福天。因上品中禪 相應業,生廣果天……若凡夫人修習四無量心,各有 三品,謂下中上。……是凡夫人修習不淨觀,各有三 品,謂下中上……是凡夫人修習四無色三摩跋提,各 有三品,謂下中上。是人由下(中、上)品空處相應業 ,生空無邊入天……因下(中、上)品識無邊入相應業 ,生識無邊入天。……因下(中、上)品無所有入相應 業,生無所有入天。……因下(中、上)品非想非非想 入相應業,生非想非非想入天。」 隋•法智《佛說業報差別經》﹕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欲天報,所謂勝妙具足,修 行增上十善。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色天報,所謂修 行有漏十善,與定相應。復有四業,能令眾生得無色 天報﹕一者過一切色想,滅有對想等,入於空處定。 二者過一切空處定,入一切識處定。三者過一切識處 定,入無所有處定。四者過無所有處定,入非想非非 想處定。以是四業,得無色天報。」 以上是六朝至隋,佛經中談及生天因緣之較完備者。又 ,佛經中談及生天因緣者甚多,其中如有數經文意相近者, 則僅列一經。如《長阿含經》卷二十「世記經忉利天品」, 與《大樓炭經》卷四「忉利天品」所言往生六欲天之文字相 近,因此上述僅錄《大樓炭經》之說。又如《四阿鋡暮抄解 》卷下、《舍利弗阿毘曇論》卷十一「非問分智品」、《三 法度論》卷下「依品第二真度」,三者所言色界天之情形相 似,因此亦僅取《三法度論》之說。 據以上面所列諸說而言,在欲界天方面,我們只要力行 十善業,便能往生欲界六天上。因此,《大樓炭經》卷四、 《長阿含經》卷二十都說﹕「其有人,身行善、口言善、心 念善﹔從是人間命盡」便生四王天至他化自在天等六欲天上 。《十住毘婆沙論 100頁 》卷十四、《佛說立世阿毘曇論》卷七也以為造十善業道, 即可生於欲界六天中。大抵諸經所言往生欲界六天的因緣, 都不出於十善業的範圍之外。 在色界天方面,經論中大都以為,我們如以十善業為基 礎,再修習禪定,那麼便可依其禪定功夫的深淺,而分別出 生於色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天上。光是修十善業是無 法出生於色界諸天中的。初期翻譯的經論中,以《三法度論 》卷下「依品第二真度」、《四阿鋡暮抄解》卷下、《舍利 弗阿毘曇論》卷十一,三書對色界天的出生因緣,分析的較 為細密。此三書,比《十住毘婆沙論》、《佛說立世阿毘曇 論》僅以下、中、上三品來區分色界四禪者,較為詳盡。頗 有足採者。三書所言者既相近,今以《三法度論》之說為主 ,而以其他二者為輔,述其分法如下﹕ 《三法度論》將色界依其修習程度不同,區分為一、有 喜。二、無喜。三、護﹔三類。「有喜」是指禪定中有喜樂 之念在。因此《四阿鋡暮抄解》把它翻譯為「念樂」。「有 喜」又可分為1.有覺。2.無覺。修有覺喜樂相應禪而生的, 為初禪諸天。修無覺喜樂相應禪而生的,為二禪諸天。第二 類「無喜」,是指三禪諸天,已離喜不喜俱樂。因此《四阿 鋡暮抄解》譯為「無念樂」。他們是「覺習無喜樂相應禪」 而出生於三禪諸天中。第三類為「護」,「護」已離苦息樂 ,如馬息駕。斷苦樂、滅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成 就四禪行。」(《舍利弗阿毘曇論》卷十一),「護」是指四 禪諸天而言,它包括1.有想。2.無想。3.覺意相應三者。有 想指果實三天而言。無想指滅欲想所往生的無想天。覺意相 應是指諸結盡, 亦即諸煩惱已盡者所居之五淨居天 。今將 《三法度論》所言色界諸天表列於下﹕ 色界天 ┌─有覺﹕初禪 (梵富樓、梵迦夷、梵波產 │ 、大梵) 一、有喜─ ┤ └─無覺﹕二禪 (少光、無量光、光耀) 二、無喜﹕三禪 (少淨、無量淨、遍淨) 101頁 ┌─1.有想﹕果實天 (《三法度論》未列 │ 名,《四阿鋡暮抄解》列三 │ 天﹕無果、福光、果實) 三、護﹕四禪┼─2.無想﹕無想天 └─3.覺意相應﹕淨居五天(善現、善見、 無煩、無熱、色究竟) 至於無色界天方面,則是以四禪為基礎,更往上一層修 四空定,滅一切內色(識心)、外色(物質)相對之想,便能於 此處命終之後,往生無色界四天之上。姚秦•曇摩耶舍、曇 摩崛多譯《舍利弗阿毘曇論》卷十一「非問分智品」云﹕「 眾生若解有離一切色想、滅瞋恚想,不思惟若干想,成就無 邊空處行。有離一切空處,成就無邊識處行。有離一切識處 ,成就不用處行。有離一切不用處,成就非想非非想處行。 」,真諦《佛說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云何品」云﹕「云何 無色界第一天名曰空無邊入﹖空者,非所作非有為,不可塞 礙。過於礙相種種有相。一想心所緣故,無二無別,因於此 空業所生故,故說名為空無邊入。云何第二名識無邊入天﹖ 識者,第六意識。此識內故細於外空,過於礙相,過於外相 。一想心所緣故,無二無別。因於此識業所生故,故說名為 識無邊入。云何第三名無所有入天﹖無所有者,除前二粗相 ,離此二外,無別境界,過內外相,一想心所緣故。無二無 別,因於此心業所生故,故說名為無所有入。云何第四名為 非想非非想入天。非想者,細故,非前七定,故說非想。非 非想者,……今則有心(不同於無想定之無心),故名非非想 定。因於此定業所生故,故說名為非想非非想入。」 上述是三界諸天的出生因緣。由上述所言者看來,佛家 的天堂雖然仍是眾生生死往來之處,但色界以上諸天,則已 不是光憑行善所能往生的。必須於行善之外,兼修禪定及四 空定才行。行善所能往生的天堂,在佛教中,僅僅是三界眾 多天堂名目裡,前面最低下的六種天罷了。這種將天堂的數 目及種類,劃分為二、三十種之多,且以為行善僅能往生下 等天中的說法,跟其他宗教的天堂說,是有極大差異的。大 部份的宗教都認為天堂只有一個(也有說多重天的),萬物的 最高主宰者,不管稱他為「上帝」或「玉皇大帝」或「阿拉 」,都是住在天堂裡,是天界與眾生的最高統治者。然而佛 教「天」的統治者----天王,他的地位並不高,境界在佛、 菩薩、辟支佛、阿羅漢之下。並且,色界與欲界的每一層天 ,都各自有天王,並不是只有一個,至於無色界四天裡,則 無天王的存在。有的佛經甚且說自色界光音天以上,便無王 者(註5)。佛教對於「天」的說法,顯然要比其他宗教複雜 102頁 許多。 又,正因為佛教的「天」,有多種,並非全靠行善即可 往生。因此以「行善者生天堂,為惡者下地獄」來說明佛教 天堂與地獄的出生因緣,便略嫌籠統了。 參、「天」在何處 修十善業及禪法,死後可往生天上。那麼「天」究竟在 什麼地方呢﹖要了解「天」在何處,我們須先了解佛家的世 界說。佛家以為我們這一世界中,最高的山為須彌山,須彌 山高出水面上有八萬四千由旬﹔深入大海中的,也有八萬四 千由旬。須彌山四周,依次被七座較小的山所圍繞著,最靠 近須彌山,圍繞著須彌山的一群,稱為佉陀羅山,其山高四 萬二千由旬,是須彌山的一半。其次為伊沙陀山,高二萬一 千由旬。其次為樹提陀羅山,高一萬二千由旬。其次為善見 ,高六千由旬。再其次為馬祀山,高三千由旬。再其次有尼 彌陀羅山,高千二百由旬。最外之山為調伏山,高六百由旬 (註6)。這些山的縱與廣(長、寬),都與它們的高度相同。 如須彌山高八萬由旬,其縱廣亦為八萬由旬,佉陀羅山高四 萬二千由旬,縱廣亦為四萬二千由旬。在第七山調伏山外, 圍繞著此八重山(連須彌山計算,為八)的,為四天下,四天 下即四大洲,依次東邊為「弗于逮」,北面為「鬱單越」, 南面為「閻浮提」,西面為「俱耶尼」。須彌山、七重小山 、四天下,彼此之間,一一皆被大海所阻隔。在四天下之外 ,又「有八千天下圍繞其外,復有大海水周匝圍繞八千天下 。復有大金剛山,遶大海水。金剛山外,復有第二大金剛山 。」(註7)金剛山,有的經典也譯作「鐵圍山」。一千個像 上述所說的世界(即千個須彌山,千個七小山,千個四天下 及金剛山等),稱為一「小千世界」,千個小千世界,稱為 「中千世界」,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因為「 大千世界」它包涵三個千,所以也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上面所說的世界觀,在佛經中,諸家之說略有不同。此處所 用之譯名及說法,係採自《長阿含經》,且係由《長阿含經 》卷十八「閻浮提品」、卷十九「地獄品」、卷二十一「三 災品」、卷二十二「世本緣品」等諸卷綜理而來。又,吾人 所住的地方,為四大洲中的南「閻浮提洲」。當然,佛家的 世界說,與我們今日所了解者,相去甚遠。 103頁 佛家的世界說既如上述,那麼三界諸天又在何處呢﹖佛 經皆以為欲界六天的四天王天,係在須彌山的半山上,去地 面高約四萬二千由旬,分別住在東西南北四面,由四大天王 所管轄﹔東面提頭賴吒天王,西面毗樓博叉天王,南面毗樓 勒天王,北面為毗沙門天王。此為欲界第一天。 須彌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四天王天高四萬二千由旬,那 麼一由旬究竟有多高呢﹖「由旬」一詞唐代的譯經師或譯為 「踰繕那」﹔是古印度軍隊一日的行軍里數。諸家對一由旬 的說法,差異極大。有說一由旬為四十里,有的說三十里, 有的說十六里,也有說十四里、六十里、五十里的。今不細 述,僅舉唐代玄奘大師及釋普光二人所言者於下﹕ 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二﹕ 「夫數量之稱,謂踰繕那 (自注云﹕『舊曰由旬,又 曰踰闍那,又曰由延,皆囗略也。』)。 踰繕那者, 自古聖王一日軍行也。舊傳一踰那,四十里矣。印度 國俗乃三十里。聖教所載,惟十六里。窮微之數,分 一踰繕那為八拘盧舍、拘盧舍者,謂大牛鳴所極聞, 拘盧舍。分一拘盧舍為五百弓。分一弓為四肘。分一 肘為二十四指。分一指節為七宿麥。」 唐•釋普光《俱舍論記》卷十二「分別世品」﹕ 「若依此間計一踰繕那成里數者,謂一肘有一尺六寸 。四肘為一弓。一弓有六尺四寸。五百弓為一俱盧舍 。計五百弓有三千二百尺。八俱盧舍為一踰繕那。計 八俱盧舍有二萬五千六百尺。以五尺為一步。計有五 千一百二十步。以三百六十步為一里,計有一十四里 餘八十步,為一踰繕那。」 玄奘及普光二人所言的里數,是以唐代的丈尺為主。文 中談到了「肘」與「指」的問題。「一肘」是指「自肘本端 至中指末。」 (惠運《俱舍記》)﹔「一指」是指「橫大母指 而取其厚。」(智證《雜記》)。唐代的一里為三百六十步, 一步為五尺。因此一里為一千八百尺。而唐代的一尺,今據 日本奈良正倉院所藏唐尺看來﹔一唐尺,約為今日之三十公 分(註8)。那麼唐代一里約為今日五百四十公尺。如以普光 所言計,則一由旬為七六八○公尺(七•六八公裡)。但普光 係以十四里餘為一由旬,而佛經如西晉時譯之《大樓炭經》 及敦煌殘卷斯二七三四號《妙法蓮華經馬明菩薩品》,在談 及六欲天天人之身長時,亦以里計, 104頁 與其他經相反,則一由旬合四十里。今如以一由旬為四十里 計,則合為二一六○○公尺,為二一•六公里。四十里之說 在佛經中較常見。 關於一由旬,古代論師有說十四里,有說十六里、三十 里四十里等等的。今姑且以佛經曾見的數目----四十里做計 算,那麼四天王天去地面的高度,四萬二千由旬,約為九十 萬七千二百公里。如以普光之說計算,則四天王天去地面為 三十二萬二千六百六十公里。 四天王在須彌山半山腰,而忉利天則住在須彌山頂上。 須彌山頂為一平臺,縱廣與其高度相同,為八萬四千由旬, 因此欲界的第二天----忉利天,去地面為八萬四千由旬。忉 利天由帝釋及其三十二輔臣所管轄,因此也被稱為三十三天 ,或帝釋天。關於四天王天與帝釋天的高度,諸經爭議較少 ,燄摩天以上,則諸說不同。今以《長阿含經》為主,述之 如下﹕ 在忉利天一倍高度的地方(十六萬八千由旬),有燄摩天 。燄摩天已超出了須彌山一倍高,因此從燄摩天起,所有諸 天,都住在虛空中,諸天的宮殿園池皆為風輪所持而不墮。 過燄摩天一倍的高度,有兜率天。過兜率天一倍高度有化自 在天宮。再過一倍,有他化自在天宮。此為欲界六天的情形 。過他化自在天宮一倍,為色界的梵迦夷天宮。在他化自在 天宮和梵迦夷天宮中間,有魔天宮,魔天宮也屬於欲界天。 在色界方面,過梵迦夷宮一倍高度有光音天宮。過此一 倍,有遍淨天。再過此一倍高,有果實天。復過此一倍有無 想天宮。過無想天一倍,有無造天。再一倍,有無熱天。復 過一倍高度,有善見天宮。再經一倍高度,有大善見天。過 大善見一倍高,為色究竟天宮。色究竟天為色界最高之天。 過色究竟天宮,則為無色界之空處智天、識處智天、無 所有處智天,有想無想處智天。關於無色界四天所處的位置 ,《長阿含經》、《大樓炭經》等,都說在色界諸天之上, 但未詳列其高度。 以上為《長阿含經》對諸天所在位置之敘述。諸經大抵 在欲界天方面,差異不大。差別較多者為色界及無色界二者 。以色界天而言,今舉《長阿含經》及《立世阿毘曇論》等 ,來做比較。《長阿含經》將初禪、二禪、三禪及四禪的果 實天,各分為四天,共十六天﹔再加上四禪的無想天及淨居 五天,色界共有二十二天。但在談及其高度時,初禪至四禪 的果實,每禪僅各舉最高一 105頁 天做代表,於是變成了每一禪的高度相差一倍,而非每一天 的高度相差一倍。如梵迦夷(初禪)至光音天(二禪)相差一倍 高,光音至遍淨(三禪),遍淨至果實天(四禪),又各相差一 倍高。然後由果實天、無想天以上,至色究竟天止,才又恢 復每一層天相差一倍高。這是《長阿含經》對色界天的敘述 。但《立世阿毘曇論》的說法則不如此,它認為色界有四禪 ,每禪又分為三天,而各天間的差異即為一倍,如二禪有少 光、無量光、遍勝光(光音天)﹔少光去無量光為一倍高,無 量光去遍勝光又為一倍。從遍勝光至少淨(三禪)、少淨至無 量淨、無量淨至遍淨(三禪最高之天),又各各相去一倍高。 於是兩禪間的相差,已不僅僅是一倍高。此是兩者最大不同 處。 又,關於無色界四天,《長阿含經》等以為在色界天之 上。但《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六「釋論中分別世間品」則 說﹕「無色界,無處」,既無處所,則當亦不在色界天之上 。對於諸天之所在,今略錄數家之說,以見一斑﹕ 西晉•法立、法炬譯《大樓炭經》卷一「閻浮利品」﹕ 「比丘﹗須彌山王入大海水,深八萬四千由旬。高亦 八萬四千由旬。 下狹上稍稍廣,上正平。 種種合四 (含生)類在上止。悉滿,無空缺處。諸大尊神亦在上 止。諸尊復尊大神。悉在上居止。忉利天宮在須彌山 上。過忉利天,上有焰天。過炎(焰)天,有兜率天。 上過兜率天,有尼摩羅天。過尼摩羅天,上有波羅尼 蜜和耶越致天。(過是,上有魔天)……過魔天,上有 梵迦夷天。過梵迦夷天,上有阿衛貨天。過是,上有 首皮斤天。過是,有比呼破天。過是已,有無人想天 。過是已,有阿和天。過是已,有答和天。過是已, 有名須達稱天。過是已,有須陀尸天。過是已,有阿 迦尼吒天。過是已,有天名阿竭禪天。過是已,有天 名識知。過是已,有天名阿因。過是已,有天名無有 思想亦不無想。」 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長阿含經》卷十八「世紀經閻 浮提洲品」﹕ 「須彌山王入海水中,八萬四千由旬﹔出海水上,高 八萬四千由旬。下根連地,多固地分。其山直上,無 有阿曲,生種種樹,樹出眾香,香遍山林……其四出 埵,高四萬二千由旬,四天大王所居宮殿,有七重寶 城,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寶鈴七重,乃 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須彌山頂,有三十 三天宮。寶城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 , 106頁 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過三十三天由旬 一倍,有燄摩天宮。過燄摩天宮由旬一倍,有兜率天 宮。過兜率天宮由旬一倍,有化自在天宮。過化自在 天宮由旬一倍,有他化自在天宮。過他化自在天宮由 旬一倍,有梵迦夷天宮,於他化自在天、梵迦夷天中 間,有魔天宮。縱廣六千由旬,宮牆七重,欄楯七重 ,羅網七重,行樹七重,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 復如是。過梵迦夷天宮由旬一倍,有光音天宮。過光 音天由旬一倍,有遍淨天宮。過遍淨天由旬一倍,有 果實天宮。過果實天由旬一倍,有無想天宮。過無想 天由旬一倍,有無造天宮。過無造天由旬一倍,有無 熱天宮。過無熱天由旬一倍,有善見天宮。過善見天 由旬一倍,有大善見天宮。過大善見天由旬一倍,有 色究竟天宮。過色究竟天上,有空處智天、識處智天 、無所有處智天、有想無想處智天。」 陳•真諦《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云何品」﹕ 「從剡浮提向上四萬由旬,是四大天王天。從剡浮提 向上八萬由旬,是三十三天住處。從剡浮提向上十六 萬由旬,是夜摩天住處。從剡浮提向上三億二萬由旬 ,是兜率陀天住處。從剡浮提向上六億四萬由旬,是 化樂天住處。從剡浮提向上十二億八萬由旬,是他化 自在天住處……從梵處至少光天,復倍於前。從少光 天至無量光天,復遠一倍。從無量光天至遍勝光天, 復遠一倍。從遍勝光天至少淨天,復遠一倍。從少淨 天至無量淨天,復遠一倍。從無量淨天至遍淨天,復 遠一倍。從遍淨天至無雲天,復遠一倍。從無雲天至 生福天,復遠一倍。從生福天至廣果天,復遠一倍。 從廣果天至無想天,復遠一倍。從無想天至善現天, 又遠一倍。從善現天至善見天,復遠一倍。從善見天 至不煩天,又遠一倍。從不煩天至不燒天,又遠一倍 。從不燒天至阿迦尼吒天,復遠一倍。」 佛家三界諸天的高度,大抵說來,他們之間的相差,是 以一倍為單位來計算的。但諸經所說,彼此間仍有大差距在 。如上述所言,真諦譯的《立世阿毘曇論》,在色、欲兩界 上,每一層天的高度,均相差為一倍。《長阿含經》除欲界 六天係每一層天高度相差一倍外,在色界天上,則以為每禪 相差一倍高,而非每一層差一倍。再者,對於無色界,多數 的經以為在色界天之上,但世親、眾賢等論師,則以為無色 界無方所、住處。 107頁 綜歸之,佛教所言的三界諸天,欲界前兩天 (四天王天 、忉利天) 在須彌山上,一在山腰,一在山頂。其餘欲界四 天及色界、無色界諸天。都處在虛空中,由風輪所持而不下 墮。以高度言之,欲、色界每一層天,各相差為一倍高。且 色界諸天在欲界諸天之上,無色界諸天又在色界天之上。易 言之,境界逾高者,所住之處,去地面逾遠。而三界諸天離 地面的距離,則又可以由唐人所載的計算方式,約略的窺測 出來。 