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頁I

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發展之研究

天主教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07)

誌 謝 辭

        終於可以告訴各位親朋好友,我的論文總算完成了!由於慢半拍的個性,要求完善的習氣,再加上心志散逸不堅,往往會隨外界因緣所轉,而茫然忘失自個兒論文之正事。所以三年多來,蒐集資料、研究撰寫一直在斷斷續續中拖行著,若不是盧師荷生教授於退休前的「臨門一逼」,我實在很難想像能在短短的兩個月半內,發揮無限的潛力,於龐雜混亂的文獻資料中,完成了論文的後半部份。

        凡事之能圓滿成就,皆是眾緣和合所成,而今我的論文得以完成,亦是如此。首先,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盧老師。盧老師在我論文的方向理路上,給予我相當多的啟示作用,並容忍我個性的缺點,悉心批閱與指引,讓我的論文結構不至岔離主題。與盧老師做學問的過程中,如沐春風般,特別是在圖書館學以外的身教、言教,更是讓我多所省思,收穫良多,且深深期以學習的智慧榜樣。口試委員鄭教授恆雄與宋教授建成,兩位老師對論文內容的指導、建議和鼓勵,亦令我獲益匪淺,擴大眼界,謹在此致上最深的謝意。至於修課期間,張淳淳老師與陳昭珍老師不但教學精湛,對我更是常加關心與勉勵,因此要特別謝謝兩位老師的照顧與栽培。

        其次,要感謝那些願意接受問卷調查之佛教界各方人士,他們面對突來的電話訪問,仍能不厭其煩地回答問題,有時更提供不少訊息,使我益加瞭解臺灣佛教圖書館當前的概況。還有,要謝謝圓光佛學研究所特藏室允許我冒昧前往,查閱其珍貴的臺灣佛教史料。此外,特別要感謝撥空接受深度訪談的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自衍法師、佛香書苑文教基金會體通法師、菩提圖書館性妙法師、姚鳳平小姐,以及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佛學資料中心的兩位資深館員,若無他們的熱情協助和豐富的訪談內容,這本論文是難以順利完成的。然而令人慚愧的是,囿於時間和文章結構的考量,我實在無法將他們的許多寶貴經驗一一記錄於論文之中,所以是有不少遺珠之憾,期待將來有機會,再進一步整理與發表。又於此,仍要再三謝謝自衍法師、自正法師長期以來對我的關心,尤其每見他們全心全意規畫實踐佛教圖書館的各種服務時,更是令我讚歎萬分,期待有朝一日,也能貢獻一己之力,為佛教圖書館界服務。

        再次,要感謝淡江的學妹鈺倩、珮瑜,和學姊玉蘭、春燕,以及好友秋菊、婉玲,她們願意撥空擔任這次電話調查的訪員,使我的研究工作能加速地進行。電話訪員是吃力而不討好的工作,她們的辛勞,讓我銘記於心。至於多年好友怡玫,更是義不容辭地幫我謄出訪談的內容,她打字速

 

 

頁II

臺灣地區佛教圖書館發展之研究

天主教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1.07)

度快,同時又具有圖書館學知識背景,是我在時間緊迫之中,唯一想到的最佳人選。另外,也要謝謝淡江建築系王淳隆老師惠借全套的禪宗全書,以及同鄉摯友文筆存借的全套大正藏卍續藏,讓我能方便地優游於法海之中。至於文筆還在我面臨問題時,提供了意見和協助,以及幫我校訂出論文的錯別字。還有,更要謝謝十年同窗的老友智濱,今年初他送我一部電腦,使我和美文終於脫離了搶電腦的局面,以及擔心當機的恐懼症。

        接著,當然不能忘記那些一直關心我、鼓勵我、催促我的大哥慶六、英麟、冠麟、廣亮、陳基、嘉惠、伯華……等研究所同學,能夠幸運地考取輔大圖資所,與他們成為同窗,是我讀研究所以來最大的收穫。特別是當大家已擔心給我太多壓力,而不再追問我的論文進度時,大哥每從新加坡回臺,仍舊不斷地叮嚀我,期勉我,這份同窗情誼,令人永難忘懷。至於菩薩協會的同修道友們,以及大學時期淡江正智社的學長們,他們同樣殷殷期盼我能順利畢業,也讓我倍感於心。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感念大學時參加正智社的這段因緣,使我接觸了佛學及圖書館學,進而改變了人生的規畫,並從物理科學轉行至圖書館的領域,真可謂緣起甚深啊!

        最後,則要感謝對我關懷備至的洪啟嵩老師。跟隨洪老師修學多年,其中受用最大者,除了發菩提心,還是發菩提心。至於洪老師在佛法精髓的傳授,禪學義理的教導,修行方法的指引上,一向都是傾瓶以灌,如此法恩之浩瀚,永生不忘。再者,要感謝我的雙親,雖我已逾而立之年,但他們仍在精神和物質上不斷支持我,讓我有最大發揮的空間,反觀我的表現卻不盡理想,實有愧於心。至於兄嫂,他們對我關心又怕造成壓力,這樣尷尬的心情,我是能瞭解的。還有則是我的摯愛美文,她在我撰寫論文的期間,與我同樣承受了各方的關懷與壓力,可真難為了她。而這些點點滴滴的親情,非但筆墨難以形容,更是我堅持完成論文的最大動力來源。

        撰寫本論文,最大的收穫並非是學位的獲得,或是學問的增加,而是從我國近代到現代的各種文獻史料中,讀到了許多珍貴感人的事蹟,特別總是有一些人,在關鍵的時候,默默的做了一些關鍵的事情,而其影響所及,卻是既深刻且深遠。這些賢者,都可說是菩薩的化現,即如法華經所述從大地湧出的菩薩,一直都在關照著我們這娑婆世界,而當我們乘涼著這些菩薩付出的餘蔭之後,怎能不感同身受,怎能不發願學習!如果,我的這篇論文對佛教界有些許的貢獻時,我願以此功德,迴向給凡幫助我、關心我完成論文的師長、親友們,願他們深入法海,福慧圓滿。

黃 德 賓 合十

于淡水佛影書齋

民國九十年八月