雖然佛家所說「天堂」的位置,以今日科學來說,是查 無實證的,但它對國人的影響卻又是深遠的。「三十三天」 、「兜率天」已成為大家所耳熟能詳的名詞了。 肆、三界諸天之身長、壽命及生活情形 佛教常將世間劃分為有情(眾生)世間與器世間兩者。有 情世間,是指有生命情感之眾生而言。器世間,則是指有情 眾生所依賴以生活的物質世界,如山河大地、宮觀園池、衣 服珍寶等等而言。對三界諸天,我們也可以分有情與器世間 兩方面來探討它。而在諸天的生活上,一般佛經對四天王天 、忉利天的敘述較詳細,對其餘諸天則語多缺略。今為敘述 方便起見,擬再析分為數項,用來探討由有情(天人)與器世 間(宮殿器物)等所構成的天人生活。 一、城郭苑囿與諸天統治之王 欲界的前兩天為四天王天與忉利天。《長阿含經》卷十 八「閻浮提洲品」提到這兩「天」的宮殿園池等情形時說﹕ 「 (須彌山) 其四出埵,高四萬二千由旬,四天大王所居宮 殿,有七重寶城,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寶鈴七 重,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須彌山頂,有三 十三天宮,寶城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重,乃 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印度人好用「七」,佛 經中常用「七」來形容宮殿、園池、寶物、城郭等等。這與 中國人好用「三」或「三」的倍數來做為形容,是不相同的 。 108頁 四天王天的統治者及其所居之城,據《長阿含經》所言 ,東面為提頭賴吒天王所管轄,所居城名為「賢上」﹔城縱 廣六千由旬,城中天王的宮殿,縱廣四十由旬。南面為毗樓 勒天王所管轄,城名「善見」。西面為毗樓博叉天王,城名 「周羅善見」。北面毗沙門天王的城郭則有三座,一名「 可 畏」,二名「天敬」,三名「眾歸」。南、西二天王的城, 及北面天王的三座城,跟東面天王相同,都是縱廣六千由旬 ,城中王宮也是縱廣四十由旬。這些城郭、宮殿,都是由七 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及以七寶校飾而成。有階道相 通,彼此能相往來,也有階道通往眾歸城北的「延頭園」及 「鄰尼池」。園池中有青、黃、赤、白等四色蓮華。今錄 《 長阿含經》卷二十「四天王品」之文於下﹕ 「佛告比丘﹕須彌山王東千由旬,提頭賴吒天王城, 名賢上,縱廣六千由旬。其城千重,七重欄楯,七重 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 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須彌山南千由旬,有毗樓勒 天王城,名善見,縱廣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 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 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須彌山西千由旬, 有毗樓博叉天王城,名周羅善見,縱廣六千由旬,其 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 ,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須 彌山北千由旬,有毗沙門天王,王有三城,一名可畏 ,二名天敬,三名眾歸。各各縱廣六千由旬,其城千 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 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眾歸城 北有園林,名伽毗延頭。縱廣四十由旬,圍牆七重, 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 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園城中間有 池,名那鄰尼,縱廣四十由旬。其水清澄,無有垢穢 ,以七寶塹廁砌其邊,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 樹,周匝校飾,七寶所成,中生蓮華,青黃赤白,雜 色光照半由旬,其香芬熏聞半由旬。又其華根,大如 車榖,其汁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乃至無數眾 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除日月宮殿,諸四天王宮殿 ,縱廣四十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 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 而鳴,亦復如是。」 四天王及其所治城池,略如上述,今表列於下﹕ 四天王天﹕ 109頁 東﹕王名提頭賴吒天王,城名賢上。 南﹕王名毗樓勒天王,城名善見。 西﹕王名毗樓博叉天王,城名周羅善見。 北﹕王名毗沙門天王﹔有三城﹕一名可畏,二名 天敬,三名眾歸。 四天王天中的四大天王,雖各統治一方,但依《長阿含 經》所言者看來,則北方毗沙門天王的職權似在其他三王之 上。因而毗沙門天王的城郭有三座,四天王所共有的園池也 在眾歸城北。 以上是《長阿含經》對四天王天城宮池園及王者之描述 。 又,佛經中對諸天城牆、宮殿的高度,及園池之所在等 ,異說頗多。為免過於苛細,僅以忉利天為例,來說明各家 之異同。 一般經論都以為忉利天是由帝釋(釋提桓因)及其三十二 輔臣所管轄,所以也稱為三十三天。它位在須彌山頂上。但 對於它的城郭、宮室及園池等描述,則《大樓炭經》、《長 阿含經》、《阿毘達磨俱舍釋論》、《正法念處經》等,所 說皆有差異。 《大樓炭經》說忉利天的面積共有三百二十萬里 (八萬 由旬,註九), 王城名「須陀延」,長、寬各二百四十萬里 (六萬由旬),城壁高二千四百里(六十由旬),廣千二百里。 城門高二千四百,廣千二百里(三十由旬)。城牆每隔二萬里 (五百由旬)即設有一門。各各門常有五百鬼神,守護天門。 「門上有曲箱蓋樓觀交露,下有園觀浴池,有種種樹,樹有 種種葉華實,出種種香,種種飛鳥相和而鳴。」,而須陀延 城,整座城有七重城壁,七重欄楯、七重交露(羅網)、七重 行樹,周匝圍繞,並以金、銀、琉璃、水精、赤真珠、車渠 、馬瑙等七寶做成。在須陀延城中,有龍王宮及天帝參議殿 。「天帝參議殿舍,廣長各二萬里,高四千里,以七寶作, 七重欄楯,七重交露,七重行樹,周匝圍繞二萬里。殿舍上 有曲箱蓋交露樓觀。以水精、琉璃為蓋,黃金為地。殿舍中 柱圍四百八十里,門高四千里,以七寶作之,中有天帝釋座 ,廣長各四十里,皆以七寶作,座甚柔軟。兩邊各十六座。 殿舍北有天帝釋後宮,廣長四萬里……」(卷四忉利天品) 。 又,在帝釋宮殿東,有廣長各四萬里的「粗堅」園觀,中有 華樹飛鳥,樹之花實,「劈者出種種衣被瓔珞」。南邊有「 樂畫」園觀,帝釋宮東(北)有「憒亂」園觀,西有「歌舞」 園觀,其 110頁 面積及華樹飛鳥等物,與東面之「粗堅」園相似。在「憒亂 」、「樂畫」園觀中,有浴池名「難陀」,中生青、紅、白 、黃四種蓮華。在「『歌舞』、『憒亂』園觀中,有大樹名 畫過度,莖圍二百八十里,高四千里,枝葉引布二千萬里。 」 以上是《大樓炭經》卷四所描述的忉利天。《長阿含經 》所言與《大樓炭經》相似,但所言的高度,則常有差異。 《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說「三十三天城,縱廣 八萬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 匝校飾,以七寶成。城高百由旬,上廣六十由旬,城門高六 十由旬。廣三十由旬。相去五百由旬。有一門,有五百鬼神 守衛,衛護三十三天。」,其大城內復有小城。 文中,《長阿含經》說三十三天城城高「百由旬」,但 《大樓炭經》則說城壁高「二千四百里(六十由旬)」,相差 幾一倍。這種差異情況,在陳•真諦所譯的《阿毘達磨俱舍 論》卷八「中分別世品」亦曾有論及﹕ 「三十三天住須彌婁頂。偈曰﹕『三十三住頂,縱廣 二十千(二萬)。』釋曰﹕於須彌婁山上,帝釋及三十 三天住此最勝處。此處縱橫云何﹖有餘師說『一一邊 各八萬由旬,如下際。此名最勝處。』有餘師說﹕『 於須彌婁頂中央,一一邊各二萬由旬,周圍八萬由旬 ,為最勝處,三十三天於其中住。」 由真諦譯文中所引「餘師說」,頗可看出對三十三天所 在及土地大小的說法,異說頗多。又,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眾 賢造《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三十一「辯緣起品」云﹕ 「頌曰﹕『妙高頂 (須彌山頂) 八萬,三十三天居。 四角有四峰,金剛手所住。 中宮名善見,周萬踰繕 那(由旬),高一半金城。雜飾地柔軟,中有殊勝殿, 周千踰繕那。外四苑莊嚴,「眾車」、「粗」、「 雜」、「喜」。妙地居四方,相去各二十,東北圓 生樹,西南善法堂。』 論曰﹕三十三天住迷盧(須彌)頂。其頂四面,各二十 千,若據周圍,數成八萬。有餘飾說,面各八十千, 與下際四邊,其量無別。山頂四角,各有一峰,其高 廣量,各有五百,有藥叉神,名金剛手,於中止住, 守護諸天。於山頂中,有宮名善見,面二千半,周萬 踰繕那。金城量高一踰繕那半。其地平坦,亦真金所 成,俱用百一雜寶嚴飾。地觸柔軟,如囗羅綿,於踐 111頁 躡時,隨足高下。是天帝釋所都大城,城有千門,嚴 飾壯麗。門有五百青衣藥叉,勇健端嚴,踰繕那量。 各嚴鎧仗,防守城門。於其城中,有殊勝殿,種種妙 寶,具足莊嚴,蔽餘天宮。故名殊勝。而二百五十, 周千踰繕那,是謂城中諸可愛事。城外四面四苑莊嚴 ,是彼諸天共遊戲處﹕一、眾車苑﹔謂此苑中,隨天 福力,種種車現。二、粗惡苑﹔天欲戰時,隨其所須 ,甲仗等現。三、雜林苑﹔諸天入中,所玩皆同,俱 生勝喜。四、喜林苑﹔極妙欲塵,雜類俱臻,歷觀無 厭。如是四苑,形皆囗方。一一周千踰繕那量。居中 各有一如意池,面各五十踰繕那量,八功德水彌滿其 中。隨欲妙華寶舟好鳥,一一奇麗,種種莊嚴,四苑 四邊,有四妙地,中間各去苑二十踰繕那。地一一邊 量皆二百,是諸天眾,勝遊戲所,諸天於彼囗勝歡娛 。城外東北,有圓生樹,是三十三天受欲樂勝所。盤 根深廣五踰繕那。聳幹上升,枝條傍布,高廣量等百 踰繕那。挺葉開花,妙香芬馥,順風熏滿百踰繕那。 ……城外西南角,有大善法堂,三十三天,時集詳辨 ,制伏阿素洛(阿修羅)等。」 眾賢與世親同時,所造的《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對忉利 天所作的描述,極為簡明有系統。文中說須彌山頂中央有善 見宮(城),內有殊勝殿。城外有四苑,東北有樹,西南有善 法堂。但所說城的高度及園樹、法堂方位等,卻與《大樓炭 經》、《長阿含經》等說,均有差異。 此外,《正法念處經》卷二十五「觀天品」,則以為所 謂的三十三天。乃指該天所住的場所有三十三處。文云﹕ 「何等三十三﹕一者名曰住善法堂天。二者名住峰天 。三者名住山頂天。四者名善見城天。五者名缽私地 天。六者名住俱吒天。七者名雜殿天。八者名住歡喜 園天。九者名光明天。十者中波利耶多樹園天。十一 者名險岸天。十二者,名住雜險岸天。十三者,名住 摩尼藏天。十四者,名旋行地天。十五者,名金殿天 。十六者,名鬘影處天。十七者,名住柔軟地天。十 八者,名雜莊嚴天。十九者,名如意地天。二十者, 名微細行天。二十一者,名歌音喜樂天。二十二者, 名威德輪天。二十三者,名月行天。二十四者,名閻 摩娑羅天。二十五者,名速行天。二十六者,名影照 天 。二十七者,名智慧行天。二十八者,名眾分天。 二十九者,名住輪天。三十者,名上行天。三十一者 ,名威德顏天。三十二者,名威德焰輪天。三十三者 ,名清淨天。如是三十三天。」 112頁 《正法念處經》以為三十三天,乃是分住於三十三處, 因而得名,當是望文而生義。 大體說來,忉利天為釋提桓因所統轄,城名善見,城中 有宮,有議事之善法堂 (眾賢以為善法堂在城外,《大樓炭 經》以為議事之殿堂,即帝宮所在。), 城外四面有四苑及 浴池與大樹。 以上是眾經所言之忉利天,而其差異卻又如此大。 再者,諸經對四天王天、忉利天所言極詳,但對忉利天 以上諸天,則又極為簡略。諸經都說自此以上諸天,宮殿、 城郭,都是被風輪所持,在處空中。其王者之名及城名,今 不再細論,僅依《經律異相》卷一「三界諸天」所言者,列 述於下﹕ 欲界﹕ 四天王天﹕如上述。 忉利天﹕如上述。 炎摩天﹕王名善時。(《大智度論》作「妙善」) 兜率天﹕王名善喜。 化樂天﹕王名善化。 他化自在天﹕王名自在。 色界﹕(四禪,每禪一王) 大梵天﹕天王名曰尸棄﹔顏如童子,擎雞持鈴,捉赤幡 ,騎孔雀。 光音天﹕王名樂光。 遍淨天﹕王史淨智﹔四臂,捉具(貝)持輪,御金翅鳥。 嚴飾果實天﹕王名法華光。 《經律異相》將色界分為四禪(一禪分四天),每禪有一 天王管轄。並說﹕初禪通稱梵天,二禪通稱光音。三禪通稱 遍淨, 113頁 四禪通名果實。以上是色界諸王情形。但也有異說,如《經 律異相》卷一「摩醯首羅」下注引《樓炭經》說﹕「光音天 以上無有王。」,至於無色界四天,則因為他們是無身形, 也無宮殿珍寶等,因此也無王者。 以上是欲、色二界諸天,王者之名。又,在色、欲二界 天的城郭、園池、林樹、珍寶等方面上,大抵六欲天的結構 、景觀較相近。如四天王天,水中、陸上,有青、紅、黃、 白四色蓮華,其他五欲天也是如此(註10)。四王天有金、銀 、玻梨、琉璃、呵利多等五種寶樹,其他五欲天也有。但對 於色界諸天的描述,則諸家差別較大。《經律異相》引諸經 說色界諸天天宮都是純黃金造,而《立世阿毘曇論》則說色 界諸天殿堂為純白色。又,有的說色界天有華(花)、樹,但 也有說色界天無華、樹的。今舉《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云 何品」之說,以見一斑﹕ 「剡浮提中有五種樹﹕金樹、銀樹、玻梨柯樹、琉璃 樹、呵利多樹。……四天王天亦有五樓寶樹,並如上 說﹔一切欲界諸天有五種樹,亦復如是。色界天中, 並悉無樹。剡浮提中有五種華,金、銀、玻梨、呵多 利……四天王天並有五種花。一切欲界亦復如是。色 界都無。……四天王天有五種殿堂,金、銀、琉璃, 玻梨、柯呵利多。一切欲界諸天亦復如是。色界諸天 有諸殿堂,皆白色寶。」 對於諸天的宮殿、園池,諸家異說雖多,但不外為金銀 等七寶所飾所造。並且一層天比一層天更莊嚴、更光明。《 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曾對各層天之宮殿、衣飾等 勝境,一一做比較﹕ 「諸比丘﹗螢火之明,不如燈燭。燈燭之明,不如炬 火。炬火之明,不如囗火。囗火之明,不如四天王宮 殿、城郭、瓔珞、衣服、身色光明。四天王宮殿城郭 瓔珞衣服身色光明,不如三十三天光明。三十三天光 明,不如燄摩天光明。燄摩天光明,不如兜率天光明 。兜率天光明,不如化自在天光明。化自在天光明, ,不如他化自在天光明。他化自在天光明,不如梵迦 夷天宮殿衣服身色光明。梵迦夷天宮殿衣服身色光明 ,不如光音天光明。光音天光明,不如遍淨天光明。 遍淨天光明,不如果實天光明。果實天光明,不如無 想天光明。無想天光明,不如無造天光明。無造天光 明,不如無熱天光明。無熱天光明,不如善見天光明 。善見天光明,不如大善見天光明。大善見天光明, 不如色究竟天光明。色究竟天光明,不如地自在天光 明。地 114頁 自在天光明,不如佛光明。」 二、、諸天身長、衣長與壽命 欲、色二天,因有身形,所以有身長及衣長的問題。然 而諸經的說法,也不盡相同。舉例來說﹕《大樓炭經》說四 天王天的身長為二十里(半由旬),衣寬四十里(一由旬),長 二十里。自此以上至欲界第六天,身長、衣長均各為前者的 一倍。至於色界天,則僅說「所著衣應其身」,未提及身長 與衣長。《長阿含經》在身長上,與《大樓炭經》相同,但 在衣長上,則長與廣(寬)正好與之相反。以四天王天而言, 《長阿含經》則說其衣長一由旬,廣半由旬。 較二經晚傳入中國,而為真諦所譯的《阿毘達磨俱舍釋 論》與《立世阿毘曇論》,所說亦與前二經相異,且二論間 ,差異亦大。《阿毘達磨俱舍釋論》說四天王天的身長為四 分之一俱盧舍(八俱盧舍為一由旬),忉利天為四分之二,夜 摩天為四分之三,兜率天為一俱盧舍,化樂天為一又四分之 一,他化自在天身長為一俱盧舍半。色界最低層的梵眾天, 身長半由旬。由梵眾天至少光天,每隔一「天」,身長相差 半由旬。少光天以上,除無雲天是前者一倍再減去三由旬外 ,其餘均相差一倍。至色究竟天而身長達一萬六千由旬。 《立世阿毘曇論》則說四天王天身長一伽浮地 (四分之 一由旬),衣長四十肘 (一肘為一尺六寸),廣二十肘。忉利 天身長半由旬,衣長八十肘,廣四十肘。夜摩天身長一由旬 ,衣長百六十肘,廣八十肘。兜率陀天身長二由旬,衣長三 百二十肘,廣百六十肘。化樂天長四由旬,他化自在天長八 由旬,一切色界至阿迦尼吒(色究竟天),並長十二由旬。「 化樂天乃至他化自在,所著衣服,隨心小大,輕重亦爾。」 諸說對天人的身長、衣長甚至天衣重量等,差別頗大。 同一四王天,有說身長半由旬,有說四分之一由旬,有說八 分之一由旬者。光是四天王天的身長已夠巨大的了,更有說 色究竟天人身長一萬六千由旬的,如此身相,真是難以想像 。今以異說多,難以具述,僅舉數家說於下﹕ 115頁 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 」﹕ 「四天王,身長半由旬,衣長一由旬,廣半由旬,衣 重半兩。忉利天,身長一由旬,衣長二由旬,廣一由 旬,衣重六銖。燄摩天,身長二由旬,衣長四由旬, 廣二旬,衣重三銖。兜率天身長四由旬,衣長八由旬 ,廣四由旬,衣重一銖半。化自在天,身長八由旬, 衣長十六由旬,廣八由旬,衣重一銖。他化自在天, 身長十六由旬,衣長三十二由旬,廣十六由旬,衣重 半銖。自上諸天,各隨其身而著衣服。」 姚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三十四﹕ 「四天王衣重二兩。忉利天衣重一兩。夜摩天衣重十 八銖。兜率陀天衣重十二銖。化樂天衣重六銖。他化 自在天衣重三銖。色界天衣,無重相。欲界天衣從樹 邊生,無縷無織,譬如薄冰,光曜明淨,有種種色。 色界天衣,純金色光明,不可稱知。」 陳•真諦譯《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九「中分別世品」﹕ 「四大王天身長一俱盧舍四分之一,三十三天身長四 分之二,夜摩天身長四分之三,兜帥多天身長四分, 化樂天身長五分(一又四分之一俱盧舍),他化自在天 身長一俱盧舍半。……梵眾天身長半由旬……梵先行 天身長一由旬,大梵天身長一由旬半,少光天身長二 由旬……無量光天身長四由旬,遍光天身長八由旬。 如此倍增由旬,乃至遍淨天身長六十四由旬。從此後 福生等天更倍增,乃至阿迦尼師吒天身長十六千 (一 萬六千) 由旬。」 陳•真諦譯《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云何品」﹕ 「四天王天(身長)一伽浮地,是一由旬四分之一。四 天王身長二伽浮地。忉利諸天長半由旬。帝釋身者, 長三伽浮地。夜摩諸天長一由旬。兜率陀天長二由旬 。化樂諸天長四由旬。他化自在天長八由旬。一切色 界至阿迦尼吒,並長十二由旬。」「四天王天(衣)長 四十肘,廣二十肘,重半波羅。忉利諸天亦著囗波衣 ,長八十肘,廣四十肘,重一波羅四分之一。夜摩天 著囗波衣,長百六十肘,廣八十肘,重一波羅八分之 一。兜率陀天著囗波衣,長三百二十肘,廣百六十肘 ,重一波羅十六分之一。化樂天乃至他化自在,所著 衣服,隨心小大,輕重亦爾。」 116頁 「色界諸天不著衣服,如著不異。」 以上為諸天之身量、衣長及衣重等,諸經有說色界天隨 其身而著衣,有說色界天不著衣服者。大抵說來,則色界天 衣無重量。欲界天衣從樹生,不假織裁,形如薄冰。今以異 說多,不及詳究,僅舉犖犖大者如上。 又,關於諸天天人的壽命,六欲天是以「天壽」算,天 壽與人壽有別。色、無色二界天之壽命,則以「劫」算。《 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說﹕「四天王壽,天五百歲 ,少出多減(註11)。忉利天壽,天千歲,少出多減。燄摩天 壽,天二千歲,少出多減。兜率天壽,天四千歲,少出多減 。化自在天壽,天八千歲,少出多減。他化自在天壽,天萬 六千歲,少出多減。梵迦夷天,壽命一劫,或有減者(註12) 。光音天,壽命二劫,或有減者。遍淨天,壽命三劫,或有 減者。果實天壽命四劫,或有減者。無想天,壽命五百劫, 或有減者。無造天,壽命千劫,或有減者。無熱天,壽命二 千劫,或有減者。善見天,壽命三千劫,或有減者。大善見 天,壽命四千劫,或有減者。善見天,壽命三千劫,或有減 者。大善見天,壽命四千劫,或有減者。色究竟天,壽命五 千劫,或有減者。空處天,壽命萬劫,或有減者。識處天, 壽命二萬一千劫,或有減者。不用處天,天命四萬二千劫, 或有減者。有想無想天,壽命八萬四千劫,或有減者。」這 是《長阿含經》對諸天壽命的說法。大抵每一「天」間壽命 的差距是前者的一倍。 《大樓炭經》之說,在欲界與無色界諸天上,與《長阿 含經》相同。但在色界「無想天」以上之說,則差異較大。 又,《經律異相》卷一「三界諸天」所引《三乘名數經》及 敦煌殘卷斯二七三四《妙法蓮華經馬明菩薩品》,所言諸天 壽命亦與前兩者相異,今不具述。再者,世親所造,真諦所 譯《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九「中分別世間品」云﹕ 「今當說天壽,若先安立日夜,方得計諸天壽。天日 夜云何﹖偈曰﹕『人中五十年,彼天一日夜,欲下天 。』釋曰﹕『人中五十年,於欲界最下天,謂四大王 天,是一日一夜。』偈曰﹕『以此彼壽五百年。』釋 曰﹕『以此三十日夜立為一月,以十二月立為一年。 以此五百年為彼天壽量。』偈曰﹕『向上後倍增。』 釋曰﹕『上地諸天倍增為日夜。以此日夜計彼壽量, 彼壽云何。人中一百年,是三十三天一日一夜。以此 日夜一千年,為彼天壽量,應知夜摩天等次第如此。 人中二百、四百、八 117頁 百、十六百為彼一日一夜。以此日夜二千、四千、八 千、十六千天年次第,為上天壽量。」 又云﹕ 「偈曰﹕『色界無日月,由劫判彼壽。劫數如身量。 』釋曰﹕『於色界中,若有諸天身量半由旬,壽量則 半劫。若身量一由旬,壽量則一劫。如此,彼身隨由 旬數,彼壽量劫數皆隨身量。乃至阿迦尼師吒天,以 十六千大劫為壽量。』偈曰﹕『無色二十千劫,後二 二增。』釋曰﹕『於空無邊入,壽量二十千劫 (二萬 劫)。識無邊入,更增二十千劫 (共四萬劫)。無所有 入,更增二十千劫(共計壽六萬劫)。有頂更增二十千 劫(共計八萬劫。)」 世親所談三界諸天的壽命,除欲界與《長阿含經》相同 外,色界、無色界均與之相異。色界天以「劫」為單位,壽 命數目與他身高的數目相同。而無色界空無邊天則為兩萬劫 ,與《長阿含經》的一萬劫相異。但諸經未談到天壽的計算 方式,世親《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則談到了。天壽與人間的 年壽是不同的。今依世親所說的方法,計算欲界六天的壽命 如下﹕ 1. 四天王天﹕人間五十年為四天王天一日夜。一年以 三百六十日計。五十乘三百六十所得數目為天壽一年。四天 王天壽命為天壽五百年,合人間為九十萬年。 50年×360×500=900000年 2. 忉利天﹕人間一百年為忉利天一日夜。忉利天壽命 為天壽一千,合人間為三千六百萬年。 100年×360×1000=36000000年 3. 夜摩天﹕夜摩天一日為人間二百年。夜摩天人壽命 為天壽二千年,計為人間一億四千四百四十萬年。 200年×360×2000=144000000年 4. 兜率天﹕兜率天一日為人間四百年,此天中人,壽 命為四千歲,計合人間年數為五億七千六百萬年。 400年×360×4000=576000000年 5. 化樂天﹕化樂天一日為人間八百年,天壽為八千歲 。計合人間歲數為﹕ 118頁 800年×360×8000=2304000000年 6. 他化自在天﹕此天一日為人間一千六百年。此天壽一 萬六千年,合人間歲數為﹕ 1600年×360×16000=9216000000年 以上為欲界六天之壽命,而其年歲已如此的久長,色界 、無色界天更長於此。此二界天是以「劫」為計算單位的。 劫是極久遠而難以估計的時間。通常「劫」分為三種﹕「中 劫」、「成壞劫」、「大劫」。「中劫」指人壽的平均壽命 由極短至極長所須的時間(註13)。「成壞劫」是指整個世界 的成、住、壞、空四者所須經歷的時間,共有四劫。此四劫 每劫各為二十中劫。合成劫、住劫、壞劫、空劫四劫,而為 一大劫。一大劫共八十中劫。唐•釋普光《俱舍論記》卷十 二「分別世品」云﹕ 「故《婆沙》一百三十五云﹕『劫有三種。一、中間 劫。二、成壞劫。三、大劫。中間劫復有三種﹕一、 減劫。二、增劫。三、增減劫。減者,從人壽無量歲 減至十歲。增者,從人壽十歲增至八萬歲。增減者, 從人壽十歲,增至八萬歲。復從八萬歲減至十歲。此 中一減、一增、十八增減,有二十中間劫。經二十中 劫,世間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此合名成劫。經二十 中劫,世間壞﹔二十中劫壞已空﹔此合名壞劫。總八 十中劫,合名大劫。」 世親等人以為色界、無色界二界天的壽命,雖同以「劫 」做單位,但卻有分別,少光天以前之「劫」是成壞劫,一 劫有四十中劫。少光天以後之劫為大劫,一劫共八十中劫。 這種區分,實過於苛細。 天身、天壽既如上述,底下來探討諸天天人之生活。 三、諸天天人之生活情形 1. 晝夜的區分 世親及眾賢等有所造的《阿毘達磨俱舍釋論》 (陳•真 諦譯)、《阿毘達磨順正理論、顯宗論》 (唐•玄奘譯)等, 都以為日、月在乾陀羅山之上空(或譯持雙山,為圍繞須彌 山之七小山之一)。距離地面的高度為四萬二千由旬,被風 輪所持,運轉於 119頁 空中。日、月的高度為須彌山的一半,跟四天王天同高。因 此自此以上諸天,便無日、月可言。既無日月,那麼諸天以 何物來辨明晝夜,借何光明來辨認物、我呢﹖世親所造,真 諦所譯的《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九「中分別世間品」云﹕ 「『從由乾陀羅,向上無日月。諸天云何安立日夜﹖ 用光明事,云何得成﹖』『由花開花合,謂俱牟頭花 、波頭摩花等。諸鳥有鳴不鳴。睡有來去。以此等事 判日夜。用光明事者,身自然光,不須外光。』」 眾賢造,唐•玄奘譯《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三十一「辯緣 起品」﹕ 「『持雙以上,日月並無,晝夜、光明,依何而有。 』『依花開合,鳥鳴不鳴,寤寐不同﹔立有晝夜。外 光明事,依內身成。」 四王天以上,因為沒有日夜,所以他們是由天上的俱牟 頭花、波頭摩花等的開合,鳥的鳴不鳴、天人的睡與覺來做 判斷,花開、鳥鳴、人醒即是晝,反之花合、鳥不鳴、人已 入睡,即是夜。此中的晝夜不分,當然是指欲、色二界諸天 而言。無色界已無物質,即無此事。又,色、欲二界無日月 而猶能見物,則是因為諸天天人身上會自己發出光芒,此中 身與衣之光,甚且遠勝日月之光。更有的不僅身衣發光芒, 連說話時口中都會發出無邊淨光(註14)。甚至宮殿、城郭、 瓔珞等,也都會發光﹔且一層天比一層天光明,所以《長阿 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說﹕「囗火之明,不如四天王宮 殿城郭瓔珞衣服身色光明。四天王宮殿城郭瓔珞衣服身色光 明,不如三十三天光明。……」﹔《大樓炭經》卷四「忉利 天品」也說﹕「此人間螢火之明,不如燈火之明。燈火之明 ,不如炬火之明。炬火之明,不如大火之明。大火之明,不 如星之明。星之明,不如月之明。月之明,不如日之明。日 之明不如四天王宮之明。四天王宮之明,不如忉利天宮之明 。忉利天宮之明,不如天帝釋宮之明,如是展轉不相如。」 ﹔這些天人的身、衣、宮殿、器物等光明,既遠勝日、月, 因此不管晝與夜都是光明照耀,並沒有黑暗的時候。因此也 就只有借助於花的開合、鳥的鳴不鳴、人的睡與醒來劃分晝 夜了。 2.飲食男女 《大樓炭經》卷四「忉利天品」及《長阿含經》卷二十 「忉利天品」,都說諸天天人之身色有七種﹕「此間人有七 種色﹕有 120頁 赤色者,有金色者,有青色者,有黃色者,有紫色者,有白 色者,有黑色者,是為七種色。」(《大樓炭經》卷四),並 且能隨心意而任意變換身色髮色。髮長八尺,與身同色,身 青則髮青,身赤則髮赤(同上)。但《立世阿毘曇論》卷六「 云何品」則說一切欲界天只有紺、赤、黃、白四種色,並且 出生時,看到那種顏色的花,身便成為那種色。至於色界諸 天則無男女相,形相唯有一種。文中並談到了諸天的種種裝 飾。今錄其說於下﹕ 「剡浮提眾生,身色種種不同……四天王天有四種﹕ 有紺、有赤、有黃、有白﹔一切欲界諸天,色皆亦如 是。云何諸天色有四種。初受生時,若見紺華,身則 紺色。餘色亦爾。」 又云﹕ 「剡浮提人衣服、莊飾,種種不同﹕或有長髮分為兩 髻﹔或有剃落髮鬚﹔或有頂留一髻,餘髮皆除,名周 羅髻﹔或有拔除髮鬚﹔或有剪髮剪鬚﹔或有編髮﹔或 有被髮﹔或有剪前被後令圓﹔或有裸形﹔或著衣服, 覆上露下﹔或露上覆下﹔或上下俱覆﹔或止障前後。 ……四天王天莊飾種種不同﹔或有長髮分作兩髻﹔或 有剃落髮鬚﹔或頂留一髻,餘髮皆除,名周羅髻﹔或 拔除鬚髮﹔或有剪髮剪鬚﹔或有編髮﹔或有被髮﹔或 剪前被後令圓﹔或有裸形﹔或著衣服﹔或覆上露下﹔ 或覆下露上﹔或上下俱覆﹔或止障前後。欲界諸天莊 飾亦復如是。色界諸天不著衣服,如著不異﹔頭雖無 髻,如似天冠,過男女相,形唯一種。」 以上為色、欲二界天人之身相形貌與種種裝飾。以《立 世阿毘曇論》所言看來,六欲天的髮型、裝飾,與人世不異 。至於色界天人,或云身白銀色,衣金色(註15)﹔或云不著 衣服。 諸天形相既明,底下再來探討男女之事。一般佛經都以 為色界天已無男女相,既無男女相,因此色界及無色界諸天 ,便無淫欲之事。至於欲界,此中六天,男女之事也是各有 不同。如以我們所住的閻浮提洲來說,我們有婚姻之事,男 女媾合是身身相觸以成陰陽。但關於六欲天,《大樓炭經》 說阿須倫以上,「無有婚姻之事」。而《長阿含經》則說六 欲天皆有「男女婚姻,男娶女嫁」。對淫欲之事,諸說也有 不同。大抵說來,六欲天中的四天王天、忉利天,與人間相 同,皆有「男女根以相和合」。此外 121頁 ,夜摩天只要男女以身相抱,便成陰陽之事。兜率天人,男 女相牽手便成陰陽。化樂天天人更進一層,只要男女相對而 視(或云共笑,或云共語言。(註16),不必身手相接觸,即 完成淫欲之事。他化自在天的天人,只要兩人同時共俱有淫 欲之念 (或云相視,或云暫觀。(註17),便成其男女之事。 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四天雖不必以身 相摩、根相合,但卻須兩人同時具有染污心 (淫念), 才能 算成就淫事。否則,如僅有一方有淫心,另一方無此心,則 不管相抱、執手、相語或相視,都僅能得歡樂,而不能成就 淫事。 (說見《三法度論》卷下「依品」及《四阿鋡暮抄解 》卷下)。再者,人間淫事,男子以不淨出 (淫水出)為樂, 而欲界六天天人行淫,則以氣泄為樂(註18)。因而《長阿含 經》說是「以氣成陰陽」。且六欲天與人世相同,一生的淫 欲事,都是「無數無量」的。 以上為欲界六天男女淫欲的大略情形,今略舉數家說於 下﹕ 西晉•法立、法炬譯《大樓炭經》卷四「忉利天品」﹕ 「閻浮利天下有男女婚姻之事,俱耶尼、弗于逮天下 人亦有男女婚姻之事。鬱單曰天下人無婚姻之事,若 男子起淫囗意,向女人時,相視,便度道去,男子在 前,女人在後,有樹曲合如交露,北方天下人,在其 中止,男女各異處,便共往至其樹下,若樹低蔭覆其 人上,便共交通﹔樹不覆人上者,不行交通之事,各 自別去。 龍及金翅鳥有男子女人婚姻之事,阿須倫 (阿修羅)亦有男女婚姻之事,從是以上,無有婚姻之 事。……四天王天上人,男女亦行陰陽之事。忉利天 上人男女,以風為陰陽之事。焰天人男女,以相近成 陰陽之事。兜率天人男女,相牽手便成陰陽。無貢高 天人男女,相視便成陰陽。他化自轉天人,念婬欲便 成陰陽。從是以上離於欲。」 東晉•僧伽提婆譯(山賢造)《三法度論》卷下「依品」﹕ 「欲生天者,三種﹕細滑欲生、說欲生、視欲生。說 欲生者,化樂天。彼若染污心,於染污心天女共語言 ,彼於爾時便成欲。若一染污意者,不成欲,但歡樂 ﹔如此間人捉時歡悅,彼亦如是。……視欲生者,他 化自在天。彼若共天女各各染著相視,彼於爾時成欲 。若一染著,不成欲,但歡樂,如此間人抱時生樂。 ……細滑欲生者,兩兩相抱、執手。……抱欲生者, 炎 122頁 磨天。彼各各染著意,若抱時便成欲。一染著者,不 成欲,但歡悅,如此間人相抱生樂。……執手欲生者 ,兜率哆天。彼若共天女各各染污意,執手,爾時成 欲。一染著不成欲,但歡悅,如此抱時生樂。……兩 兩欲生者,三十三、四天地,兩兩共事,故曰兩兩欲 生。……三十三天者,在須彌山頂,彼行欲如人。四 王者,處中。地天者,依此地樹山間居,愛樂樂境界 。是一切名天行欲,如人間,無不淨,而有氣。」 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 」﹕ 「閻浮提人有婚姻往來,男婚女嫁。……四天王、忉 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亦有婚姻,男娶女嫁。自上 諸天,無復男女。閻浮提人男女交會,身身相觸,以 成陰陽。瞿耶尼、弗于逮、鬱單越人亦身身相觸,以 成陰陽。龍、金翅鳥,亦身身相觸以成陰陽。阿須倫 身身相近,以氣成陰陽。四天王、忉利天亦復如是。 燄摩天相近,以成陰陽。兜率天執手成陰陽。化自在 天,熟視成陰陽。他化自在天,暫視成陰陽。自上諸 天,無復婬欲。」 陳•真諦譯《佛說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云何品」﹕ 「剡浮提(閻浮提)人若索他女,女家許已,乃得迎接 ﹔或有買妾,或有貨婢。……四天王天若索女,天女 家許已,乃得迎接,或貨或買。一切欲界諸天亦復如 是。剡浮提中有男女根以相和合,東弗婆提、西瞿耶 尼、北鬱單越亦皆如是。四天王天及忉利天,男女和 合亦復如是。夜摩諸天以相抱為欲。兜率陀天執手為 欲。化樂諸天共笑為欲。他化自在天,相視為欲。」 又云﹕ 「剡浮提人一生欲事無數無量﹔亦有諸人修清淨行, 至死無欲……四天王天一生欲事無量無數,亦有諸天 修清淨行,至死無欲。一切欲界諸天亦復如是。凡一 切女人以觸為樂﹔一切男子不淨出時,以此為樂。若 一切男子以不淨為欲,若諸天欲者,以泄氣為樂。」 男女之事如上。至於諸天的飲食營生情形,則《大樓炭經 》卷四「忉利天品」說﹕「閻浮利天下,以金銀、珍寶、米 榖、錢財、生口,市買價賣……鬱單曰天下人,無市買價財 ,諸天亦爾。」,文中謂諸天無市買價賣之事,但《立世阿 毘曇論》卷六「 123頁 云何品」則說﹕「剡浮提人所資博易,或生熟金銀或米榖等 。或諸雜物真珠摩尼種種諸寶,或取眾生以為貿易。……四 天王天所資博易,或生熟金銀或米榖等。或諸雜貿易珠摩尼 種種諸寶,或取眾生以為貿易,一切欲界諸天亦復如是。色 界則無。」《立世阿毘曇論》以為欲界六天仍有市買價賣等 交易行為,至色界始無。二經之說竟至相反。今如證以他經 ,則似乎以無市買價賣之說較合情理。《長阿含經》卷二十 「忉利天品」說,修善之人命終後出生在四天王天上。初生之 時,便自覺飢,天上即自然呈現飲食、寶器等﹕ 「修諸善行,兒生未久,便自覺飢。當其兒前,有自 然寶器,盛天百味自然淨食。若福多者,飯色為白。 其福中者,飯食為青。其福下者,飯色為赤。彼兒以 手掬飯著口中,食自消化,如酥投火。彼兒食訖,方 自覺渴,有自然寶器盛甘露漿。其福多者,漿色為白 。其福中者,漿色為青。其福下者,漿色為赤。其兒 所飲,漿自消化,如酥投火。彼兒飲食已訖,身體長 大,與餘天等。即入浴池沐浴澡洗,以自娛樂。自娛 樂已,還出浴池,詣香樹下,香樹曲躬,手取眾香以 自塗身,復詣劫貝衣樹,為樹曲躬,取和種衣著其身 上。復詣莊嚴樹,樹為曲躬,取種種莊嚴,以自嚴身 。復詣鬘樹,樹為曲躬,取鬘貫首。復詣器樹,樹為 曲躬,即取寶器。復詣果樹,樹為曲躬,取自然果, 或食,或含,或漉汁而飲。復詣樂器樹,樹為曲躬, 取天樂器,以清妙聲和弦而歌。向諸園林,彼見無數 天女鼓樂弦歌,語笑相向。其天遊觀,遂生染著,視 東忘西,視西忘東。其初生時,口自念言,我由何行 ,今得生此。當其遊戲觀時,盡忘此念。於是便有婇 女侍從。」 此段是《長阿含經》描述初生四天王天時之情景。生於 彼天後,一切飲食、衣物、寶器、裝飾、音樂等皆自然而生 。且嬰兒一吃天上食物,便可立即長大成人。既然一切器物 皆自然產生,且隨所修福德而飲食有異,因此便不可能再有 街市買賣等交易之事。四天王天既如此,其他欲界諸天更不 用說。《大樓炭經》敘述四天王天初生情形亦與《長阿含經 》相似。而《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云何品」也說﹕「四天 王天並食須陀味,朝食一撮,暮食一撮,食入體已轉成身分 。是須陀味,園林池苑並自然生。是須陀味亦能化作佉陀尼 等八種飲食。一切欲界諸天食亦如是。」據此,欲界六天, 飲食皆由園樹池苑中自然而生。顯然與市易之說相矛盾。佛 經中對諸天的描述,類似《立世阿毘曇論》這種矛盾的,也 時有所見。 124頁 又,諸天飲食的種類,六欲天都是食用天上自然生出的 潔淨粳米、果實等,與人類的飲食較相近,只是六欲天人是 不食肉的。色界天則是以禪悅為食,不食稻米果物等。至於 無色界天則又以識念為食。今錄數經之文於下﹕ 《大樓炭經》卷四「忉利天品」﹕ 「佛言,為人民四種食以豎立身。何等為四﹕一者見 取食。二者溫食。三者意食。四者識食。是為四種食 。何等為見取食﹖閻浮利天下人,食米飯囗麵肉魚, 衣被澡浴,以是安隱食……四天王食自然食,衣被及 澡浴。忉利諸天,亦食自然食,衣被及澡浴。焰天、 兜率天、無貢高天、他化自轉天人皆食自然之食及衣 被沐浴,從他化自轉天以上,用禪好喜作食,以定意 作食。何等人食溫食﹖卵種之類食溫食,是為溫食也 。何等為意念作食者﹖其有意念肉食想,是為以意念 作食。何等為識食者﹖泥犁中人及無想(色)天人,以 識作食,是為識食。是為四種食。」 《長阿含經》卷四「忉利天品」﹕ 「佛告比丘﹕一切眾生以四食存。何謂為四﹖揣細滑 食為第一。觸食為第二。念食為第三。識食為第四。 ……四天王忉利天、燄摩天、兜率天、化自在天、他 化自在天,食淨揣食以為揣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 自上諸天,以禪定喜樂為食。何等眾生觸食﹖卵生者 觸食。何等眾生念食﹖有因念得存,諸根增長,壽命 不絕,是為念食。何等識食﹖地獄眾生及無色天,是 名識食。」 《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云何品」﹕ 「四天王天並食須陀味,朝食一撮,暮食一撮……一 切欲界諸天食亦如是。色界諸天從初禪中,乃至遍淨 ,以喜 (禪悅) 為食。上去諸天,以意業為食。…… 四天王天自殺 (禽獸)、令他殺、死 (禽獸自死),不 食肉。忉利諸天自殺、令他殺、死,不食其肉。從夜 摩天上至阿迦尼吒,不自殺生,不令他殺,死,不食 肉。」 3.諸天之能力與生死情形 以上為三界諸天飲食男女等事。底下再來敘述諸天之能 力及生、死等事。《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談到 了天人的 125頁 十種能力﹕「天有十法。何等為十﹖一者,飛去無限數。二 者,飛來無限數。三者,去無礙。四者,來無礙。五者,天 身無有皮膚、骨體、筋脈、血肉。六者,身無不淨大小便利 。七者,身無疲極。八者,天女不產。九者,天目不眴 。 十者,身隨意色﹔好青則青,好黃則黃,赤白眾色,隨意而 現。此是諸天十法。」﹔但《大樓炭經》卷四所談到的諸天 十事,則略有不同﹕「諸天有十事,將何等為十﹕一者,飛 行無極。二者,坐遂無極。三者,諸天無盜賊。四者,不自 說身善,亦不說他人惡。五者,無有相侵。六者,諸天齒等 而通。七者髮紺青色滑澤,長八尺。八者,天人青色髮者, 身亦青色。九者,欲得白者,身即白色。十者,欲得黑者, 身即黑色,是為諸天十法事。」 從上文來看諸天能力,則知天人能自由飛來飛去,天人 無有皮膚、骨骼等,無有大小便等不淨事。天眼不轉動,身 體不疲。天女不生產。身體顏色可以隨意改變,不相侵奪, 不說人善惡。此為諸天之情況。而天女既是不產,那麼天人 由何而來呢﹖依諸經所說,都是自然化現的。化現在欲界六 天的天人,初生時都能自知宿命。食用天上食物後,便迅速 長大成人。但若耽於音樂、歌舞、女色,則喪失其自知宿命 之能力。若能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則可以再化生於更 上一層之天(《大樓炭經》卷四、《長阿含經》卷二十),至 於化生時的情況,《長阿含經》說化生於四天王天者,初生 時,身長便如人間一、二歲小孩大小。化生於忉利天者,初 生時如人間二、三歲兒。底下依次為生夜摩天者,如人間三 、四歲兒。初生兜率天者,如四、五歲兒。生化樂天者,如 五、六歲,初生他化自在天者,如人間六、七歲兒。《大樓 炭經》說同《長阿含經》。但《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云何 品」則說﹕ 「如剡浮提兒年六歲,四天王處初生嬰兒亦如是﹔生 至七日如父母大。如剡浮提兒生七歲,忉利天處初生 嬰兒亦如是﹔生至七日,等於成人。如剡浮提兒生八 歲,夜摩天處初生亦爾﹔生至七日,等於成人。如剡 浮提兒生九歲,兜率陀天初生亦爾﹔生至七日,等於 成人。從化樂天乃至阿迦尼吒天,稱其形相,生便具 足。」 《阿毘曇論》說四天王天初生嬰兒,大如人間六歲兒。 生至七日始長大成人。化樂天以上至色界最高天(色究竟天) 都是一出生即形相具足如大人。而《大樓炭經》、《長阿含 經》等則以為初生於四天王天者,形如人間一、二歲兒,出 生後食用自然天 126頁 食,即迅速長大成人。並非到七日始長大。且二經僅言及六 欲天,對色界天並未提及。又,世親所造的《阿毘達磨俱舍 釋論》卷八「中分別世間品」,說初生於四天王天者如人間 五歲兒,以後依次增一歲,至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如人間十 歲兒。彼論云﹕「次第於六欲天處,第一天新生天子 (天人 之子), 如人中五歲童子﹔乃至第六天新生天子,如人中十 歲童子。此新生天子(天人之子)速得身量圓滿成就。……色 界諸天(生時)具足身量,衣裳被服自然著體。」,此說又與 前者不同。《立世阿毘曇論》與《阿毘達磨釋論》二書同為 陳˙真諦所譯,而竟有如是差異。 至於諸天天兒出生時的情形,諸經都說是自然化現於男 天人或女天人之膝上,而彼天人即自認此子為其兒或女。 《長阿含經》卷二十「忉利天品」﹕ 「彼天(四天王天兒)初生,如人間一、二歲兒。自然 化現在天膝上坐,彼天即言,此是我子。」 《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云何品」云﹕ 「四天王處諸女天等,無有惡食,無有胎長。亦不生 兒,亦不飲兒。男女天者,或於膝上,或於眠處,皆 得生兒。若於母膝及母眠處生者,女天作意,此是我 兒。男天亦言,此是我兒。則唯一父一母。若於父膝 及父眠處生,唯有一父而諸妻妾皆得為母。」 諸天出生時情形如上,對於諸天死亡情形,則經論所說 亦略有微異。大抵將死時,會出現五種衰相。《增壹阿含經 》卷二十四「善聚品」﹕「爾時三十三天有一天子,身形有 五死瑞應。云何為五﹖一者華冠自萎。二者衣裳垢坋。三者 腋下流汗。四者不樂本位。五者玉女違叛。」《大般涅槃經 》卷十九云﹕「釋提桓因命將欲終,有五相現﹕一者衣裳垢 膩。二者頭上花萎。三者身體臭穢。四者腋下汗出。五者不 樂本座。」《佛本行集經》卷五則說﹕「爾時獲明菩薩大士 ,天壽滿已,自然而有五衰相現。何等為五﹖一者頭上花萎 。二者腋下汗出。三者衣裳垢膩。四者身失威光。五者不樂 本座。」﹔五相之說,諸家不一,再者,唐˙玄奘譯《阿毘 達磨俱舍論》卷十,又將諸天之衰相析分為五小衰與五大衰 相。出現五小衰相,未必會死﹔但出現五大衰相則必定當死 ﹕ 127頁 「諸天子將命終時,先有五種小衰相現﹕一者,衣服 嚴具出非愛聲﹔二者,自身光明忽然昧劣﹔三者,於 沐浴位水滴著身﹔四者,本性囂馳,今滯一境﹔五者 ,眼本凝寂,今數瞬動﹔此五相現,非定當死。復有 五種大衰相現﹕一者,衣染埃塵﹔二者,花鬘萎悴﹔ 三者,兩腋汗出﹔四者,臭氣入身﹔五者,不樂本座 。此五相現,必定當死。」 此是欲、色二界天將死時情形,至於死後之屍骸,則《 立世阿毘曇論》說如光焰沒,無有屍骸﹕ 《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云何品」﹕ 「四天王天,其眷屬死,亦不送屍,不燒、不棄﹔如 光焰沒,無有屍骸。其上諸天,一切如是。」 再者,諸天所使用之語言,世親、眾賢等人所造諸論中 ,都說是中印度語,且此種語言能力是不學而能的。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八「中分別世間品」﹕ 「一切天同中國語(中國指中印度而言),說婆羅門言 。於欲界中,此義應知。」 唐˙釋普光《俱舍論記》卷十一﹕ 「二界(欲、色二界)諸天皆作聖言。聖言謂中印度語 。……又《正理》云﹕『謂彼言詞,同中印度,然不 由學,自解典言。』」 據此,則中印度語為諸天所共同使用之語言。 伍、結語 對於三界諸天的描述,佛經中差異頗大,幾乎每種說法 都有異說存在。不僅經與經間有差別,經與論間差異更大。 有的甚且是幾乎完全相反。而除了異說的不同外,佛經對諸 天的描述,也常有不近情理及相矛盾的情形發生。如《大樓 炭經》卷四「忉利天品」談到諸天十事時說﹕天人「不自說 身善,亦不說他人惡。」﹔但在描述化生於四王天、忉利天 等天人時,則又說「其有人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則能 往生更上一層之天上。前面既言天人不說自他之善惡,後文 卻說口言善能往生上一層之天,相矛 128頁 盾之跡,自是可見。再如《大樓炭經》在「天人十事」上, 說天人之髮色為紺青色,滑澤,長八尺,接著卻又說「天人 青色髮者,身亦青色。」「欲得白者,身即白色。」「欲得 黑者,身即黑色」一方面說髮色為紺青色,一方面又說髮色 與身色相同,並且皆可以隨意而變。又,《大樓炭經》說天 人髮長八尺,但諸天最矮者,身長也有二十里,以二十里之 身而髮僅八尺,實亦極不成比例。 再者,《長阿含經》說四天王天人,「身長半由旬,衣 長一,廣半由旬。」由其所言身與衣的比例看來,欲界、色 界天的天人都成了圓球形了。而《大樓炭經》卷四說四天王 天長二十里,衣廣四十里,長二十里,如此則又成為短胖型 ,且身寬比身高還長了。 又,《立世阿毘曇論》說四天王天身長為四分之一由旬 ,但衣長卻僅有四十肘、廣二十肘。一肘為一尺六寸,以那 麼小的衣服,卻要穿在那麼大的天身上,實極為不近情理。 又,《長阿含經》說四天王天的城郭,各自「縱廣六千 由旬」,城中王宮則縱廣四千由旬。那麼一座城,扣除王宮 外,所餘之地已不多,而四天王天身長有半由旬,衣廣也有 半由旬。據此,一座城所能容納的天人,亦屬有限。而佛經 中卻又動輒以「無量無邊」來作形容,實亦矛盾。 由於佛經中,以上所言的種種情形頗多,因而使得我們 對天道的探討與敘述,也倍感困難。 今綜合諸經論來說,「天」分為「欲界天」、「色界天 」與「無色界天」三者。欲界有六天,無色界有四天。對色 界天的分法,諸經差異較大,比較多的說法是將色界天分為 十六至二十二天。至於生天的條件,則如想化生於欲界六天 者,只要修身、口、意十善業即可。想出生於色界、無色界 者,則除身行十善外,更須修習禪定、 四無量心、四空定 等。 佛家對於世界的說法,是以須彌山為中心的。須彌山高 八萬四千由旬,在須彌山四周有七座較小的山一重重的圍繞 著。七山之外為四天下(亦稱四大洲﹕北鬱單越、東弗于逮 、西俱耶尼、南閻浮提),在閻浮提外,有大鐵圍山。彼此 之間為大海所隔。以此為一單位。整個宇宙像這樣的有無數 個。我們所住之處為閻浮提洲。四天王天住在須彌山的半山 腰裡,距離地面約九十萬七 129頁 千二百公里(或云三十二萬二千六百六十公里),忉利天人則 住於須彌山頂。從夜摩天以上諸天,都在虛空中。諸天間相 差的高度。大都是以前一天去地面的一倍高度,來做計算。 境界愈高的天,距離我們愈遠。這是佛經中所告訴我們的諸 天所在。 在三界諸天中,欲界六天均有王者統治,色界天則並非 每一天均有王者。佛經對於欲、色二界諸天城郭、宮殿、園 池、器物等描述,常用「七重」、「七寶」等來做形容。 無色界天,因為是無物質存在,因而是無形體、宮殿、王者 等事。 諸天的壽命,佛經中所說的,都是極為長久的。以最短 壽的四天王天而言,他們的壽命,約為人間九十萬年。色界 以上諸天更是以「劫」來計算。 關於諸天的生活情形,敘述較詳細的有《大樓炭經》、 《長阿含經》、《立世阿毘曇論》、《阿毘達磨俱舍釋論》 等書。唐世所譯世親、眾賢等人所造諸論中,雖論述較詳, 異說也多,但大抵與真諦所譯之說相近,且較晚出。因此本 文在論述三界諸天生活情形時,便以六朝所譯經為主,間以 唐譯經論為輔。 在生活情形上,諸經對欲界六天談到的較多,色界天較 少,對於無色界天則幾乎不提。欲、色界這些天人,他們能 自在飛行,目不瞬動,身髮之色隨意而變,無骨骼、肌膚、 無大小便利之事。天女不孕不產,他們都是化生而來的。化 生在這個天人的膝上,即為這個天人之兒或女。他們彼此所 使用的語言為中印度語,這種語言能力,是不學而能的。 由於日、月跟四天王天同高,在這以上,無日與月。因 此諸天是以花的開合、鳥的鳴不鳴,以及人的睡與覺,來做 為晝與夜的區分。更由於他們的身衣、宮室、器物都能發出 光明,且勝過日月之光,因此他們不須假借日月之光,便能 看清事物。 在飲食方面,欲界諸天所須的飲食、器物、音樂、珍寶 等,都是由天上的樹木自然化現。色界以上諸天則以禪定及 識念為食。無色界更無珍寶等物。 又,在男女之事上,色界諸天無男女之相,亦無淫欲之 事。六欲天有淫欲之事,但每一層天,形式不一。四天王天 、忉利天與人世無異,都是男女身身相觸。夜摩天則以身相 抱即成淫事。兜率天相執手即成陰陽。化樂天或相視,或云 共笑。他化自在天,或云相視,或云共起淫念,即成就淫事 。對於六欲天,他們與人類一樣,一生的欲事無數無量,有 男婚女嫁及買婢妾之事, 130頁 但也有修淨梵行的。 又,六欲天在身衣髮式等裝飾上,與人世相同,或長髮 ﹔或分髻﹔或剃除鬚髮,或否。色界諸天則唯有一種形體( 無男女相),頭上無髻,而狀似天冠。諸天天人將死時,便 出現五種衰現﹕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 、不樂本座。死後則如光焰消逝,無有屍骸。此是佛經所述 諸天的大略情形。 由於佛家諸經論中,對於三界諸天之敘述,常有差異。 因而為便於記覽與研究,謹將諸家所說,略作簡表,列之於 註文之後,(有唐一代譯著多,僅列一、二家做代表)﹕ 附註 (註 1)對於無色界四天的解說,諸家略有微異,此採唐代 沙門釋普光《俱舍論記》卷八「分別世品」之說。 見《大正藏》第四十一冊,第一四九頁。 (註 2)西晉˙竺法護所譯《大哀經》卷八、《普曜經》卷 六,均將欲界第五天譯為「無憍樂天」,第六天譯 為「化自在天」。但姚秦竺佛念、佛陀耶舍譯《長 阿含經》則將欲界第五天譯為「化自在天」,第六 天譯為「他化自在天。」 (註 3)見真諦所譯《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六「釋分別世 間品」﹔唐˙玄奘譯《阿毘達磨順正理論》、《阿 毘達磨俱舍論》等。 (註 4)有的論師以為大梵天是初禪之統治者,他們既住梵 先行(可云梵輔天)中,並不是別處在另一層天中, 因而將「大梵天」除去。說見真諦《阿毘達磨俱舍 釋論》卷六及玄奘《阿毘達磨俱舍論》卷十一。又 ,有的論師以為「無想天」在「壽、量、地等,與 廣果天無差別。」,因此不立「無想天」。說見玄 奘《阿毘達磨俱舍論》及普光《俱舍論記》卷八 「分別世品」。 (註 5)見梁˙僧旻、寶唱撰《經律異相》卷一「三界諸天 ˙摩醯首羅天」下注引《樓炭經》之說。 131頁 (註 6)關於七小山的名稱、次第及高度,各家異說頗多, 甚至同一書中,即有不同的說法存在。如《長阿含 經》卷二十一「三災品」說尼鄰陀羅山高三千由旬 ,其次第為第五個。但《長阿含經》卷二十二「世 本緣品」卻說尼彌陀羅山高千二百由旬,其次第為 第六。同一經即說法不一,與他經相較,差別更大 。如真諦譯《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八「中分別世 品」則以尼旻陀羅山 (當即是《長阿含經》之尼彌 陀羅山) 為第七山,在最外圍,高度則為三百一十 二由旬。同為一山而差異竟如此懸殊。 又,此處之名稱、高度、次第,係採《長阿含經》 卷二十二「世本緣品」之說。 (註 7)語出《長阿含經》卷十九「地獄品」。 (註 8)日本奈良正倉院所藏唐尺共六個,係其皇太后於日 本天平勝寶八年 (唐˙至德二年) 所獻於東大寺之 物。此六尺為二個紅牙尺,二個綠牙尺。其長度依 次為﹕ (1) ○˙二九五公尺 (2) ○˙三○四公尺 (3) ○˙三○四公尺 (4) ○˙二九三公尺 (5) ○ ˙二九七公尺 (6) ○˙二九七公尺。此外日本法 隆寺所藏唐尺,合○˙三公尺。 有關歷代尺度之研討,請參見清˙錢塘《律呂古誼 》、吳大澂 《權衡度量實驗考》、民國˙王國維 《中國歷代之尺度》、楊寬《中國歷代尺度考》等 書。 (註 9)《長阿含經》對忉利天之敘述,與《大樓炭經》相 似。《長阿含經》以「由旬」做單位,此以「里」 做單位。將兩者加以比勘,則四十里為一由旬。故 三百二十萬里合為八萬由旬。 (註 10)見《大樓炭經》卷四「忉利天品」。 (註 11)「少出多減」,意謂有的長壽,有的早夭,以多補 少,取其總平均數。 (註 12)「或有減者」,指中道夭折。 (註 13)佛家認為人心若善,則人的平均壽命,將逐漸增長 ,最長可達數萬歲(或云無量壽)。反之,人心若惡 ,則人命的平均數將逐漸減至十歲。此一增或一減 ,稱為一中劫。諸家說,略有差別。《長阿含經》 卷二十二「三中劫品」云﹕「佛告」 132頁 比丘,有三中劫。何等為三﹖一名刀兵劫,二名榖 貴劫,三名疾疫劫。云何為刀兵劫﹖此間人,本壽 四萬歲,其後稍減壽二萬,其後復減壽萬歲,轉壽 千歲,轉壽五百歲,轉壽三百歲,二百歲。如今人 壽於百歲,少出多減,其後人壽稍減,當壽十歲。 ……」﹔《長阿含經》說中劫的刀兵劫,是以人壽 增減由平均四萬歲至十歲所須經歷的極長時間,但 《俱舍論記》卷十二則說是由人壽無量歲至十歲。 又,《俱舍論記》所說的三極中劫,名稱與意義亦 略異於《長阿含經》。 (註 14)光普天人說話時,口中即會發出淨光。 (註 15)見《經律異相》卷一「梵身天宮」條。 (註 16)《大樓炭經》、《長阿含經》說是相視成陰陽。《 佛說立世阿毘曇論》卷六說「共笑為欲」《三法度 論》卷下「依品第二真度」說「於染污心(與)天女 共語言」。 (註 17)《大樓炭經》說「念淫欲便成陰陽」。《長阿含經 》說是「暫視」。《三法度論》卷下、《佛說立世 阿毘曇論》則說是「相視」。 (註 18)見《立世阿毘曇論》卷六「云何品」。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六日完稿 133頁 陸、佛教諸經、論所言三界諸天表 (表中阿拉伯數字,係筆者所標) ┌────┬────┬────┬────┬────┐ │經典名稱│諸天名數│諸天所在│身長與壽│備 註│ │ │ │及生活情│命 │ │ │ │ │形 │ │ │ ├────┼────┼────┼────┼────┤ │後漢•支│1.(四天王│ │ │此經將欲│ │婁迦讖譯│天)2.忉利│ │ │界分為六│ │《佛說兜│天3.鹽天│ │ │天、色界│ │沙經》( │4.兜術天│ │ │分為二十│ │大正藏第│5.泥摩羅│ │ │一天、未│ │十冊四四│提羅鄰優│ │ │提及無色│ │六頁) │天6.波羅│ │ │界 │ │ │蜜和耶拔│ │ │ │ │ │致天 │ │ │ │ │ │1.梵天2.│ │ │ │ │ │梵迦夷天│ │ │ │ │ │3.梵弗還│ │ │ │ │ │天4.梵迦│ │ │ │ │ │產天5.摩│ │ │ │ │ │訶梵天 │ │ │ │ │ │6.囗天7.│ │ │ │ │ │波梨陀天│ │ │ │ │ │8.囗波摩│ │ │ │ │ │那天9.阿│ │ │ │ │ │會亙羞天│ │ │ │ │ │10波栗羞│ │ │ │ │ │訶天11阿│ │ │ │ │ │波摩羞天│ │ │ │ │ │12羞訖天│ │ │ │ │ │13權呵天│ │ │ │ │ │14波栗推│ │ │ │ │ │呵天 │ │ │ │ │ │15阿波墮│ │ │ │ │ │訶天16惟│ │ │ │ │ │于潘天17│ │ │ │ │ │阿惟潘天│ │ │ │ │ │18阿陀波│ │ │ │ │ │天19須囗│ │ │ │ │ │(武)天20│ │ │ │ │ │呵迦膩吒│ │ │ │ │ │天21阿惟│ │ │ │ │ │先惟先尼│ │ │ │ │ │呵 │ │ │ │ ├────┼────┼────┼────┼────┤ │三國吳•│1.四天王│ │ │經文說須│ │支謙譯《│天2.忉利│ │ │彌山外有│ │佛說菩薩│天3.炎天│ │ │四天下,│ │本業經》│4.兜率天│ │ │其外有大│ │( 大正藏│5.不憍樂│ │ │海及鐵圍│ │第十冊四│天6.化應│ │ │山。上有│ │四七頁 )│聲天 │ │ │二十八天│ │ │1.梵天2.│ │ │。但如以│ │ │梵眾天3.│ │ │其所列諸│ │ │梵輔天4.│ │ │天名字算│ │ │大梵天 │ │ │來,則有│ │ │ │ │ │三十一天│ │ │ │ │ │,扣去在│ │ │ │ │ │須彌山 │ 134頁 │ │5.清明天│ │ │上的四天│ │ │6.水行天│ │ │王天及忉│ │ │7.水微天│ │ │利天。尚│ │ │8.水無量│ │ │有二十九│ │ │天9.水音│ │ │天。仍與│ │ │天10約淨│ │ │經文所言│ │ │天11遍淨│ │ │二十八天│ │ │天12淨明│ │ │不合。 │ │ │天13守妙│ │ │又,此經│ │ │天14微妙│ │ │所言之欲│ │ │天15廣妙│ │ │界有六天│ │ │天16極妙│ │ │,色界有│ │ │天17福愛│ │ │二十一天│ │ │天18愛勝│ │ │,無色界│ │ │天19近際│ │ │四天。 │ │ │天20善觀│ │ │ │ │ │天21快見│ │ │ │ │ │天1.無結│ │ │ │ │ │愛天2.識│ │ │ │ │ │慧天3.無│ │ │ │ │ │所念慧天│ │ │ │ │ │4.無色天│ │ │ │ ├────┼────┼────┼────┼────┤ │三國•支│「第二十│ │空慧天壽│此經僅舉│ │謙譯《佛│五空慧天│ │數千劫 │無色界四│ │說萍沙王│」 │ │識慧天「│天,並言│ │五願經》│「第二十│ │壽復倍於│其次第為│ │( 大正藏│六識慧天│ │二十五天│第二十五│ │十四冊七│」 │ │上」,第│至二十八│ │八○頁 ) │「第二十│ │二十七無│。 │ │ │七無所念│ │所念慧,│ │ │ │慧天」 │ │壽復倍於│ │ │ │「第二十│ │前。 │ │ │ │八無思想│ │無思想天│ │ │ │天」 │ │,壽八十│ │ │ │ │ │四千萬劫│ │ │ │ │ │。 │ │ ├────┼────┼────┼────┼────┤ │西晉•法│卷一「閻│忉利天在│ │卷一所列│ │立、法炬│浮利品」│須彌山上│ │,欲界有│ │譯《大樓│1.四天王│。過忉利│ │七天,色│ │炭經》卷│天2.忉利│天有焰天│ │界有十天│ │一「閻浮│天3.焰天│,過焰天│ │,無色界│ │利品」及│4.兜率天│有兜率天│ │有四天。│ │卷四「忉│5.尼摩羅│。底下依│ │ │ │利天品」│天6.波羅│次下一天│ │ │ │( 大正藏│尼蜜和耶│在前一天│ │ │ │第一冊) │越致天7.│之上。 │ │ │ │ │魔天 │ │ │ │ │ │1.梵迦夷│ │ │ │ │ │天2.阿衛│ │ │ │ │ │貨天3.首│ │ │ │ │ │皮斤天4.│ │ │ │ │ │比呼破天│ │ │ │ │ │5.無人想│ │ │ │ │ │天6.阿和│ │ │ │ │ │天7.答 │ │ │ │ 135頁 │ │和天8.須│ │ │ │ │ │達稱天9.│ │ │ │ │ │須陀尸天│ │ │ │ │ │10阿迦尼│ │ │ │ │ │吒天 │ │ │ │ │ │1.阿竭禪│ │ │ │ │ │天2.識知│ │ │ │ │ │天3.阿因│ │ │ │ │ │天4.無有│ │ │ │ │ │思想亦不│ │ │ │ │ │無想天 │ │ │ │ │ ├────┤ │ │ │ │ │卷四「忉│△諸天有│四天王天│《大樓炭│ │ │利天品」│十事﹕「│身長20里│經》卷一│ │ │1.四天王│一者飛行│,衣廣40│列了一種│ │ │2.忉利天│無極。二│里,長20│,卷四列│ │ │3.焰天4.│者坐遂( │里,衣重│了二種諸│ │ │兜率天5.│往還 )無│二兩半,│天名數。│ │ │樂無貢高│極。三者│初生時如│從次第上│ │ │天6.他化│諸天無盜│人間一、│看來,卷│ │ │自轉天 │賊。四者│二歲兒,│一與卷四│ │ │1.梵迦夷│不自說身│壽為天壽│所列的無│ │ │天2.阿波│善,亦不│五百歲。│色界四天│ │ │波天3.首│說他人惡│忉利天身│,次第並│ │ │陀行天4.│。五者無│長40里,│不相同,│ │ │遺呼缽5.│有相侵。│衣廣80里│一將「阿│ │ │無想天6.│六者諸天│,長40里│竭然天」│ │ │阿毘波天│齒等而通│,衣重七│放於第一│ │ │7.阿答和│。七者髮│銖半。生│位、一放│ │ │天8修陀│紺青色,│時如人世│於第三位│ │ │旃天9須│滑澤,長│二、三歲│。 │ │ │陀旃尼10│八尺。八│兒。壽天│又,卷四│ │ │阿迦尼吒│者天人青│上千歲。│說「色行│ │ │天 │色髮者,│焰天身長│天有十八│ │ │1.虛空知│身亦青色│80里,衣│」,但細│ │ │天2.識知│。九者欲│廣160里 │數其天名│ │ │天3.阿竭│得白者,│,長80里│,卻有二│ │ │若然天4.│身即白色│,衣重半│十個。 │ │ │無有思想│。十者欲│兩。生時│ │ │ │亦有思想│得黑者,│如三、四│ │ │ │天 │身即黑色│歲兒。壽│ │ │ ├────┤。」 │天上二千│ │ │ │卷四「忉│△四天王│歲。 │ │ │ │利天品」│天至他化│兜率天,│ │ │ │欲界﹕ │自轉天皆│身長160 │ │ │ │1.四天王│「食自然│里,衣廣│ │ │ │天2.忉利│食,衣被│320里, │ │ │ │天3.焰天│及澡浴。│長160里 │ │ │ │4.兜率天│」「從他│,衣重兩│ │ │ │5.無貢高│化自轉天│銖。生時│ │ │ │天6.他化│以上,用│如四、五│ │ │ │自轉天7.│禪好喜作│歲兒。壽│ │ │ │魔天 │食,以定│天上四千│ │ │ │「色行有│意作食。│歲。 │ │ │ │十八」﹕│」 │樂無貢高│ │ │ │1.梵迦夷│△「四天│天,身長│ │ │ │天2.梵不│王天上人│320里, │ │ │ │數樓天 │,男女亦│衣廣640 │ │ │ │ │行陰陽之│里,長32│ │ │ │ │事。忉利│0里,衣 │ │ │ │ │天上人男│重一銖。│ │ │ │ │女以風為│生時如五│ │ │ │ │陰陽之事│、六歲兒│ │ │ │ │。 │ │ │ 136頁 │ │3.梵波利│焰天人男│,壽八千│ │ │ │沙天4.大│女,以相│歲。他化│ │ │ │梵天5.阿│近成陰陽│自轉天,│ │ │ │維比天6.│之事。兜│身長640 │ │ │ │波利答天│率天男女│里,衣廣│ │ │ │7.阿波羅│,相牽手│1680里,│ │ │ │那天8.波│便成陰陽│長640里 │ │ │ │利多首天│。無貢高│,衣重半│ │ │ │9.阿波羅│天人,男│銖。初生│ │ │ │天10摩首│女相視,│時如人間│ │ │ │天11阿披│便成陰陽│六、七歲│ │ │ │波羅天12│。他化自│兒。壽萬│ │ │ │維阿天13│轉天人,│六千歲。│ │ │ │波利多維│念婬欲,│色界天人│ │ │ │天14阿波│便成陰陽│衣服應其│ │ │ │摩維呵天│。從是以│身。 │ │ │ │15維呵天│上離於欲│梵迦夷天│ │ │ │16維阿缽│。」 │人壽一劫│ │ │ │天17阿答│ │阿波波天│ │ │ │和天18善│ │人壽二劫│ │ │ │見天19善│ │首陀行天│ │ │ │見尼天20│ │人壽四劫│ │ │ │阿迦尼吒│ │遺呼缽天│ │ │ │天 │ │人壽八劫│ │ │ │「無色行│ │無想天人│ │ │ │天有四」│ │壽七劫 │ │ │ │﹕ │ │阿毘波天│ │ │ │1.虛空智│ │人壽十劫│ │ │ │天2.識智│ │阿答和天│ │ │ │天3.阿竭│ │人壽二十│ │ │ │然天4.無│ │劫 │ │ │ │思想亦有│ │修陀旃天│ │ │ │思想天 │ │人壽四十│ │ │ │ │ │劫 │ │ │ │ │ │須陀旃尼│ │ │ │ │ │天人壽八│ │ │ │ │ │十劫 │ │ │ │ │ │阿迦尼吒│ │ │ │ │ │天人壽百│ │ │ │ │ │劫 │ │ │ │ │ │虛空智壽│ │ │ │ │ │萬劫 │ │ │ │ │ │識知天人│ │ │ │ │ │壽二萬劫│ │ │ │ │ │阿竭若然│ │ │ │ │ │天人壽四│ │ │ │ │ │萬劫 │ │ │ │ │ │無思想亦│ │ │ │ │ │有思想天│ │ │ │ │ │壽八萬劫│ │ ├────┼────┼────┼────┼────┤ │西晉•竺│卷一( 包│ │ │《大哀經│ │法護譯 │括二品 )│ │ │》卷一僅│ │《大哀經│1.四天王│ │ │列欲界與│ │》卷一、│天2.忉利│ │ │色界,並│ │卷八「智│天3.炎天│ │ │將色界分│ │積菩薩品│4.兜率天│ │ │為廿一天│ │第二十六│5.無憍樂│ │ │。卷八則│ │」 │天 │ │ │將色界分│ │ │ │ │ │為 │ 137頁 │(大正藏 │6.化自在│ │ │十七天。│ │第十三冊│天7.( 魔│ │ │,同一色│ │) │界天) │ │ │界而有兩│ │ │1.梵天2.│ │ │種分法,│ │ │梵忍天3.│ │ │可見一經│ │ │梵身天4.│ │ │中兼收了│ │ │梵滿天5.│ │ │兩種不同│ │ │梵度著天│ │ │的說法。│ │ │6.大梵天│ │ │ │ │ │7.光曜天│ │ │ │ │ │8.少光天│ │ │ │ │ │9.無量光│ │ │ │ │ │天10光音│ │ │ │ │ │天 │ │ │ │ │ │11淨嚴天│ │ │ │ │ │12少淨天│ │ │ │ │ │13無量淨│ │ │ │ │ │天14難還│ │ │ │ │ │天 │ │ │ │ │ │15淨身天│ │ │ │ │ │16用果天│ │ │ │ │ │17無犍天│ │ │ │ │ │18於是天│ │ │ │ │ │19善施天│ │ │ │ │ │20善所施│ │ │ │ │ │天21一善│ │ │ │ │ │天 │ │ │ │ │ ├────┤ │ │ │ │ │卷八「智│ │ │ │ │ │積菩薩品│ │ │ │ │ │」 │ │ │ │ │ │1.四天王│ │ │ │ │ │天2.忉利│ │ │ │ │ │天3.炎天│ │ │ │ │ │4.兜率天│ │ │ │ │ │5.無憍樂│ │ │ │ │ │天6.化自│ │ │ │ │ │在天7.魔│ │ │ │ │ │界天 │ │ │ │ │ │1.梵天2.│ │ │ │ │ │梵身天3.│ │ │ │ │ │梵滿天4.│ │ │ │ │ │梵度著天│ │ │ │ │ │5.大梵天│ │ │ │ │ │6.光曜天│ │ │ │ │ │7.囗光天│ │ │ │ │ │8.無量光│ │ │ │ │ │天9.光音│ │ │ │ │ │天 │ │ │ │ │ │10嚴淨天│ │ │ │ │ │11囗淨天│ │ │ │ │ │12無量淨│ │ │ │ │ │天13難及│ │ │ │ │ │天 │ │ │ │ │ │14善見天│ │ │ │ │ │15善勝天│ │ │ │ │ │16離果天│ │ │ │ │ │17一善天│ │ │ │ │ │1.空慧天│ │ │ │ │ │2.識慧天│ │ │ │ │ │3.不用空│ │ │ │ │ │慧天4.有│ │ │ │ │ │想無想天│ │ │ │ 138頁 │西晉•竺│1.四天王│ │ │所列色界│ │法護譯 │天2.忉利│ │ │天名,並│ │《普曜經│天3.焰摩│ │ │不完具。│ │》卷六「│天4.兜術│ │ │「淨居天│ │諸天賀佛│天5.無憍│ │ │」在四禪│ │成道品」│樂天6.化│ │ │之中,一│ │( 大正藏│自在天 │ │ │般包括「│ │第三冊五│善梵天 │ │ │無熱」、│ │二四頁 )│梵世迦夷│ │ │「善見」│ │ │天 │ │ │至「阿迦│ │ │淨居天 │ │ │尼吒」等│ │ │ │ │ │五天,此│ │ │ │ │ │未細分。│ ├────┼────┼────┼────┼────┤ │西晉•無│1.四天王│ │ │所列色界│ │羅叉譯 │2.忉利天│ │ │天名,雜│ │《放光般│3.炎天4.│ │ │亂不完具│ │若經》卷│4.兜術天│ │ │。 │ │六「摩訶│5.尼摩羅│ │ │ │ │般若波羅│天6.波羅│ │ │ │ │蜜歎品」│尼蜜天 │ │ │ │ │( 大正藏│1.梵天2.│ │ │ │ │第八冊 )│阿波會天│ │ │ │ │ │3.首訶既│ │ │ │ │ │那天4.惟│ │ │ │ │ │于頗羅天│ │ │ │ │ │首陀會天│ │ │ │ │ │阿迦膩吒│ │ │ │ │ │天 │ │ │ │ ├────┼────┼────┼────┼────┤ │西晉•聖│1.四天王│ │ │本經僅列│ │堅譯 │天2.三十│ │ │欲界、色│ │《羅摩伽│三天3.炎│ │ │界,未列│ │經》卷下│摩天4.兜│ │ │無色界天│ │( 大正藏│率陀天5.│ │ │。 │ │第十冊八│化樂天6.│ │ │ │ │七一頁 )│他化自在│ │ │ │ │ │天 │ │ │ │ │ │1.梵自在│ │ │ │ │ │天2.梵印│ │ │ │ │ │天3.梵富│ │ │ │ │ │樓吉那天│ │ │ │ │ │4.梵富樓│ │ │ │ │ │那天5.梵│ │ │ │ │ │輔天6.大│ │ │ │ │ │梵天 │ │ │ │ │ │7.少光音│ │ │ │ │ │天8.無量│ │ │ │ │ │光音天9.│ │ │ │ │ │光音天 │ │ │ │ │ │10少淨果│ │ │ │ │ │天11無量│ │ │ │ │ │淨果天12│ │ │ │ │ │廣果天13│ │ │ │ │ │淨果天 │ │ │ │ 139頁 │ │14少淨天│ │ │ │ │ │15無量淨│ │ │ │ │ │天16遍淨│ │ │ │ │ │天 │ │ │ │ │ │17果實天│ │ │ │ │ │18不熱天│ │ │ │ │ │19善現天│ │ │ │ │ │20淨居天│ │ │ │ │ │21阿迦膩│ │ │ │ │ │吒天 │ │ │ │ ├────┼────┼────┼────┼────┤ │符秦•鳩│欲界 │△男女淫│ │《四阿鋡│ │摩羅佛提│1.四大王│欲方式﹕│ │暮抄解》│ │等譯( 婆│2.三十三│四天王、│ │將色界分│ │素跋陀撰│天3.焰摩│三十三天│ │四禪,每│ │) │4.兜率陀│「彼如人│ │禪分上、│ │《四阿鋡│5.化樂6.│行淫。」│ │中、下三│ │暮抄解》│他化色界│﹔焰摩天│ │天。文中│ │卷下第八│ │「相抱行│ │云「無想│ │( 大正藏│初禪:下:│婬」﹔化│ │天」,外│ │第二十五│1.梵富酸│樂天共言│ │道婆羅門│ │冊 ) │中﹕2.梵│語有染著│ │以此天為│ │ │迦夷 │,即為行│ │般涅槃。│ │ │上﹕3.梵│婬。 │ │在無想天│ │ │波梨沙 │他化天共│ │之上,為│ │ │4.大梵 │視為行婬│ │「淨居天│ │ │二禪 │。 │ │」,共分│ │ │下﹕5.少│△色界諸│ │為五天。│ │ │光 │天,身金│ │五天又分│ │ │中﹕6.無│色。 │ │為善見天│ │ │量光 │「色界名│ │、善好見│ │ │上﹕7.光│彼無欲,│ │天、清淨│ │ │音 │但由禪使│ │天三者。│ │ │三禪 │然。除瞋│ │清淨天分│ │ │下﹕8.少│恚,得柔│ │下、中、│ │ │淨 │和色,淨│ │上,依次│ │ │中﹕9.無│如金。」│ │為無所觸│ │ │量淨 │△「雜想│ │、無熟、│ │ │上﹕10遍│、口語光│ │究竟( 阿│ │ │淨 │出少」稱│ │迦膩吒) │ │ │四禪﹕ │少光。「│ │。合前為│ │ │下﹕11無│口出光多│ │淨居五天│ │ │果 │」稱無量│ │,即﹕善│ │ │中﹕12福│光。清淨│ │見,善好│ │ │光 │無量,故│ │見,無所│ │ │13果實 │言光音天│ │觸、無熟│ │ │14無想 │。 │ │、究竟。│ │ │15善見天│ │ │文中之「│ │ │16善好見│ │ │無熟」,│ │ │17阿鞞麗│ │ │當為「無│ │ │舍(無所 │ │ │熱」之誤│ │ │ │ │ │。 │ 140頁 │ │觸 )18阿│ │ │ │ │ │答波( 無│ │ │ │ │ │熟 )19阿│ │ │ │ │ │迦膩吒( │ │ │ │ │ │究竟 ) │ │ │ │ │ │無色界﹕│ │ │ │ │ │( 未列 )│ │ │ │ ├────┼────┼────┼────┼────┤ │東晉•僧│欲界 │△「持欲│ │《三法度│ │伽提婆譯│1.四天王│故,說欲│ │論》對三│ │( 尊者山│2.三十三│界」「色│ │界的敘述│ │賢造) │天3.炎磨│界者,無│ │,與《四│ │《三法度│天4.兜率│欲。但由│ │阿鋡暮抄│ │論》卷下│哆天5.化│禪,除恚│ │解》相近│ │「依品」│樂天6.他│故,得妙│ │。 │ │( 大正藏│化自在天│色如煉真│ │兩者皆將│ │第二十五│色界. │金」。 │ │色界分為│ │冊、頁二│初禪 :1. │△淫欲方│ │四禪。文│ │六-二八)│梵富樓2.│式﹕ │ │中云﹕有│ │ │梵迦夷3.│四天王、│ │覺是初禪│ │ │梵波產4.│忉利天「│ │( 因修有│ │ │大梵 │兩兩共事│ │覺喜樂相│ │ │二禪﹕5.│」「行欲│ │應禪而生│ │ │少光6.無│如人」。│ │ )。無覺│ │ │量光7.光│炎磨天相│ │是二禪 (│ │ │耀 │抱成淫事│ │修習無覺│ │ │三禪﹕8.│。 │ │喜樂相應│ │ │少淨9.無│兜率天「│ │禪 )。有│ │ │量淨10遍│執手欲生│ │覺、無覺│ │ │淨 │」。 │ │合稱「有│ │ │四禪﹕果│化樂天「│ │喜」。第│ │ │實三天( │於染污心│ │三禪因「│ │ │未列名 )│天女共語│ │覺習無喜│ │ │14無想天│言」即成│ │樂相應禪│ │ │15善現16│淫事。 │ │」而生,│ │ │善見17無│他化自在│ │稱為「無│ │ │煩18無熱│天相視成│ │喜」。 │ │ │19色究竟│欲。 │ │第四禪分│ │ │無色界﹕│ │ │有想、無│ │ │(未列名)│ │ │想、覺意│ │ │ │ │ │相應三者│ │ │ │ │ │。果實有│ │ │ │ │ │三天,稱│ │ │ │ │ │為有想。│ │ │ │ │ │因滅欲想│ │ │ │ │ │而生無想│ │ │ │ │ │天,稱為│ │ │ │ │ │無想。諸│ │ │ │ │ │煩惱盡,│ │ │ │ │ │生淨居五│ │ │ │ │ │天( 善現│ │ │ │ │ │、善見、│ │ │ │ │ │無煩、無│ │ │ │ │ │熱、色究│ │ │ │ │ │竟 )為覺│ │ │ │ │ │意相應。│ 141頁 ├────┼────┼────┼────┼────┤ │姚秦•竺│1.四天王│ │ │本經所列│ │佛念譯 │天2.忉利│ │ │色界諸天│ │《菩薩瓔│天3.俱焰│ │ │,名不具│ │珞經》卷│天4.兜術│ │ │全。 │ │一「普稱│天5.不憍│ │ │ │ │品」 │樂天6.化│ │ │ │ │( 大正藏│自在天7.│ │ │ │ │第十六冊│魔子導師│ │ │ │ │) │1.梵天2.│ │ │ │ │ │梵淨天3.│ │ │ │ │ │善梵天4.│ │ │ │ │ │梵具足天│ │ │ │ │ │5.大神妙│ │ │ │ │ │天6.淨具│ │ │ │ │ │天7.離垢│ │ │ │ │ │光天8.一│ │ │ │ │ │善住天。│ │ │ │ ├────┼────┼────┼────┼────┤ │姚秦•佛│卷二十「│△卷十八│卷二十「│此經欲界│ │陀耶舍、│忉利天品│「閻浮提│忉利天品│有七天,│ │竺佛念譯│」 │洲品」﹕│」 │無色界有│ │《長阿含│欲界﹕ │須彌山半│四天王天│四天。 │ │經》卷十│1.四天王│腰,高四│,身長半│色界有二│ │八「閻浮│2.忉利天│萬二千由│由旬,衣│十二天,│ │提洲品」│3.燄摩天│旬有四天│長一由旬│析分為﹕│ │﹕卷二十│4.兜率天│王天。山│,廣半由│梵迦夷天│ │「忉利天│5.化自在│頂有三十│旬,衣重│( 四天 )│ │品」 │天6.他化│三天。由│半兩,天│﹕梵身、│ │( 大正藏│自在天7.│此上至他│壽五百歲│梵輔、梵│ │第一冊 )│摩天( 魔│化自在天│。初生時│眾、大梵│ │ │天) │,其高度│如人間一│。 │ │ │色界二十│一一為其│、二歲兒│光音天( │ │ │二天﹕ │前一天的│。 │四天 )﹕│ │ │1.梵身天│一倍高。│忉利天,│光天、少│ │ │2.梵輔天│在他化自│身長一由│光、無量│ │ │3.梵眾天│在天與梵│旬,衣長│光、光音│ │ │4.大梵天│迦夷天中│二由旬,│。遍淨天│ │ │5.光天6.│間有魔天│廣一由旬│(四天)﹕│ │ │少光天7.│。 │,衣重六│淨天、少│ │ │無量光天│梵迦夷天│銖。壽命│淨、無量│ │ │8.光音天│高他化自│為天壽千│淨、遍淨│ │ │9.淨天10│在天一倍│歲。初生│。 │ │ │少淨天11│。「過梵│時如人間│果實天( │ │ │無量淨天│迦夷天宮│二、三歲│四天 )﹕ │ │ │12遍淨天│由旬一倍│兒。 │嚴飾、小│ │ │13嚴飾天│,有光音│燄摩天,│嚴飾、無│ │ │14小嚴飾│天宮」,│身長二由│量嚴飾、│ │ │天15無量│過光音一│旬,衣長│嚴勝果實│ │ │嚴飾天16│倍高為遍│四由旬,│。 │ │ │嚴勝果實│淨天,過│廣二由旬│無想天 │ │ │天17無想│遍淨天一│,衣重三│無造天 │ │ │天18無造│倍為果實│銖。壽二│無熱天 │ │ │天19無熱│天。過果│千歲。初│善見天 │ │ │天20善見│實天一倍│生時如人│ │ │ │天21大善│為無想天│世三、四│ │ │ │見天22 │,由此上│歲兒。 │ │ │ │ │至阿迦尼│兜率天,│ │ │ │ │吒天,每│身長四由│ │ │ │ │一天皆為│旬,衣長│ │ │ │ │前者一倍│八由旬,│ │ │ │ │高。而 │廣四由旬│ │ │ │ │ │衣重 │ │ 142頁 │ │阿迦尼吒│無色界四│一銖半。│大善見天│ │ │天( 色究│天又在阿│天壽四千│色究竟天│ │ │竟天 ) │迦尼吒天│歲。生時│案﹕梵迦│ │ │無色界四│之上。 │如人世四│夷四天為│ │ │天﹕ │△卷二十│、五歲兒│初禪,光│ │ │1.空智天│「忉利天│。 │音四天為│ │ │2.識智天│品」﹕諸│化自在天│二禪,遍│ │ │3.無所有│天十法﹕│,身長八│淨四天為│ │ │智天4.有│「一者飛│由旬,衣│三禪,果│ │ │想無想智│去無限數│長十六由│實四天至│ │ │天 │。二者飛│旬,廣八│色究竟天│ │ │ │來無限數│由旬,衣│為四禪。│ │ │ │。三者去│重一銖。│而無造、│ │ │ │無礙。四│天壽八千│無熱、善│ │ │ │者來無礙│歲。初生│見、大善│ │ │ │。五者天│時如人間│見、色究│ │ │ │身無有皮│五、六歲│竟五天,│ │ │ │膚、骨體│兒。 │又稱為「│ │ │ │、筋脈、│他化自在│淨居天」│ │ │ │血肉。六│天,身長│。 │ │ │ │者身無不│十六由旬│ │ │ │ │淨大小便│,衣長三│ │ │ │ │利。七者│十二由旬│ │ │ │ │身無疲極│,廣十六│ │ │ │ │。八者天│由旬,衣│ │ │ │ │女不產。│重半銖。│ │ │ │ │九者天目│天壽萬六│ │ │ │ │不眴。十│千歲。初│ │ │ │ │者身隨意│生時如人│ │ │ │ │色,好青│世六、七│ │ │ │ │則青,好│歲兒。 │ │ │ │ │黃則黃,│色界諸天│ │ │ │ │赤白眾色│各隨其身│ │ │ │ │,隨意而│著衣服。│ │ │ │ │現。」 │梵迦夷天│ │ │ │ │六欲天之│,壽一劫│ │ │ │ │飲食為﹕│。 │ │ │ │ │「食淨揣│光音天,│ │ │ │ │取以為揣│壽二劫。│ │ │ │ │食,洗浴│遍淨天,│ │ │ │ │衣服為細│壽三劫。│ │ │ │ │滑食。自│果實天,│ │ │ │ │上諸天,│壽四劫。│ │ │ │ │以禪定喜│無想天,│ │ │ │ │樂為食。│壽五百劫│ │ │ │ │」。 │。 │ │ │ │ │「四天王│無造天,│ │ │ │ │、忉利天│壽千劫。│ │ │ │ │,乃至他│無熱天,│ │ │ │ │化自在天│壽二千劫│ │ │ │ │,亦有婚│。 │ │ │ │ │姻,男娶│善見天,│ │ │ │ │女嫁。自│壽三千劫│ │ │ │ │上諸天,│。 │ │ │ │ │無復男女│大善見天│ │ │ │ │。」 │,壽四千│ │ │ │ │「阿須倫│劫。 │ │ │ │ │身身相近│色究竟天│ │ │ │ │以氣成陰│,壽五千│ │ │ │ │陽。四天│劫。 │ │ │ │ │王、忉利│空處天,│ │ │ │ │天亦復如│壽萬劫。│ │ │ │ │是。燄摩│ │ │ │ │ │天相近以│ │ │ │ │ │成 │ │ │ 143頁 │ │ │陰陽。兜│識處天,│ │ │ │ │率天執手│壽二萬一│ │ │ │ │成陰陽。│千劫。不│ │ │ │ │化自在天│用處天,│ │ │ │ │熟視成陰│壽四萬二│ │ │ │ │陽。他化│千劫。 │ │ │ │ │自在天暫│有想無想│ │ │ │ │視成陰陽│天,壽八│ │ │ │ │。自上諸│萬四千劫│ │ │ │ │天,無復│。 │ │ │ │ │婬欲。」│ │ │ ├────┼────┼────┼────┼────┤ │姚秦•曇│欲界﹕ │ │ │論中提及│ │摩耶舍、│1.四天王│ │ │諸天出生│ │曇摩崛多│天2.三十│ │ │因緣云﹕│ │譯 │三天3.焰│ │ │「有離欲│ │《舍利弗│天4.兜率│ │ │惡不善,│ │阿毘曇論│天5.化樂│ │ │有覺有觀│ │》卷十一│天6.他化│ │ │,離生喜│ │「非問分│自在天 │ │ │樂,成就│ │智品」 │色界﹕ │ │ │初禪行」│ │( 大正藏│初禪﹕ │ │ │,則生於│ │第二十八│1.梵天 │ │ │初禪諸天│ │冊 ) │2.梵輔天│ │ │。若能「│ │ │3.梵眾天│ │ │正信一心│ │ │4.大梵天│ │ │,無覺無│ │ │二禪﹕ │ │ │觀,定生│ │ │5.光天 │ │ │喜樂。」│ │ │6.少光天│ │ │則生於二│ │ │7.無量光│ │ │禪。若能│ │ │天 │ │ │「離喜捨│ │ │8.光音天│ │ │行,念智│ │ │三禪﹕9.│ │ │身受樂」│ │ │淨天10少│ │ │,則生於│ │ │淨天11無│ │ │三禪。若│ │ │量淨天12│ │ │能「斷苦│ │ │遍淨天 │ │ │樂,先滅│ │ │四禪﹕13│ │ │憂喜,不│ │ │實天14少│ │ │苦不樂捨│ │ │實天15無│ │ │念清淨,│ │ │量實天16│ │ │成就四禪│ │ │果實天17│ │ │行。」 │ │ │無想天 │ │ │若能「離│ │ │18無勝天│ │ │一切色想│ │ │19無熱天│ │ │,滅瞋恚│ │ │20善見天│ │ │想,不思│ │ │21妙善見│ │ │惟若干想│ │ │天22阿迦│ │ │。成就無│ │ │膩吒天 │ │ │邊空處想│ │ │無色界﹕│ │ │。」離一│ │ │1.空處天│ │ │切空處,│ │ │2.識處天│ │ │則生無邊│ │ │3.不用處│ │ │識處,「│ │ │天4.非想│ │ │離一切識│ │ │非非想天│ │ │處」,則│ │ │ │ │ │成就不用│ │ │ │ │ │處。「離│ │ │ │ │ │一切不用│ │ │ │ │ │處,成就│ │ │ │ │ │非想非非│ │ │ │ │ │想處行。│ │ │ │ │ │」 │ 144頁 │姚秦•鳩│欲界﹕ │ │ │文中談到│ │摩羅什譯│1.四天王│ │ │了三界諸│ │( 龍樹造│天2.忉利│ │ │天的出生│ │) │天3.炎摩│ │ │因緣,以│ │《十住毘│天4.兜率│ │ │為行十善│ │婆沙論》│陀天5.化│ │ │道可生欲│ │卷十四 │樂天6.他│ │ │界六天。│ │「分別二│化自在天│ │ │「過是以│ │地業道品│色界﹕ │ │ │上,要行│ │之餘」 │初禪﹕ │ │ │禪定」才│ │( 大正藏│下﹕1.梵│ │ │能往生。│ │第二十六│眾天 │ │ │色界分四│ │冊 ) │中﹕2.梵│ │ │禪,每禪│ │ │輔天 │ │ │依修定程│ │ │上﹕3.大│ │ │度的不同│ │ │梵天 │ │ │而分上、│ │ │二禪﹕ │ │ │中、下三│ │ │下﹕4.少│ │ │天。四禪│ │ │光天 │ │ │中的「無│ │ │中﹕5.無│ │ │想天」是│ │ │量光天 │ │ │修無想定│ │ │上﹕6.妙│ │ │而往生的│ │ │光天 │ │ │。無想天│ │ │三禪﹕ │ │ │以上諸天│ │ │下﹕7.小│ │ │則是以「│ │ │淨天 │ │ │無漏熏修│ │ │中﹕8.無│ │ │四禪」而│ │ │量淨 │ │ │來的。 │ │ │上﹕9.遍│ │ │無色界四│ │ │淨天 │ │ │天,則是│ │ │四禪﹕ │ │ │修虛空處│ │ │下﹕10阿│ │ │定,生空│ │ │那婆伽天│ │ │處天。修│ │ │中﹕11福│ │ │識處定,│ │ │生 │ │ │生智處天│ │ │上﹕12廣│ │ │。修無所│ │ │果天 │ │ │有處定,│ │ │13無想天│ │ │生無所有│ │ │14不廣天│ │ │處天。修│ │ │15不熱天│ │ │非有想非│ │ │16喜見天│ │ │無想定,│ │ │17妙見天│ │ │則生非有│ │ │18阿迦膩│ │ │想非無想│ │ │吒天 │ │ │天。 │ │ │無色界 │ │ │ │ │ │1.空處天│ │ │ │ │ │2.識處天│ │ │ │ │ │3.無所有│ │ │ │ │ │處天4.非│ │ │ │ │ │有想非無│ │ │ │ │ │想處天 │ │ │ │ 145頁 ├────┼────┼────┼────┼────┤ │姚秦•鳩│欲界﹕ │ │ │ │ │摩羅什譯│1.四天王│ │ │ │ │《善臂菩│天2.三十│ │ │ │ │薩經》 (│三天3.夜│ │ │ │ │大正藏第│摩天4.兜│ │ │ │ │十一冊,│率陀天5.│ │ │ │ │《大寶積│化樂天6.│ │ │ │ │經》卷九│他化自在│ │ │ │ │十四 ) │天 │ │ │ │ │ │色界 │ │ │ │ │ │初禪﹕1.│ │ │ │ │ │梵天2.梵│ │ │ │ │ │輔天3.梵│ │ │ │ │ │眾天4.大│ │ │ │ │ │梵天 │ │ │ │ │ │二禪﹕5.│ │ │ │ │ │光天6.少│ │ │ │ │ │光天7.無│ │ │ │ │ │量光天8.│ │ │ │ │ │光音天 │ │ │ │ │ │三禪﹕9.│ │ │ │ │ │淨天10少│ │ │ │ │ │淨天11無│ │ │ │ │ │量淨天12│ │ │ │ │ │遍淨天 │ │ │ │ │ │四禪﹕13│ │ │ │ │ │果實天14│ │ │ │ │ │少果天15│ │ │ │ │ │廣果天16│ │ │ │ │ │無量果天│ │ │ │ │ │17無想天│ │ │ │ │ │18無熱天│ │ │ │ │ │19無惱天│ │ │ │ │ │20善見天│ │ │ │ │ │21好善見│ │ │ │ │ │天22阿迦│ │ │ │ │ │膩吒天 │ │ │ │ │ │無色界 │ │ │ │ │ │1.空處天│ │ │ │ │ │2.識處天│ │ │ │ │ │3.無所有│ │ │ │ │ │處天4.非│ │ │ │ │ │有想非無│ │ │ │ │ │想處天 │ │ │ │ 146頁 ├────┼────┼────┼────┼────┤ │姚秦•鳩│( 欲界 )│ │卷三十四│卷十六欲│ │摩羅什譯│1.四王天│ │云﹕「四│界六天僅│ │《大智度│2.忉利天│ │天王衣重│列三天之│ │論》卷十│3.夜摩天│ │二兩,忉│名,此處│ │六 │4.兜率陀│ │利天衣重│係依卷七│ │ │天5.化樂│ │一兩,夜│所言者予│ │ │天6.他化│ │摩天衣重│以補足。│ │ │自在天 │ │十八銖,│又所載色│ │ │( 色界 )│ │兜率陀天│界諸天,│ │ │1.梵眾天│ │衣重十二│省略頗多│ │ │2.梵輔天│ │銖,化樂│。無想天│ │ │3.少光4.│ │天衣重六│及淨居五│ │ │無量光5.│ │銖,他化│天均未列│ │ │光音6.少│ │自在天衣│出。 │ │ │淨7.無量│ │重三銖。│ │ │ │淨8.遍淨│ │色界天衣│ │ │ │9.阿那跋│ │無重相。│ │ │ │羅伽10得│ │欲界天衣│ │ │ │生11大果│ │從樹邊生│ │ │ │(無色界)│ │,無縷無│ │ │ │1.虛空處│ │織,譬如│ │ │ │2.識處3.│ │薄冰,光│ │ │ │無所有處│ │曜明淨,│ │ │ │4.非有想│ │有種種色│ │ │ │非無想處│ │。色界天│ │ │ │。 │ │衣,純金│ │ │ │ │ │色光明,│ │ │ │ │ │不可稱知│ │ │ │ │ │。」 │ │ ├────┼────┼────┼────┼────┤ │東晉•佛│1.四天王│ │ │此經將色│ │馱跋陀羅│天2.帝釋│ │ │界初禪、│ │譯 │天3.夜摩│ │ │二禪分為│ │《大方廣│天4.兜率│ │ │三天。三│ │佛華嚴經│陀天5.化│ │ │禪、四禪│ │》卷十三│樂天6.他│ │ │則分為四│ │「如來昇│化自在天│ │ │天。又四│ │兜率天宮│1.梵身天│ │ │禪諸天中│ │一切寶殿│2.梵輔天│ │ │缺「無想│ │品」 │3.大梵天│ │ │天」。 │ │( 大正藏│4.光天5.│ │ │又,卷一│ │第十九冊│無量光天│ │ │「世間淨│ │四八○頁│6.光音天│ │ │眼品」曾│ │) │7.淨天8.│ │ │提及「摩│ │ │少淨天9.│ │ │醯首羅天│ │ │無量淨天│ │ │」之名。│ │ │10遍淨天│ │ │ │ │ │11密身天│ │ │ │ │ │12無量密│ │ │ │ │ │身天 │ │ │ │ │ │13密果天│ │ │ │ 147頁 │ │14無煩天│ │ │ │ │ │15無熱天│ │ │ │ │ │16善現天│ │ │ │ │ │17善見天│ │ │ │ │ │18阿迦尼│ │ │ │ │ │吒天 │ │ │ │ ├────┼────┼────┼────┼────┤ │北涼•曇│1.四王天│ │ │ │ │無讖譯 │2.忉利天│ │ │ │ │《大方等│3.夜摩天│ │ │ │ │大集經》│4.兜率陀│ │ │ │ │卷一「瓔│天5.化樂│ │ │ │ │珞品」 │天6.他化│ │ │ │ │( 大正藏│自在天 │ │ │ │ │第十三冊│1.梵天2.│ │ │ │ │) │大梵天3.│ │ │ │ │ │梵師天4.│ │ │ │ │ │梵眾天 │ │ │ │ │ │5.光天6.│ │ │ │ │ │少光天7.│ │ │ │ │ │無量光天│ │ │ │ │ │8.淨天9.│ │ │ │ │ │少淨天10│ │ │ │ │ │無量淨天│ │ │ │ │ │11無雲天│ │ │ │ │ │12福德天│ │ │ │ │ │13廣果天│ │ │ │ │ │14無誑天│ │ │ │ │ │15無熱天│ │ │ │ │ │16善見天│ │ │ │ │ │17樂見天│ │ │ │ │ │18阿迦尼│ │ │ │ │ │吒天 │ │ │ │ ├────┼────┼────┼────┼────┤ │劉宋•曇│1.四天王│ │ │此經僅列│ │摩密多譯│2.忉利天│ │ │欲界、色│ │《佛說諸│3.焰摩天│ │ │界二天,│ │法勇王經│4.兜率天│ │ │未列無色│ │》 │5.化樂天│ │ │界天。 │ │( 大正藏│6.他化自│ │ │ │ │第十七冊│在天 │ │ │ │ │八四七頁│1.梵天2.│ │ │ │ │) │梵眾天3.│ │ │ │ │ │梵輔天4.│ │ │ │ │ │大梵天 │ │ │ │ │ │5.光天6.│ │ │ │ │ │光音天7.│ │ │ │ │ │少光天8.│ │ │ │ │ │無量光天│ │ │ │ │ │9.淨天10│ │ │ │ │ │少淨天11│ │ │ │ │ │遍淨天12│ │ │ │ │ │無量淨天│ │ │ │ 148頁 │ │13果實天.│ │ │ │ │ │14少果天│ │ │ │ │ │15廣果天│ │ │ │ │ │16無量果│ │ │ │ │ │天 │ │ │ │ │ │17無想天│ │ │ │ │ │18無惱天│ │ │ │ │ │19無熱天│ │ │ │ │ │20善現天│ │ │ │ │ │21妙見天│ │ │ │ │ │22阿迦膩│ │ │ │ │ │吒天 │ │ │ │ ├────┼────┼────┼────┼────┤ │蕭梁•僧│欲界六天│△「四天│△「四王│《經律異│ │旻、寶唱│( 加「魔│王居須彌│天身長皆│相》寫成│ │撰 │天」為七│四埵,皆│半由旬,│於梁武帝│ │《經律異│天 )﹕ │高四萬二│衣長一由│天監十五│ │相》卷一│1.四天王│千由旬,│旬,廣半│年以後,│ │「三界諸│天2.忉利│東方天王│由旬,其│是雜採眾│ │天」 │天3.炎摩│名提頭賴│重二分,│家經論,│ │(大正藏)│天4.兜率│吒,城號│天壽五百│分類編纂│ │五十三冊│天5.化樂│上賢。南│歲。」初│而成的。│ │ │天6.他化│方天王,│生時如人│關於三界│ │ │自在天7.│名毘婁勒│間兩歲兒│諸天部份│ │ │魔天 │,城號善│。忉利天│,所引用│ │ │色界二十│見,西方│身長一由│之經論有│ │ │三天﹕ │天王名毘│旬,衣長│﹕《大智│ │ │初禪﹕ │婁博叉,│二由旬,│度論》、│ │ │1.梵身天│城號周羅│廣二由旬│《三法度│ │ │2.梵輔天│。北方天│,衣重六│經》、《│ │ │3.梵眾天│王名毘沙│銖,壽天│長阿含經│ │ │4.大梵天│門,凡住│千歲。初│》、《樓│ │ │二禪﹕ │三城﹔一│生時如人│炭經》、│ │ │5.光天6.│號可畏,│世三歲兒│《華嚴經│ │ │少光天7.│二名天敬│。炎摩天│》、《涅│ │ │無量光天│,三名眾│,身長二│槃經》、│ │ │8.光音天│歸。」「│由旬,衣│《雜阿含│ │ │三禪﹕ │忉利天居│長四由旬│經》、《│ │ │9.淨天10│須彌山頂│,廣二由│增一阿含│ │ │少淨天11│,有三十│旬,衣重│經》等。│ │ │無量淨天│三天宮,│三銖,壽│ │ │ │12遍淨天│王名釋提│天二千歲│ │ │ │四禪﹕ │桓因。」│,初生時│ │ │ │13嚴飾天│炎摩天以│如人世四│ │ │ │14少嚴飾│上諸天,│歲兒。兜│ │ │ │天15無量│皆為「風│率天身長│ │ │ │嚴飾天16│輪所持,│四由旬,│ │ │ │嚴飾果天│在虛空中│衣長八由│ │ │ │17無想天│」。 │旬,廣四│ │ │ │18不煩天│△欲界六│由旬,衣│ │ │ │19無熱天│天,皆有│重一銖半│ │ │ │20善見天│飲食衣服│。壽天四│ │ │ │21大善見│及婚姻之│千歲,生│ │ │ │天 │事。四天│時如人五│ │ │ │ │王天、忉│歲。化樂│ │ │ │ │利天「身│天身長八│ │ │ │ │行陰陽,│由旬,衣│ │ │ │ │一同人間│長八由旬│ │ │ │ │」,兜率│,衣長十│ │ │ │ │天「執手│六由旬,│ │ │ │ │成欲」。│廣八由旬│ │ │ │ │化樂天「│,衣 │ │ │ │ │熟視成欲│ │ │ │ │ │」,他化│ │ │ │ │ │自在天「│ │ │ │ │ │暫視 │ │ │ 149頁 │ │22色究竟│成欲」。│重一銖,│ │ │ │天23摩醯│△初禪名│壽天八千│ │ │ │首羅天 │梵迦夷,│歲,生時│ │ │ │無色四天│二禪通名│如人六歲│ │ │ │﹕ │光音,三│。 │ │ │ │1.無量空│禪通名遍│他化自在│ │ │ │入處2.無│淨,四禪│天,身長│ │ │ │量識入處│通名果實│十六由旬│ │ │ │3.無所有│。無想天│,衣長三│ │ │ │入處4.非│,外道謂│十二由旬│ │ │ │想非非想│為涅槃。│,廣十六│ │ │ │入處 │「不煩天│由旬,衣│ │ │ │ │,無熱天│重半銖,│ │ │ │ │,善見天│壽萬六千│ │ │ │ │,大善見│歲,生時│ │ │ │ │天,色究│如人七歲│ │ │ │ │竟天」「│。 │ │ │ │ │此五天通│梵身天,│ │ │ │ │名淨居。│身長半由│ │ │ │ │諸那含所│旬,壽半│ │ │ │ │止,光明│劫。梵輔│ │ │ │ │最勝。」│天身長一│ │ │ │ │ │由旬,壽│ │ │ │ │ │一劫。梵│ │ │ │ │ │眾天身長│ │ │ │ │ │一由旬半│ │ │ │ │ │,壽一劫│ │ │ │ │ │半。淨天│ │ │ │ │ │壽命三劫│ │ │ │ │ │。嚴飾天│ │ │ │ │ │壽四萬劫│ │ │ │ │ │。 │ │ │ │ │ │無想天壽│ │ │ │ │ │五百劫。│ │ │ │ │ │不煩天壽│ │ │ │ │ │千劫。無│ │ │ │ │ │熱天壽二│ │ │ │ │ │千劫。 │ │ │ │ │ │善見天壽│ │ │ │ │ │三千劫。│ │ │ │ │ │大善見天│ │ │ │ │ │身長八千│ │ │ │ │ │由旬,壽│ │ │ │ │ │四千劫。│ │ │ │ │ │色究竟天│ │ │ │ │ │身長一萬│ │ │ │ │ │六千由旬│ │ │ │ │ │,壽萬五│ │ │ │ │ │千劫。 │ │ │ │ │ │無量空入│ │ │ │ │ │處,壽萬│ │ │ │ │ │劫,無量│ │ │ │ │ │識入處,│ │ │ │ │ │壽二萬一│ │ │ │ │ │千劫。無│ │ │ │ │ │所有入處│ │ │ │ │ │,壽四萬│ │ │ │ │ │二千劫。│ │ │ │ │ │非想非非│ │ │ │ │ │想入處,│ │ │ │ │ │壽八萬四│ │ │ │ │ │千劫。 │ │ 150頁 ├────┼────┼────┼────┼────┤ │元魏•般│六欲天﹕│ │ │本經僅列│ │若流支譯│1.四天王│ │ │欲、色二│ │《正法念│處2.三十│ │ │界天。色│ │處經》卷│三天3.夜│ │ │界四禪,│ │七十「身│摩天4.兜│ │ │僅有三天│ │念處品」│率天5.化│ │ │,無「無│ │( 大正藏│樂天6.他│ │ │想天」,│ │第十七冊│化自在天│ │ │其中淨居│ │四一三頁│色界﹕ │ │ │五天亦僅│ │) │初禪﹕1.│ │ │有「無量│ │ │梵身天2.│ │ │善」、「│ │ │梵眾天3.│ │ │遍善」二│ │ │大梵天 │ │ │天,且次│ │ │二禪﹕4.│ │ │第竟在「│ │ │少光天5.│ │ │廣果天」│ │ │無量光天│ │ │之前。 │ │ │6.光音天│ │ │ │ │ │三禪﹕7.│ │ │ │ │ │遍淨天8.│ │ │ │ │ │福德生天│ │ │ │ │ │四禪﹕9.│ │ │ │ │ │無量善天│ │ │ │ │ │10遍善天│ │ │ │ │ │11廣果天│ │ │ │ ├────┼────┼────┼────┼────┤ │元魏•般│(欲界) │ │ │本經色界│ │若流支譯│1.四大天│ │ │初禪、二│ │《佛說一│王2.三十│ │ │、三禪皆│ │切法高王│三天3.炎│ │ │分為四天│ │經》 │摩天4.兜│ │ │。四禪果│ │( 大正藏│率天5.化│ │ │實僅有一│ │第十七冊│樂天6.他│ │ │天。無「│ │) │化自在天│ │ │無想天」│ │ │(色界) │ │ │。無色界│ │ │1.梵身天│ │ │前三天未│ │ │2.梵輔天│ │ │列名。 │ │ │3.梵眾天│ │ │ │ │ │4.大梵天│ │ │ │ │ │5.光明天│ │ │ │ │ │6.少光天│ │ │ │ │ │7.無量光│ │ │ │ │ │天8.光音│ │ │ │ │ │天 │ │ │ │ │ │9.淨天10│ │ │ │ │ │少淨天11│ │ │ │ │ │無量淨天│ │ │ │ │ │12遍淨天│ │ │ │ 151頁 │ │13廣果天│ │ │ │ │ │14不煩天│ │ │ │ │ │15不熱天│ │ │ │ │ │16善見天│ │ │ │ │ │17善現天│ │ │ │ │ │18阿迦尼│ │ │ │ │ │吒天 │ │ │ │ │ │(無色界)│ │ │ │ │ │( 1.空智│ │ │ │ │ │天2.識智│ │ │ │ │ │天3.不用│ │ │ │ │ │處天 ) │ │ │ │ │ │4.非想非│ │ │ │ │ │非想處 │ │ │ │ ├────┼────┼────┼────┼────┤ │陳•真諦│欲界六天│△卷八提│△卷九言│本論將色│ │譯( 世親│1.四天王│及諸天高│及諸天身│界分為十│ │造) │天2.三十│度,以為│長、壽命│七天。初│ │《阿毘達│三天3.唱│四天王天│。 │、二、三│ │磨俱舍釋│樂天4.善│去剡浮提│四大王天│禪各三天│ │論》卷六│知足天5.│四萬由旬│身長四分│,四禪八│ │、卷八及│化樂天6.│。從四天│之一俱盧│天。無「│ │卷九 │他化自在│王天至阿│舍。三十│無想天」│ │( 大正藏│天 │迦尼師吒│三天四分│之名。文│ │第二十九│色界十七│天,每層│之二,夜│中並引異│ │冊 ) │天﹕ │天的高度│摩天四分│說云﹕「│ │ │初定﹕ │,各相差│之三,兜│罽賓國師│ │ │1.梵眾2.│一倍。並│帥多天一│說,但有│ │ │梵先行3.│云﹕「無│俱盧舍,│十六。」│ │ │大梵 │色界,無│化樂天身│,其說係│ │ │二定﹕ │處。」 │長一又四│將大梵天│ │ │4.小光5.│△卷八言│分之一,│併入梵先│ │ │無量光6.│諸天男女│他化自在│行天中,│ │ │遍光 │欲事﹕「│天身長一│以為梵先│ │ │三定﹕ │四大王天│俱盧舍半│行之王,│ │ │7.小淨8.│及三十三│。 │名大梵,│ │ │無量淨9.│天,與人│色界梵眾│並非別有│ │ │遍淨 │道不異。│天長半由│住處,因│ │ │四定﹕ │」「夜摩│旬,從此│而以為色│ │ │10無雲11│天以相抱│至少光天│界唯有十│ │ │福生12廣│為婬。」│各相差半│六天。 │ │ │果 │「兜率陀│由旬。少│又,論中│ │ │13無大求│天以捉手│光天為二│云﹕「無│ │ │14無熱15│為婬,化│由旬,由│色界無處│ │ │善現16善│樂天以共│少光天至│。」,以│ │ │見17無下│笑為婬,│遍淨各為│心相續得│ │ │( 阿迦尼│他化自在│前一者之│生,無居│ │ │師吒) │天以相視│一倍。無│住之場所│ │ │無色界 │為婬。」│雲天身長│。此說與│ │ │1.空無邊│△卷八云│一百二十│《長阿含│ │ │入2.識無│﹕「一切│五由旬,│經》等,│ │ │邊入3. │天同中國│由無雲以│以為無色│ │ │ │語,說婆│上各相差│界天在色│ │ │ │羅門言。│一倍,至│界天之上│ │ │ │」文中之│阿迦尼師│者相異。│ │ │ │中國,係│吒為十六│ │ │ │ │指中印度│千由旬。│ │ │ │ │而言。 │△四大王│ │ │ │ │△卷九云│天壽五百│ │ │ │ │﹕「從由│歲。 │ │ │ │ │乾陀羅 │忉利天一│ │ │ │ │ │千歲。從│ │ │ │ │ │至他化 │ │ 152頁 │ │無有無邊│( 高須彌│自在天歲│ │ │ │入4.非想│山之半 )│數各倍。│ │ │ │非非想入│向上無日│色界天壽│ │ │ │ │月……( │以「劫」│ │ │ │ │諸天 )由│計,壽命│ │ │ │ │花開花合│與身高相│ │ │ │ │,謂俱牟│等。身長│ │ │ │ │頭花、波│半由旬者│ │ │ │ │頭摩花等│,壽半劫│ │ │ │ │。諸鳥有│。依此類│ │ │ │ │嗚不嗚,│推。 │ │ │ │ │睡有來去│無色界,│ │ │ │ │,以此等│空無邊入│ │ │ │ │事,判日│,壽二十│ │ │ │ │夜。用光│千劫,由│ │ │ │ │明事者,│此以上壽│ │ │ │ │身自然光│各相差二│ │ │ │ │,不須外│十千劫。│ │ │ │ │光。」 │至非想非│ │ │ │ │ │非想天為│ │ │ │ │ │壽八十千│ │ │ │ │ │劫。 │ │ ├────┼────┼────┼────┼────┤ │陳•真諦│欲界六天│△從剡浮│△四天王│△《立世│ │譯 │1.四大王│提向上四│天身長一│阿毘曇論│ │《立世阿│天2.忉利│萬由旬為│伽浮地,│》與《阿│ │毘曇論》│天3.夜摩│四天王天│是一由旬│毘達磨俱│ │卷六「云│天4.兜率│,自此以│之四分之│舍釋論》│ │何品」、│陀天5.維│上諸天( │一。衣長│,兩者對│ │卷七「受│摩羅呢6.│含色界) │四十肘,│諸天之描│ │生品」 │波羅維摩│,其高度│廣二十肘│述,差異│ │( 大正藏│婆奢 │各為前者│,重半波│頗多。一│ │第三十二│色界 │之一倍。│羅。忉利│者將色界│ │冊 ) │初禪﹕1.│△「四天│天身長半│分為十七│ │ │梵先行2.│王天有四│由旬,衣│,一者分│ │ │梵眾3.大│種(身)色│長八十肘│為十八。│ │ │梵 │,有紺、│,廣四十│在初禪的│ │ │二禪﹕ │有赤、有│肘,重一│次第上,│ │ │4.少光5.│黃、有白│波羅四分│或以梵先│ │ │無量光6.│。一切欲│之一。夜│行為初禪│ │ │遍勝光 │界諸天色│摩天身長│第一天,│ │ │三禪﹕ │皆亦如是│一由旬,│或以梵眾│ │ │7.少淨8.│。云何諸│衣長百六│為第一天│ │ │無量淨9.│天色有四│十肘,廣│。兩者對│ │ │遍淨 │種﹖初受│八十肘,│諸天之身│ │ │四禪﹕ │生時,若│重一波羅│長,壽命│ │ │10無雲11│見紺華,│八分之一│所言亦多│ │ │生福12廣│身則紺色│。兜率陀│不一。 │ │ │果 │,餘色亦│天身長二│△本論將│ │ │13無想天│爾。」( │由旬,衣│四禪各分│ │ │14善現15│卷六 ) │長三百二│為上、中│ │ │善見16不│△一切欲│十肘,廣│、下三品│ │ │ │天並食須│百六十肘│。 │ │ │ │陀味,「│,重一波│ │ │ │ │朝食一撮│羅十六分│ │ │ │ │,暮食一│之一。化│ │ │ │ │撮。」,│樂諸天長│ │ │ │ │「色界諸│四由旬,│ │ │ │ │天,從初│他化自在│ │ │ │ │禪中,乃│天長八由│ │ │ │ │至遍淨,│旬。一切│ │ │ │ │以喜為食│色界至阿│ │ │ │ │ │迦尼吒,│ │ │ │ │ │並長十二│ │ │ │ │ │由 │ │ 153頁 │ │煩17不燒│。上去諸│旬。 │ │ │ │18阿迦尼│天以意業│「化樂天│ │ │ │吒 │為食。」│乃至他化│ │ │ │無色界 │△「四天│自在,所│ │ │ │1.空無邊│王天所資│著衣服,│ │ │ │入天2.識│博易,或│隨心小大│ │ │ │無邊入天│生熟金銀│,輕重亦│ │ │ │3.無所有│或米榖等│爾。」 │ │ │ │入天4.非│,或諸雜│六欲天髮│ │ │ │想非非想│貿易珠、│飾衣式莊│ │ │ │入天 │摩尼種種│敬與人世│ │ │ │ │諸寶,或│不異。「│ │ │ │ │取眾生以│色界諸天│ │ │ │ │為貿易。│不著衣服│ │ │ │ │一切欲界│,如著不│ │ │ │ │諸天亦復│異。頭雖│ │ │ │ │如是。色│無髻,如│ │ │ │ │界則無。│似天冠,│ │ │ │ │」 │過男女相│ │ │ │ │△諸天死│,形唯一│ │ │ │ │,如「光│種。」 │ │ │ │ │焰沒,無│△四天王│ │ │ │ │有屍骸。│天初生時│ │ │ │ │」 │,如人間│ │ │ │ │ │七歲兒。│ │ │ │ │ │忉利天初│ │ │ │ │ │生如人間│ │ │ │ │ │八歲兒,│ │ │ │ │ │夜摩天如│ │ │ │ │ │九歲兒。│ │ │ │ │ │「從化樂│ │ │ │ │ │天乃至阿│ │ │ │ │ │迦尼吒天│ │ │ │ │ │,稱其形│ │ │ │ │ │相,生便│ │ │ │ │ │具足。」│ │ ├────┼────┼────┼────┼────┤ │陳•真諦│(欲界) │ │ │本經所列│ │譯 │1.四天王│ │ │之色界天│ │《金光明│王2.三十│ │ │,唯有十│ │經》「業│三天3.夜│ │ │四個。 │ │障滅品」│摩天4.兜│ │ │ │ │( 大正藏│率陀天5.│ │ │ │ │第十六冊│化樂天6.│ │ │ │ │,收入於│他化自在│ │ │ │ │《合部金│天 │ │ │ │ │光明經》│(色界) │ │ │ │ │卷二 ) │1.梵輔2.│ │ │ │ │ │梵淨3.大│ │ │ │ │ │梵天4.少│ │ │ │ │ │光5.無量│ │ │ │ │ │光6.淨光│ │ │ │ │ │7.少淨8.│ │ │ │ │ │無量淨9.│ │ │ │ │ │遍淨10無│ │ │ │ │ │欲天11無│ │ │ │ │ │熱天12善│ │ │ │ │ │現 │ │ │ │ 154頁 │ │天13善見│ │ │ │ │ │天14阿迦│ │ │ │ │ │尼吒天 │ │ │ │ ├────┼────┼────┼────┼────┤ │北齊•那│1.四天王│ │ │所列天名│ │連提耶舍│王2.帝釋│ │ │缺略不全│ │譯 │天3.夜摩│ │ │。 │ │《大方等│天4.兜率│ │ │ │ │大集經》│陀天5.化│ │ │ │ │卷五十四│樂天6.他│ │ │ │ │「月藏分│化自在天│ │ │ │ │第十二忍│1.梵眾2.│ │ │ │ │辱品第十│大梵 │ │ │ │ │六之二」│ │ │ │ │ │( 大正藏│ │ │ │ │ │第十三冊│ │ │ │ │ │) │ │ │ │ │ ├────┼────┼────┼────┼────┤ │北齊•那│1.四天王│ │ │ │ │連提耶舍│王2.三十│ │ │ │ │《菩薩見│三天3.夜│ │ │ │ │實經》第│摩天4.兜│ │ │ │ │十六之二│率陀天5.│ │ │ │ │「淨飯王│化樂天6.│ │ │ │ │詣佛品」│他化自在│ │ │ │ │及第十六│天 │ │ │ │ │之十三「│梵摩天 │ │ │ │ │六界差別│光音天 │ │ │ │ │品」 │遍淨天 │ │ │ │ │(大正藏 │廣果天 │ │ │ │ │第十一冊│淨居天 │ │ │ │ │,收入於│ │ │ │ │ │《大寶積│ │ │ │ │ │經》卷六│ │ │ │ │ │十二及卷│ │ │ │ │ │七十三 )│ │ │ │ │ ├────┼────┼────┼────┼────┤ │隋•闍那│(欲界) │△「須彌│ │ │ │崛多譯 │1.四大天│山半,高│ │ │ │《起世經│王天2.三│四萬二千│ │ │ │》卷一「│十三天3.│由旬,有│ │ │ │閻浮洲品│夜摩天4.│四大天王│ │ │ │」 │兜率陀天│所居宮殿│ │ │ │( 大正藏│5.化樂天│。須彌山│ │ │ │第一冊 )│6.他化自│上,有三│ │ │ │ │在天7.摩│十三天宮│ │ │ │ │羅波旬天│殿,帝釋│ │ │ │ │(色界) │所居。三│ │ │ │ │1.梵身天│十三天已│ │ │ │ │2.光音天│上一倍,│ │ │ │ │3.廣果天│有兜率陀│ │ │ │ │ │天所居宮│ │ │ │ │ │殿,兜率│ │ │ │ │ │天上,又│ │ │ │ │ │更一倍,│ │ │ │ │ │有化樂諸│ │ │ │ │ │天所居宮│ │ │ │ │ │殿。化樂│ │ │ │ │ │天上,又│ │ │ │ │ │更一倍,│ │ │ │ │ │有他化自│ │ │ │ │ │在諸天 │ │ │ 155頁 │ │4.無想天│宮殿。他│ │ │ │ │5.不粗天│化天上,│ │ │ │ │6.不惱天│又更一倍│ │ │ │ │7.善見天│,有梵身│ │ │ │ │8.善現天│諸天所居│ │ │ │ │9阿迦尼│宮殿。他│ │ │ │ │吒天 │化天上,│ │ │ │ │(無色界) │梵身天下│ │ │ │ │1.無邊空│,於其中│ │ │ │ │處2.無邊│間,有摩│ │ │ │ │識處3.無│羅波旬諸│ │ │ │ │所有處4.│天宮殿。│ │ │ │ │非想非非│倍梵身上│ │ │ │ │想處 │,有光音│ │ │ │ │ │天。 │ │ │ │ │ │倍光音上│ │ │ │ │ │,有遍淨│ │ │ │ │ │天。 │ │ │ │ │ │倍遍淨上│ │ │ │ │ │,有廣果│ │ │ │ │ │天。 │ │ │ │ │ │倍廣果上│ │ │ │ │ │,有不粗│ │ │ │ │ │天。 │ │ │ │ │ │廣果天上│ │ │ │ │ │,不粗天│ │ │ │ │ │下,其間│ │ │ │ │ │別有諸天│ │ │ │ │ │宮殿所居│ │ │ │ │ │之處,名│ │ │ │ │ │無想眾生│ │ │ │ │ │。 │ │ │ │ │ │倍不粗上│ │ │ │ │ │,有不惱│ │ │ │ │ │天。 │ │ │ │ │ │倍不惱上│ │ │ │ │ │,有善見│ │ │ │ │ │天。 │ │ │ │ │ │倍善見上│ │ │ │ │ │,有善現│ │ │ │ │ │天。 │ │ │ │ │ │倍善現上│ │ │ │ │ │,有阿迦│ │ │ │ │ │尼吒諸天│ │ │ │ │ │宮殿。」│ │ │ │ │ │無色界四│ │ │ │ │ │天又在色│ │ │ │ │ │界天上。│ │ │ ├────┼────┼────┼────┼────┤ │隋•闍那│1.四天王│ │ │本經「無│ │崛多 │天2.三十│ │ │色界天」│ │《大集譬│三天3.須│ │ │省去前三│ │喻王經》│夜摩天4.│ │ │者之名,│ │卷下 │兜率多天│ │ │僅云﹕「│ │( 大正藏│5.化樂天│ │ │乃至非想│ │第十三冊│6.他化自│ │ │非非想天│ │) │在天7.諸│ │ │」。 │ │ │魔羅身天│ │ │ │ │ │1.梵身天│ │ │ │ │ │2.梵光天│ │ │ │ │ │3.梵眾 │ │ │ │ 156頁 │ │天4.梵輔│ │ │ │ │ │天5.大梵│ │ │ │ │ │天6.光天│ │ │ │ │ │7.少光天│ │ │ │ │ │8.無量光│ │ │ │ │ │天 │ │ │ │ │ │9.淨天10│ │ │ │ │ │少淨天11│ │ │ │ │ │無量淨天│ │ │ │ │ │12遍淨天│ │ │ │ │ │13廣天14│ │ │ │ │ │少廣天15│ │ │ │ │ │無量廣天│ │ │ │ │ │16廣果天│ │ │ │ │ │17無熱天│ │ │ │ │ │18善見天│ │ │ │ │ │19善現天│ │ │ │ │ │20阿迦尼│ │ │ │ │ │吒天 │ │ │ │ │ │非想非非│ │ │ │ │ │想天 │ │ │ │ ├────┼────┼────┼────┼────┤ │唐•玄奘│欲界六天│與陳•真│仝上 │本論與陳│ │譯( 世親│1.四天王│諦譯《阿│ │•真諦所│ │造 ) │眾天2.三│毘達磨俱│ │譯《阿毘│ │《阿毘達│十三天3.│釋舍論》│ │達磨俱舍│ │磨俱舍論│夜摩天4.│說法相同│ │釋論》,│ │》卷八 │囗史多天│ │ │係譯自同│ │「分別世│5.樂變化│ │ │一書,皆│ │品」 │天6.他化│ │ │是世親所│ │ │自在天 │ │ │造。文中│ │ │色界十七│ │ │皆將三禪│ │ │天 │ │ │分三天,│ │ │第一靜慮│ │ │四禪分八│ │ │﹕1.梵眾│ │ │天,無「│ │ │天2.梵輔│ │ │無想天」│ │ │天3.大梵│ │ │之名,並│ │ │天 │ │ │引及其他│ │ │第二靜慮│ │ │論師將色│ │ │﹕4.少光│ │ │界分為十│ │ │天5.無量│ │ │六天之事│ │ │光天6.極│ │ │。且以為│ │ │光淨天 │ │ │「無色界│ │ │第三靜慮│ │ │」無有方│ │ │﹕7.少淨│ │ │所。 │ │ │天8.無量│ │ │ │ │ │淨天9.遍│ │ │ │ │ │淨天 │ │ │ │ │ │第四靜慮│ │ │ │ │ │﹕10無雲│ │ │ │ │ │天11福生│ │ │ │ │ │天12廣果│ │ │ │ │ │天 │ │ │ │ │ │13.無煩天│ │ │ │ │ │14.無熱天│ │ │ │ 157頁 │ │15善現天│ │ │ │ │ │16善見天│ │ │ │ │ │17色究竟│ │ │ │ │ │天 │ │ │ │ │ │無色界四│ │ │ │ │ │天1.空無│ │ │ │ │ │邊處2.識│ │ │ │ │ │無邊處3.│ │ │ │ │ │無所有處│ │ │ │ │ │4.非想非│ │ │ │ │ │非想處 │ │ │ │ ├────┼────┼────┼────┼────┤ │唐•玄奘│六欲天 │△蘇迷盧│△欲界六│本論為眾│ │譯( 眾賢│1.四大王│(須彌 )山│天,最下│賢造,賢│ │造) │眾天2.三│半山處有│身量,四│與世親同│ │《阿毘達│十三天3.│四大王天│分之一俱│時。論中│ │磨藏顯宗│夜摩天4.│,山頂有│盧舍,如│色界初禪│ │論》卷十│囗史多天│三十三天│是以後每│僅有二天│ │二至卷十│5.樂變化│。「從夜│天增四分│,無大梵│ │七「辯緣│天6.他化│摩天至色│之一,至│天,第四│ │起品」 │自在天 │究竟,所│第六天而│禪無「無│ │( 大正藏│色界 │住宮殿皆│為一俱盧│想天」,│ │第二十九│初靜慮處│但依空。│舍半。 │論主以為│ │冊 ) │﹕1.梵眾│」「無色│色界梵眾│色界只有│ │ │天.2.梵輔│界中都無│天身長半│十六天。│ │ │天 │方處,以│由旬,大│ │ │ │第二靜慮│無色法,│梵一由旬│ │ │ │處﹕3.少│去來無表│半,少光│ │ │ │光天.4.無│,皆無方│二由旬,│ │ │ │量光天5.│所,理決│由少光至│ │ │ │極光淨天│定故。」│遍淨皆倍│ │ │ │第三靜慮│△四天王│增。無雲│ │ │ │處﹕6.少│、忉利二│天為一百│ │ │ │淨天7.無│天「形交│二十五由│ │ │ │量淨天8.│成婬,與│旬,由此│ │ │ │遍淨天 │人無別」│以上亦以│ │ │ │第四靜慮│。「夜摩│倍增。至│ │ │ │處﹕9.無│天眾才抱│阿迦尼師│ │ │ │雲天10福│成婬。俱│吒而增至│ │ │ │生天11廣│起染心,│萬六千。│ │ │ │果天 │暫時相抱│△六欲天│ │ │ │12無繁天│,熱惱便│壽命,依│ │ │ │13無熱天│息。唯一│次為天壽│ │ │ │14善現天│起染,雖│五百、一│ │ │ │15善見天│受抱樂而│千、二千│ │ │ │16色究竟│不成婬。│、四千、│ │ │ │天 │若俱無染│八千、萬│ │ │ │無色界 │心,雖相│六千歲。│ │ │ │ │執抱如親│色界壽命│ │ │ │ │相敬愛,│以「劫」│ │ │ │ │而無過失│計,壽數│ │ │ │ │。囗史多│與身量數│ │ │ │ │天,但由│相等。 │ │ │ │ │執手,熱│無色界四│ │ │ │ │惱便息。│天壽命,│ │ │ │ │樂變化天│依次為二│ │ │ │ │唯相向笑│萬、四萬│ │ │ │ │,便除熱│、六萬、│ │ │ │ │惱。他化│八萬 │ │ │ │ │自在相視│ │ │ │ │ │成婬。」│ │ │ 158頁 │ │1.空無邊│△六欲天│劫。 │ │ │ │處2.識無│初生時依│ │ │ │ │邊處3.無│次如人間│ │ │ │ │所有處4.│五、六、│ │ │ │ │非想非非│七、八、│ │ │ │ │想處 │九、十歲│ │ │ │ │ │兒。 │ │ │ │ │ │△「色界│ │ │ │ │ │天眾於初│ │ │ │ │ │生時,身│ │ │ │ │ │量周圍,│ │ │ │ │ │具妙衣服│ │ │ │ │ │。」 │ │ │ │ │ │△「一切│ │ │ │ │ │天眾皆作│ │ │ │ │ │聖言,謂│ │ │ │ │ │彼言詞同│ │ │ │ │ │中印度,│ │ │ │ │ │然不由學│ │ │ │ │ │,自解典│ │ │ │ │ │言」。 │ │ │ ├────┼────┼────┼────┼────┤ │唐•玄奘│六欲天 │△對六欲│身量與壽│ │ │譯( 眾賢│1.四大王│天男女淫│命說同前│ │ │造) │眾天2.三│事、語言│面《阿毘│ │ │《阿毘達│十三天3.│、出生情│達磨藏顯│ │ │磨順正理│夜摩天4.│形等描述│宗論》 │ │ │論》卷二│囗史多天│與《阿毘│ │ │ │十一至卷│5.樂變化│達磨藏顯│ │ │ │三十二「│天6.他化│宗論》同│ │ │ │辯緣起品│自在天 │。 │ │ │ │」 │色界十七│△四天王│ │ │ │( 大正藏│天 │天去海四│ │ │ │第二十九│第一靜慮│萬由旬,│ │ │ │冊 ) │﹕1.梵眾│從此至色│ │ │ │ │天.2.梵輔│究竟天每│ │ │ │ │天3.大梵│層天皆相│ │ │ │ │天 │去一倍高│ │ │ │ │第二靜慮│。 │ │ │ │ │﹕4.少光│△「持雙│ │ │ │ │天5.無量│以上,日│ │ │ │ │光天6.極│月並無,│ │ │ │ │光淨天 │晝夜、光│ │ │ │ │第三靜慮│明依何而│ │ │ │ │﹕7.少淨│有﹖依華│ │ │ │ │8.無量淨│開合,鳥│ │ │ │ │9.遍淨天│鳴不鳴,│ │ │ │ │第四靜慮│寤寐不同│ │ │ │ │﹕10無雲│,立有晝│ │ │ │ │天11福生│夜。外光│ │ │ │ │天12廣果│明事,依│ │ │ │ │天 │內身成。│ │ │ │ │13無繁天│」 │ │ │ │ │14無熱天│ │ │ │ │ │15善現天│ │ │ │ │ │16善見天│ │ │ │ │ │17色究竟│ │ │ │ │ │天 │ │ │ │ 159頁 │ │無色界四│ │ │ │ │ │天 │ │ │ │ │ │1.空無邊│ │ │ │ │ │處2識無│ │ │ │ │ │邊處3.無│ │ │ │ │ │所有處4.│ │ │ │ │ │非想非非│ │ │ │ │ │想處 │ │ │ │ ├────┼────┼────┼────┼────┤ │《妙法蓮│欲界 │△「須彌│△四天王│△本經係│ │華經馬明│1.四天王│山高三百│天,身長│屬殘卷,│ │菩薩品第│天2.忉利│三十六萬│二十里,│譯者未詳│ │三十》 │天3.炎摩│里,下根│壽五百歲│。文中自│ │( 大英博│天4.兜率│入水亦三│。人間五│欲界至無│ │物館所藏│天5.化樂│百三十六│十歲為四│色界,依│ │敦煌寫卷│天6.他化│萬里。」│天王天一│次共列三│ │,編號為│自在天 │,四天王│日一夜,│十二天名│ │S.2734) │色界 │天在半山│壽五百歲│,並標明│ │ │一禪﹕ │際,忉利│,共合人│其次第。│ │ │1.梵天2.│天在山頂│間九百萬│對於高度│ │ │梵輔天3.│。炎摩天│歲。 │等,悉以│ │ │梵身天4.│以上懸處│忉利天,│「里」代│ │ │梵眷屬天│虛空。 │身長四十│「由旬」│ │ │5.大梵天│△四天王│里,壽千│計一由旬│ │ │二禪﹕ │天、忉利│歲,人間│為四十里│ │ │6.光天7.│天「行欲│百歲為此│。 │ │ │少光天8.│之法,如│地一日一│△經云﹕│ │ │無量光天│人間無異│夜,合人│「色究竟│ │ │9.光音天│,生子之│間三千六│天者,盡│ │ │三禪﹕ │時,男從│百萬歲。│色界際名│ │ │10淨天11│父膝化生│「炎摩天│為究竟,│ │ │少淨天12│,女從母│,壽二千│亦名有頂│ │ │無量淨天│膝化生。│歲,當今│。在色有│ │ │13遍淨天│」 │人間七千│之頂,名│ │ │四禪﹕ │「炎摩天│三百萬歲│為有頂。│ │ │14密身天│行欲之法│。人間二│亦名摩醯│ │ │15小密身│,抱則成│百歲於炎│首羅者,│ │ │天16無量│欲,男女│摩天上一│大自在也│ │ │密身天17│化生。」│日一夜。│。能王三│ │ │密果天 │「兜率天│」身長八│千大千世│ │ │18不煩天│行欲之法│十里。 │界故名為│ │ │19不熱天│,執手成│兜率天壽│大自在。│ │ │20善見天│欲。」「│四千歲,│又名阿迦│ │ │21不善見│化樂諸天│合人間一│膩吒天。│ │ │天22色究│行欲之法│億八百歲│阿迦膩吒│ │ │竟天 │,捉衣成│,以人間│天者,亦│ │ │無色界 │欲,男女│四百歲為│是色界究│ │ │1.空處天│化生。」│一日一夜│竟天之別│ │ │2.識處天│他化自在│,身長百│名也。」│ │ │3.不用處│天「行欲│六十里。│,從經文│ │ │天4.非想│之法,視│化樂天壽│看,是以│ │ │非非想處│欲成欲。│八千歲,│「色究竟│ │ │天 │」 │合人間二│天」、「│ │ │ │△六欲天│億一千六│摩醯首羅│ │ │ │,皆有男│百萬歲,│」、「阿│ │ │ │女愛欲,│以人間八│迦膩吒」│ │ │ │揣食入口│百歲為一│三者為異│ │ │ │,故名欲│日,身長│名同實。│ │ │ │界。色界│三百二十│但諸經中│ │ │ │天無有女│里。 │,亦有以│ │ │ │人之形,│ │「色究竟│ │ │ │容貌微妙│ │」與「摩│ │ │ │,如鏡中│ │醯首羅」│ │ │ │像。無色│ │為二天者│ │ │ │界諸天皆│ │。 │ │ │ │不見其形│ │ │ │ │ │。 │ │ │ 160頁 │ │ │△自「梵│他化自在│ │ │ │ │天」至「│天壽萬六│ │ │ │ │不煩天」│千歲,當│ │ │ │ │,皆「見│今人間四│ │ │ │ │食即飽」│億三千二│ │ │ │ │。 │百萬歲,│ │ │ │ │「不熱天│以人間千│ │ │ │ │」至「色│六百歲為│ │ │ │ │究竟天」│一日。身│ │ │ │ │共四天,│長六百四│ │ │ │ │皆「識食│十里。 │ │ │ │ │即飽」。│△梵天壽│ │ │ │ │無色界四│一劫,由│ │ │ │ │天皆「念│梵天至第│ │ │ │ │食即飽」│二十四天│ │ │ │ │。 │不煩天,│ │ │ │ │ │每層天之│ │ │ │ │ │壽命為前│ │ │ │ │ │者之一倍│ │ │ │ │ │。「從此│ │ │ │ │ │(不煩天)│ │ │ │ │ │以上四天│ │ │ │ │ │,不復還│ │ │ │ │ │墮世間。│ │ │ │ │ │所以者何│ │ │ │ │ │﹖其有得│ │ │ │ │ │阿那含道│ │ │ │ │ │者,皆生│ │ │ │ │ │其中,便│ │ │ │ │ │於現身成│ │ │ │ │ │阿羅漢道│ │ │ │ │ │,不為世│ │ │ │ │ │業所拘。│ │ │ │ │ │故不受劫│ │ │ │ │ │所之名。│ │ │ │ │ │」 │ │ │ │ │ │△無色界│ │ │ │ │ │四天,空│ │ │ │ │ │處天,壽│ │ │ │ │ │一億五百│ │ │ │ │ │萬劫。識│ │ │ │ │ │處天,壽│ │ │ │ │ │二億一千│ │ │ │ │ │萬劫。不│ │ │ │ │ │用處天,│ │ │ │ │ │壽四億二│ │ │ │ │ │千萬劫。│ │ │ │ │ │非相非非│ │ │ │ │ │相天,壽│ │ │ │ │ │八億四千│ │ │ │ │ │萬劫。 │ │ ├────┼────┼────┼────┼────┤ │唐•實叉│(欲界) │ │ │ │ │難陀譯 │1.四天王│ │ │ │ │《地藏菩│天2.忉利│ │ │ │ │薩本願經│天3.須燄│ │ │ │ │》卷一 (│摩天4.兜│ │ │ │ │大正藏第│率陀天5.│ │ │ │ │十三冊) │化樂天6.│ │ │ │ │ │他化自天│ │ │ │ │ │天 │ │ │ │ │ │(色界) │ │ │ │ 161頁 │ │1.梵眾天│ │ │ │ │ │2.梵輔天│ │ │ │ │ │3.大梵天│ │ │ │ │ │4.少光天│ │ │ │ │ │5.無量光│ │ │ │ │ │天6.光音│ │ │ │ │ │天 │ │ │ │ │ │7.少淨天│ │ │ │ │ │8.無量淨│ │ │ │ │ │天9.遍淨│ │ │ │ │ │天 │ │ │ │ │ │10福生天│ │ │ │ │ │11福愛天│ │ │ │ │ │12廣果天│ │ │ │ │ │13無想天│ │ │ │ │ │14無煩天│ │ │ │ │ │15無熱天│ │ │ │ │ │16善見天│ │ │ │ │ │17善現天│ │ │ │ │ │18色究竟│ │ │ │ │ │天19摩醯│ │ │ │ │ │首羅天 │ │ │ │ │ │(無色界)│ │ │ │ │ │非想非非│ │ │ │ │ │想處天 │ │ │ │ └────┴────┴────┴────┴────┘ 162頁 趙宋•志磐撰《佛祖統記》卷三十一「世界名體志」, 所附之四洲及三界諸天圖 四洲九山八海圖 忉利天宮之圖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